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中職高一語文教案

中職高一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職高一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職高一語文教案

中職高一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一 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 學生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 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 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 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二 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後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啓發學生的想象,來複述課文,以瞭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啓發學生髮揮想象複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國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後,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於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後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 指導預習

1.查字典,給下面的字注音,並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聲責罵)

傾(斜) 頃(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註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 研習新課。

1.教師範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後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爲另一類的詞,隨着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餵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爲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爲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爲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並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聞”(聽見) “奮”(捲起) “但”(只) “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並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 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請學生朗讀並翻譯,然後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裏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於,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於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裏。於: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裏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已”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衆賓客團坐……無敢譁者”。衆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裏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譁:喧鬧,聲大而雜亂。

(2)提問:這一段寫什麼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後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譁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衆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步驟:

一 講讀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後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衚衕裏狗在叫,接着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着夢話。遙:遠。巷:衚衕、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着小兒子,給他餵奶,孩子含着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着,一邊哼着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餵奶”講。後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衆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着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着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爲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着頸子,偏着頭看,微笑着,默默地讚歎,認爲好極了。以爲,認爲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爲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後,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後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於“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後,緊接着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着因爲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係。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後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鬆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纔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後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隻手,每一隻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着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詞,極言其多。作:起,這裏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於是衆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髮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裏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峯,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三: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廷、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詞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急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着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誇張讚歎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後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裏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裏邊。

12.提問:爲什麼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後“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藉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爲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衆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麼作用(結合完成課後“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衆的神情和動作:(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後,寫聽衆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衆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後,寫聽衆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衆的情緒。(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後,寫聽衆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衆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隨着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衆的反應隨着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衆,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衆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四 練習

中職高一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

1、積累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翻譯全文。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感受我國古代多姿多彩的表演藝術。

3、背誦全文 。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語。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帶領學生通讀課文,找準課文節奏,並讓學生翻譯文章內容

一、導入:

播放《洛桑學藝》模仿樂器演奏一段,引導學生:一張普通的嘴竟能將這些樂器模擬的惟妙惟肖,令人神往。這種靠嘴模擬各種聲音的藝術就是我國藝術園地的一朵奇葩——口技藝術,洛桑能做的還只是簡單的模仿,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欣賞林嗣環給我們帶來的那位藝人的表演,看看他給我們營造了怎樣的聲音世界。

二、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清人張潮的《虞初新志》,這是一本筆記體小說集,本文作者林嗣環,清代文學家,字鐵崖,著有《鐵崖文集》,《口技》是他《自序》的一部分。

三、疏通字詞,朗讀文章

1、 教師範讀,學生解決字詞讀音

頃(qǐng) 囈(yì) 絮(xù) 叱(chì) 齁(hōu) 間(jiàn) 許(hǔ) 曳(yè) 幾(jī)

2、 學生齊讀,教師在讀完後指點節奏

3、 點一到兩人來朗讀,要求注意節奏,語氣。

四、翻譯文段

1、齊讀第一段,教師帶領翻譯疏通第一自然段。

善:擅長,善於。 會:恰逢,正趕上。 宴:擺宴席。 於:在。 施:擺。 但:只。

聞:聽見。 坐:通“座”。 寂然:安靜無聲。

2、請學生再讀第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自己梳理第二自然段,教師從旁指點字詞。 欠:打呵欠。 伸:伸懶腰。 既而:不久。 乳:餵奶。 畢:全。 絕:極點,最。

4全班齊讀,讓學生小組討論並嘗試翻譯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教師請學生彙報情況。

意:心情。 舒:伸展,放鬆。

中間:中間夾雜。 曳:拉。

雖:即使。 名:說出。

奮:捲起。 股:大腿。

幾:幾乎,差點兒。 走:跑。

五、讓學生複習,自讀,嘗試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找到文章題眼:“善”

一、複習字詞,引出新課

二、整體把握

1、 學生齊讀文章後討論口技人表演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通過哪些詞語來判斷故事情

節的發展?

明確:時間副詞:少頃、既而、是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節:夢中驚醒——漸入夢鄉——失火救火

2、 讓學生從描寫中找出每一個場景寫了哪些聲音,聲音的變化,及賓客的反應。 明確:聲音由少到多而雜,越來越大,三個場景聲音的變化是:小——大——小——大 (具體聲響、賓客反應略)

4、 問題探討

1、 通讀全文,找出文中統領全文的一個詞,並說說從哪些方面來闡釋這個詞的。(討

論再回答)

明確:善 道具簡單、正面描寫場景的精彩、賓客反應側面烘托

5、 複習字詞,嘗試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課文細究,討論文章各部分的描寫手法。

一、複習詞句

二、問題研討

1、第二段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聲驚醒的過程, 是按怎樣的聲音變化順序來寫的?這段中描寫賓客的神態有什麼作用?

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由小到大,由分到合的順序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驚醒的過程的。

段末描寫聽衆的神態是對口技表演的側面烘托。“伸頸”“側目”,是寫賓客聽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錶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賓客爲表演者的技藝所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這些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把口技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機的聯繫起來,突出口技者表演之“善”。

2、第三段所寫的內容在表演中起什麼作用?

這一段寫的是一家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又有情節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爲平靜,也爲下一個情節積勢蓄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這樣處理,使課文情節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這一段既是四口人吵醒之後的餘波,又是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

3、第四段從哪些方面直接描述了口技人表演的聲音?這段中寫賓客的表現有什麼作用?

這一段開頭用一個“忽”字,連用三個“大呼”,表現了火着得突然,而且很大。緊接着連用三個“百千”,極寫聲音之複雜。又用“中間……百千齊作”寫火勢兇狠,用“又夾…… 潑水聲”寫大火中人們的行動。“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總寫失火時聲音之逼真。

接着作者用誇張的手法盛讚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段末寫賓客的表現,突出了口技者表演逼真的程度。

4、文章前後兩次列出口技人所用的道具,可否刪除,有什麼作用?

不可,兩次列出的道具雖然是一樣的,第一次列出時只是簡單的一個交代,爲下文做鋪墊,在最後再次列出時精彩演出已結束,含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這樣從側面烘托出口技人的技藝高超。同時兩次的工具陳列形成前後照應,讓全文結構更完整。

三、小結:

本文通過簡單地文字,運用正面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把我們欣賞到一場精彩美妙的口技表演,讓我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火災發生在我們眼前的景象,我們也應該多多的學習這樣的寫法,讓自己的寫作更上一層樓。

四、作業

中職高一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靜穆、粲然、妥帖、嗔視、叱吒風雲、盡態極妍、渾身解數”等詞語。

2.通過課文,從文學角度感知印度舞蹈藝術,豐富文化素養。

過程與方法

1.感受文章精妙的語言魅力,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

2.感受舞蹈藝術“飛動的美”,提高藝術欣賞能力。

3.揣摩文章運用語言表現藝術形象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廣泛接觸吸收外國優秀文化,開闊視野,陶冶性情。

教學重點

欣賞優美生動的語言描寫。

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初步培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文語言優美,用詞豐富、比喻迭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給人以語言和舞蹈形象的雙重審美享受。課堂教學應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深入品味,提高語言感悟能力。

2.聯想想象法。冰心以她高超的語言技巧,把卡拉瑪姐妹優美酌舞蹈轉化爲生動可感的視覺形象。爲深入理解、把握文意,應激發學生的豐富想象力,深人體悟形體語言的內涵。

教具準備

PPT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思路

誦讀感知文意,研讀精彩句段。知識遷移課堂延伸,豐富素養。

教學過程

一、 導語設計

(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印度舞蹈視頻)請大家用心欣賞這兩張圖片和一段舞蹈,觀後試着說一說你的感受。(學生試說)可當要我們用語言文字來描述這種美好的享受時,許多同學爲難了。那麼,如何將這種藝術享受用語言文字表述出來呢?)同學們不用着急。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篇散文──《觀舞記》。相信大家會有許多收穫。

(板書文題、作者)

二、多媒體出示學習目標(全班齊讀)

1、積累字詞,瞭解印度舞蹈的特點

2、品味文中描寫舞蹈的語句,感受舞蹈藝術“飛動的美”

3、體會文章精妙的語言魅力,學習用優美的語言,巧妙的修辭手法表現視覺形象,提高藝術欣賞能力和語文實際運用能力。

三、預習檢測(方法:小組展示,由小組長安排本組成員分工展示;)

1、走近作者(請學生介紹,不足之處老師補充。)

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福建長樂人,現代女作家、兒童文學家。“五四”時,她開始寫小說、詩歌。她的散文語言清新秀麗,自成一體,稱爲 “冰心體”,影響很大。許多作品被譯成英、法、日、俄等多種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詩歌《春水》《繁星》等。

2、給加粗字注音

顰蹙 粲然 嗔視 叱吒風雲

盡態極妍 雛鳳 花鬘

斗藪 渾身解數 妥帖 褶裙

(2)釋義(建議:可採用競答的形式)

本色當行:做本行的事,成績十分顯著。

解數:舊指武術的架勢,泛指手段、本事。

叱吒風雲:形容威力極大。

靜穆:安靜莊嚴。

盡態極妍:使儀態和麗質最充分地顯示出來。

驚鴻:驚飛的鴻雁,形容美人體態輕盈。

顰蹙:皺着眉頭,形容憂愁的樣子。

妥貼:恰當;十分合適。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進入文本,大聲地自由地讀課文1——10自然段,探討以下問題(先獨立思考,再對學)

(1).作者無法說出自己感受的句子是 ;

(2.)作者不得不說自己感受的句子是 ;

(3.)作者努力說出自己感受的句子是

2、這“飛動的美”是一種怎樣的美,如此震撼作者的心靈。你認爲兩姐妹的舞蹈美在哪裏?(小組展示:1、.由一人確定角度——我們發現“美”在 上;

2.用自己小組喜歡的方式讀句子;3.由一人對所找句子進行簡單地品析。)

五、精講延伸

她們爲什麼能表演出這麼優美的舞蹈?

六、達標檢測(課堂部分學生展示;課下以200到300字的小作文體現在作業本上)

欣賞楊麗萍的《雀之靈》,學習課文的寫法,運用優美的詞語,巧妙的修辭把欣賞到的美描繪出來。(詞、句子、片段都可以)

七、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不斷的感受着美的文字,美的舞蹈。最後,讓我們將我們一顆顆讚歎感謝的心,像一朵朵的紅花似的穿成花串,獻給在座的同學們,獻給聽課的老師們,獻給卡拉瑪姐妹,獻給冰心奶奶。感謝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蹈,感謝冰心奶奶高超的語言文字,感謝楊麗萍老師,感謝這世上美好的一切。祝願各位的每一天都能像舞蹈一樣精彩!

中職高一語文教案4

學習目標:

1、通過自讀欣賞、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領悟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3、瞭解一些有關印度文化、藝術方面的知識。

學習過程:

一、導入:

許多同學喜愛繪畫,喜歡唱歌;也有些同學有樂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長,具有一定的藝術鑑賞力。在上課之前,我們先欣賞一段舞蹈,請同學們說說這是哪一個國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樂的片段)。

不同國家和地域的音樂、舞蹈能夠反映不同的文化風情。比如說我們的鄰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獨具特色的歌舞聞名於世。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我們敬愛的冰心奶奶記敘自己觀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觀舞記》。

二、初讀,整體感知:

在第一遍閱讀時,一般採用默讀的方法來通讀全文,注意整體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現在,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朗讀課文。

(教師範讀全文,語速稍慢)

想一想,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呢?請你試着用最簡潔的語言說說本文主要內容,如果能寫在筆記本上則更好。

——本文主要是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描繪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現了印度舞蹈的美。

本文是怎樣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描繪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再次閱讀文章。在這次閱讀時,我們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筆來,邊讀邊動筆做些圈點勾畫:

1,先給課文標上小節號。(共22小節)

2,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優美,也有一些生字詞,請同學們參考註釋自讀全文,讀的時候用直線勾畫出不懂的詞句,可以查找字典、詞典;用波浪線勾畫出你認爲用的好的詞語、句子和段落。

三、研讀課文:

1,正音正字。

2,本文描寫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語句或語段表現了舞蹈的美?

——第2——6小節

——第13——18小節。

體會這些語段從服飾、姿態、神情、動作等多方面來表現卡拉瑪姐妹美妙的舞蹈。

四、閱讀探析:

(找出精彩語句或語段,認真思考)

1,思考題一:

請你從修辭手法、和表現方法等方面思考,簡單地說說這些語句好在哪?

——生動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態,以及作者的讚歎之情。

——正面描寫結合側面描寫,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發讀者的想象和聯想。

2,思考題二:

能否引用文中語句,並加上自己的理解,說說什麼是舞蹈?或說說印度舞蹈主要表現些什麼內容?

——以有節奏的動作爲主要表現手段,可以表現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現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樂伴奏。

——印度舞蹈主要表現神和人的故事,模擬自然界生物的姿態。(在第17、18節)

3,在自讀過程中,有沒有感到的不理解的語句?

問題一:

爲什麼第17小節說卡拉瑪“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衆,也忘懷了

自己”?

——卡拉瑪的舞蹈非常優美,好像“飛動”起來。但是僅有“飛動”是不

夠的,還要心靈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爲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渾然一體,才能達到美的境界。

問題二:

第19小節中說:“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爲什麼看了她們的舞蹈會體會到她們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麼特點?

(朗讀第19小節)

首先,藝術上的交流,能增強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瞭解和溝通,所以,“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

其次,所有優秀的藝術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養料,卡拉瑪姐妹也是一樣,“吸收着大地母親給予它的食糧的供養”。沒有印度悠久文化的薰陶,沒有印度文化歷史的內涵,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就不會這樣優美動人。

4,用多媒體介紹印度宗教及文化概況。

——雖然現在印度屬於資本主義國家,但宗教勢力極大,所以也有人說印度是一個宗教國家。印度幾乎所有的文化藝術形式、內容也都受此影響,多以表現宗教爲主題。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也同樣如此,例如第18小節中提到的蓮花、鹿、孔雀、蛇等動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徵意義。所以……

五、練習:

延伸思考一:

引用原文說說,爲什麼卡拉瑪姐妹的舞蹈能那麼樣地打動人心?

——第19、20小節原文:“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舞蹈、音樂、雕刻、圖畫……都如同一條條的大榕樹上的樹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還會不斷地給她們以滋潤培養的。”

延伸思考二:

這篇文章的文字很優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能否結合自己的感受或學習生活體驗,說說爲什麼冰心奶奶能寫出這樣一篇優美的文章,像卡拉瑪姐妹的舞蹈那樣打動人心?

——我個人認爲,冰心老人之所以能寫出這樣一篇優美的文章,首先可能是她從小就對文學懷有極大的興趣,觀察或寫作時能全身心地投入。

其次是她在文學以及其他方面堅持不懈的學習,從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吸取了許多寶貴的養料。

三是由於她的勤奮。從她十幾歲開始發表文章到她逝世,一直筆耕不輟,堅持寫作近八十年。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六、比較閱讀:

下面,讓我們來閱讀當代詩人艾青先生的詩歌《給烏蘭諾娃》,這也是作者在欣賞了一場優美的舞蹈表演後的所思所感。

再讀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選段,看看他怎樣用語言來描繪音樂的美。

七、結束語:

同學們,生活和藝術是分不開的,無論我們將來要從事什麼職業,即使是與寫作或舞蹈離得很遠,也應當時時刻刻注意觀察和學習。我們的中華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樣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一世紀的青年,應當珍惜、熱愛、學習、弘揚這些優秀文化,纔可能真正成爲一個高素質的現代人,纔可能創造出更優美的現代文明。

八、家庭作業:

1、反覆誦讀課文。

2、摘抄本文中優美語段,做一點語言積累。

中職高一語文教案5

【課題】始業課

【課型】講授【第1教時】

【教學目的】

1、師生互相初步瞭解,溝通,並學習口語交際—介紹。

2、明確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3、讓學生明確本科目的學習要求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與學生溝通感情

教學難點: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教師自我介紹、與學生溝通。

姓名愛好學習新東西贈言

二、學生自我介紹

姓名愛好星座博客

三、瞭解學生語文學習方面的情況

1、愛學語文嗎?喜歡上語文課嗎?

2、看過哪些課外書?課代表調查

3、愛寫作文(日記)嗎?週記

4、以往的語文課是怎麼上的

5、最喜歡語文老師怎麼上課

四、明確語文學習的要求

守紀(一切與課堂無關的)、聽講(聽課、發言、討論)、作業(必做、選作加分、練字)三方面與學分、作業本(預習、聽課筆記、課後作業)練字本作文本

【作業佈置

抄寫詩詞三遍

【教學反思】

【課題】《永遠的校園》【課型】講授【第2教時】

【教學目的】

1.瞭解北大,走近北大,感受北大,思考北大

2.藉助演講、辯論等形式培養學生思辨說理的能力

3.對比謝冕心中的北大與現實中北大的差異,並揣摩這種差異的根源,從而樹立正確的大學觀、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脈絡,抓住作者的行文線索;

2、感受北大的人文精神,結合自己學校的特點,思索自身發展進程;

教學難點:讓學生深刻理解“永遠的校園”中“永遠”的涵義;

【教學過程】

預習:誦讀文章,感知大意

1、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剛來到我們的學校學習,我想問一下,同學們對自己曾經的母校印象如何?對我們的新學校感覺怎麼樣?好,那麼我們就來看一位在自己學校裏一待就是半個世紀的老人,在他眼裏,他的母校——北京大學是怎樣的印象?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謝冕的《永遠的校園》。

2、背景資料

謝冕,著名作家、詩人,北大文學院教授,自他大學畢業以後,就一直在北大任教,一待就是50多年。有沒有同學知道北大的歷史由來?

北大,全稱北京大學,前身是“京師大學堂”,成立於1898年12月,是清末戊戌變法、維新運動的產物。1912年5月,改稱北京大學。嚴復是第一任校長。北京大學也是“五四”運動的發祥地,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在“五?四”運動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當時,新文化運動的一些核心人物,如胡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都曾在北大任教。後來爲了紀念“五?四”運動,繼承“五?四”精神,北大就將“5?4”定爲校慶日。

3、課文研讀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一下課文,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①作者在前5個自然段寫了什麼?校園在他眼中是怎樣一個概念?(寫了謝冕對北大美麗景色的真實感受。在文中主要是表層的概念,在他眼裏北大校園是既具體又抽象的。)

②第6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如何?

(着重針對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我同樣擁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園”所起到的承上啓下的作用。在這裏作者從具體的校園走向了抽象的校園。)

③作者在7—12自然段談到了哪些抽象的校園精神?

Ⅰ、具有向習慣思維和因襲勢力的抗爭精神;

Ⅱ、不單純、富有個性;

Ⅲ、校園裏有一種特殊的氣氛:機智、聰慧;灑脫、活潑;

Ⅳ、民主與科學:北大的精神支柱。

④在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作者又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北大不滅的精神——北大校園精神的延續)

⑤大家思考一下,“永遠”的內涵。

(例如:“雷鋒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精神和信念超越物質的力量。永遠“子子孫孫無窮匱矣。”精神的延續和不滅。

4、詞語學習

曼妙歡愉怨尤弦誦耿介不阿虔誠

阻扼肅殺

【作業佈置】

【教學反思】

【備課時間】【上課時間】

【課題】《成長》

【課型】講授【第3教時】

【教學目的】

1、領會課文的思想內容,懂得只有通過不斷嘗試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成長之路的道理,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步發現自己的人生方向。

2、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母親在“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3、體會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人物富有個性的語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閱讀,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懂得從小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於成長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我們以前學過很多有關“成長”的課文,你從中受到了哪些啓發呢?想不想知道今天這個成長故事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好,下面我們就來讀讀這個故事吧。

(二)分析問題

1、整體感知課文並思考。“我”的母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是怎麼看待她爲“我”所做的種種“設計”的?

(答:“我”的母親是一個這樣的人:她率直、潑辣、急於求成,“她難以掩飾她的厭惡”,又毫不隱瞞她的高興,她很自信,希望“我”有所建樹。對“我”不思進取的性格十分失望卻毫不自怨自艾。“她”又是開明的,一旦發現“我”在生意場上已沒有指望,便爲“我”留意新的“行當”。於是,她發現“我”的寫作天才,並鼓勵“我”當個作家。)

(三)抓住重點段落深入體會

(1)默讀課文1-6自然段,畫出小男孩的表現(包括他的語言和動作)

(2)看到小男孩當時的表現,你會想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