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五代史》 卷十七(梁書)列傳七大綱 成汭,淮西人。少年任俠,乘醉殺人,爲仇家所捕,因落髮爲僧,冒姓郭氏。(《新唐書》雲:入蔡賊中,爲賊帥假子,更姓名爲郭禹。)亡匿久之,及貴,方複本姓。唐僖宗朝,爲蔡州軍校,領本郡兵戍荊南,帥以其兇暴,欲害之,遂棄本軍奔於秭歸。一夕,巨蛇......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大綱 馮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爲農爲儒,不恆其業。道少純厚,好學善屬文,不恥惡衣食,負米奉親之外,惟以披誦吟諷爲事,雖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也。天祐中,劉守光署爲幽州掾。守光引兵伐中山,訪於僚屬,道常以利害箴之,守光怒,置於獄中......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一十三(周書)太祖紀四大綱 廣順三年春三月庚辰朔,以相州留後白重贊爲滑州節度使,以鄭州防禦使王進爲相州節度使,以前兗州防禦使索萬進爲延州節度使,以亳州防禦使張鐸爲同州節度使。甲申,以皇子澶州節度使榮爲開封尹兼功德使,封晉王,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周書)列傳十大綱 王峻,字秀峯,相州安陽人也。父豐,本郡樂營使。峻幼慧黠善歌,樑貞明初,張筠鎮相州,憐峻敏惠,遂畜之。及莊宗入魏州,筠棄鎮南渡,以峻自隨。時租庸使趙巖訪筠於其第,筠召峻聲歌以侑酒,巖悅,筠因以贈之,頗得親愛。樑亡,趙氏族滅,峻流落無......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七(漢書)列傳四 史宏肇,字化元,鄭州滎澤人也。父潘,本田家。宏肇少遊俠無行,拳勇健步,日行二百里,走及奔馬。樑末,每七戶出一兵,宏肇在籍中,後隸本州開道都,選入禁軍。嘗在晉祖麾下,遂留爲親從,及踐阼,用爲控鶴小校。高祖鎮太原,奏請從行,升爲牙校,後......

  • 《舊五代史》 卷二十三(梁書)列傳十三大綱 劉鄩,密州安丘縣人也。祖綬,密州戶掾,累贈左散騎常侍。父融,安丘令,累贈工部尚書。鄩幼有大志,好兵略,涉獵史傳。唐中和中,事青州節度使王敬武爲小校。敬武卒,三軍推其子師範爲留後,朝廷命崔安潛鎮青州,州人拒命。棣州刺史張蟾將......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七(周書)列傳七大綱 盧文紀,字子持,京兆萬年人。(案:此下有闕文。)長興末,爲太常卿。文紀形貌魁偉,語音高朗,佔對鏗鏘,健於飲啖。奉使蜀川,路由岐下,時唐末帝爲岐帥,以主禮待之,觀其儀形旨趣,遇之頗厚。清泰初,中書闕輔相,末帝訪之於朝,左右曰:臣見班行中......

  • 《舊五代史》 卷四十六(唐書) 末帝紀上 末帝,諱從珂,本姓王氏,鎮州人也。母宣憲皇后魏氏,以光啓元年歲在乙巳正月二十三日,生帝於平山。景福中,明宗爲武皇騎將,略地至平山,遇魏氏,擄之,帝時年十餘歲,明宗養爲己子。小字二十三。帝幼謹重寡言,及壯,長七尺餘,方頤大體,材貌雄......

  • 《舊五代史》 卷五十一(唐書) 列傳三大綱 ◎宗室永王存霸,武皇子,莊宗第二弟,同光三年封。莊宗敗,爲軍卒所殺。(《歐陽史》雲:存霸歷昭義、天平、河中三軍節度使,居京師食俸祿而已。趙在禮反,乃遣存霸於河中,莊宗再幸汜水,徙存霸北京留守。《通鑑》雲:李紹榮欲奔河中就......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九志一 《舊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成書於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稱《梁唐晉漢周書》。是由宋太祖詔令編纂的官修史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九志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九志一......

  • 《舊五代史》 卷四十三(唐書) 明宗紀九大綱 長興三年春正月癸未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賀,仗衛如式。丁亥,陝州節度使安從進移鎮延州。己丑,遣邠州節度使藥彥稠、靈武節度使康福率步騎七千往方渠討党項之叛者。庚寅,以前北京副留守呂夢奇爲戶部侍郎。辛卯,以前彰國軍留後孫......

  • 《舊五代史》 卷六十五(唐書) 列傳十七 李建及,許州人。本姓王,父質。建及少事李罕之爲紀綱,光啓中,罕之謁武皇於晉陽,因選部下驍勇者百人以獻,建及在籍中。後以功署牙職,典義兒軍,及賜姓名。天祐七年,改匡衛軍都校。柏鄉之役,汴將韓勍追周德威至高邑南野河上,鎮、定兵......

  • 《舊五代史》 卷五十二(唐書) 列傳四大綱 李嗣昭,字益光,武皇母弟代州刺史克柔之假子也。小字進通,不知族姓所出。(《歐陽史》雲:本姓韓氏,汾州大谷縣民家子。)少事克柔,頗謹願,雖形貌眇小,而精悍有膽略,沉毅不羣。初嗜酒好樂,武皇微伸儆戒,乃終身不飲。少從征伐,精練軍機......

  • 《舊五代史》 卷五十七(唐書) 列傳九大綱 郭崇韜,字安時,代州雁門人也。父宏正。崇韜初爲李克修帳下親信。克修鎮昭義,崇韜累典事務,以廉幹稱。克修卒,武皇用爲典謁,奉使鳳翔稱旨,署教練使。崇韜臨事機警,應對可觀。莊宗嗣位,尤器重之。天祐十四年,用爲中門副使,與孟知祥......

  • 《舊五代史》 卷七十二(唐書) 列傳二十四 張承業,字繼元,本姓康,同州人。鹹通中,內常侍張泰畜爲假子。光啓中,主郃陽軍事,賜紫,入爲內供奉。武皇之討王行瑜,承業累奉使渭北,因留監武皇軍事,賊平,改酒坊使。三年,昭宗將幸太原,以承業與武皇善,用除爲河東監軍,密令迎駕。既而昭......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周書)列傳十 王峻,字秀峯,相州安陽人也。父豐,本郡樂營使。峻幼慧黠善歌,樑貞明初,張筠鎮相州,憐峻敏惠,遂畜之。及莊宗入魏州,筠棄鎮南渡,以峻自隨。時租庸使趙巖訪筠於其第,筠召峻聲歌以侑酒,巖悅,筠因以贈之,頗得親愛。樑亡,趙氏族滅,峻流落無......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五十 志十二大綱 ◎郡縣誌(案:《郡縣誌序》,原本闕佚。)河南道(西京河南府滑州許州陝州青州兗州宋州陳州曹州亳州鄭州汝州單州濟州濱州密州潁州濮州蔡州)關西道(雍州京兆府同州華州耀州乾州隴州涇州原州鄜州威州衍州武州良州府州雄州警......

  • 《舊五代史》 卷五十一(唐書) 列傳三 ◎宗室永王存霸,武皇子,莊宗第二弟,同光三年封。莊宗敗,爲軍卒所殺。(《歐陽史》雲:存霸歷昭義、天平、河中三軍節度使,居京師食俸祿而已。趙在禮反,乃遣存霸於河中,莊宗再幸汜水,徙存霸北京留守。《通鑑》雲:李紹榮欲奔河中就......

  • 《舊五代史》 卷三十三(唐書) 莊宗紀七 同光三年秋七月丁酉,以久雨,詔河南府依法祈晴。滑州上言,黃河決。壬寅,皇太后崩於長壽宮,帝執喪於內,出遺令以示於外。癸卯,帝於長壽宮成服,百官於長壽宮幕次成服後,於殿前立班奉慰。乙巳,宰臣上表請聽政,不允;表再上,敕旨宜廢朝......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 ◎天文志(案:《天文志序》原本闕佚,然其日食、星變諸門,事蹟具存,較《歐陽史·司天考》爲詳備。今考《五代會要》所載星變、物異諸門,與《司天考》互有詳略。蓋五代典章散佚,各記所聞,未能畫一也。參考諸書,當以是書爲......

  • 《舊五代史》 卷五(梁書)太祖紀五範例 二月乙丑,幸甘水亭。出師子門,幸榆林東北坡,教諸軍兵事。賜潞州投歸軍使張行恭錦服銀帶並食。戊辰,宴於金鑾殿。甲戌,以春時無事,頻命宰臣勳戚宴於河南府池亭。辛巳,楊師厚赴鎮於陝。寒食假,諸道節度使、郡守、勳臣競以春服賀......

  • 《舊五代史》 卷三十一(唐書) 莊宗紀五 同光二年春正月庚子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賀,仗衛如式。壬寅,南郊禮儀使、太常卿李燕進太廟登歌酌獻樂舞名,懿祖室曰《昭德之舞》,獻祖室曰《文明之舞》,太祖室曰《應天之舞》,昭宗室曰《永平之舞》。甲辰,幽州上言,契丹入寇至瓦橋......

  • 《舊五代史》 卷三十(唐書) 莊宗紀四大綱 同光元年冬十月辛未朔,日有食之。是日,皇后劉氏、皇子繼岌歸鄴宮,帝送於離亭,歔欷而別。詔宣徽使李紹宏、宰相豆盧革、租庸使張憲、興唐尹王正言同守鄴城。壬申,帝御大軍自楊劉濟河。癸酉,至鄆州。是夜三鼓,渡汶。時王彥章守......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一十二(周書)太祖紀三大綱 廣順元年冬十月己丑朔,宰臣王峻獻唐張蘊古《大寶箴》、謝偃《惟皇誡德賦》二圖。詔報曰:朕生長軍戎,勤勞南北,雖用心於於《鈐》、《匱》,且無暇於《詩》、《書》,世務時艱,粗經閱歷,前言往行,未甚討尋。卿有佐命立國之勳,居代天......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七 外國列傳一大綱 契丹者,古匈奴之種也。代居遼澤之中,潢水南岸,南距榆關一千一百里,榆關南距幽州七百里,本鮮卑之舊地也。其風土人物,世代君長,前史載之詳矣。唐鹹通末,其王曰錫裏濟,疆土稍大,累來朝貢。光啓中,其王沁丹者,乘中原多故,北邊無備,遂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