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周書 > 尚書周書君陳原文及翻譯

尚書周書君陳原文及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話文的提煉跟昇華。爲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尚書周書君陳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尚書周書君陳原文及翻譯

尚書·周書·君陳

周公既沒,命君陳分正東郊成周,作《君陳》。

王若曰:“君陳,惟爾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命汝尹茲東郊,敬哉!昔周公師保萬民,民懷其德。往慎乃司,茲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訓,惟民其乂。我聞曰:‘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爾。’尚式時周公之猷訓,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凡人未見聖,若不克見;既見聖,亦不克由聖,爾其戒哉!爾惟風,下民惟草。圖厥政,莫或不艱,有廢有興,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則繹。爾有嘉謀嘉猷,則入告爾後於內,爾乃順之於外,曰:‘斯謀斯猷,惟我後之德。’嗚呼!臣人鹹若時,惟良顯哉!”

王曰:“君陳,爾惟弘周公丕訓,無依勢作威,無倚法以削,寬而有制,從容以和。殷民在闢,予曰闢,爾惟勿闢;予曰宥,爾惟勿宥,惟厥中。有弗若於汝政,弗化於汝訓,闢以止闢,乃闢。狃於奸宄,敗常亂俗,三細不宥。爾無忿疾於頑,無求備於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簡厥修,亦簡其或不修。進厥良,以率其或不良。惟民生厚,因物有遷。違上所命,從厥攸好。爾克敬典在德,時乃罔不變。允升於大猷,惟予一人膺受多福,其爾之休,終有辭於永世。”

文言文翻譯:

成王這樣說:“君陳!你有孝順恭敬的美德。因爲你孝順父母,又友愛兄弟,就能夠移來從政了。我命令你治理東郊成周,你要敬慎呀!從前周公做萬民的師保,人民懷念他的美德。你前往,要慎重對待你的職務呀!遵循周公的常道,勉力宣揚周公的教導,人民就會安定。

“我聽說:至治之世的馨香,感動神明;黍稷的香氣,不是遠聞的香氣,明德才是遠聞的香氣。你要履行這一週公的教訓,日日孜孜不倦,不要安逸享樂!凡人未見到聖道,好象不能見到一樣;已經見到聖道,又不能遵行聖人的教導。你要戒懼呀!你是風,百姓是草,草隨風而動啊!謀劃殷民的政事,不要認爲不難;有廢除,有興辦,要反覆同衆人商討,大家議論相同,才能施行。你有好謀好言,就要進入宮內告訴你的君主,你於是在外面順從君主,並且說:‘這樣的好謀,這樣的好言,是我們君主的美德。’啊!臣下都象這樣,就良好啊!”

成王說:“君陳!你當宏揚周公的大訓!不要倚勢造作威惡,不要倚法侵害人民。要寬大而有法制,從容而又和諧。殷民有陷入刑法的,我說處罰,你不要處罰;我說赦免,你也不要赦免;要考慮刑法的適中。有人不順從你的政事,不接受你的教訓,處罰他如果可以制止別人犯法,才處罰。慣於做奸宄犯法的事,破壞常法,敗壞風俗,這三項中的小罪,也不寬宥。你不要忿恨愚鈍無知的人,不要向一人求全責備;人君一定要有所忍耐,事纔能有成;有所寬容,德才算是大。鑑別善良的,也鑑別有不善良的;進用那些賢良的人,來勉勵那些有所不良的人。

“民性敦厚,又依外物而有改移;往往違背上級的教命,順從上級的喜好。你能夠敬重常法和省察自己的德行,這些人就不會不變。真的升到非常順從的境地,我將享受大福,你的美名,終將有人永遠讚揚。”

拓展:《周書》的簡介

北魏分裂後,一部分鮮卑貴族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建立了政權,史稱西魏(535—557年),與它並立的是東魏政權(534—550年)。後來,西魏的鮮卑族宇文氏貴族奪取了拓跋氏的皇位,建周皇朝,史稱北周(557—581年)。專記西魏、北周史事的“正史”是《周書》。

《周書》五十卷,唐初史學家令狐德棻等撰。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詔修樑、陳、齊、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與岑文本、崔仁師負責撰北周史,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號曰《周書》。它包括帝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而全書史論多出於岑文本之手。《周書》問世以前,西魏史宮柳虯所寫的“國史”和隋代牛弘撰述的“周史”(僅有十八卷),都沒有成書,但它們爲《周書》的撰寫提供了部分資料。

主編《周書》的令狐德棻是唐初一位很有才幹的史學家,編撰前朝歷史的建議就是他首先向唐高祖李淵提出來的。貞觀年間編撰“五代史”,他是事實上的總裁,後來又參與重修《晉書》的工作,並被所有修撰者“推爲首”,在制訂《晉書》體例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他還熱情支持史學家李延壽撰寫《南史》、《北史》的工作,使這兩部史書得以順利地進呈皇家,被列爲“正史”。由此可見,唐初所修八部“正史”,都跟令狐德棻有密切的關係,他不愧是一位有遠見、有度量、有組織才能的史學家。令狐德棻主編的《周書》在三個問題上是值得提出來的。

(一)特殊的體例。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關於西魏史的表述。北齊承東魏,故以東魏爲正統;魏收在北齊撰《魏書》自亦以東魏爲正統、以西魏爲僭僞,因而於東魏所記甚詳,於西魏則斥而不書。正因爲如此,所以唐代史學家撰寫北齊史,只須上承《魏書》就可以了。然而,撰北周史卻無法上承《魏書》,這裏不僅有個“正統”觀念問題,而且在北魏、北周之間也不能空白了西魏一朝史事。爲了表明北魏-西魏-北周這樣一個“正統”的繼承關係,也爲了解決西魏史事在表述上的困難,令狐德棻等便在《周書·文帝紀》中以西魏皇帝年號記事,詳細記述了西魏文帝、廢帝、恭帝共二十二年的政治、軍事大事。《周書》中的一些人物傳記,也反映了自北魏末年經西魏至北周的若干史事。其次,是關於後梁史事的表述。《周書·蕭詧傳》及其衆多的人物附傳,記載了後梁政權的歷史。後梁是樑朝宗室蕭詧在西魏扶持下建立的一個封建小朝廷,都江陵(今湖北江陵),屬地僅有江陵附近數縣,先後是西魏、北周和隋的附庸,傳三世,歷三十三年(555—587年),滅於隋。應當注意的是,後梁不象陳朝那樣可以上承於樑,而且它又是在西魏的扶持下建立起來的.,不把它的歷史寫入《梁書》而載入《周書》,這種在體例上的特殊安排,反映了《周書》作者的匠心。

(二)開闊的視野。

《周書》雖然只是記述西魏,北周皇朝史事的史書,但它着意於反映當時的歷史全貌這一顯著特點,表明它的作者具有很開闊的歷史視野。這表現在《周書》所記內容兼顧了同時代的東魏與北齊、樑與陳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如帝位更迭、重大動亂,皆一一載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全國曆史發展的大勢及紛繁的歷史事件。《周書》的這一特點,不僅《梁書》、《陳書》、《北齊書》趕不上,就是後來李延壽所撰的《南史》、《北史》與之相比,也還有一些遜色的地方。這顯然跟令狐德棻在事實上負責“五代史”的編撰工作有關,使他對當時的歷史發展狀況能夠有一種全局的觀點。

(三)簡勁的文筆。

《周書》文筆簡潔爽勁,爲後人所讚許。清人趙翼說它“敘事繁簡得宜,文筆亦極簡勁”。如《王羆傳》記王羆守荊州時與將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倉促間乃“袒身露髻徒跣”迎擊敵人的氣概,以及“老羆當道臥,貆子安得過”的決心,都寫得簡潔有力,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又如《韋孝寬傳》記韋孝寬守玉壁之戰,作者把他的機智、膽識和慷慨激昂的精神都寫得栩栩如生,讀來令人感奮。宋人葉適說,這兩篇傳,“學者能詳看,所長氣力不少”,這就不僅是從文筆的簡潔而且還從歷史文學的教育作用來推崇《周書》了。歷史文學是指史學家對歷史表述的藝術性,這是中國史學上的優良傳統之一。《左傳》、《史記》、《資治通鑑》在歷史文學上的成就是衆所公認的。《周書》在這方面的成就雖不如它們突出,但也確有值得注意和總結的地方,《王羆傳》和《韋孝寬傳》只不過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例子罷了。

《周書》在史料上的價值,如關於經濟史方面的有徵庸代役的開端的記載;關於軍事史方面的有府兵制度的產生的記載;關於民族史方面的有突厥、稽胡的首次記載;關於階級鬥爭的狀況和門閥地主的顯赫的記載等。這些都歷來爲人們所重視。還有不少論述,這裏就不來多講了。

《周書》在流傳中也有散失,但散失的部分很少,而且也都被後人據《北史》等書補上了,所以它的歷史命運比《北齊書》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