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上語文《古代詩歌四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語文《古代詩歌四首》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課標及學習目標

人教版七年級上語文《古代詩歌四首》教案

知識與能力:

1、體會作者用凝練的語言描寫出的一幅幅美妙的風景圖,體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學習詩人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古詩文修養,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體會四首詩的意思。

2、品味詩、詞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培養感悟古代詩歌內容的能力。

2、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朗讀法、聯想想象法、討論點撥法

1、在反覆朗讀中啓發閱讀興趣,。

2、背誦四首詩,重點理解詩詞中景物描寫和抒發感情的佳句。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學

1、情景(問題)導入

請一生講一個曹操的故事。教師作簡評,引出曹操的遠大抱負。

2、目標導學

①瞭解、掌握一些古代詩歌常識。

②朗讀、背誦《觀滄海》、《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③朗讀背誦,聯想想像,理解詩意。品味意境,體會感情。

二、自學

1、瞭解古代詩歌常識

通常所說的古代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

唐代以前出現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詩。如本課的《》。而把唐朝新出現的詩、叫近體詩。如本課的《》和《》就是律詩。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言律詩、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有規定、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爲四聯,兩聯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

曲是一種與詞相近的韻文形式,出現於南宋和金代,盛於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爲靈活,多於口語,用於韻也更接近口語。如本課的《》

2.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①《觀滄海》是的名篇,也是我國第一首完整的寫景詩篇,建安12年(207年)曹操北征烏桓,統一了北國,凱旋歸來時登上碣石山,佇立峯頂,面對大海,浮想聯翩,寫下這篇樂府詩。當時曹操大軍,鎧甲未卸,征塵未洗,正可以揮師南下,征討孫劉,實現統一,完成宏業。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勾畫了大海、的壯麗景象,表現了的抱負。

②詩人王昌齡於天寶8年被貶偏遠之地,當時作者正在揚州,聽說此事,便寫下此詩,寄託對朋友的牽掛

3、根據拼音寫出恰當的詞語

(cāng)海(jié)石(sǒngzhì)(cháo)平

水何(dàn)(xiāo)(sè)

4、文學常識填空。

①《觀滄海》一詩選自,作者,字,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見稱。

②《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作者是,朝人,字,

號,是我國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爲。

5、詩歌朗讀的停頓、節奏,用“/”劃分。

五言、七言的節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例: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三、助學

(一)觀滄海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學生帶着問題,自主學習。

2、[問題組]

①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②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③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學習,全班討論明確:

[明確]

①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臨碣石的所見所感。

②全詩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樸,“觀”字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

海水盪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裏”):藉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後兩句是附文,是爲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

3、研讀與賞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裏”詩句,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裏,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基調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爲“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整體感知:

①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並用“/”劃分詩句的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②學生齊讀,體會文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1.第一句寫了哪些事物?

——楊花,子規的啼鳴(不是子規)。

2.寫這兩個事物的作用是什麼?

(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

(2)渲染氣氛:黯淡、悽楚的氣氛

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規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這句景物描寫中含有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寫景的目的:一般詩文,寫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爲了抒情,絕大多數景物描寫本身,就蘊含了作者的情感。寫景是爲抒情鋪墊(準備)。

5.第一句是寫景,第二句是敘事。“聞道”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聞道:聽說。表現了作者的驚惜之情:友人已經走了,而且已走了很遠,而且是受了貶謫而走。

龍標:地名,本是王昌齡遷謫之地,這裏指王昌齡本人,古人常以籍貫、職務、任職之地名稱其本人。

6.“過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樣的處境(狀態)?這表明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遷謫之偏遠;道路之艱難;未及與朋友告別,朋友已走了很遠。表明作者內心的悲痛,對友人的前途和命運的關切之情。

7.前兩句的寫景敘事,都是爲了下兩句的抒情作鋪墊(準備)。

8.第三句的“愁心”是什麼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寄:寄託,託付。與:給

——“愁心”即對朋友遠行偏遠蠻荒之地的牽掛之心;是對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無端被貶而愁,爲友人的前途命運而愁。

9.爲什麼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1)明月是圓的,讓人想起“團圓”這個概念,如果月圓人不圓(全),就會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時,天地之間是寧靜的,明月的光輝是柔和的,人們在夜的寧靜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無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遠隔兩地的親友都能同時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們望月時容易想起遠方的親朋和故鄉。

(4)明月給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瑩潤澤,它象徵了親情友情的純潔。

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時具備以上特點,所以,再也沒有什麼比一輪明月更能讓人產生思鄉,懷舊,念遠之情。

10.最後一句,爲什麼寄託在明月中的對友人的關切之情託風來傳送?

——因爲風既迅疾又輕柔,可以快速而輕柔地把自己的關切之情帶到朋友身邊。

11.明月與輕風本來是沒有情感的,作者爲什麼還要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作者在這裏把明月和輕風人格化了,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麼叫把客觀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賦予客觀事物,讓它同樣具有情感。

通過把明月人格化,讓明月成爲自己的替身,伴隨着不幸的友人到偏遠荒涼的所在。同時,還不僅表現出詩人和朋友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寓有隻要明月還在,兩人的友誼就會像皓月一樣長存之意。

把客觀事物人格化,能表達更強烈、更深厚的情感。

12.“夜郎”:教學參考書上是這樣解釋的——此處的夜郎不是指貴州的古夜郎國,而是指湖南的夜郎縣。

其實,這樣的解釋是多餘的。第二頁的註解4解釋也有不妥之處。註解4解釋爲:夜郎西,泛指遙遠的西南邊地。其是,夜郎這個詞就能泛指遙遠的西南邊地,夜郎西,是指比遙遠的西南邊地還要遙遠的地方。

詩意是:即使你在比本來就很遙遠的夜郎還要遙遠的地方,我的思念與牽掛也如明月一樣千里伴君行。

13.“直到”的“直”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表現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達朋友身邊的焦急的心情。明月雖可寄託,長風雖然迅疾,但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邊畢竟需要時間,作者希望長風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點把自己對友人的牽掛與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邊。

14.李白是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你能從詩中哪個具體的語句體現出這種浪漫的情懷?

——後兩句。詩人與友人雖然遠隔萬里,山高水長,但卻能借明月長風傳達對友人的情意,突破了現實時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義的情懷。

(浪漫和浪漫主義:浪漫,富有詩意,充滿幻想;浪漫主義:運用想象和誇張的手法塑人物形象,反映現實生活。)

15.主題:詩人通過對暮春時節特定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

16.寫作特色:

——(1)融情入景,景中見情,情景交融;(2)客觀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強烈,更深沉。

四、用學

(一)夯實基礎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碣石()澹澹()竦峙()夜郎()

2、詩歌朗誦特別要注意朗讀節奏,請用/畫出下列詩句的朗讀節奏。

⑴樹木叢生,百草豐茂⑵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⑶楊花落儘子規啼⑷我寄愁心與明月

(二)名句賞析

1、《觀滄海》寫景句子從“”到“”共十句,其中,前六句寫的是景,後四句寫的是景。這首詩借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融合在一起,詩人以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和的表現。詩中洋溢着激情。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詩人的胸襟,抒發了的抱負。

2、賞析“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①聞:聽聞,可見詩人對友人非常關心,時刻關注友人的行動,體現了友誼的深厚。

②作者爲何要寫楊花與子規?

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簡要賞析。

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的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三).拓展:詩人的形象:每一首詩中必定會有的那個人,就是詩人自己。從這首詩中,你能看到一個怎樣的李白?請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模仿下面畫句子再寫一個句子。

讀完這首詩,我彷彿看到,李白正獨自站在窗前,擡頭仰望着遙遠天邊那一輪明月,他的心中牽掛着遠方的友人,這個月明之夜啊,他又將徹夜難眠。

仿寫:

五、評學

1、背誦《觀滄海》,完成下題。

(1)“”開篇點題,交待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

(2)“”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作者描繪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動景,哪些是靜景?

(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渲染了大海怎樣的氣勢?

(4)哪些語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⑸《觀滄海》中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的句子是:

2、背誦《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完成下題。

⑴第1句:寫,“楊花”在舊體詩中常象徵,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季節的一種氣氛。

⑵第2句:敘述作詩“聞道”,表達了一種聞知朋友訊息的心情。“過五溪”,足見遷謫之,道路之。

⑶第3、4句:從表達上看,運用了;從修辭手法看,運用,寄情與月,託月傳情,寫得深切,動人心脾。

⑷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詩歌首句寫景,次句敘事,後兩句抒情。

B.首句寫景兼點時令,突出了楊花的美麗和子規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

C.“過五溪”說明詩人旅途之艱難,也包含了詩人對友人的牽掛和痛惜之情。

D.詩中將無知無情的明月當成善解人意的人,寄託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和同情。

E.詩歌想像奇特,體現了李白詩的浪漫主義風格。

⑸⑹李白有很多寫友情的詩作,請你寫出其中連續的兩句,並指明是寫給哪個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