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曹文軒《孤獨之旅》課文知識點歸納

曹文軒《孤獨之旅》課文知識點歸納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課文背景知識】

曹文軒《孤獨之旅》課文知識點歸納

曹文軒,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當代著名作家。

課文選自《草房子》。選入課文時,作者作了刪改。題目是作者加的。

 【字詞綜合運用】

1.字音

撅juē嚼jiáo摻chān

2.字形分辨

戮(殺戮)粹(純粹)

戳(戳穿)醉(麻醉)

截(攔截)碎(粉碎)

3.釋詞

嬉鬧:嬉笑打鬧。

驅除:趕走;除掉。

厚實:豐富;富裕。

撩逗:招引;挑逗。

倦意:疲乏的感覺。

朦朦朧朧:不清楚;模糊。

歇斯底里:本文指暴風雨失去常態,肆無忌憚地襲來。

 【重點難點講解】

重點: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多處對環境進行了描寫,這些描寫或緊扣文題,突出"孤獨"字,或渲染氣氛,表現人物心理。

難點:小說題目"孤獨之旅"的意義是什麼?

"孤獨之旅"包含兩方面的意義。一是指杜小康與父親一起遠離村莊,到荒無人煙的蘆葦蕩放鴨;一是指杜小康心靈的成長曆程.

 【知訓延伸檢索】

關於《草房子》

這是一部講究品位的少年長篇小說。作品格調高雅,由始至終充滿美感。敘述風格諧趣而莊重,整體結構獨特而又新穎,情節設計曲折而又智慧。盪漾於全部作品的悲憫情懷,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趨疏遠、情感日趨淡漠的當今世界中,也顯得彌足珍貴、格外感人。通篇敘述既明白曉暢,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種既是孩子喜愛也可供成人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

 【課文閱讀指導】

一個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去放鴨。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寂寞,壓迫着他同時也錘鍊着他的身心。在經歷了一場暴風雨之後,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小說作者曹文軒,很善於進行環境描寫。這些環境描寫或渲染旅途的孤寂,或烘托人物心理,或突出環境的惡劣,爲突出小說主題,表現杜小康的成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課文結構分析】

第一部分("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一戶人家……只好跟着父親去放鴨。")交待事情發生的原因

第二部分(即小說的"1"):事件的發展部分。寫杜小康與父親一起遠離村莊,到荒無人煙的蘆葦蕩放鴨,感到寂寞、恐慌。

第三部分(即小說的"2"):事件的高潮和結局經歷了一場暴風雨後,杜小康終於戰勝了孤獨,變得成熟,堅強起來。

 【課文寫作特色】

(1)明線與暗線交相輝映。明線:養鴨的過程。暗線:小主人公心靈成長的過程。這兩條線索交相輝映,意在揭示小主人公經歷過生活中的艱辛、精神上的寂寞,最終走向成熟,使自己變得更加堅強起來的過程。(2)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成長的作用。文中多處運用環境描寫,每個環境的背後,都襯托了小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變化。(3)細節描寫對錶現文章主題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詞句品味鑑賞】

北宋大理學家程顥寫過一首《春日偶成》。詩云:"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不平。"有人將程顥的詩只改了六個字:"雲淡風輕近晚天,傍花依柳跑牀前。時人不識餘心苦,將謂偷閒學拜年。"這樣一改,詩味就大不一樣。原詩描繪了春天豔麗迷人的景色,抒發了作者悠閒的心情;改詩則將一個窩里窩囊"妻管嚴"的懼內形象活脫脫地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