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精選五年級參觀記作文彙總六篇

精選五年級參觀記作文彙總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參觀記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五年級參觀記作文彙總六篇

五年級參觀記作文 篇1

秋遊啦!今天我們懷着興奮又期待的心情坐車前往了吳江科技館。

來到科技館,我們一班一班排好隊有秩序地進入館內。首先來到第一層,觀看了機器人音樂演奏會,隨着指揮官的指揮,樂手們操縱着自己手中的樂器,奏出了無比美妙的音樂,令我陶醉。

然後來到了第二層,我看到了一個類似鞦韆的遊樂設施,中間有一根繩子。我坐了上去,把繩子使勁地往下拽,自己升了起來。我閉上眼睛,把繩子一放,頓時像乘天梯一樣滑落到了地面,原來這是一個測試拉力的。

來到第三層,有個激光球吸引了我,我先碰了一下,頓時感到了一陣刺痛,原來這個激光球會發射出激光,使人麻痹。

午餐時間到了,我和沈小喬、顧樂一、張芷琦一組。我們先把桌布鋪平,然後用書包把桌布壓住,接着開始分享午餐。吃得沒多少時,小喬拿出了一包漁趣,我們見了蜂擁而上,一會兒就吃掉了一大半。我們發現食物不夠了,於是想了個辦法用漁趣去“釣魚”。不是真的釣魚,而是用漁趣來吸引男生,換他們的零食,一會兒就換來了十多包零食,我們樂極了。在歡樂的時光中,我們的秋遊結束了。

這次秋遊讓我見到了時代發展的迅速,真神奇啊!

五年級參觀記作文 篇2

5月15日下午,大約是2點多鐘,一輛大巴正載着老師和學生,駛往福永街道鳳凰社區的鳳凰古村。在車上,我和同學聊着,對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充滿無限遐想。我認爲它是一個博物館,陳列着各種各樣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那兒,我們儘管一點兒都不懂,但還是會像一個內行的考古學家一般,細細地欣賞它、琢磨它……想着想着,車子已經到達目的地了,下了車,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龐大的長形建築物,像古代那種城門似的,上面刻着字——鳳凰古村-中國(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百項技藝聯展。這次活動,我和同學一起合作,有的摘抄,有的攝影,有的畫圖,有的記錄……

走進裏邊,是一個很廣闊的區域,接着走,有幾個像是古代的建築,每所建築裏邊的文化遺產不同,但那一股濃厚的古代風範卻一樣。走出古域,有許多小巷子,那一條條的小巷子,像上世紀老北京的巷子似的,有一種古老、安靜祥和的氣息。每條巷子有許多像是“店鋪”的“檔口”,裏面是各種不同的“非遺”。

我們首先參觀“葵花”。它們的歷史和派別我不清楚,它們的形狀、編法以及他們的文化特色我也說不出來,但我覺得它們的存在是多麼的寶貴,因爲在那些作品中,我似乎看見了傳承人把它們編織出來的努力和耐心,因爲它是如此的細緻和精美!

享受完精美的“葵花”藝術,我們又來到精緻木雕“檔口”,那兒的木雕種類衆多,大多是大型作品,看着那些做工精緻的木雕,我不由對把它們作出來、並傳承下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肅然起敬。在這一“檔口”,傳承人還在現場展現嫺熟的手工技藝,讓周圍的人讚不絕口。

品味完傳承人制作的木雕著作,穿過一條小巷,我們又來到一個傳統的藝術殿堂,這個“非遺”的名字雖已忘卻,但在那兒享受的“文化大餐”,人清晰的回味起來:剛走進去,一位觀者忽然感嘆道:“這應該是傳說中的‘亂針繡’吧。”我走進一看,“哇!”我不禁讚歎,這是我第一次看如此秀麗的針繡。牆上掛着“梅”“蘭”“竹”“菊”,遠看是一幅畫,近看卻是“亂針繡”,讓人讚不絕口。還有那幅[小提琴],顏色是多麼的吻合!形狀是如此的相似!給人一種優雅、高貴的氛圍,讓人像是置身於華麗的音樂會。會有那細亂繡[貓眼看世界],花的功夫我是無法估量的!貓的那眼睛是如此炯炯有神,那鬍鬚悠長,可有感覺緊繃。一切是多麼的逼真,仔細看看,似乎一隻貓真的在牆上敵意的對你看呢。接着,我們又來到另一家“檔口”——揚州玉器。這兒的玉器,我是看牆上掛着的解說和圖片的,雖然沒有看到真的玉器,但覺得每一個做工都很精巧、圓潤、靈秀。我不敢冒充研究揚州玉器的學者,我只是一個欣賞者,但我願意努力說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這一“非遺”的美!翡翠[螳螂白菜],感覺精巧、逼真、儒雅;白玉[荷塘情趣]感覺圓滑、靈秀;黃玉[潮音洞]感覺渾厚……可見作者的技藝是多麼的高超啊!

在集合時,有一批表演者來到了鳳凰古村,隊伍相當的有氣勢,老師同我們解釋道,這是“文真氣堂”,紀念文天祥抗元,沒想到,在這還學到寶貴的一課。

這次的參觀,是我提升了對“非遺”的'理解,體驗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發展歷史,讓我受益匪淺!

五年級參觀記作文 篇3

鬥江鎮中心小學位於三江縣東部,被譽爲“柳州市窗口學校”。

一進大門,就看到兩排海桐樹像士兵一樣站立在大路兩旁,樹後面是草坪和石路。右邊草坪上有一座假山,假山被一圈圍牆圍了起來,裏面裝了水,還養了一些好看的魚;另一邊草坪上有一座涼亭,柱子上有飛龍的花紋,涼亭天花板上還畫着劉三姐在唱山歌。

穿過重門,就到我們的校園了。重門左上角是宿舍樓,宿舍樓右邊是新舊兩棟教學樓,再往右是政府撥款給貧困山區的教學樓。

從新教學樓的樓梯一直走到第三層,會看到一個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教室有普通教室的三倍大,是用來上公開課和讓老師開會的教室。

舊教學樓第一層從右往左數第二個教室就是五(一)班的教室。一進門,一排排整齊乾淨的桌椅就展現在你的眼前。站在教室中央,左上角就是五(一)班的圖書角,同學們隨時可以來這裏借自己喜歡的書看;教室後面有一塊用來公佈消息的板報。板報下面,是同學們優秀的作品。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是一種享受。

這就是美麗的鬥江小學,希望你常來這裏玩,鬥江小學永遠歡迎你。

五年級參觀記作文 篇4

在暑假裏的一天,陽光燦爛,媽媽帶着我一起去北寺遊玩。 剛進了北寺公園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什麼呢?當然是水!那水面積足有幾公頃大!這時,我的腦子裏不禁浮現出了朱熹的一首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在廣闊的湖面上,漂着幾個遊艇,爲這美麗的景色添上了一朵美麗的花朵。

向園內走去有好幾個水塘。在我們右邊的水塘,吸引了我們的目光。爲什麼呢?因爲那裏有盛開的荷花!遠看,他們是一片綠色的海洋,近看,才知道哪裏有大片的荷葉。那一片片荷葉活像一把把大傘。這些‘大傘’有高有低,錯落有致。在傘柄上,有許多小刺。那些傘挨挨擠擠的,誰也不讓着誰,幾乎不留一點空隙。聽!隱約有幾聲清脆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原來是一些小野鴨。它們是黑色的,有幾隻站在貼近水面的荷葉上,互相嬉戲着。有幾隻在水下輕輕撥弄着它腳下的水,也許,這對它來說,也是一種樂趣。

在綠的海洋裏,有幾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它們像馬上要爆開似的,還有一兩朵稍展花瓣像一個美麗的姑娘。這時,一陣微風吹來,許多的花和葉都在風中翩翩起舞。快看,遠處的水中有一朵盛開的花,它像一個美麗的姑娘翹首盼望着遊人們欣賞着他那美麗的舞姿。這花兒是從泥土中長出來的,卻毫無泥土的污垢;它既有人間絕世佳人的美貌,又有飄然欲仙之感覺。這荷花,有一種超凡脫俗之感。正所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再向前走,我在路邊看到了一朵盛開的荷花。這次,更近了!我都可以看見它的蓮蓬!我甚至可以聞到它散發的陣陣幽香!我沉浸在這沁人心脾的香氣中了!

在一個岸邊有一羣鴨子正在叫喚。我走近一看,有十幾只鴨子。它在水中就像一個個小艇那麼悠閒自在。

欣賞完美景,我的北寺一行終於結束了。不過,我不會忘記這美景的!

五年級參觀記作文 篇5

青少年地學科普基地位於城東小學內。它佔地1000平方米,由主題牆,基研標,科普館,科普長廊四部分組成。

剛邁入基地,一個巨大的太湖石便闖入了我的眼球。上面刻着“共建創新路科普育後人”十個剛勁有力的大字,這幾個大字都有我的手掌大,通過講解員的介紹,我知道了這是前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爺爺的題詞。看着這幾個大字,我自豪極了。

隨着講解的介紹,我們來到了基岩標前。在一座精巧的六角亭下,有一個玻璃櫃,透過櫃子望去,可以看到一根不鏽鋼鐵管深入地下,通過講解員的解析,我明白了這是用來測量江蘇地面沉降的。這時,我有了一個疑惑,地面沉降對我們有什麼害處呢?我帶着這個疑惑走進了科普館。科普館裏的一個地面沉降模型,一整塊城市泡沫模型浮在水面上。聽講解員介紹這時補給量大於取水量,地面沒有發生沉降。但是隨着排水管源源不斷地把水排出,原來的城市模型地面慢慢地下沉,突然裂了一道長口子,我嚇了一跳。唐老師說:“江蘇這裏有很多工廠,大量開採地下水,使地面沉降,如果再過度開採下去,地面就會像模型一樣,裂開一道口子,這下我終於明白了地面沉降對我們的害處,希望工廠不要在過度開採地下水,我們人類節約用水”

我們出了科普館,只見三棵高大的香樟樹“站在”我們旁邊,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頓時撲鼻而來。

五年級參觀記作文 篇6

鄭州地質博物館在鄭東新區一代,在遠處望去,好像一個很大很大的動物園,在外面,是由兩頭大象頭是向上擡起的造型。

進入正門的通道里,只見一個一個的劃分的小區,我們進入了水晶區。在水晶區裏我最喜歡的是一個在玻璃裏的紫色水晶,紫色水晶像一串很大的一串葡萄,讓人戀戀玉墜。和一個很美很美的一小塊水晶外表想一個小玉墜,這兩個是我最喜歡的水晶也是我最想摸摸的東西。

走過第一去,我們又來到了一個古代的用品區,在哪裏,我看見了漢武帝的“金冠”、“髮簪”、“玉碗金筷”等一系類用品。當我看到這些是,我就又彷彿會到了當時的地界,看到了漢武帝統帥的一隻只軍隊,真的是好壯觀,好壯觀。最後,我們來到了恐龍世界,在這裏,我看到了幾千多年前的樣子,看到了恐龍的生活習慣,也學會怎麼分辨恐龍蛋,看是草食還是肉食,看到了恐龍的恐龍蛋和恐龍時期的珍貴物品我就覺的恐龍就在我的眼前。

今天在這裏,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考古人員經過千辛萬苦一一找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愛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