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課文解讀:《黃紗巾》

課文解讀:《黃紗巾》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4W 次

  《黃紗巾》原文:

課文解讀:《黃紗巾》

女孩放學要經過一個小小的服裝市場。

女孩看見並喜歡上一條黃紗巾。

女孩停住不走了,呆呆的看。

賣貨的是一箇中年人。

買下吧,孩子,就剩這一條了,只賣10元錢。

女孩無奈的搖搖頭。錢,女孩沒有。

可以向家裏要嘛,我給你留着,看得出你很喜歡它。

女孩戀戀不捨地離開了。

整個晚上,女孩就下定向家裏要錢的決心。

最終,女孩也沒提要買黃紗巾的事,併發誓永遠不提這件事。

家裏不富裕,女孩知道。

女孩再走過小市場時,老遠就看見黃紗巾還在那兒飄舞着,向一隻黃蝴蝶。女孩遠遠看了一會兒,才慢慢走近。

帶錢來了吧?

女孩搖搖頭。

中年人撫摩着這條黃紗巾又看着女孩,並想象了一下,覺得女孩與黃紗巾搭配在一起是絕妙的組合,就很替女孩惋惜。

你喜歡它,沒錯?

恩,女還認真地點點頭。

女孩準備離開了。註定買不了它,不如早點兒走開好。

女孩剛走開,中年人已摘下黃紗巾,並追上女孩。

孩子,送給你吧。收下。你圍上它肯定好看。

女孩一愣。

不,我不能白收人家的東西。女孩毫不猶豫地說。

收下,是我願意送的。我自願的。

不能!那樣我會很難受,比得不到他還難受。

女孩跑開了。

女孩又回過頭說,反正站在樓上也能看見它。能看見它,就很好了。

中年人立在那兒。

從此,女孩不再從那裏走過。註定買不下它,繞開它不是更好嗎?女孩寫作業累了就往樓下看看,看看那條在微風中舞動的黃紗巾。

許多天過去了,那條黃紗巾仍舊掛在那裏。它爲什麼一直掛在那兒沒人買?那條黃紗巾,裝飾了女孩的夢。

其實很簡單,中年人掛了個標籤在旁邊。標籤上寫着:永不出售。

  今天的語文課主要是解讀《黃紗巾》。

  一、學生齊讀全文,要求:抓住文章線索,概述故事情節。

女孩很想那條黃紗巾,因爲家裏不富裕,她再喜歡也不要求家裏買;中年人知道女孩的心願,他摘下黃紗巾自願送給女孩,女孩說她不能白收人家的東西,她再喜歡也要跑開;爲了能圓女孩子的夢,中年人把黃紗巾高高地掛起,並貼上“永不出售”的標籤。

  二、簡介“微型小說”及電影“蒙太奇”手法。

微型小說又名小小說,超短篇小說,一分鐘小說。超短篇小說具有立意新穎、情節嚴謹、結局新奇三要素。在1500字以內,要概括出普通小說應具有的一切。

  三、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文,要求:小組合作討論。

具體揣摩文中“女孩”“中年人”的心理活動,展開討論,以尋求作品中主人公的精神世界。

1、如果你是售貨員,你願意將黃紗巾送給小女孩嗎?爲什麼?(能幫人處且幫人)

2、如果你是小女孩,你會接受這條黃紗巾嗎?爲什麼?(不能白白接受別人的禮物)

3、如果你是售貨員,你會將黃紗巾掛起,不出售嗎?爲什麼?(最好的幫助是不露痕跡的)

4、如果你是小女孩,你會向父母要錢嗎?爲什麼?(理解長輩,爭取自立)

5、爲什麼這篇小說從頭到尾都用“女孩”這一名詞來稱呼主人公,而不像其他的文章那樣,名詞和代詞交替使用?你能結合文意說說“女孩”這一名詞到底有怎樣的表達作用嗎?

(“女孩”正值花季少女的年齡,正是最美的`年齡,也正是最愛美的年齡,通篇用“女孩”這一名詞就突出強調了女孩的這些特徵,也就強調了人物內心的矛盾衝突,最終也就突出表現了這個人物的內在和外在的美。而用代詞“她”只是表現了性別,弱化了其他的特徵。)

  四、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質,理解文章的主旨。

人物品質:女孩:懂事、不隨便佔小便宜。中年人:成人之美、心地善良

課堂小結:那條“在微風中舞動”的“永不出售”的黃紗巾,成爲兩顆美好心靈無聲的契合的象徵,一條黃紗巾凝聚了兩個主人公的高尚品質,使人們感到了一種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撫慰的溫馨之情。

  五、學法指導:鑑賞微型小說要把握如下三點:

1、分析結構,抓住線索品味精美的形式。

2、精讀細品,透過語言領悟作品的新奇立意。

3、調動想象,於結尾處獲得無盡之意味。

  六、拓展延伸:

小組合作學習 《失而復得的項鍊》、《信任》

要求:

①運用課上所學鑑賞微型小說的方法品味文章。

②從細節着手,分析人物的品質,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略)

後記:

閱讀這篇作品,更多地需要讀出它文字後面的人物的心理活動。因爲它並沒有交代兩個人之間的具體心理活動過程,而只是寫出了幾組獨立而又有連續性的鏡頭和畫面,至於兩個人之間因這條黃紗巾而引起的心理波瀾,則可以通過閱讀過程由學生來加以豐富和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