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美麗的西雙版納》說課稿「公開課」

《美麗的西雙版納》說課稿「公開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美麗的西雙版納》說課稿「公開課」

我說課的題目是《美麗的西雙版納》,首先談一下我的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新課程理念,體現了“以生爲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在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爲重點,併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下面我將從新課標要求、教育學、心理學等因素來談《美麗的西雙版納》的設計構思,從主觀願望、客觀效果來談教學目標的達成。我具體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五個方面談教學設計,最後談教學反思。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美麗的西雙版納》是蘇教版八年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是一篇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的好課文。本課在單元中佔有重要地位,更能讓學生感受本單元江山多嬌的美,進一步體會單元主題。本文是一篇充滿民族風情的遊記,作者以生動的筆觸展現了西雙版納美麗、富饒、神奇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字裏行間流露出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熱愛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體會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培養學生體驗美、品味美、表現美的能力,增強保護美的意識。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用小標題巧妙佈局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美國教育學家說:“科學地確定目標是教學的首要環節。”明確目標,要使學生樂學、會學、善學。《新課標》要求學生學會欣賞作品,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我根據本課內容及教學實際,根據新課標教學目標設計的三個維度,準確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設計有利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文章運用小標題巧妙佈局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體會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培養學生體驗美、品味美、表現美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學習文章運用小標題巧妙佈局。體會文章的人文美,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品味形象生動、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

  二、說學情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想像力豐富,而且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利用多媒體藝術,能激起他們的表現欲,激發他們自主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給他們創設一個展示的平臺。從而輕鬆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三、說教法

教學是藝術,《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我爲學生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讓課堂成爲學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在激情、愉悅、和諧的氛圍中欣賞美、體驗美、感受美、表現美,把握寫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教法是:

1、啓發點撥法:巧妙引導學生以導遊詞的形式朗讀課文,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多媒體演示法:引入音像視頻資料,使課件符合班級學生的心理特徵、認知規律,直觀、形象、視覺效果好。

3、活動法—鏈接一個“民俗度假村”直播室的語文活動,讓學生以質疑對話的形式理解文本的美。

4、評價激勵法:教育心理學認爲“正確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的肯定,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科學的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興趣,啓迪學生心智,增強學生探索的動力,拓展學生思維,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充滿活力。

5、板書輔助法。板書設計依據課文內容,突出重、難點,清晰、美觀、簡潔,讓學生一目瞭然。

  四、說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達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方法的點撥與引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我引導學生採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運用教學機智,引導學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活躍課堂氣氛,在討論中鑑賞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圈點批註法:在聽讀課文時圈點勾畫,標記重點。這樣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角色演練法:通過角色演練激趣,突顯學生主體地位。

  五、說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體現我校語文教學的模式,又展示我的獨特教學風格:我採用如下教學程序:1精導引標、2整體感知、3質疑探究、4拓展延伸 5總結提升五部教學法。

一、精導引標:課前充分利用視頻展示西雙版納優美畫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文本的學習。然後結合學案進行預習檢測,考查學生自學情況

二、整體感知:體驗美(音樂裏的西雙版納)

美文美教:多媒體展示有關西雙版納的風光圖片,播放樂曲--傣族民歌《月光下的鳳尾竹》創設情境。

感受美(我眼裏的西雙版納):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速讀課文,感受美。

三、質疑探究:鑑賞美(專家眼裏的西雙版納)學生角色轉換,變成導遊與攝影師,通過活動來完成朗讀理解與欣賞內容,完成目標,使學生耳目一新。

表現美(傣家人眼裏的西雙版納)通過學生質疑提問,感受民俗風情。

四、拓展延伸:借鑑美(老師眼裏的西雙版納)師引導學生探究寫作特色,今後借鑑。

學以致用,引導學生擬小標題形式描寫家鄉美景。

五、總結提升:保護美(我們眼裏的西雙版納)

六、體驗作業:

下課設懸:引言----《藍藍的威尼斯》預習學案。

以上環節的設計意圖:

一、有機整合文本,體現教師理性思考。

這篇課文內容較多,我重新組合文本內容,明晰教學思路。我抓住文章題目中的“美麗”一詞,從景色美、人文美、語言美三個層次解讀文本,也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中三個維度的目標意識。

二、巧設教學情境,通過活動解讀文本。

我在引領學生解讀文本時,分別設計了“導遊”、 “攝影師”“主持人”三個角色,讓學生興趣盎然的欣賞美。

三、充分利用資源,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文章散發着濃濃的傣家少數民族氣息,但江南水鄉離北國學生的生活較遠,我利用課前時間播放我的教育博客中的學生喜聞樂見的視頻激趣,增強了學生對西雙版納的感性認識,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以上各環節之間聯繫緊密,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

  六、教學反思

回顧本課的教學,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從教學目標的確定到教學的每個環節,能緊扣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選擇教學策略,充分體現新課程以人爲本、學以致用的理念,並向課外拓展學習內容,開拓學生視野。

二、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教師授之以漁,點撥方法,創設了和諧的學習氛圍,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點燃了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當然,我覺得這節課個別環節的精細化處理還有待加強。賞析環節用的時間比較長,我爲了照顧全體學生,使後面教學時間緊張。有待於加強整體設計的科學性。

我覺得課堂永遠沒有“完美”二字,但也正是這遺憾成爲我探究課堂教學的不竭動力。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教海探幽無止境,我要用我的教育智慧儘量減少教學遺憾,讓我的學生每一天都精彩!(說課完畢,謝謝評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