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不自由,毋寧死大綱

高二語文教案:不自由,毋寧死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一、教材分析

高二語文教案:不自由,毋寧死

本專題的學習方式是活動體驗。《不自由,毋寧死》可看作是其中演講活動的具體材料。所以確立教學目標時,既不能純粹從文本鑑賞的角度去處理,也不能完全拋開文本組織演講。而要把理解文本與訓練演講結合起來。於是在實際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在課前認真預習文本內容,背誦文章的最後兩段,爲課堂演講訓練做準備。上課時讓學生了解作者發表演講的時代背景,爲更好地把握演講內容和情感作鋪墊。在此基礎上針對文本進行具體的演講訓練與如何運用語調和語氣、表情和手勢等演講技巧的指導。爲學生創設情境並提供充分的活動機會和有針對性的指導。最後在師生共同演講文本的高潮部分中也將課堂活動效果推向高潮。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演講訓練,學會藉助語調和語氣、表情和手勢,增強演講效果。

2、學生能通過訓練不斷提高自己演講的能力,並在演講中樹立自信,培養自身較好的心理素質與控場能力,展現自我個性與風度和大方的儀態。

三、教學重點難點

1、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想象與情感積累,充分體會文本中作者的觀點與情感,爲具體的演講活動服務。

2、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機會,並對其演講實踐進行有針對性的有效指導,並恰當地進行演講技巧的傳授。

四、學情分析

對於作者學生很陌生,要介紹作者生活與背景讓學生更好的瞭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組織演講

六、課前準備

1、預習全文,寫一段演講辭,推想帕特里克亨利之前演講者的主要觀點和內容,準備在課堂上演講。

2、背誦本文的最後兩段內容。

(此環節是爲使學生能通過預習對文本有深入的理解,也爲課堂的演講訓練作好必要準備。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1、預習全文,寫一段演講辭,推想帕特里克亨利之前演講者的主要觀點和內容,準備在課堂上演講。

2、背誦本文的最後兩段內容。

(此環節是爲使學生能通過預習對文本有深入的理解,也爲課堂的演講訓練作好必要準備。)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好的演講,如同布穀報春,又似戰鼓催徵。它可以使迷惘者得以清醒,沉淪者爲之振作,徘徊者更加堅定,觀望者毅然奮起,先進者策馬飛奔。同學們,一副好口才,會爲我們的生活增色不少。好口才是令人羨慕的,也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練就的。今天,就讓我們藉助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寧死》一起來實踐!

(如此導入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明白好的演講對於我們實際生活的作用,增強其學習與實踐演講技巧的動力;二是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主要活動方式即演講訓練。)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介紹作者與背景

帕特里克亨利是弗吉尼亞殖民地上最成功的律師之一。

北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從1607到1733年,英國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陸續建立了13個殖民地,採取剝削、壓制的政策。18世紀中葉,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英殖民者採用各種手段,軟硬兼施,企圖維護其宗主國的地位。1774年,英國頒佈了諸如關閉波士頓港、增派英國駐軍、取消馬薩諸塞的自治權、確立英國對殖民地的司法權等法令,從政治上、軍事上加緊對殖民地的控制與鎮壓。殖民地中的一些溫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於英國政府的壓力,極力主張妥協和解。帕特里克亨利屬於激進派人物,主張不惜以鮮血和生命爲代價換取獨立。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亞州議會上,眼看着妥協勢力佔了優勢,他義無反顧,登臺發表了這篇著名的演講。

亨利的演講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爲爭取獨立而進行戰鬥的激情,他的演講結束後,會場羣情激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聲響徹議會大廳。這篇演說詞被後人作爲不朽的'名篇,特別是結尾的警句“不自由,毋寧死”一直爲人們所傳誦。

(作者和背景知識的介紹是讓學生了解作者發表演講的大時代背景,讓他們初步理解作者爲什麼會產生文中的觀點,爲何會有如此堅決、高昂的鬥志,演講最終起到了怎樣的效果。這也爲學生更好地把握演講內容和情感作鋪墊。)

2、針對學生的具體演講過程,指導學生如何通過語氣、語調和手勢來增強演講說服力、感染力。

a、 抓住學生演講中代表妥協勢力的觀點句:我的觀點是,不要戰爭。

b、首先請學生在講臺上用自己的方式表達這個觀點。然後建議他想象自己正置身於弗吉尼亞州議會現場,作爲妥協勢力的代表發言,大膽、自信地把觀點再表達一遍,注意語氣、語調。最後拿起話筒,更有力、堅決地再次表達這一觀點,調整語氣、語調,使自己的發言既較好表達觀點,又能贏得更多的支持力量。其他同學通過其不同的語氣、語調感受不同的表達效果。示例:我的觀點是(語調自然、果斷,口語化,說完停頓片刻),不要戰爭。(字字響亮,聲韻飽滿。語氣懇切,有力度。)

c、在語氣、語調的訓練中加入適當的手勢。建議學生在剛纔的情境中用另一隻手加上一個手勢動作,把觀點句的語氣再強化一下,不斷調整手勢,反覆實踐三次,揣摩怎樣使手勢的表現效果達到最佳。針對手勢的不到位,進行指導:

①動作是語言的延伸和補充,該出手時再伸出手,不能過早。但也不能過晚,否則動作的意義就不大了,甚至會阻礙語言的表達。

②手勢是爲加強語言效果而設計的,所以手勢要集中。一般是以自己的心臟爲中心,以前臂長左右爲半徑,表示決心或否定性的就向裏收,號召性的可以向外揚,手指併攏稍向內曲,也可以握拳。在表達特殊或強烈感情時可以動作幅度大一些。

③動作是爲語言服務的,所以不能過多,也不要過於花哨。否則就喧賓奪主,也顯得做作,要追求自然、恰當。

④請每位學生自己試着練習,體會手勢在演講的作用。

(此環節是針對學生演講具體情況,進行語氣語調和手勢這些演講技巧的指導。既有針對性,也更有效。對同一內容的語氣語調和手勢的不同處理帶來了不同表達效果,讓學生體會這些因素對於演講的重要性,以及在實踐中如何更好地使用這些技巧爲自己的演講服務。)

3、演講文章的第四段,準確而流暢地表達出作者的觀點及感情。

a、第四段比較長,爲了使演講時思路更清晰,也爲了防止遺忘,指導學生對其劃分層次:批駁妥協派的觀點,指出強大並非指日可待;分析我們的有利條件——地利、人和與正義;戰爭已經無法避免,我們已別無選擇。

b、學生分小組分別進行演練。四人一組,推選一位同學,組織好自由演練活動的地 點、秩序和小組交流討論活動。每位同學都必須脫稿在小組認真演講,由其他同學進行點評和相互指導。

c、全班展示。教師針對具體情況進行逐層指導演講。

① 第一層:關注關鍵性詞句與語氣:“他們說……但是……是……還是……難道……”,作者用一系列反問句有力地指出放棄鬥爭就惟有束手就擒。讓聽衆能客觀地認清當時的現實與危急,爲下文高潮部分的號召打下基礎。要求學生在演講時盡力表現出作者那份正義而焦急以及不願受辱、受奴役的強烈感情。

②第二層:“如果……如果……此外……”,三種假設充滿了作者對勝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