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最後的常春藤葉》精品教案大綱

《最後的常春藤葉》精品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作者通過對窮苦朋友間友誼的描寫,刻畫出一個捨己爲人的以自己生命爲代價創造真正傑作的畫家形象,謳歌了以貝爾曼爲代表的普通人的高尚,體現了人們通過自己的深思而得到的重生。

《最後的常春藤葉》精品教案

  一、教學目的

1、理解小說曲折生動的情節對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的作用。

2、體味歐·亨利似的結尾的妙處。

3、能認識建立精神的支點對人生的重要性。

4、學習主人公貝爾曼先生“犧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理解小說曲折生動的情節對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的作用。

2、難點是體味歐·亨利似的結尾的妙處。

 三、教學方法

導讀、啓發、討論法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

利用“情景創設法”,多媒體播放《正大綜藝》主題曲《愛》:“愛是love ,愛是愛心愛是love……愛能帶給你快樂和健康……”生命對於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來說是何其重要,而愛,則是生命中最爲溫情的存在狀態。珍愛生命的人是值得褒獎的,而那些在珍愛自己生命的同時,也在關愛着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爲此付出生命代價的人,更是爲我們譜寫了一曲人性光芒的最偉大的讚美詩。今天,就讓我們隨美國作家歐·亨利走進他的小說《最後的常春藤葉》,去瞻仰這樣一位“生命的歌者”,在感動中接受靈魂的洗禮,精神的昇華。

 (二)作家、作品簡介

1.歐•亨利(1862~1910),美國短篇小說家。

歐•亨利一生寫了300多篇短篇小說,大部分反映了下層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淚微笑”的風格被譽爲“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他的作品往往有一個突出的藝術特點——出人意料的結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尋味,情節動人而筆觸細膩。

2、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歐•亨利(美)(《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讚美詩》)、莫泊桑(法)(《項鍊》、《羊脂球》)、契訶夫(俄)(《變色龍》、《小公務員之死》)

 (三)教學過程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我們知道每一篇文章的學習都離不開“讀”,那麼在學習這一課之前大家先來討論一下,你覺得像這種故事性很強的中外名著我們應該怎樣通過“讀”來掌握課文內容?

初讀:明確小說情節、環境,主要人物

再讀:把握文章主旨思想

品讀:賞析文章語言

★初讀:

1、請找出時間線索與人物、情節的對應關係。

2、你認爲在整個故事中哪個情節最震撼人心?爲什麼?

3、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確定主要人物

明確:

1.十一月:瓊珊病倒;一天早晨:瓊珊病重;這天夜裏:貝爾曼畫常春藤葉;第二天早晨:瓊珊病危,貝爾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剛明的時候:瓊珊病情轉好,貝爾曼被送到醫院;第四天:瓊珊脫離危險,貝爾曼在醫院去世。整個故事發生在四天裏。

2.應該是小說的結局部分,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爲這一部分寫到蘇艾的揭謎:老貝爾曼的死,換來了“最後一片葉子”——這幅他追求終生的傑作,而正是這幅傑作喚醒了瓊珊對生的`渴望。

? 歐•亨利式的結尾:這種結尾方式首先要“蓄勢”——製造水到渠成的必然趨勢,處處給讀者以暗示必然要產生的某種結局,但到結尾時,卻突然來個“反彈琵琶”——與讀者的期待恰恰相反,然而,這種意外的結果卻又是“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3.提示: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通過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側面描寫等完成

貝爾曼:怪異的模樣、火氣十足,瞧不起別人的溫情(掩飾自己的溫情其實是因爲害怕被人同情),還愛說大話,喝酒無節制。一個在生活、事業上失意的老畫家。

在普通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顆美好的心靈,甚至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來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富有愛心,富有自我犧牲精神。 (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

瓊珊:善良、失意的青年畫家

蘇艾:富有同情心,關愛的他人的失意的青年畫家

主要人物是:貝爾曼

主人公評判的標準不應單純看作者筆墨的多少,而應看其性格在羣體中是否具有典型意義,是否對主題思想的表達有關鍵作用

★再讀:

1、爲什麼說貝爾曼畫的最後一片藤葉是他的傑作?

2、在瓊珊患肺炎病危的時刻,醫生爲什麼既不判她“死刑”,又不肯定她可以治癒,而說一切看她自己呢?

明確:

1.因爲這片葉子不僅是貝爾曼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藝術結晶,因爲這片葉給予了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現了普通人之間無私、真誠的情意,閃爍着人性的光輝。

幻燈片出示

羅丹的名言:“藝術的要點是感動,是愛,是希望,戰慄,生活。在做藝術家之前,先要做一個人。”

費爾巴哈名言:“愛——使你成爲一個人”

2.[提示]因爲在生與死,抗爭與屈服之間,需要自己樹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勝。其實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關鍵是看你自己有沒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對,有沒有勇氣戰勝它,我們從瓊珊的經歷中看到,信念對一個人是何等的重要!堅強的信念是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柱。

幻燈片出示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讓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還站着的話!”(馬丁•路德•金)

文章給我們的啓示:

1、做一個富有同情心、富有愛心,甚至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人,對周圍的人多一分關愛,多一分同情

2、信念對一個人是何等的重要!堅強的信念是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柱。

★品讀:

賞析歐•亨利式的語言。

比如:“到了十一月,一個冷酷無情、肉眼看不見、醫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藝術區裏躡手躡腳,用他的冰冷的手指這兒碰碰那兒摸摸。”“葉子。常春藤上的葉子。等最後一片掉落下來,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難道大夫沒有告訴你嗎?”“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湯。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後的藤葉飄落下來。那時候我也該走了。”

品味:採用幽默、風趣、俏皮、誇張、諷刺、比喻的語言,渲染悲劇的喜劇色彩,讓讀者在俏皮的描寫中醒悟內在莊嚴的思想感情,在生動活潑中給人啓迪。

“含淚的微笑”是歐亨利小說的創作風格,是作品喜劇形式和悲劇內涵的有機結合."微笑"是其喜劇形式.詼諧的語言,輕鬆的敘述,巧妙的情節.幽默諷刺甚至玩世不恭的語調,誇張,嘲諷,雙關等手法的運用,都讓讀者忍俊不禁;“含淚”是其悲劇內涵,歐亨利小說輕鬆的文字背後是內裏沉重的現實主義格調,作品多揭示現實的不合理,表現小人物在殘酷的社會中承受心靈的創傷,寄寓他們深深的同情。

注:這一環節要給同學充分的時間去讀書品位,且不能只瀏覽課文找出相應的文段即可。

  (四)課堂小結

如果說貝爾曼是那堵鬆動殘缺的磚牆,那麼瓊珊就像那依附在上面的藤枝;如果說貝爾曼是那株極老極老的常春藤,那麼瓊珊就是那藤上的一片葉子。小說《最後一片常春藤葉》讓我們不僅看到了在冷漠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小人物的辛酸遭遇,更從普通人身上看到了偉大的心靈,從人生的苦難中見到了人性的光輝,希望我們每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能努力弘揚人性美,使人間充滿溫情。

  (五)作業

這是一片多麼不平凡的葉子呀!但遺憾的是,整篇作品對貝爾曼的描寫並不多,甚至連最感人的畫葉子的鏡頭都沒有寫,同學們,你能發揮你的想像來填補這段情節的空白嗎?

[提示]:我們可以想像,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樣冒雨踉踉蹌蹌爬到離地面二十來英尺的地方,顫抖着調拌黃色和綠色,在牆上施展他從未施展的藝術才能,而最終卻因此患病而獻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