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克隆技術的倫理問題》教案【原創】

《克隆技術的倫理問題》教案【原創】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教學目標

《克隆技術的倫理問題》教案【原創】

1.掌握字詞。

2.瞭解人與克隆人的區別與聯繫。

3.體會科學家對人類負責的精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快速閱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 生字

克隆lóng 畸形jī 哺乳bǔ 概率lǜ 干預gān 鰭qí

蹼pǔ 撓 náo 溯sù 赭色zhě 孤僻pì 腺xiàn

2. 詞語

克隆: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無性繁殖,複製出遺傳性狀完全相同的生命物質或生命體。

父本:生物繁殖過程中,雄性的親代。

母本:生物繁殖過程中,雌性的親代。

門:這裏指生物學分類範疇的第二級。門以上是界,門以下是綱、目、科、屬、種。

基因庫:一個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羣中各成員所共有的全部基因。

培養基:人工配製的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積累代謝產物的營養基質。

畸形:不正常的形狀。

截然不同:形容完全不相同。

孤僻:性格古怪、不合羣。

振幅:振動的幅度。

  二、簡介作者。

邱仁宗,畢業於清華大學文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兼職教授,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技術網絡2002年度倫理學獎獲獎人,國際單體型圖委員會委員,國際婦產科聯合會生殖健康和婦女健康倫理

委員會委員。邱仁宗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生命倫理學家,他對人類胚胎幹細胞中的倫理爭議深有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初,把生命倫理學系統地介紹到中國。

 三、文章思路。

全文由三個小標題把文章分爲四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介紹人是生物、心理、社會的集合體,說明所謂的“克隆人”是什麼意思。

第二部分:反駁在倫理上可以克隆人的理由。

第三部分:辨析反對克隆人的理由。

第四部分:得出結論,在技術上可能做的克隆人,在倫理上不應該做。

第二課時

 四、文章主旨。

本文從兩個角度具體分析了可不可以克隆人的問題,運用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方法闡明不能克隆人的觀點

  五、寫作特點。

1. 本文結構清晰,層次感強。全文由三個小標題把文章分爲四部分,按照“引論——本論——結論”的順序結構全文。小標題概括了主要問題,使人對文章內容一目瞭然。

2. 採取了正反論證,先從反面駁斥,接着從正面辨析。論證過程十分嚴密。本文的結論是通過多個具體推理、具體結論而最後得出的,即主編導讀說的,對論題進行細緻分析,層層演進,最後得出結論。而這些具體推理都涉及一個共同的大前提,即“克隆人也是人”,這就是對本題第一問的回答。而“克隆人也是人”,一樣是具有特殊的心理、行爲、社會特徵的人,已在文章一開始的前頭部分作了說明,因而作爲已知判斷成爲後文各項推理的共同前提。

3. 作者善於運用設問句、反問句來加強論證力度。

 六、處理課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