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人教版選修《登岳陽樓》優秀教案

人教版選修《登岳陽樓》優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教學目標]

人教版選修《登岳陽樓》優秀教案

1.反覆朗誦詩歌,感知詩中的形象,深入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會賞析名句,激發靈感,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3.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進行比較,體會優秀詩作的藝術魅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中的名句及內涵,準確把握詩中的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品味語言,感受杜甫詩歌語言的魅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輔助手段]

多媒體教學設備、電視系列片《唐之韻——千秋詩聖 下》VCD。

 [預習要求]

1.給生字注音,並抄寫2遍。

2.朗讀並背誦本詩。

3.收集杜甫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示例。

這首五言律詩寫於作者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曆三年(768)。當時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嶽州(今屬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他又有何想、有何感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登岳陽樓》,感受詩人那浩然胸懷和博大痛苦。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一)學生交流收集的相關資料。

(二)教師整理歸納,播放PPT,學生再對預習作業進行簡要補充。

投影文字及圖片: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於河南鞏縣。杜甫出生於一個有着文學傳統的家庭中,他的爺爺杜審言也是唐朝(武則天時期)著名的詩人,所以他7歲開始學詩,15歲時就已揚名。杜甫的詩歌現存1400多首,它們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20多年的社會情況,生動地記載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經歷,同時,這些詩歌把社會現實與作者個人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達到思想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也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詩歌被後代稱爲“詩史”。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經歷和詩歌創作可以分爲四期。

讀書和漫遊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這一時期杜甫曾先後遊歷吳、越(今江浙一帶)和齊、趙(今山東北部、河北南部),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以後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遊樑、宋(今開封、商丘)。後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後又遇於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着“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纔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爲著名,標誌着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陷賊和爲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爲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爲宰相房管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爲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着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後返成都。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綜觀杜甫一生思想是“窮年憂黎元”,“致君堯舜上”,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着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爲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衆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傅,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對後來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產生了積極影響。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中《杜工部集》。

  三、誦讀、整體感知。

(一)疏解字詞

板書:坼chè 乾坤qián kūn 戎馬róng mǎ 軒xuān 涕泗tì sì

解釋:

坼:分裂

乾坤:指天地

戎馬:代指戰爭

軒:窗戶

涕泗:眼淚、鼻涕

(二)請學生聽讀,要求閉目靜聽,潛心感受。可以播放朗讀材料,也可以教師配樂範讀。

(三)學生齊讀,要求讀準字音,儘量讀出感情。

(四)指名學生朗讀,師生點評(指導學生從節奏、咬字、重音、感情等方面來評價)。

(五)朗讀的節奏及重音處理: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六)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出感情,感知形象。

 四、研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