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好玩搞笑的八股文

好玩搞笑的八股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很多有關八股文的趣聞趣事都圍繞着考試,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不一樣的八股文,看它是如何好玩搞笑的。

好玩搞笑的八股文

  八股文簡介

八股文是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規定取材於四書五經,內容上一定要用古人(孔子、孟子等諸子百家)的語氣,就像如今的命題作文,但它還要求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字數也有限制。同時,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缺一不可。要想達到這類要求,必須得對百家思想非常熟悉,稍有偏差,則不合格。

  八股文笑料出自考生和考官

既然對考生這麼嚴格,那對考官呢?作爲審題和命題的人,應該對八股文規則會更加明確吧。不過,史上事實並非如此,很多笑點都是從考生和考官身上衍生出來的。

明清時的八股文以“四書”詞句命題。如單句時要註明某書某章,因爲相同的句子不少,考生不知該作哪章書中的.句子。有一次一位塾師因學生外出玩了半天,回到書房作文。塾師便以《牛何之》三字名題。語出《孟子》,學生很聰明,又調皮,明白先生的意思,在文章大結寫道:

夫《孟子》一書,言“何之”者有二,一則曰“牛何之”;一則曰“先生將何之”。先者,牛之踢飛腳者也。生者,牛之坐板凳者也,然則牛也,先生也,一而二,二而一也。

這裏就把先生比擬成牛,雖然學生這麼惡搞,但也確實符合八股文的規則,先生也只笑笑了之。

  八股文中的繞口令

有一次,一位考試官出《古之人,古之人》爲題考秀才,但未註明何書、何章。也就是出了個命題作文,但是命題主旨不明確。於是一名秀才李文固向考官當面問道:

《孟子》中有兩處“古之人,古之人”。不知宗師所出者,是上句“古之人”,抑下句“古之人”?若是上句“古之人”,生員好做上句“古之人”;若是下句“古之人”,生員好做下句“古之人”。倘是上句“古之人”,做了下句“古之人”;或是下句“古之人”,做了上句“古之人”,便將宗師所出“古之人”題目做錯了。敢請……說時一口氣說下來,像繞口令一樣,邊上的人都笑了。宗師急忙攔住他說:“隨你去做罷!”後來,樑章鉅《制藝叢話》說他“善諧謔”,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人。

《制藝叢話》還記李文固另一故事。有一次歲考,題目是《割不正不食》,他於文章寫完了,在結尾處又添了幾句道:噫!予生也晚,未能與孔子同時,一食其所剩零頭碎角之肉,豈不惜哉?

本來整篇文章都不錯,考官正想批作優等,及至看到結尾處,不禁大笑,便批作四等。可見八股文的規則不會因爲它自身搞笑而放鬆評定標準。

  八股文也能作弊

八股文有着一套套的規則,相對於作弊來說,反而是減輕了難度,僅以八股文中的第一步破題爲例。

清代科舉考試,十分嚴格,但是總有時有弊端,有人鑽各種空子、作弊。最有把握的,就是自己程度不差,又認識主考,在文章中約好暗號,很容易取中,而這暗號又要不留痕跡。

據《制藝叢話》引林則徐所述故事道:福建有一在京大官,要主持會試。不少知交小輩都來向他打聽關節。他申斥這些人說:“你們這羣孫猴子,好大膽!”大家一鬨而散。等到進場:首題是“巍巍乎惟天爲大”至“無能名焉”一章。一人忽然想到他罵孫猴子的話,頓然領會。文章破題就用了“大聖齊天”四字,果然考中了。另《諧史》也有此題。其破題全文是“齊天大聖,極天下之無狀焉。”

可見,這種作弊比現在偷取試題都要簡單,還不容易被發現。

據記載:有一次福建某大官將要主持會試。在京中宴請同鄉舉子中親密親友,執壺親自斟酒給大家說:“盡此壺!”參加宴會的人領會意思,第一篇八股文結尾處, 都用了“盡此乎”三字,都中了。獨有他女婿沒有領會,未用“盡此乎”三字,結果名落孫山,沒有考中。有人舉發他通關節,他分辯說:沒有關節,要有爲什麼我 女婿沒有考中?這事算是平息了。

八股文在後人看來是壓抑考生的創作才華,把命題框定在四書五經中,但也不得不承認,也正爲這種笨辦法,才讓大家都回歸百家經典文化,吸取了傳統文化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