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語文上冊《林中小溪》教案設計

九年級語文上冊《林中小溪》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林中小溪》一文寫的是蘇聯作家普里什文在一條林中小溪的岸邊走過時的所見所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語文上冊《林中小溪》教案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九年級語文上冊《林中小溪》教案設計

  【《林中小溪》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在誦讀中,領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顯示出的生命力量,把握作者的思

想感情脈絡,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學習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一氣呵成的寫作方法。找出眼前景與人生感悟兩者之間的對應關係。

3、體會文中蘊含深刻的語言,領悟作者是怎樣化身爲小溪去體察的。

4、反覆閱讀,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並能有自己獨特的評價。

重點分析:

1、領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顯示的生命力。

2、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難點分析:

1、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教時安排:

二教時

教前準備:

1、讀課文,用圖示法標繪出小溪的流程及沿途的景象。

2、收集有關作者的資料,瞭解作者的文學風格。

教學思路:

一、導課激趣

指名背誦《鼎湖山聽泉》中,自己所喜歡的精彩文段。美麗奇幻的自然風光不僅可以給我們以美的享受,而且還可以給我們以深刻的人生啓迪和感悟。前蘇聯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散文《林中小溪》通過對自然美的描繪,表現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二、檢查預習

1、投影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餘同學拿出所畫的圖示,靜心聆聽,讓自己雖作者的文筆,一起沿小溪而行。

三、理清思路

聽了同學的朗讀,請對照自己所畫的圖示說一說小溪流經了哪些地方?沿途有怎樣的景象?

【雲杉樹根——又淺又闊的地方,狹窄的深水道——靜靜的漩渦(一顆倒樹、幾隻小甲蟲),水流匯聚(黃色花蕾,)——一棵樹,溪流中的小草——一片寬闊的窪地(大灌木、雲杉和白楊的種子)——兩岸緊夾之中——圓形的水灣——寧靜的地方——小白楊樹林,懸崖落下——沖刷百年雲杉——空地(小黃花、青蛙卵、蒼蠅、小甲蟲、姬蜂、黑星黃粉蝶)——分流匯合】

四、研讀賞析

1、隨着這條林間小溪一路流淌,我們對這條小溪已經有了一個較爲清晰地認識。請同學們說一說你對這條小溪的認識如何,並結合具體文句談談看法。

自信執著:每一條小溪都深信自己會到達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額爾布魯士峯一樣的山,也會將它劈開;水總是不倦地反覆說着:“我們早晚會流入大洋”。

堅強勇敢:衝着樹根潺潺鳴響;在避免不了的一場搏鬥中收緊肌肉;小溪流經樹林的全程,是一條充滿持續搏鬥的道路;匯合起來,全力衝擊着被百年雲杉的許多粗壯樹根所加固的陡岸。一顆巨大的百年雲杉,被小溪衝倒。

樂觀積極:就讓路途當中出現阻塞吧,讓它出現好了,有了障礙,纔有生活;

不貪享受: 小溪毫不吝嗇地將它灌滿水,並繼續前行;

2、在小溪流經的途中,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像它一樣的積極樂觀執著和堅定呢?那麼它們又是怎樣的呢?說說你這樣認爲的理由。

(凝滯的、安與平淡地、喪失激情的)

(化爲水塘的窪地、被冬雪壓彎了的大灌木的枝條、漂在水中的樹種、困在水灣中的小狗魚、被瀑流衝歪的小白楊等等。)

3、通過小溪這一路的流程,結合上面同學們的解讀,請說一說你從這條小溪身上獲得了怎樣的啓示?

①生命歷程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和障礙。②戰勝困難要有信心和毅力。③人生奮鬥要有遠大的終極的目標。④人要積極迎接挑戰。⑤所有的道路最終都是爲了到達終極的目標。等等

4、隨着小溪我們不僅進行了一次自然自旅,而且還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在這次旅行中,同學們獲得了豐富而深刻的感受。那麼,作者此時的內心情感是否也和我們一樣呢?請同學們大聲齊讀第33——34段。

要理解這裏作者的心理情感,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的背景:普里什文前蘇聯農藝家、作家,長期生活在俄羅斯高加索林區,長期的森林生活是極爲孤獨的。結合背景同學討論。

(現在作者在解讀自然中獲得了對生命的思考,領略到幸福的所在,從而找回了自己。就像那奔騰的小溪,最終到達了大洋。)

五、品讀感悟

自由選讀你最喜歡的文段。在誦讀中,表現出你的理解和情感。

六、課外練筆

自然給我們的啓迪真是太多太多了。融入自然、感受自然,去獲取人生的感悟和理想。課外,仔細用心觀察大自然,自然的景緻給你的啓迪感悟和體會,用文字表現出來。

  【教學總結】

《林中小溪》,文章語言充滿詩意,既不乏優美,又蘊含深刻的哲理,很有詩的味道。語文學習從一定意義上說是對生活的體驗。在第一課時裏,我安排學生初讀課文,理解詞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感知內容,但感覺是不理想的。學生沒有興趣,課堂的氛圍是沉悶。

我想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我預設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吻合。我預設的教學目標是:1、瞭解課文各自然段的意思,大概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2、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一、從學生的學情以及表現出來的狀態來看,瞭解課文的大意,掌握分段的技巧,他們是不感興趣的。因爲之前不少課的第一課時,我基本上也在側重這方面的訓練,所以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都沒有新鮮感。而且我也相信大部分同學都已具備這樣的能力。可我總是不放心,還在反覆練習,學生當然沒積極性了!

第二、在上課的引入環節,課堂上就讓同學們談一下閱讀感受,體現閱讀感受的多元性。通過這個環節,同學們對小溪有大概的瞭解。再把視線轉向文章中其他事物的描寫,由此來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與層次安排。到此感覺對文章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又讓學生帶着這樣的疑問去自讀了一遍課文。然後又按照自己預設的教學思路,讓學生讀生字、讀詞語、讀自然段,並概括段意和主要內容。這樣的做法,置學生的需求於不顧,機械地照搬教案,我想學生一定覺得這樣的課堂對他們是沒有吸引力的。

看來我們的教學設計也不能粗心。作爲老師,不能認爲:在課堂上不就是學學生字、讀讀詞語、讀熟課文,對課文有整體的瞭解就行。其實不然,我們的教學,教師也必須瞭解清楚,學生的閱讀需求是什麼,哪些需求是可以爲學生解決的。千萬要避免,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又滿足不了他們的渴求,這是很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其次還要思考,哪些知識、技能是教師想給學生的,而這些知識、技能,學生是不是已經掌握了,或掌握了多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是否適合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如果適合,怎樣訓練?訓練到什麼樣的程度?這些問題都應該認真地考慮清楚。

總之,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要綜合學生的學情、課文的特點、單元的訓練點等多方面的因素。讓我們的教學設計與生成達到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