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中考作文 > 【精華】中考作文錦集九篇

【精華】中考作文錦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考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中考作文錦集九篇

中考作文 篇1

話劇是相對比較簡單的一種詩劇形式,它主要用對話和動作來表演。有人說,話劇是語言的藝術。編寫話劇,最主要的是寫好人物的對話,但人物的語言要力求簡練、通俗、個性化。話劇的對話與其他的文學作品中的對話相比,它需要幽默風趣,更能引人入勝,更簡明樸實,更富於動作性。話劇的編寫,還要充分發揮舞臺說明,用它來交代環境背景,交代場景佈置,說明人物活動,提示人物的動作、手勢等細節。

[佳作欣賞一]媽媽的愛

(在家裏,媽媽正在做飯)

我 媽媽,我要到同學家找一下複習資料,呆會回來。

媽媽 你稍等我一下,我陪你去。

我不用了,我已經長大了,不是小孩子了沒問題的。

媽媽 不行,在我的眼裏你就是個孩子,乖,再去看會書,等我忙完,我陪你去。

我 我都這麼大了,您就讓我獨立一次吧。

媽媽 孩子要聽話,這種機會以後多的事,現在不行,去看書,我就要忙完了,等一下陪你去。(我欲言又止,這校的對話已不止一遍了,感覺自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春遊前)

我 媽媽,學校組織春遊,去上海玩兩天,好激動哦!

媽媽 你們老師說一定要去嗎!

我好像可以不去。

媽媽 那你就別去了。

我 爲什麼?爲什麼不讓我去?

媽媽 去兩天,時間太長了,馬上要考試了,好好在家複習。

我 可是,這種機會很難得,初中三年最後一次和同學出去玩。

媽媽 等你考試考好了,暑假玩的時間很多,我和你爸也會帶你出去玩,到時候,你也可以約同學出來玩。

我 我不要,我想參加這次春遊。

媽媽 不行,別再說了,這件事我已決定,我是不會同意你去春遊的,在家裏好好複習。

(沒辦法,只好眼睜睜地望着同學們高高興興地去春遊,坐在書桌前,我流下了淚。)

我 (何時的我纔可以自由自在,何時纔可以不受到媽媽的限制,我想高聲地喊出埋藏已久的話:我要一片自由自在的天空。)

中考作文 篇2

【如何巧用作文素材_1】

先來看看第一組材料:

1、酥潤的春雨、猛烈的夏雨、淅瀝的秋雨、淒冷的冬雨;

2、飄逸的朝雨、急驟的暮雨、斷魂的清明雨……

桔燈引路:不同時間裏,同一事物的表現是不同。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展過程,從古到今、由朝至暮、寒暑交替,迥異的條件,催生出素材的不同表現,爲我們收集素材提供了方便。

選材竅門:從時間變化上拓展內涵。

再來看看第二組素材:

1、“噼哩叭啦”打在瓦片上的清新的鄉村雨;

2、“嘀嘀嗒嗒”敲打鋁窗所發出的煩人噪聲的城市雨;

3、霧氣瀰漫的山林細雨;

4、威力強大的海上臺風雨……

桔燈引路:不同地點,同一事物又有天壤之別。每個事物都有它施展的舞臺,由天入地、從平原到高山、自海上至空中,地點不同,事物就有所變化,而這變化爲我們的寫作,積累了豐富多彩的素材。

選材竅門:從空間變化上拓展內涵。

最後來看看第三組素材:

1、“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聽出的是舟漁之樂;

2、“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聽出的是豁達從容;

3、“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林黛玉聽出的是淒涼;

4、“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聽出的是亡國之痛……

桔燈引路:人是有情感思維的,看待事物往往帶有感情烙印,因此,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看來,會有不同的特性。這正如一根柺杖,兒子當玩具、父親當收藏、爺爺當工具。另外,還可將它與社會萬物聯繫起來,寄寓它新生命、新深意,即所謂的“象徵”,從而拓寬寫作廣度,加深寫作的內涵。

選材竅門:從心理感受上拓展內涵。

【如何巧用作文素材_2】

對於名人素材,現在用的已經夠濫的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我們很多同學在運用中總是不加選擇、不加修飾地長篇累牘地堆砌素材。名人素材能用嗎?絕對能用,但是一定要講究技巧和方法。那麼怎樣創造性地運用這些素材呢?

一、把握一個運用原則:融入自我,感情真摯

高考《考試大綱》對作文有一個要求,就是“感情真摯”。歷史人物和我們距離較遠,這就要求我們在運用歷史人物素材時要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要有“我”的存在。如果沒有“我”的存在,那就不可能有真摯的感情,也就不可能運用此類素材寫出好文章。

要有“我”的存在就要用“我心”去感受歷史人物。這就要求我們在表現人物的精神和思想時,要深入到人物的“內裏”,用“我”的心去感知“他”的心,而不要簡單地用一種人云亦云的大路貨去“套作”“他”的精神和思想。同時,還要將“他”的行爲與心理與“我”進行對接,讓“他”走近“我”,靠近“我”,與“我”心心相印。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動盪着彼此的心靈感應,才能文真字切。惟有文真字切,方能打動讀者的心。

二、尋找最佳的切入點

運用歷史人物素材去寫有特定要求的作文,絕對不能生拉硬套,不能因爲手中有素材就用,也不能因爲沒有素材而隨便拉一個來湊字數。首先就要想方設法讓素材與作文話題對接起來。這種對接要自然而然,生拉硬套只會讓人反感,如果不能自然地將素材與話題對接,那還是不要用的好。更進一步還要求這種對接能有獨特的角度。因此對素材要尋找最佳的切入點。素材的切入點可有以下幾個角度:

1、從人物的內在精神切入話題。歷史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多彩的人生經歷,是素材寶庫。如孔子“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周遊列國屢遇挫折卻毫不退縮的品格,屈原的愛國熱情和堅持理想的品德,項羽、荊軻、蘇武面對死亡的大無畏精神,陶淵明潔身自好的品德、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骨氣,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蘇軾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辛棄疾面對國家危難挺身而出立志報國的精神,等等。這些都能用來闡釋很多話題。例如20xx安徽高考《彎道超越》:

人生有誰不想避開彎道,可生命的輝煌就必須經過“彎道”的磨礪,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沒有曲折,哪來成功。澤東在領導紅軍反圍剿時,四渡赤水,南涉烏江,來往兜圈,盡走彎道。事後才知,不是走了這些“弓背路”,早已像石達開一樣葬身大渡河了。澤東在彎道中尋到了生機,走出了勝利。

蘇東坡,面臨過人生彎道,從仕途的高峯跌落到低谷,從皇帝、太后都欣賞的才子變成貶往黃州的遷客。就在黃州這個彎道上,蘇軾飲盡孤獨,洗盡浮華,從而寫出了流芳百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赤壁賦》。蘇子從彎道上走出了精彩。

2、從人物的外部世界切入話題。就是說要橫向拓展素材。這就要我們關注所寫人物周遭境況:他的親朋,他的同列、他的“上級”,他的“下級”,他所處的社會特徵……也就是關注他的社會關係。例如對屈原要關注他和楚懷王的關係,對對曹操要關注他和他的部下(如徐庶、許攸等等)的關係,對諸葛亮要關注他和劉備劉禪的關係,對岳飛要關注他和宋高宗的關係。這裏面也有很豐富的內涵可以挖掘。有些話題適合從這個角度切入。如“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競爭與合作”“信任”“寬容”等等話題。

3、從對人物的評價切入話題。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往往見仁見智,褒貶都有。例如對項羽、曹操、諸葛亮等爭議都很大。甚至對於屈原,一般都認爲他死得偉大;但也有人認爲屈原太執着,他其實不必死,就象陶淵明說的“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不妨灑脫一點。我們在運用這類素材時,可從正面評價的角度切入,也可從反面評價的角度切入。

三、選擇文體與運用恰當方法

(一)記敘文體

記敘文體可在選擇敘述角度和發揮想象兩方面上做文章。

1、敘述角度。敘述角度有三種,一是第一人稱的敘述,二是第二人稱的敘述,三是第三人稱的敘述。

(1)第一人稱。這個角度有較大的想象空間,較大的發揮餘地。我們可以把自己與歷史人物進行角色轉換,把自己當成歷史人物。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話題需要展示其行爲的心理過程,表現歷史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甚至還可以暴點不爲人知的“內幕”。

(2)第二人稱。採用第二人稱的敘述角度就是把歷史人物置於我們的對面,拉近和歷史人物的距離。這樣可以增加親切感,便於抒情。

(3)第三人稱。採用第三人稱的敘述角度就是以局外人的身份來敘述,敘述者無所不知,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動,或者只知部分,沒有寫心理活動。

2、發揮想象

充分發揮想象可以運用兩種方法。

再現歷史情景。這種再現不是客觀真實的再現,而是想象擴展,即依據特定的歷史事件從人物描寫、情節、環境等方面進行擴展。再現歷史情景在多大程度上尊重歷史真實,這可根據需要確定。可以主要情節依據歷史事實,只在細節上做擴展;也可以抓住歷史的一點由頭,進行想象虛構。如前面20xx陝西高考滿分作文《昭君行》。昭君行

呆呆地坐在車中,望着窗外緩緩退後的一棵棵白楊,不知遠處的草原此時是一幅什麼景象。我的身後,是夕陽下的古道,古道那頭的宮城,離我越來越遠,我,還能回來嗎?

馬蹄聲聲,我心悠悠。回首望去,我第一次發現那夕陽下的宮殿竟那麼美,可是現在,我已不屬於那座宮殿,那裏的一切快樂與幸福也不再屬於我了。那裏的一殿一宇都那麼的宏偉,那裏的一花一木都那麼的嫵媚,那裏的一歌一曲都那麼的悅耳……我曾和姐妹們乘着一葉扁舟在太液池如鏡的湖面上臨風賞月,彈琴唱歌。那時的我,多麼的快樂!而現在卻只有懷中的琵琶伴我走向那蠻荒的漠北,長安城中的快樂的歌舞中再也不會有我的身影了!

淚,從我的眼眶溢出。

呆呆地望着車窗外,那古道邊的蒿草在風中不住地彎腰,它們也在爲我難過。天邊飛來兩隻小鳥,在我的車邊落下又飛去,嘰嘰喳喳似在說着什麼,它們在對我說麼?

馬蹄聲聲,我心悠悠。那鳥兒一定在安慰我,望着薄暮中的宮殿,我竟發現它有些衰敗,有些齷齪。我清楚地記得,在宮中,我的每一夜都獨自在冰冷的玉枕上度過,每一日都在猜忌與妒忌中度過,錦衣玉食,絲竹管絃之後,我面對的是延壽們的貪婪和盤剝,姐妹們孤獨的淚水。我曾希望皇帝可以垂青於我,但我又怎能向延壽彎腰低頭!

也許在廣闊無邊的草原上,我可以不再以青燈爲伴,不再與孤獨爲伍,不再面對僞善,不再獨忍憂傷。在那裏,遼闊的天地可以任我馳騁,淳樸的民風可以給我慰藉。我有豪爽的單于丈夫,還會有可愛的兒女,天倫之樂難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嗎?遠處,似乎傳來了牧人粗獷的牧歌。

我笑了,是由心底涌出的喜悅。

天邊的晚霞一片絢爛,長安城早已沒有了蹤影。風,拂過我的臉頰,這風是從北邊吹來的,它帶來草原對我的呼喚。我笑了,那是快樂的笑,幸福的笑,因爲我懂得了,憂傷能變爲快樂。苦難也能變爲幸福———全看你怎麼想!

抓住機遇,成就偉岸

人生中會有彎道與挫折,然而正是人生中難以預料的彎道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福樓拜曾對莫泊桑說過:“天才無非是忍耐”。大寫的人又怎能逃脫苦難的磨礪?在困境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鑄就人生的不屈與輝煌,何足畏哉?

大漠千里,黃沙漫漫,駝鈴悠悠。你,一個柔韌的奇女子,王嬙,演繹出讓人感傷的出塞的神話。一個江南水鄉浸透溫婉氣息的女子卻要在風沙裹蝕下把青絲熬成霜白,枯萎了紅顏。又有誰可以承受這樣的命運,而你,昭君,只是懷一幽怨的琵琶,留下了夕陽下無語的青冢。你,變坎坷的人生際遇爲華夏史冊上爲民族和平而犧牲的永世光輝,熠熠生光。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是你啊,曠達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嘗不想“至君堯舜上,再使風流淳”?可你逃不了“烏臺詩案”,你選擇了黃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嘗不好?“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那雄姿英發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終是你,變人生的軌跡未嘗不可?高歌“一蓑煙雨任平生”豈不快哉?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消!”鄭袖的讒言,子蘭的誹謗,懷王的昏聵,那兒不是你的容身之所啊,三閭大夫!痛心與失望,如此被排擠,命運多舛,可你依然保存一顆赤子之心!試問,史上還有如你一樣的忠主人麼?感念朝廷的日益衰敗卻無力相助,於是,你,自沉汨羅,多麼可歌可泣的舉動,《離騷》中句句都是你的一片丹心!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西湖美景,三月小雨潤如酥,你,范蠡,攜西施泛舟西湖,散發扁舟。何必留戀勾踐的高位名利?你深知越王的可以同苦難,難以同甘,世人誰不留戀名利權位,可你明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和功高蓋主皆殞身的教訓。走吧,陶朱公三置千金,你,寫下了最完美的明哲保身的人生準則。放棄名利,成就了最善的命運。

菜市口人頭攢動,一輛囚車押來披頭散髮的你,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變法會有犧牲,那就從我開始!”你大義凜然,昂着高傲的頭顱,絕不會向頑固派屈服,用鮮血來喚醒民族意識的覺醒。“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你,變短暫的一生榮華爲民族氣節的不朽。

人生會有很多充滿艱辛的際遇,充滿荊棘,撲朔迷離,可是,我們能夠抓住機遇,成就偉岸。

[簡評]:在本次高考閱卷中看到太多太多的司馬遷宮刑,韓信的忍胯下之辱,勾踐的臥薪嚐膽和屈原的自沉汨羅……這類的“彎道”“機遇”,禁不住要問:我們的學生怎麼了?究竟哪兒出了問題?別說學了十幾年語文,就是長到如今十七八歲,每天的耳聞目睹也不止這麼一點東西吧?作文中真的是沒材料可用、可寫了嗎?但看到這篇作文,大家也會感到欣慰了!

再現歷史情景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擴展:

一是豐富人物的性情。通過對人物的外貌神情、心理、動作、語言等的描寫,呈現人物真實心靈世界,寫出人物的個性。這就是把歷史人物還原爲人,既要看到他思想和精神崇高偉大的一面,又要表現他做爲“人”的一面,他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甚至鮮爲人知的某些“陰暗”的一面。這就是說在運用人物素材時,要加入自己的情感與思考,這樣行文會更加自由,寫出來的文章也具有生活真實感。如前20xx陝西高考滿分作文《昭君行》。

二是虛構情節。

三是烘托環境。通過景物描寫來渲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性格。

(二)議論文體

議論文中的的名人素材運用時最廣泛的。歷史名人因其在歷史上的影響,可以說都是議論文典型的論據材料。就人物材料在議論文中的用途來說:

一、可以放在文章開頭作爲引子引出論題或論點;

二、可以放在文章中間作爲論據證明所提出的觀點。作爲論據,我們可以採用兩種方式。

就人物材料的敘述詳略方面說,對於文化名人的使用,我們可以採用兩種方式:

1、作爲點例用,將某個人物材料作爲重點材料,較爲詳細地敘述人物生平。但是這種敘述要只截取人物漫長一生中衆多事情中能用來證明觀點部分,不能採用簡單的記敘,不然容易造成文體不分,還容易造成表達拖沓。

林、道爾頓、安騰百福的概例來輔助論證,材料豐富有力。

三、就運用的方法來說,可以運用正反對比(如選擇不同的歷史人物進行對比,或同一人物的不同時期進行對比);也可以運用假設,對人物進行假設推演,以此論證中心論點。

素材是爲了達到特定的寫作目的而選用的材料。由於受各種現實因素的制約,素材的選取和運用已成爲嚴重製約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瓶頸。綜觀20xx年高考作文,一些優秀的考場作文在素材的選用上,或關注自然,或思考人生,或探求哲理,或着眼自我,使得整篇文章視野開闊,內容充實,立意大氣。然而,也有一些考場作文在素材的選用上,或視野狹窄,或材料單一,或素材陳舊,以致影響了作文的得分.

中考作文 篇3

1、親情是朱自清文中父親的背影,親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針線,親情是王維“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嘆,親情是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願。

2、樂觀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鷺,樂觀就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樂觀就是那鸚鵡洲頭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樂觀就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點點落紅。

3、命運是項羽英雄末路自刎烏江時的那一聲仰天長嘯,命運是屈原留在汨羅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問,命運是貝多芬在雙耳失聰時指尖下所擊出的那一曲曲悲壯的交響,命運是奧斯特洛夫斯基雙目失明後寫下的那一頁頁輝煌的華章。

4、骨氣就是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忠貞不渝。骨氣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岸不羈。骨氣就是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的剛強不屈。骨氣就是葉挺“人的身軀怎能從狗的洞子爬出”的凜然不懼。

5、友情,是人生一筆受益匪淺的儲蓄。這儲蓄,是患難中的傾囊相助,是錯誤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時的一把真誠的攙扶,是痛苦時抹去淚水的一縷春風。

6、寬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寬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滿,寬容的民族一定強盛不衰,寬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麗。

7、每個人對人生的價值都有困惑。中國有句古語“君子不受嗟來之食”,卻也有“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李白受不得半點委屈而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也有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嚐膽;有項羽剛直不阿自刎於烏江;也有劉邦忍氣吞聲最後成就霸業;有宰相肚裏撐船的鄧小平;也有被人逼着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徵路的毛澤東。

8、花朵把春天的門推開,綠蔭把夏天的門推開,碩果把秋天的門推開,飛雪把冬天的門推開,真誠把友誼的門推開。

9、生命有時是“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的無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着;生命有時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困窘,但更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與樂觀!

10、美是遊蕩在寒冬中的幾點殘雪,美是漫步在藍天上的幾縷浮雲,美是跳躍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陽,美是迴盪在密林中的幾聲鳥鳴。美是飄浮在藍天中的白雲,美是纏繞在青山腳下的綠水,美是春天小雨打溼了的淺綠,美是秋天田野上的一片金黃。

11、馬克·吐溫說過,“一隻腳踩編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腳上。這就是寬容。”

12、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釀成的瓊漿——歷久彌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滅的嚮往編織的彩虹——絢麗輝煌;青春是用永恆的執着和頑強的韌勁築起的一道銅牆鐵壁——固若金湯。

13、信念是巍巍大廈的棟樑,沒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亂的磚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牀,沒有它,就只有一片氾濫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沒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

信念是遠洋巨輪的主機,沒有它,就只剩下癱瘓的巨架。

14、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點點地累積,纔有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壯麗;毅力,是春蠶吐絲一縷一縷的環繞,一絲絲地堅持,纔有破繭而出重見光明的輝煌;毅力,是遠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纔可以到達成功的彼岸。

如果說生命是一座莊嚴的城堡,

15、如果說生命是一株蒼茂的大樹,如果說生命是一隻飛翔的海鳥。那麼,信念就是那穹頂的樑柱,就是那深扎的樹根,就是那扇動的翅膀。沒有信念,生命的動力便蕩然無存;沒有信念,生命的美麗便杳然西去。

16、青春,是三月爭奇鬥豔的花朵,是七月繽紛的太陽雨,是十月灼人的紅葉;是噴霧的旭日,是競發的百舸,是搏擊長空的雄鷹;是彈着歡樂的琴絃,是一路坎坷,一路執着地奔向大海的小溪,是挺直了軀幹,舒展了滿懷的蔥蘢,熱烈地擁抱藍天的白楊

17、冰心說道:“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

18、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後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後才戰勝生活。悲觀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樂觀的人,所受的磨難無量,前途也無量。在悲觀的人眼裏,原來可能的事也能變成不可能;在樂觀的人眼裏,原來不可能的事也能變成可能。悲觀只能產生平庸,樂觀才能造就卓絕。從卓絕的人那裏,我們不難發現樂觀的精神;從平庸的人那裏,我們很容易找到陰鬱的影子。

19、沒有藍天的深邃,可以有白雲的飄逸;沒有大海的壯闊,可以有小溪的優雅;沒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綠。生活中沒有旁觀者的席位,我們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聲音。

20、“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豔;而當初的芽,卻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冰心語)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那麼我們就應該在剛剛起步的時候,用我們無悔的付出,去澆灌隔那剛剛萌芽的種子。

21、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了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22、人生錯過的總比沒錯過的多,每個人都有無數次的錯過。所以我們不必爲自己的錯過而歉疚而悲哀,應該爲自己的擁有而喜悅。錯過漂亮,你擁有健康:錯過健康,你擁有智慧;錯過智慧,你擁有善良;錯過善良,你擁有財富;錯過財富,你擁有安逸;錯過安逸,你擁有自由;錯過自由,你擁有人格……

23、一位詩人說過:過錯是短暫的遺憾;錯過,是永遠的遺憾。這也許正是一種美麗,正如維納斯的斷臂,讓人回味無窮,而回憶裏總有一種甜甜的酸酸味道。錯過了藍天的深邃,纔可以有白雲的飄逸;錯過了大海的壯闊,纔可以有小溪的悠然;錯過了原野的芬芳,纔可以有小草的碧綠。

24、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如果你失去了誠信,那你就幾乎一貧如洗了。

25、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餘輝,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燦的;漫漫人生,我要採擷世間最重的———毅力。

中考作文 篇4

縱橫千古,暢遊詩詞。在一開一合,一顰一笑中,我發現,詩詞,你竟是成長的種子。

悠然晉詩,陶潛之詩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循着蹤跡,見一桃花林。花草鮮美,落花繽紛,宛若仙境。男耕女織,雞犬夜鳴。黃髮重垂於腰間,有如絕世美人,落花紛紛,佳人傾城一笑,煞是美麗。桃花源之人熱情好客,殺雞宰羊,歡迎漁人。在這與世隔絕之地,不知早已過了漢和魏晉,卻是悠然自居,自得其樂,與世無爭。

一品晉詩,原來,你竟是成長的種子。

豪邁唐詩,太白之詩

你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滿臉是對腐官權臣的厭惡,是對他們的鄙夷。你知道,這骯髒之地容不下你的忠貞,你的抱負。你“仰天大笑出門去”,遠離朝廷,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

你舉杯邀月,對影獨酌,一陣孤寂,卻又有幾許豪邁。也許孤獨,也許惆悵,但友人相隨,寶劍相伴,美酒入腸,便也驅盡了憂愁,換來了傳得幾世的豪邁。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月光,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放蕩不羈,千百年一晃,你的鞋彷彿依舊在高力士的手上;貴妃的手上,還是你的墨錠。時間定格,你一擺雙手,頭也不回地離開朝野。

一品唐詩,原來,你竟是成長的種子。

豁達宋詞,東坡之詞

你本該是朝廷重臣,但烏臺詩案,卻讓你一貶再貶。皇帝昏庸,臣子奸佞,你可以趨炎附勢,但你不會。“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州冷。”即使是官再小,再卑微,你終不會忘記初心,不忘人生之價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你早已看透人生,世人終會灰飛煙滅,但精神,卻能傳唱千古。世事難料,但誰怕,一蓑煙雨任平身。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也曾涕哭“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憂愁,但終會豁達。

一品宋詞,原來,你竟是成長的種子。

開卷,合卷,一品香茗。我發現,詩詞,你正是成長的種子。

中考作文 篇5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一篇文章,甘肅六地聯考中考滿分作文:我想去大唐。(50分)

青春年少的我們,總是充滿着激情和夢想。有的想去觀海,有的想去爬山;有的想去北京,有的想去火星;有的想去探索未來,有的想去擁抱世界。

請以“我想去 ”爲題作文。

要求:

(1)將題目補充完整。

(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3)字數不少於600字。

(4)題目或正文中如果出現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請用xx代替。

(5)不許抄襲套寫。

【解讀】

本題秉承了甘肅卷作文命題的一貫基本原則,內容關注社會熱點和形式穩中求變。早在XX年汶川大地震後甘肅卷作文命題直接採用相關材料,最近的是XX年底,xx在國博首先對“中國夢”進行了闡述,XX年“夢想”話題就進入了甘肅中考命題人的視野。

從近三年命題形式上看,分別採用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今年採用半命題形式也就在意料之中了。當然,半命題作文有其自身的優點,有一半或一部分命題權在考生手中,選材有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範圍內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權。

半命題作文從形式上,它由文字部分和空缺部分組成,一些題目前面還有提示語,後面還有具體要求。考生在拿到題目後,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達的意思。“我想去”從這一題目現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發出動作行爲的主體是“我”,題眼是“想”,“想”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義項有:①開動腦筋;思索。②推測;認爲。③希望;打算。④懷念;想念。根據提示語和文題中“去”推知,這裏的 “想”是希望、打算的意思。這樣,考生就可以進行補題了。補題時應注意下幾點:

1.補題時要充分考慮到自己的生活實際,積極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選擇最真實、最能展示個性的材料,並據此確定自己在題目中要補填的詞語或短語。比如“觀海”“爬山”就容易得多;如果是“去北京”,至少要對北京有一定了解;當然“去火星”就是科幻了,但是還是要建立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不能天馬行空,生編硬造;至於“探索未來”“擁抱世界”,填這一類詞語,作文時切忌空談、講大道理或者無緣無故抒情。

2.在符合要求,不偏離主題的前提下,應該避俗求新,讓標題先聲奪人,吸引人的眼球。如果能避開提示語中的關鍵詞語進行補題,寫自己獨有的體驗,就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我想去大理”“我想去北大”“我想去書中”“我想去故鄉”“我想去太空”“我想去唐朝”等。

3.補入的詞語宜“小”不宜“大”,力求“小”中見“大”,“小”中見“深”。通常有一種以具體事物入題的補題方法,可有效地縮小寫作範圍。題目的範圍具體了,寫作的難度係數就降低了。比如“我想去擁抱未來”,就容易造成文章大而空,或辭藻華麗、內容浮華。

4.本題下適合寫抒情性記敘文,補題時就應該注意把“我”爲什麼想去、如何想去等問題考慮清楚,在行文過程中融合自己的感情,做到融情於事,這樣很容易寫出感染人、打動人的好作文。

【誤區】

誤區一:根據提示語寫“我想去看海”“我想去旅行”“我想去火星”,結果選材扎推,千人一面,造成閱卷教師審美疲勞。

誤區二:不注重細節的考慮,補題部分涵蓋範圍過大,文題變虛,寫起來難於把握,泛泛而談,最後寫出來的文章大而空、虛而浮,事與願違。

誤區三:僞文化作文氾濫,素材選擇是“一大波殭屍襲來”,青蓮居士、東坡居士、易安居士……三位名人三大段,詞藻華麗,甚至無病呻吟,看不到作者的真實思想情感。

誤區四:填寫一些消極、不健康的內容,給半命題作文帶來了一些負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比如補上“喝酒”“地獄”“自殺”等詞語,會讓閱卷教師感覺消極、頹廢,不健康,當然得分就不會高。

【範文】

我想去大唐

如果可以,我一定會到繁華如夢、歌舞昇平的大唐去,做一個意氣風發、昂揚不羈的大唐男兒。漫步於“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西蜀棧道,行走在“胡霜如劍鍔,漢月似刀環”的陽關,策馬飛奔於廣袤的大漠,領略“大漠孤煙直”的美麗與孤寂。

我想到大唐去,投身於戍邊將領的帳下,做一個足智多謀的幕僚,我也會有他們“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渴望建功立業的凌雲壯志;會有他們“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爲國捐軀、馬革裹屍的決心與勇氣。但是我不會有他們 “西望長安路漫漫,雙袖龍鍾但不幹”的兒女情長,兒女情長只能將我“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生”的鴻鵠之志束縛。

我想到大唐去,我也會在滕王閣閻公大會賓客時文思泉涌,不顧吳子章假意謙讓,揮毫寫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佳句。會在與知己相隔天涯、欲見不能時發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感慨。

我想到大唐去,我會“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傲然放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達對權貴與達官的不屑與譏笑,儘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夢想一次次會破滅,但我不會哀嘆,更沒有悲吟,堅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在浩浩唐風裏,將對理想的謳歌,對未來的嚮往,對人生的禮讚,都融到酒裏,飄蕩在詩中。

中考作文 篇6

一池清水,盛着一個清亮的玉盤。

(長沙市中考滿分作文《你的堅強,讓我記住了你》)

【眉心飛語】巧用比喻,生動形象。比喻能化平淡爲生動,化深奧爲淺顯,化具體爲抽象,化冗長爲簡潔,因此,人們把比喻譽爲“藝術中的藝術”。在中考作文中,善用比喻,就讓你的文章生動形象,滿文生輝。文章開篇就一句,巧用比喻,鋪設出了富含詩意的背景,這種背景與作者內心的波瀾,與下文的詩意均是有效的對接。

中考作文 篇7

穿行在水色江南

我迷戀着旅行,熱衷於悠遊山水,覽湖光山色。我尤愛江南,閉上眼,總有一個關於江南馥郁的夢在冥冥之中召喚着我,召喚我帶上一顆旅行的心,穿行在水色江南……

聽着江南溫婉小調,吳儂軟語在耳邊呢喃,這些總會讓我想起江南水鄉的煙柳畫橋,想起烏鎮的美。在烏鎮旅行,穿行在水鄉的灰瓦白牆,小橋流水木舟之間,彷彿在一呼一吸的間隙裏都充滿着江南獨有的如水氣韻,站在白石橋上,空氣裏是江南一域煙雨的潮溼,有羅衫淡淡的水鄉女子手提荷花燈,撐一把油紙傘與我擦身而過。她回眸,彷彿有清澈的湖水在她眉黛氾濫,我的心醉在江南女子梨窩淺淺的笑容中,亦醉在烏鎮那雋永的流水間,難以自拔。行走在這江南水鄉最美的一隅,我那顆酷愛旅行的心裝滿了烏鎮的溫柔氣息,烏鎮啊烏鎮,你在我心裏盛開出一個永恆的天堂。

漫步在西子湖畔,我總有一種穿行歷史的恍惚,畢竟,這裏沉澱了太多太多的文明,太多太多流傳千載的故事。閉上眼,湖上有風吹來,我依稀聽見有鶴在石頭城依水的朱樓外幽鳴,猝不及防地,一個個動人的傳說帶着西湖氤氳的水汽向我迎面撲來,關於蘇堤,雷峯塔,關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絕美詩篇……在西湖旅行,我看見霧氣氤氳在流水邊,把水草和游魚的呼吸也變得如同絲綢一般柔嫩,西湖所蘊藏着的浩如煙海的歷史精髓,讓我心動。

讀着李後主的“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總能無端地讓我想起秦淮紛飛的瓊花以及漫天的柳色,秦淮,這一個多情的地方,總能讓我憶起這裏吹斷雲水間的笙簫,寒煙籠細雨的庭花,憶起李煜的“露華新月春風度,車如流水馬如龍”……這些關於秦淮八豔,南唐故里的故事,沉積在江南上苑的鬱郁樓臺間,傾訴着瓊花月影中道不盡的往事。在秦淮旅行,我捕捉到了李後主的悲傷,以及無數水色江南的美麗所在。

旅行是一個讓我心醉的過程,穿行在這如水江南,讓我在美景中洗盡心中的莽莽紅塵,讓我汲取了歷史的深沉,更讓我品味到了如水的絕代才情。帶着滿心的歡愉在水鄉旅行,我一路收穫着美麗。

請和我一起穿行在如水的江南……

點評:

傳說是生長在中國民間文學土壤裏的大樹,一枝一葉關乎着民族的情感,而意境就是不滅的花朵。順手拈來,呵護於手醞釀於心,一任聯想與想象恣肆東西,然後在江南之水的滋養中,還原古典的芬芳。

烏鎮的屬於“溫柔”的美,西湖的屬於自然的“絕美”,秦淮河則屬於悲傷的悽美,作者藝術地再現了歷史的情景,三個片段既可獨立成章,又連綴成篇。這就是典型的重章疊唱式的結構。

中考作文 篇8

每年中考結束後,人們最關心的是中考作文考了什麼,命題者的價值取向是什麼。下面就結合今年的中考作文題目探求一下命題者的心聲。

一、題例分析

(一)值得借鑑的命題

1.抒寫“自我”對生活的體驗。

命題示例:20xx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題

題目:我眼中的色彩

要求: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這是一個全命題作文,而且在題目前沒有任何附加提示。它不同於前兩年的作文試題。 20xx年中考作文題《我們的名字叫_____》,關注的是“我們”這個羣體的成長;而20xx年的中考作文試題《記住這一天》則可以寫“我”抑或“我們”。08年的題目直接變成“我”,這絕不僅僅是人稱的變化,命題人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我”的視角,學會觀察世界,審視生活、體味異彩紛呈的人生境界,抒寫自己親眼目睹、親身經歷的豐富的生活體驗。

這是一個有難度、有創意的題目。難點在於對“色彩”的理解和抒寫。如果僅僅將“色彩”理解爲自然界中的五顏六色,立意未免過於狹隘,文章便不會寫出“色彩”。但考生若能挖掘出“色彩”的豐富內涵,將自我“眼中”的那抹“色彩”定格於筆端,無論是汶川災區廢墟中冒死救人的解放軍身上那抹剛毅的“橄欖綠”,還是奧運賽場上伴隨莊嚴的國歌升騰的那團勝利的“硃紅”,或者是雨中陌生人爲你撐起的那把傘上溫暖的“檸檬黃”……這些“色彩”都會因爲小作者獨有的視角、獨特的表達而“色彩”斑斕起來。

今年還有許多地市的作文試題轉向對個人、對自我的生活空間的關注。如山東省東營市的半命題作文《我依然 》,四川成都市的半命題作文《震撼我心靈的》,南充市的全命題作文《這一天,讓我銘記》……這些作文題都有利於考生抒寫自己獨特的內心體驗。

2.觸摸考生的心靈世界。

命題示例:20xx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題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內心深處常常會有很多想法,這些想法有時卻與自己的言行 相矛盾:從來都很執著,有時也想退縮;一直都漫不經心,有時也想認真……堅強中有時也想痛哭一場;是非前有時也想正義一回……儘管不曾付諸行動,但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請以“有時,我也想”爲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據自己所寫的內容,將題目補充完整;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於600字。

這是一個很真實的命題,它的真實使你在提筆時不得不展露真情,它的真實使你在傾訴時無法矯情。這更是一個直擊心靈的考題,它直接觸摸每一位考生的心靈世界。題目前的提示語給學生以寬廣的入手角度,給學生以神經的觸動,它極易使學生在展紙援筆時一瀉千里而不知其止。這種一觸即發、不吐不快的題目當屬一等的命題。

如果說語文試題應該充滿人文關懷的話,這道題目應是人文性的最好體現。它絕不僅僅是關注自我的生活空間那樣簡單,更重要的是它關注學生的心靈空間和精神的成長,它使學生想去傾訴內心世界,它使學生的心靈充滿美好的嚮往和憧憬。這纔是對個體的“人”的關照。可喜的是今年有很多試題呈現出這一趨勢。如無錫市的命題作文《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福建永春縣的作文試題:“在十幾年的生活經歷中,你最想傾訴的是什麼問題?請選取一個角度,寫一篇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如此的命題才能使學生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

3.捕捉生活的美麗瞬間

命題示例:20xx年山東棗莊市中考作文題

題目:在細微處

讓我們再來看幾個題目:

題目:那一幕,我難以忘懷(20xx年重慶市中考作文題)

親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別;獲得成功的時刻,遭遇失敗的瞬間;誤會冰釋後的擁抱;絕處逢生時的歡笑……這一幕幕難以忘懷的畫面,長久地定格在我們記憶的屏幕上。

讓我們用深情的筆觸描繪這一幕幕畫面。

題目:溫暖的時刻(20xx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作文題)

題目:美麗的瞬間(20xx年山東煙臺市中考作文題)

上面這些題目,有幾個詞語很值得我們關注:“細微處”“那一幕”“時刻”“瞬間”。由此,不難看出命題者的命題取向:考查學生捕捉生活瞬間、工筆細描生活細節的能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幾道命題就是在啓發我們去培養學生保持一顆細緻、善感的心靈,讓他們在廣闊的生活空間裏發現、捕捉瞬間的美,讓這瞬間的美麗在他們心中沉澱,在他們筆端定格!

對於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這一類的題目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多出現幾次,比《難忘的一件事》《有意義的一天》等題目要有意義得多。久而久之,學生自然而然會用生活中“難以忘懷”的.“那一幕”來“時刻”“溫暖”自己的心靈,體味生活中的真、善、美,從而做到作文與做人的統一。

4.品味生活的詩情畫意

命題示例:

20xx年廣州中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後,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樹,高的、矮的、直的、彎的、立的、倒的……無論是被凜冽寒風颳得一葉不剩的禿枝,還是依然掛着綠葉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淺黃,或淺綠,或微微露出點粉色……

請以“又見枝頭吐新芽”爲標題寫一篇文章。

這是一道富有詩意與情致的命題。它有形象的美感,有深刻的內涵,學生讀到這個題目很容易引發聯想,在頭腦中重塑一幅幅初春時生機盎然、充滿詩情畫意的的美景圖,從而催生拓展和想象:春寒料峭的時節,枝頭吐露的那淺淺的黃、那淡淡的綠、那微微的粉色,無不給人以驚喜、以希望、以力量,這是生命的顏色,是信念、是追求、是嚮往……。由此,題目中“新芽”的喻意便從“新芽”這一春天的物象拓展開去,這纔是本題蘊含的深層的含義。

這個題目內涵豐富,涉及層面廣泛,有着比較廣闊的寫作空間,給學生留有想象的餘地,有利於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但這類題目在學生審題和理解題意上有一定的難度,若學生理解不透題目中關鍵詞語的涵義,文章便不可能有新意。如xx年的廣州中考作文題《心中有盞紅綠燈》,xx年的寧波市中考作文題《留在心底的風景》,均屬此類。

因此,在日常的作文訓練中,還需在審題上多下一點功夫。

中考作文 篇9

知識要點:

1、讀後感是讀了別人的文章或着作之後,把自己的感想、體會寫出來的一種文章形式。

2、讀後感通常包括兩個部分:讀和感。“讀”是基礎,“感”是由“讀”引發的,只有讀懂原文,纔能有“感”可言。

3、讀後感有敘有議,以議爲主,屬議論文範疇。

考試說明:

我們平時讀書,讀文章,思想上有時會受到啓迪,懂得了某個道理;感情上有時會受到觸動,產生某種聯想……懂得的道理,產生的想法,統稱爲讀後的感想。把自己的感想寫出來並加以闡述,便是讀後感。

1、如何寫好讀後感

寫讀後感應注意哪些問題呢?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吃透原文有感而發

要寫好一篇讀後感,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對原文的基本內容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另一個是有一定的文字表達的能力。而就這兩個條件的關係來說,前者是基礎,是前提。因爲讀後感的寫作,要求從原文出發,聯繫實際,發表感想。如果對原文的內容缺乏理解或理解得不夠準確,那就無感可寫或者感而不當了。

要想準確而又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內容,就必須在動筆之前,沉下心來,從頭至尾、一字一句地閱讀原文,對原文進行分析,找出其中心思想,並搞清層次和層次、段落和段落之間的邏輯關係,看一看這些層次和段落是怎樣圍繞着中心論點展開的。

當然,考生臨場作文,時間緊迫,是很難對原文進行過細地分析的。不過,作爲讀後感寫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上述要點是必須注意的;而且,“磨刀不誤砍柴功”,吃透了原文,纔能有感而發,也才能寫得比較順手。有的考生寫作水平本來不差,但不去仔細地閱讀原文,還沒有完全弄清原文的基本內容,就匆匆忙忙動筆寫作,結果成績很不理想。

(2)抓注重點精心立意

近幾年中考作文平分標準都提出了“立意新穎”的要求。就一篇議論文來說,“立意”主要指的是中心論點的確立。而“新穎”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要有新鮮的見解,不能人云亦云;二是內容要深刻,有獨到之處,不能淺嘗輒止。要達到這些要求,應該特別注意的是要抓注重點,生髮開去,而不要面面俱到。

扣住原文的中心思想,立意謀篇,固然算緊扣了原文;而從原文的內容出發,抓住某一個側面或某一點去寫,也未嘗不算緊扣了原文。事實上,我們常見的許多寫得好的讀後感,並不是篇篇都緊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但是,抓住原文的某一側面或某一點去寫,也必須在充分理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寫好。如果對原文的中心思想茫然無知,那麼,對文章的各個側面的理解也就不會深刻,當然也就不可能寫出動人心絃的讀後感來。

(3)聯繫實際議而不空

凡是寫過一些讀後感的人,大概都有這樣的體會:讀了一篇文章,在某一點上有深刻的感觸,便很自然地聯想到與之有關的許多事情,許多問題。這種聯想的過程其實也就是聯繫實際的過程。

從近幾年來的中考作文來看,許多考生在聯繫實際方面是做得很好的。他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的一些具體事例,來談自己的感想,讀來親切生動。但也有一些考生,所寫的讀後感盡是一些空洞的說教、政治口號、誓言之類,使人感到生硬、枯燥。

至於聯繫哪些實際,這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範圍。大體說來,無非是這樣兩個方面:一是聯繫主觀的實際,即自己的思想、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例;二是聯繫客觀的實際,即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種種實際情況。只要是從內容的需要出發,聯想哪方面的實際都是可以的。

(4)夾敘夾議以議爲主

讀後感既然屬於議論文的範疇,那麼它的主要表達方式當然是議論和說明。不過,它要求從原文出發,聯繫一些具體事例,所以又常常用敘述這一表達方式。一般來說,讀後感的寫法是這樣的:從讀了某一篇文章談起,擺出中心論點。然後再舉出一些具體事例(包括引用原文的某些內容),進而對中心論點加以論證。這是就文章的整體來說的。就文章的某一部分來說,也往往是敘議相間,兩相結合。這樣就構成了一種夾敘夾議的形式。在這裏,議是敘的綱領和統帥,而敘是議的根據和佐證。前者是論點,後者是論據,二者緊密結合,相輔相成。

這裏需要注意的,首先是堅持以議爲主的原則。我們在聯繫實際、引用事實的時候,要始終不忘其目的是爲了說明和論證中心論點。這就需要對事實進行歸納分析,指出它所包含的意義。其次,引述原文也需要注意。一般說來,引述不宜過多過細,能說明問題就可以了。還有,也不一定去整段整段地照抄原文,有時根據表達的需要,只在行文中引用原文的一些關鍵性詞語或句子就行了。

2、充分用好“四字訣”

讀後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文體之一,也是初中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文體。考試時,如果充分用好“四字訣”,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髮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2)議--分析材料,提煉感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刻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3)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

(4)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總結既可以迴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取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後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鬆。

當然要寫好讀後感,關鍵還要讀透材料,抓準感點。怎樣讀透材料?一般說,如果是記敘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種品質,最有價值的語言行動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義;如果是議論文,就要把握中心論點;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領會其深刻的寓意。當然,讀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選擇最值得發表,感受最深,見解新穎獨到,最有針對性和現實感的感受來寫,一篇讀後感只能容納一個感點,其他感點無論多麼好,都要忍痛割愛。明智之舉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並圍繞一個感點,聯繫實際,談深談透。

以上說的是讀後感,如果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思想上受到觸動,也要寫篇感想,那就是觀後感了。觀後感的寫法和讀後感一樣,這裏就不再重複了。

[16-1]閱讀下面的材料,然後寫一篇讀後感。

唐黎是河南省1996年高考女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她家很窮,正爲上大學那數千元費用發愁。有一廠家上門允諾,只要她在電視上說一句是喝了該廠的口服液才使頭腦敏捷,就可得到一萬元的廣告費,可是唐黎拒絕了。她說:“俺家窮,從來沒喝過那健腦的口服液。如果我貪錢說瞎話,今後我在社會上怎麼做人呢?”

導思:這是一篇根據材料寫讀後感的作文題。寫作時,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確定感點。讀一篇文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此,“讀後感”的感點往往是多樣性的,既可以就原作的主旨發表感想,也可以從某一個側面發表感想,甚至就其中的某一句話談感想。如抓住上述材料的主旨可確立“要舍利取義”、“要實事求是”一類的感點;從另一個側面則可確立“要抵制住金錢的誘惑”、“做人要誠實”、“虛假廣告做不得”等感點;抓住唐黎說的一句話則可確立“莫爲金錢說瞎話”的感點。

2、闡述感點。“讀後感”的生命在於聯繫實際,引申發揮,在論證過程中要生髮聯想;可以聯想到上下數前年,縱橫數萬裏;個人的,社會的;歷史的,現實的;正面的,反面的,通過橫向的旁徵博引來闡發觀點。例如由“唐黎做人誠實”可以聯想到:漢朝季布一諾千金;彭德懷在蒙受不白之冤時也敢於說真話,爲民請命。

3、選擇論據。可以選用我國古代的優秀思想言論,如孟子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這類名言,作理論論據,論證“要拒絕金錢的誘惑”這一類感點;也可以列舉當今社會上少數人被金錢牽着鼻子走的若干典型事例,作事實論據,從反面論證“要拒絕金錢的誘惑”這一感點。

[16-2]寫一篇讀了《孔乙己》和《范進中舉》兩課之後的感想,題目自擬。

要求:觀點正確,中心突出,扣住兩篇課文,聯繫實際,有敘有議。層次清楚,語句通順,600字左右。

導思:這個命題要求考生寫一篇讀後感,與一般的讀後感不同的是,要讀兩篇文章而後寫感想。

1、既然有兩篇文章,必然有不同之處,但兩篇連讀,又一定有共同點,這就是這篇讀後感要寫的內容。

2、《孔乙己》和《范進中舉》兩篇課文都是同學們熟悉的,每篇之中的主題都很深刻,所以考生一定要在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二者的異中之同,由此引發感想。

3、根據題目的要求,感想不能只限於對文章的感想,更重要的是聯繫實際,寫出這篇文章在現實社會能給你什麼啓迪,也就是說既要扣住兩篇課文,又要聯繫實際,這是本文的寫作重點,考生在動筆前,一定要先把握住這一要點,同時,要把題後要求切實貫徹到作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