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人教版高二語文上冊《林黛玉進賈府》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二語文上冊《林黛玉進賈府》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5W 次

【教學目的】

人教版高二語文上冊《林黛玉進賈府》教學設計

1、瞭解《紅樓夢》的主要內容及其反封建意義。

2、瞭解舊社會豪門貴族生活的驕奢淫逸。

3、瞭解口頭語體和書面語體的不同特點及其表達作用。

【教學要點】

1、《紅樓夢》的反封建意義和作者曹雪芹對當時社會、黑暗現實的批判態度。

2、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的性格特點以及刻畫這些人物所運用的主要方法。

【教學難點】

1、本文圍繞中心事件運用多種方法介紹人物的寫法。

2、古典小說中常用的古今義不同的一些詞語的含義。

【教學方法】

解析、點撥、探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寫作背景

《紅樓夢》一書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代的社會生活畫面,正是歷史上的所謂乾隆盛世,其實在王朝鼎盛的背後存在着種種的矛盾,也隱藏着重重的危機。當時政治腐朽,封建剝削加強。各族人民的反抗鬥爭日益激烈,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也日見明顯。

康熙末年,皇子們分朋樹黨,爭權謀位。最後是四皇子胤禎奪得了帝位,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後,立即開展了一場窮治政敵的兇殘鬥爭,殘酷地迫害與己爭奪皇位的諸兄弟和異己的政治勢力。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別鬥爭有牽連被罷官,抄家。

二、作者簡介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大約生於1715年,卒於1763年。他祖先原是漢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內務府的“包衣”(滿語奴隸之意),入了滿籍。從他曾祖曹璽開始,三代世龔江寧織造的官職。祖父曹寅做過康熙的“侍讀”,兩個女兒都被入選爲王妃。在康熙時,曹家是非常顯赫的'貴族世家。雍正即位後,曹雪芹的父親因與皇家派別鬥爭有牽連,以及在江寧織造任期內財款虧空等原因,被罷官,抄家,家道從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經歷了曹家由盛而衰的過程,由“錦衣紈褲”的貴公子,降爲落魄的“寒士”。當他著書時,已過着“蓬牖茅椽,繩牀瓦竈”和“舉家食粥酒常賒”的貧困生活。這種天壤之別的生活變化,促使他對過去的經歷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憶。這就爲他能對社會上種種黑暗抱有不滿和批判的態度,寫出反映封建統治階級、封建制度沒落衰敗的《紅樓夢》,準備了良好基礎。

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具體年月已無從知曉,我們只能根據第一回中知道他“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據專家考證,《紅樓夢》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經傳抄問世,後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於某種原因未能傳抄於世,後來終於失落,這是不可挽回的損失。到了18世紀末,高鶚續寫了後40回,補成了現行的120回本。

三、情節結構

以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爲線索展開情節,大體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開端,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這部分着重描寫環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林黛玉初進賈府的所見所聞,介紹賈府的環境和府中的衆多人物。其中包括:拜見賈母與王夫人、邢夫人等,見王熙鳳,見賈赦、賈政,初次見到賈寶玉。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結尾,爲林黛玉安排住處。

第二課時

一、總結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記敘林黛玉初進賈府的見聞感受,展現了封建大家族賈府的富貴豪華,生動地描寫了賈府這一“鐘鳴鼎食之家,詩書簪纓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紅樓夢》中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賈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探究寫作特點

1、圍繞中心事件描寫人物:

作品中的人物是圍繞黛玉進賈府這一中心事件,通過黛玉的見聞來描寫的。黛玉進府按照封建貴族家庭的禮規,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長輩。同輩姊妹也都要見見面。作者選擇這個機會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場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黛玉進入賈府,通過她一路目中所見,耳中所聞,不僅詳盡描寫了榮寧二府的格局佈置,亦即人物的活動環境,而且第一次生動刻畫了賈母、賈氏三姐妹、鳳姐、邢王二夫人、寶玉和黛玉等好幾個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說“這方是正文起頭處,此後筆墨與前兩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2、從藝術結構來看,此回情節的設計同樣體現了作者的匠心。如果說第二回“演說榮府”僅僅只是通過冷子興的口頭敘述,使讀者對榮寧二府的主要成員及其相互關係有一個大概的瞭解;那麼此回則是通過具體生動的藝術描寫,使幾個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聲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讀者的面前。這也就是上引脂批所云“畫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皺染,經過這次皺染,幾個主要人物便耀然於讀者心中眼中了。

3、在藝術描寫上,此回情節也有着許多成功之筆。如寫黛玉初見賈母一段:……“黛玉方進入房時,只見兩個人攙着一位鬢髮如銀的老母迎上來,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方欲拜見時,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着大哭起來。”這可謂是如見如聞,活現於紙上之筆,也是所謂“頰上三毫”,傳神得力之處。其他如寫鳳姐出場、寶玉出場,也都是向爲人所稱道的文字

三、理清人物關係

如下:

┌賈 敷

寧國公:賈 演──賈代化│ ┌賈 珍─賈 蓉(秦可卿)

└賈 敬┤

└賈惜春

┌─賈 璉─巧 姐

┌賈 赦──┤(王熙鳳)

│(邢夫人)│

│ └賈迎春

榮國公:賈 源──賈代善─┤ ┌賈 珠──賈 蘭

(史太君) │賈 政──┤(李 紈)

(賈母) │(王夫人)│賈元春

│ │賈寶玉

│ └賈探春

└賈 敏──林黛玉

(林如海)

  第三課時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

1、林黛玉:

林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儘管外祖母“心肝兒肉”地疼她,寶貝兒似的待她,但總有寄人籬下之感,黛玉的留心與在意,還表現在隨時改正一些不適宜的對答上。比如當賈母問黛玉念何書時,“只剛唸了《四書》。 ”和“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的不同和 謹慎態度,是她寄人籬下感情的反映,也是節選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2、王熙鳳:

王熙鳳是一個精明能幹,慣於玩弄權術的人。爲人刁鑽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於對上善於阿諛奉承,因此博得賈母歡心,從而獨攬了賈府的大權,成爲賈府的實際統治者。

節選部分以四個層次展示王熙鳳的性格特徵:

⑴ 寫出場;

⑵ 繪肖像;

⑶ 見黛玉;

⑷ 回王夫人。

3、賈寶玉:

賈寶玉是封建貴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縛,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視世俗,卓然獨立的種種表現,反映了他對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以下分兩個描寫重點來分析:

⑴ 出場前:

側面介紹一般人對寶玉看法和他在賈府中的地位(貶斥態度)。

王夫人:“孽根禍胎”“混世魔王”“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又瘋瘋傻傻”

黛玉:(聽母親說)“銜玉所生”的表哥“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

小結:這些貶斥說明賈寶玉所作所爲與封建正統觀念相牴觸,與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會的“叛逆”,但由於他是賈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兒子,自幼受“老太太疼愛”,所以在賈府居於“無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⑵ 肖像描寫:

反映黛玉的客觀觀察:一個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輕公子,非常眼熟,產生親熱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句式整齊,音韻和諧。

  第四課時

一、理解、探究兩首《西江月》

1、詞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生活“潦倒不通世務”,卻鍾情於女孩子,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行爲偏僻”,常常“有天無日”地批駁不合理的現象,諷刺那些熱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釣譽之徒”“國賊祿鬼之流”,反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觀念,嘲笑道學所鼓吹的“文死諫,武死戰”的所謂“大丈夫名節”是“胡鬧”,是“沽名釣譽”,“怕讀”被封建統治者奉爲經典的、具有莫大權威的《四書》之類的“文章”,卻對《西廂記》《牡丹亭》之類理學先生所最反對的書視如珍寶,這些都與傳統道德背道而馳。可見“頑劣”“乖張”──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徵。

寶玉形象:他“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不是封建時代的忠臣孝子,而是“於國於家無望”的逆子貳臣。

作者對寶玉的態度似貶實褒,寓褒於貶,正文反作,讚頌寶玉。

2、該詞作用:

其一,作者假託封建衛道者的口吻,對寶玉的似嘲實贊,巧妙地歌頌了寶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說爲寶玉安排的悲劇結局。

其二,作者用“說反話”的手法,讚賞寶玉對封建主義採取的玩世不恭的態度,歌頌他不向世俗屈服,勇於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擺脫“世務”“文章”而不可得的苦悶心情的表現;他的“傻”“狂”,是專制壓迫和禁錮的結果,是他在痛苦中尋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於失望和迷惘的一種精神狀態。

二、小結全文

1、圍繞中心描寫:

作品中的人物是圍繞黛玉進賈府這一中心事件,通過黛玉的見聞來描寫的。黛玉進府按照封建貴族家庭的禮規,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長輩,同輩姊妹也都要見面,作者選擇這個機會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場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2、人物出場,先後適宜,詳略得當,虛實兼用:

對王熙鳳、賈寶玉等主要人物詳寫,對賈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紈和賈氏三姊妹則略寫;對賈母、王熙鳳等出場人物是實寫,而對賈政、賈赦等未出場的人物則屬於虛寫;對賈寶玉、王熙鳳等是單獨寫,而對邢夫人、王夫人、李紈、迎春、惜春等只作集體介紹。這樣描寫不但筆法變化多姿,而且在衆多人物中可使描寫重點突出。

3、人物描寫與環境描寫交叉進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寶黛初會──便都感到似曾相識、息息相通。作者這樣寫,一方面是來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的故事,給兩人的關係蒙上一層浪漫主義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這初會時的心靈感應,表現兩人感情上爲默契,爲後來兩人愛情的發展張本。

三、作業

課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