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人教版九年級必修那樹教案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必修那樹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通過《那樹》的學習,瞭解王鼎鈞及其散文創作成就。本文特意爲大家收集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級必修那樹教案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人教版九年級必修那樹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倒坍、引頸受戮、周道如砥”等詞的詞義並學會運用。

2.瞭解王鼎鈞及其散文創作成就。

3.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

  能力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課文的主旨。

2.理解託物寓意的創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藝術性,逐步培養學生的散文鑑賞能力。

3.揣摩語言,體味關鍵語句的深層含義,培養語感。

  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發展與環保的矛盾,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教學重點

1.瞭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1.揣摩關鍵語句,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憤激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點撥法

3.品讀法

4.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歌曲欣賞:《好大一棵樹》。

2、多媒體顯示樟樹圖片

3、導語:這是一棵生機蓬勃的古樟樹。它在這個地方生長了幾百年,這地方也因了它而被叫做“大樹下”。人們珍愛這棵古樹,保護這棵古樹,欣賞這棵古樹。樹的下面也早已鋪成了寬敞的柏油馬路,它寧靜而安詳地站在這現代化都市的繁華里,站出了一道無比靚麗的風景,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和諧美的讚歌。這是一棵幸運的樹,也是一棵幸福的樹。今天,我要和同學們一起了解卻是另一棵樹--那樹,那樹的命運又如何呢?是一樣地令人羨慕呢,還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呢?

(板書課題與作者)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關於作者

王鼎鈞,臺灣著名的散文家。14歲開始寫詩,16歲寫成評紅豆詩人的詩。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人生觀察》《長短調》《世事與棋》《情人眼》《碎玻璃》《靈感》等。

2、關於生字詞

①請個別同學朗讀生字詞,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它的意思。教師結合課文內容予以點拔。

②教師明確:(大屏幕顯示)

佝僂(gōulóu):脊背向前彎曲,文中指老樹枝幹彎曲。

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bì):大樹枝葉遮蔽陽光,宜於人們休息。

引頸受戮:伸長脖子接受殺戮。

踝骨(huái):指樹幹靠近根的部位。

虯鬚(qiú):捲曲的鬍子。這裏指樹根。

周道如砥(dǐ)這裏形容公路的平坦,暢通無阻。

(教師範讀,全體學生朗讀兩遍,正音。)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配樂朗讀課文1、2自然段,接着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有感情地配樂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由全班集體朗讀。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應深沉,不宜強烈奔放。(播放輕音樂燕子)

2、教師、學生交替朗讀,入境。

4、思考:那樹的一生有着怎樣的經歷?

(生答,教師點評。)

5、有人爲那樹的故事配了幾幅圖片,請選擇其中的一幅根據課文內容配一段應時應景的文字。

大屏幕顯示幾幅圖片,學生任意選擇一圖配字。(請一兩位代表發言,師生共同評價)

6、教師與學生交流自己所配字。(大屏幕顯示)

(1)早期的樹:長在泥濘的馬路邊,佝僂、老態,但堅固穩定,繁密茂盛。黴黑潮溼的皮層,隆起的筋,縱裂的紋,樹身像生鐵鑄就;面對颱風,屹立不動;炎熱夏天,撐開綠陰;給鳥兒棲息之所,給情侶以溫馨,不斷伸展,滋潤土地。

(2)近期的樹:斗轉星移,人們在樹的附近架起了電線,鋪起了柏油路,蓋起了高樓,那樹似乎有些礙事,有人開始質疑這顆樹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那樹一聲不響,仍然釋放着詩意的綠色。

(3)現在的樹:後來由於一個醉漢撞到樹上死了,交通專家給樹判了死刑,在一個夜裏樹被從踝骨鋸掉,兩星期後,根也被挖走了,幾千條斷根壓在一層石子一層瀝青又一層柏油下悶死。

四、深入課文,感受那樹的形象

1、那樹的不平凡的經歷在我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跡,在我們的心中,那是一棵什麼樣的樹?請結合課文,以“那是一棵的樹,因爲。”寫一段話。(用文中語句或用自己的語言簡述理由。)

2、教師提示:從樹的環境、外形、品格、遭遇、樹的作用等方面概括

3、學生自主討論寫作,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4、學生成果展示(選幾段較好的語句在幻燈上展示,師生共同評價,鼓勵學生寫作。)

5、教師小結:(多媒體顯示)

★有着堅固而穩定身軀的奇特的大樹:它老態、佝僂、但堅固穩定,繁密茂盛,有黴黑潮溼的樹皮。有隆起的筋和縱裂的紋,樹身像生鐵鑄就。

★對人類大有功德的大樹,成爲人們心靈的慰藉:炎熱的夏,它給人們送來陰涼和清靜;朦朧的夜晚,它送給情人溫馨;它擴張着陰庇的面積,爲人類帶來更多的便利。總之,大樹是人類的守護神。

★有着無私奉獻精神和忍辱負重、胸懷豁達品性的大樹。因爲當大樹的生存受到威脅,身處逆境時,它仍然奉獻着生命的綠色,醞釀着詩意。

★有愛心的大樹:自己面臨殺戮時,也要告訴體內的螞蟻國民,讓其安全撤離,表現出一種愛心。

五、課堂總結

那樹,是大自然中的強者,茂盛繁密;那樹,是人類的朋友,給我們濃濃的綠陰、心神的慰藉。這樣的大樹讓人肅然起敬,讓我們用讚歎的語氣來讀--那樹啊!那哪裏是樹,那是人類的守護神!

六、佈置作業

1、複習鞏固學過的生字詞的音、形、義。

2.反覆朗讀課文,體會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

3.揣摩關鍵語句,體味作者的情感。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一棵長年造福於人類最終卻被人類伐倒的大樹,那麼這一棵樹是怎樣觸動作者的心靈呢?

二、探究老樹命運,體會作者的情感

1、就是這株世世代代長久地造福於人類的老樹,最終的命運是怎樣的?

明確:大樹在衆人眼中有害無益,成了都市發展的攔路虎、絆腳石,最終被砍伐,不久便被遺忘。

2、設想老樹不被醉漢撞上,是否能倖免於難?(學生稍加思考就能回答--不能。因爲此事只是老樹被伐的偶然因素)爲什麼?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5~8自然段,抓住關鍵語句,進一步挖掘老樹慘遭屠殺的必然因素。

學生根據文章有關語句討論回答。可分爲客觀原因(人類的急功近利和對老樹的漠視);主觀原因(樹沒有腳,他綠着生,綠着死,死復綠,爲人類無私奉獻是他的職責)

3、提問:作者描述老樹的形象時,融注了濃濃的情感。請揣摩在“綠着生”“綠着死”兩個生命階段的描摹過程中,表露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學生品味、辨析。(教師有感情地朗讀第8自然段。)

“綠着生”。那樹古老、神奇、多情、忠誠,作者對樹懷有滿腔的熱愛和崇敬之情,樹的生存受到威脅,但它“綠得更深沉”“依然綠着”“照舊綠”“綠得很”“樹是世襲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詞背後,涌動着洶涌的激情。

“綠着死”。“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一聲。”“咬”“骨粉”“呻吟”這都是描寫性、形象性很強的詞語,再現了一幅人類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圖景。“咬”給人以視覺的感受,“骨粉”訴諸視覺,“呻吟”則訴諸聽覺,都給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樹遭殺戮。慘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憤激之情溢於言表。

三、悟讀語文,體會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理解課文的主旨

1.揣摩下列語句,

理解其深層含意。

多媒體顯示:(學生朗讀下列語句)

(1)柏油路一里一里鋪過來,高壓線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公寓樓房一排一排捱過來。所有原來在地面上自然生長的東西都被剷除,被連根拔起。

(這與那樹“一釐米一釐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鬚形成什麼關係?表現了作者什麼思想?)

(2)那樹被工頭和工務局的科員端詳過無數次,但他依然綠着。

“爲什麼這兒有一棵樹呢?”一個司機喃喃。“而且是這麼老這麼大的樹。”乘客也喃喃。在車輪揚起的滾滾黃塵裏,在一片焦躁惱怒的喇叭聲裏。那一片清陰不再有用處。

於是交通專家宣判那樹要償命。

他們(伐木的工人)只發現一件事:本來藏在葉底下的那盞路燈格外明亮,馬路豁然開曠,像拓寬了幾尺。

現在,日月光華,周道如砥,已無人知道有過這麼一棵樹,更沒有人知道幾千條斷根壓在一層石子一層瀝青又一層柏油下悶死。

(以上五段話,表現了人們對樹的什麼態度?)

學生仔細揣摩,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1)“一里一里鋪過來”“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其來甚速,而“一釐米一釐米地向外(伸展)”,其行極緩,兩相對照。自然界生命的生長極爲遲緩,而人類文明的發展極爲迅速,自然界各物種在人類的破壞性開發面前,顯得極其脆弱,是一種嚴重的不對稱。這一段話暗示古樹的悲慘命運。

(2)上面五段話,大樹存在,受人質疑、指責;大樹被殺,人們慶幸並不久遺忘。大樹在衆人眼中有害無益,它成了城市發展的攔路虎、絆腳石。

2.理解課文的主旨。

提問:作者借寫老樹的命運,想要表達什麼主題?

學生思考,討論辨析。(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章主題)

明確:大樹的命運引發了他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認爲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存,人類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爲代價。但作者並不是就這樣簡單地否認現代文明。正如他在另一篇文章中所說的那樣:“人類以他最傑出的才智,最艱辛的奮鬥,最漫長的過程,衝出洪荒,緊握文明,難道現在後悔了嗎?不,我們決不後悔!對付文明造成的災害,是用進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

四、跳讀課文,探討重點問題

如何理解“螞蟻國”裏的事情?

這也是作者引用當地人的傳說,很難料定事情的真假。這是文章中最爲奇特的事情,給文章帶來了奇幻的色彩。作者細緻地描寫“螞蟻國”裏的事情,推想其用意似在於:一、動植物有預知的能力,比人類還更有靈感;二、創造一種悲壯氣氛,表明動植物世界有友愛,而人類有時極其缺乏友愛,形成鮮明對比。作者懷着敬意來寫這件事,字裏行間帶着深情,如“老樹是通靈的,它預知被伐,將自己的災禍先告訴體內的寄生蟲”,讓人看到老樹的悲哀和富有同情心;“於是弱小而堅忍的民族,決定遠征,一如當初它們遠征而來”,把螞蟻國民認作一個民族,就像人類一樣的民族,顯然是懷着敬意

五、結束語

這是一篇帶有很濃抒情味的記敘散文。半帶紀實性的語言完全可以讓人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力。這是作者和許許多多熱愛環境和生命的人的帶淚的沉悶的吶喊。“高度文明”的現代人,卻大多在犯着同樣的錯誤,於是,我們的地球只有剩下哭泣的份兒。

看看文章中那人的心滿意足的樣子吧,這是鼠目寸光者的光輝形象的寫照。

六、拓展延伸

角色轉換,寫出幾句心裏的話。

(A)想象螞蟻王國參加葬禮的場面,螞蟻和樹互相傾訴了什麼?

(B)如果你是一棵樹,耳聞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斷的倒下,你面對人類,有什麼話要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