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大綱

高一語文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一、教學目的:

高一語文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1、通過閱讀本文,瞭解主人公的戰爭遭遇和作者內心的感受及其變化

2、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內心和突現主題的作用

3、瞭解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破壞,激發控訴戰爭,熱愛和平的情懷,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

2、理解本文的問題與主旨的關係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把我埋淺一些

二戰時期,在一座納粹集中營裏,其中有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女孩和她的母親,

一天,她的母親和另一些婦女被納粹士兵帶走了並殺害了大人們就騙小女說:媽媽找爸爸去了,小女孩女就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媽媽教她的兒歌

一天清晨,納粹士兵用刺刀驅趕着,將她和數萬名猶太人逼上了刑場刑場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人們一個接一個地被納粹士兵殘忍地推下深坑當一個納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將她推進深坑中去的時候,小女孩睜大漂亮的眼睛對納粹士兵說:“叔叔,請你把我埋得淺一點好嗎?要不,等我媽媽來找我的時候,就找不到我了”

納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半空中

戰爭是殘忍的,可能戰爭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死亡,今天就讓我們真正體會一下,何爲戰爭

(二)文本研習:

1,請快速瀏覽課文,概括一下小說的主要情節:

時間:盟軍已經攻入德國,一個夜晚;

地點:戰地醫院;(原是文科中學)

人物:17歲的傷兵

情節:傷兵,在戰場上,四肢四剩一肢,然後送到這裏救治

2、主人公一直想弄清這裏是不是母校,請大家讀16、18節體會主人公對(確認是否是母校這件事)持什麼態度?

明確:不願承認

3、析:他已經發現許多有力的證據,但他爲何在銘文出現之前一直不願承認這是母校?(放手讓學生討論,根據討論結果板書)

(提示:可從精神壯態提示)

(1)幻覺

他的傷勢太重,失血過多,思想處於迷糊狀態,有可能是產生的幻覺;但從整個確認過程來看,恐怕不能單純理解爲“幻覺”所致,

(提示:與學生生活對比)

(2)不敢面對現實(失去以前快樂的學生生活)

卻是應該理解爲:他不敢面對過去,不敢面對或正視他曾經擁有的健全,別說再用他那雙手去繪畫去寫字,就說再跑到樓下去喝一杯牛奶、去違禁抽一支菸,再說厭你,這些美好的學生生活已經成爲了永遠的不可能,如果他能活下去的話,這些就是他一輩子的奢望了

(提示:銘文對他影響)

(3)銘文是使他遭此惡運的原因是這句銘文,促使他義無返顧的走上戰場(這印象難道不深麼?)

4、小說中的“我”經歷了這場戰爭,並且失足、失手,幾乎失命,可謂“英勇無比”,那麼“我”當時爲什麼去參戰的?而今醒悟了嗎?(重點探討)

[明確]

爲什麼參戰(沒有人性

(提示:他認爲戰爭是爲了什麼?)

其一(禮讚炮碑)對炮和紀念碑的感受

①讀完以後具體談談,主人公對戰爭的感受

認爲炮聲有節奏,令人愜意,優雅,柔和(認爲戰爭是美的)

我的名字可以刻到“豎着更大的.金色鐵十字,裝飾着更大的月桂花環石雕”的紀念碑上,如此青史留名,(取得戰功是無比榮耀的)(喜悅,興奮,感到光榮)

②請寫出省略的內容.並說明理由

填空:爲了(偉大的德意志)

爲了(爲了光榮的軍國戰爭)

爲了(爲了人生無比的榮耀)

③你如何看待主人公對戰爭的感受?

人性扭曲

(提示:人性爲何會被扭曲?原因體現在哪些方面?)

其二(學校佈置)學校時面的佈置(凱撒,腓特烈大帝,多哥)

(多哥萬歲)對學校生活的嚮往,以前生活混混噩噩,不知道珍惜,認爲學習是枯燥沉悶的,在香蕉上寫上多哥萬歲,而且不只一人

(六寫銘文)在絕望的日了裏,老師要求每個學生寫下銘文我清楚而工整地寫了六遍

(根源)是(法西斯對人的軍國主義思想灌輸),

爲什麼後悔(有了人性)

證明:牛奶

“牛奶”、畫畫都已成爲了夢想,炸彈炸燬的不僅是一個人的身體,更是一個人的未來和一個人的心靈無限傷感與痛恨、嚮往平靜的生活“牛奶”成爲和平與學校的代名詞由悲慘的現實發出呼喚和平反對戰爭的聲音,是對德國軍國主義思想的一種諷刺和否定突出小說的主題(結合前斷學校的美好生活回憶)

(提示:身體)

①自身悲慘的遭遇(沒了三肢)

我原以爲聽到的炮聲是多麼的寬慰、愜意、粗獷、高雅,“是圖畫書裏打仗的模樣”,沒想到那是“熊熊大火”“紅光和黑煙交織”,它吞噬了我的雙臂和右腿,讓我欲生不能,欲死不能花季的年齡,卻過早地凋零了……

他是納粹德國時期青少年的一個代表,他對侵略戰爭缺乏認識,他糊里糊塗上了戰場,又糊里糊塗受了重傷回來,他不知道爲什麼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價值,只是那句話讓他去的,他狠狠地被欺騙了,充當了戰爭的炮灰(再讀結尾,體味懸念的作用:有被捉弄的味道,讓人回味、發人深思)

(提示:理想與現實)

②因爲國致殘,別人對自已的冷漠(沒有治療,沒有安慰,沒有榮譽,沒有鮮花)

我原以爲受重傷後,可以得到及時的治療,哪怕是得到別人的安慰;得到榮譽沒想到我多次因疼痛難當而叫喊,卻無人理會,面對的而是別人的“冷漠、無情”,“彷彿他們擡着我穿過一座死城博物館”“我失聲呼叫,醫生和消防隊員愕然地望着我,可是醫生只聳了聳肩膀”……

③認爲此刻,榮譽也是平淡的(淡視榮譽)

我原以爲爲了那句話,我的名字可以刻到“豎着更大的金色鐵十字,裝飾着更大的月桂花環石雕”的紀念碑上,如此青史留名,沒想到“紀念碑並無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處都一樣,都是按一種格式成批生產的,需要時,隨便從哪個中心點都可以領到……”

老師總結(人性迴歸)

點明題義

最後題目的意義: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這是一個典故“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臘,300多名希臘士兵在溫泉關英勇抗敵,並刻下了那段銘文:‘流浪人,你若是到斯巴達,請告訴那裏的公民們,說我們死守諾言,長眠在這裏’

對學生進行法西斯的思想毒害,是導致災難的根源批判了法西斯的扭曲人性的罪惡

(三)、探究

1小說中作者爲什麼把臨時戰爭醫院,安排在學校裏?

明確:(藝術學校――――醫院――――戰爭)

(提示:從環境本身的作用上看)

其一、學校

學校:供學生學習文明:醫院:傷病人治病:醫院佔居學校,說明醫院擠佔了文明,扼制了文明反覆出現的對學校走廊的藝術佈置的描寫,讓人感受到戰爭對文明的摧殘

(提示:兩者聯繫上)

其二、兩者之間早有聯繫(佈置)投影相關背景資料

大多是專制,獨裁的好戰爭分子佈置校園(幻燈片展示)都是對學生進行軍國主義的思想灌輸壓制文明所以戰爭思想老早侵佔校園了

(提示:寫作手法)

其三,對比諷刺突出主題(要指導學生從寫上來思考)

本無關的東西被戰爭拴到了一起,學藝術的學生在自己的藝術學校,在自己的宣言下被截肢獨肢成了藝術(變態),繪畫雕像(本態)藝術本應是學藝術(本態)而今做截肢手術(變態)(這是對戰爭絕妙的諷刺)

(四)拓展延伸

1、伊拉克兒童哭泣的雙眼(PPT)

配樂朗誦(背景音樂《辛德勒的名單》主題曲)

你見過孩子那驚慌失措的眼神嗎?

你見過孩子那絕望無助的眼神嗎?

你見過孩子那野獸般復仇的眼神嗎?

而此時此刻,伊拉克的孩子們

正遭受着戰爭的摧殘

而此時此刻,他們看到了什麼?

那交織的火舌,震耳欲聾的爆炸

還有那漫天的硝煙

身邊漸漸冰冷的親人

讀完之後,學生共同交流探討,戰爭到底給了我們什麼?(身心的摧殘)

(五)教師總結

本文的作者伯爾向我們表過了人類渴望和平的心聲,他的作品使終在討伐戰爭,所以1972年,他獲得了諾貝爾,他去逝的時候,聯邦德國總統親爲他扶棺送行可是妥我們結束這一課的時候,世界上仍然是硝煙迷漫,仍然有人在流血犧牲戰爭每天都在吞噬新的生命,讓我們靜下心來思考戰爭的罪惡,思考戰爭給人帶來的永遠的傷痛

(六)佈置作業:

寫一段你從影視作品中,所見到的一個戰爭片斷或某一細節(1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沒有人性

禮讚炮碑

(不願)參戰,六寫銘文,法西斯毒害年輕人思想,扭曲人性

多哥萬歲,納粹向青少年灌輸軍國主義思想

醒悟(牛奶)

沒有三肢

沒有安慰,原因是戰爭(根源法西斯)

沒有榮譽,

只有痛苦

呼喚人性迴歸

強烈的批判法西斯摧殘人性,灌輸軍國主義思想,呼喚人性的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