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南方作家比北方辛苦,因不是母語寫作

南方作家比北方辛苦,因不是母語寫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8月20日的廣州方所書店內擠滿了讀者,兩排書架隔出的長廊內不僅座無虛席,就連站的地方也是難尋空隙,大家都熱切而激動地等待着內地著名作家蘇童和香港青年作家葛亮的對談演講。此次對談是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人民文學》雜誌社、《GQ》雜誌中文版聯合主辦的“2012年中國南方國際文學周”的活動之一。下午三點,蘇童和葛亮兩位作家達到書店現場,臺下觀衆立刻響起熱烈的掌聲表達歡迎和喜愛,對談活動準時開始。

南方作家比北方辛苦,因不是母語寫作

此次對談以“文學中的南方”爲題展開,而且正如客串“主持人”角色的葛亮開場所說--“南方”正好是蘇童筆下最常見的一個場景。在解釋所謂“南方”的含義時,蘇童表示南北的界線其實是模糊的,在中國也不僅僅是以長江爲界,“北方是什麼,南方是什麼,沒有人能說得清楚”,但它確實又代表了某種力量、某種事物的對峙,一般來說北方几乎是政權、權力是隱喻,南方意味着民間、百姓、野生。葛亮進一步補充道,我們通常將北方視爲豐饒的`、厚重的、綿長的、封閉的,而南方則相對是自然的、感性的;北方是土的文化,南方是水的文化;南方偏安,因此遠離儒家而親近老莊;北方多士人作風,而南方則崇尚經世致用。

談到南方寫作和南方作家時,蘇童說南方作家其實比北方作家要辛苦,因爲他所使用的語言不是他的母語,南方作家對於文字的考究和認真遠遠超過了北方作家,當然他自己並不打算用家鄉的吳語創作一部小說

接下來葛亮還從歷史角度梳理了幾千年來南北方之間的對抗和碰撞,蘇童則從中挑出一點弔詭之處:近代以來,政治的變動幾乎都是從南傳向北,南方一直“蠢蠢欲動”,尤以太平天國爲盛,但剿滅太平天國的卻恰恰也是來自南方的湘軍,最終交還的則是北方的滿族。

對話還談到了文學史上著名的京派與海派之爭,蘇童說挑起這場爭論的是沈從文,這或多或少與其曾在上海經歷的不公平有關,因此產生出對海派的貶損之意。

活動最後,兩位嘉賓接受了現場觀衆的踊躍提問。其中一名觀衆提出請當年的“退稿大王”蘇童給予青年寫作者的幾句鼓勵和建議,蘇童回答說,有寫作習慣的人會比別人多出一種生活,除了忙碌的工作、應酬、房租,你還會有內心的生活,能發表是幸運,若不能也不要否定自己和放棄寫作,寫吧,只要寫了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