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登幽州臺歌》教案大綱

高二語文《登幽州臺歌》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1、由《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引出作者陳子昂的介紹。

高二語文《登幽州臺歌》教案

(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劇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現出他的懷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憂憤,他心底的波瀾。)

2、朗讀

3、理解詩意

首聯:寫別筵將盡,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緒和寂靜狀態。

“吐”——離人相對無言,悵然無緒,目光只是凝視着銀燭的青煙出神的神情。

“對”——其意是面對華筵,除卻頻舉金樽“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緒而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勉強相慰的話了。

頷聯:這兩句着意寫出了離情的纏綿,令人感慨欷歔。

“琴瑟”指朋友宴會之樂,源出《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是借用絲絃樂器演奏時音韻諧調來比擬情誼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遙遠,與“琴瑟”作爲對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內心的波瀾

頸聯:從室內轉到戶外的所見。這時候,高高的樹蔭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長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

這裏一個“隱”字,一個“沒”字,表明時光催人離別,不爲離人暫停須臾,難捨難分時刻終於到來了。

結尾兩句寫目送友人沿着這條悠悠無盡的'洛陽古道踽踽而去,不由興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強調後會難期,流露了離人之間的隱隱哀愁。

4、自讀思考:

(1)詩中哪些詞語寫了夜?

明確:銀燭、明月、曉天

(2)詩中哪些詞語寫出了“別”?

明確:離堂、別路、金樽

(3)全詩在時間上有一個怎樣的流轉變化?

明確:夜晚→拂曉

(4)全詩在空間上有怎樣的流轉變化?

明確:室內→室外

(5)全詩通過什麼事情表達了什麼感情?

明確:詩約作於武則天光宅元年(684)春。這時年方二十六歲的陳子昂告別家鄉四川射洪,奔赴東都洛陽,準備向朝廷上書,求取功名。臨行前,友人在一個溫馨的夜晚設宴歡送他。席間,友人的一片真情觸發了作者胸中的詩潮。面對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捨的離情。所以,由一場筵席來表達朋友信念惜別之情。

5、品讀探討:詩人是如何通過空間和景色的轉換來表達離情別意的?

明確:詩人先寫離別時的華筵(室內)的人和物,再寫朋友告別時的環境(室外),突出表現了朋友依依惜別之情。詩人是根據離別的時間順序來安排空間和景色的轉換的,景色隨着空間而變化,情感跟隨景色的變化而逐漸加深。可以用下表來顯示:

空間:離堂華筵(室內)別路山川(戶外)洛陽古道(遙想)

景色:銀燭青煙明月高樹悠悠遠道

金樽綺筵長河曉天

情感:相對無言時光催人悠悠離情

離情纏綿難捨難分此會

何年

6、陳子昂詩與徐陵詩比較:

(1)徐詩有長吁短嘆的哀傷語句,陳詩無。

(2)二詩寫離情別緒,徐詩作哀聲而無風骨,陳詩無哀聲而多幽深的情思。

可見,此時的詩作已遠離南朝時期的綺靡婉媚之風,已具風骨興寄。這就叫“風神初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