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通用27篇)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通用2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說到徵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徵文具有標題醒目,讓人一目瞭然的特點。那麼你有了解過徵文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走進中華經典徵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通用27篇)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從琅琅上口的三字經,到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再到造福人類的四大發明,都彰顯着世界文明禮儀之邦的中國的燦爛文化。我們古人留下的文化遺產,燦若星河,不是一時可以學盡的,但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讓“經典”伴我們成長,伴我們的一生。

辦經典誦讀手抄報讓我知道:經典其實在我們身邊。春天,在剛剛吐出芽的柳樹下,吟一首“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夏天,在外婆家門口的池塘邊,吟一首“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秋天夜晚,站在長江邊,看着天空中那輪銀色的明月,吟一首“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冬天,種在牆角的梅花開了,吟一首“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一幅幅五彩斑斕的生活畫卷,配上生動優美的詩句,真是美不勝收,讓人讚歎!

古詩文朗誦會上,我們感受到了詩歌的無窮魅力,也領略到了古文不一樣的美。聽一首《天淨沙。秋思》,一幅豔美的畫面: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樹,夕陽下一隻無精打采的烏鴉,撲打着翅膀,落在光禿禿的樹枝上;小橋流水,愈發顯得安謐而溫馨。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淒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伯牙絕弦》中一曲《高山流水》響徹古今,更感動世人無數。曲高和寡無知音,高山流水遇知音,破琴絕弦謝知音。我爲伯牙和鍾子期的友情感動,更讓我感嘆:知音難覓啊!一定要珍惜和好朋友之間的友情。

書法比賽上,同學們用最規範的正楷字,謄寫經典中的古詩文,感受古老漢語言文字橫平豎直,鐵劃銀鉤中,凝聚的華夏魂魄。

很幸運!我們生活在這個注重“經典”的時代,讓我們有機會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能夠與經典同行,讓經典伴隨我們一生吧!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2

誦讀中華經典,感悟當代生活——《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朗朗上口的短句便是國學經典中的《三字經》。它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爲了更好的傳承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我們學校特地開展了很多有關經典誦讀的活動。

《三字經》是一部經典傳世之作,是我們學習中華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啓蒙之書,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裏面講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令人折服的道理。其中便有這幾句讓我感觸至深,“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區區十二個字卻將“孝順”說的通透,易懂,上至六旬老人,下至三歲小娃都能脫口而出,明白其中的道理。古代的小朋友都能知道孝順父母,然而,我們這些生活在當代的小朋友還知道孝順感恩的道理嗎?現在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寵愛孩子,圍着一個孩子轉,所以造成了孩子們的任性妄爲,自私自利。“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雖然能朗朗上口,但是真正能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又有幾個呢?新聞裏經常報道,有的孩子當爸爸媽媽不能滿足他們要求的時候,做出了很過分的事情,有的絕食,有的離家出走,還有的把父母也殺了。這些讓爸爸媽媽傷心着急痛苦的孩子對爸爸媽媽有多麼的不孝順和忤逆啊!

有一次媽媽還給我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小朋友,他拿了兩個蘋果,媽媽故意試試孩子孝不孝順,肯不肯一起分享。於是要求孩子給她吃一個蘋果,只見那個小朋友拿起兩個蘋果各咬了一口,然後再把手裏的蘋果遞給媽媽。起初媽媽傷心的認爲孩子自私不孝順,要自己吃過了纔給媽媽吃。可過後仔細問了孩子,才知道真正的原因。原來這個小朋友各咬一口蘋果,是想知道哪個蘋果更甜,他把最甜的蘋果給了媽媽,媽媽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後感動的哭了。這樣孝順的孩子是不是值得我們學習呢?

中華國學經典中提到“百善孝爲先”“孝於親,所當執”;古人都懂的道理,難道我們就不明白了嗎?同學們讓我們在誦讀中華經典的同時一起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吧!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3

“不要玩遊戲了,讓我帶你走進中華經典。”

在遊戲中廝殺的我吃驚地放下手機,尋找着這個突然出現的聲音。中華經典?是書嗎?那麼這個聲音的來源是——書架。我看向書架,疑惑地問:“是你要帶我走進中華經典嗎?”

剎那間,我發現自己正置身於一個陌生的環境——一個由書構成的世界。一串字跳到了我面前,我定睛一看:中華經典。

我的眼睛只是忙於看這個奇妙的世界,以至於等我看累了,閉上眼,躺在“草”上後,才聞到一種沁人心脾的香味,我用力感受着。突然,我意識到,這是書香!我的心似乎被撥動了。

我隨手拿過一本書,西遊記,這幾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字使我打開了書。

合上書,我竟看完了,我不可思議的盯着手上這本《西遊記》,或許是被孫悟空的正義,勇敢所激勵,又或許是爲唐僧一行人取經而擔憂,焦慮,《西遊記》,栩栩如生的人物讓我感受到了各種各樣的情緒,有無奈,憤恨,不服……這些我從未品嚐的如此透徹。

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我又拿起了一本書,《紅樓夢》,總聽到別人說讀這本書的感受,今天我也能自己體會了。

合上書,我看完了,我還是不可思議的看着這本《紅樓夢》,摸摸臉頰,竟有淚水,或許是被林黛玉的情緒所感染,或許是因爲結局而感到失落,《紅樓夢》有着更多的感情,讓我發現了埋在心底的感情。

“是時候讓你回去了。”

我猛地睜開眼睛,是的,這是我的房間,而且我還在流口水,我拿的不是書,而是手機。

難道我只是做了一個夢嗎?我努力回憶着剛剛發生的事。

我知道,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夢,我會繼續走進中華經典!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4

暑假裏,爸爸和媽媽都忙着迎接教師綜合能力考試。一天,媽媽拿着一份報紙對我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首詩你能背全嗎?”我一聽樂了,這不是我們小學三年級中華經典誦讀上的一首古詩嗎?我馬上背了出來:《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媽媽說:“真不錯,這是2008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題目:根據從提供的唐詩中讀出的意境和哲理寫一篇800字議論文或記敘文。許多高三學生看了這個題目也是一片茫然。”

這首詩我們老師教我們讀過,詩歌強調了“潤如酥”的春雨和若隱若現的淺草色所組成的早春景色的可愛,帶給人們無窮的遐想與美感。

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我爸媽雖然是老師,可是有些問題還得請教我——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這不,星期二的早上,爸爸又來“考”我:“背幾句送別的詩句給我聽聽?”

“簡單,張口就來: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爸爸滿意而去。

七月二十四日,爸媽去縣高中考試。考試結束,爸爸一進家門就問我::“落霞與孤鶩齊飛,下一句是什麼?”我不假思索:“秋水共長天一色。”“唉,我寫成了明月共長天一色。看來今後要向兒子學背古詩文了。”“很樂意收你這個學生。哈哈———”

中華經典古詩文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和自信,我能不愛她嗎?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5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前輩們爲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精神食糧—書籍,《論語》、《孟子》、《三字經》、《弟子規》……都是中華經典著作,然而就這幾本“小小”的書,讀後卻使我受益匪淺,特別是《三字經》、《弟子規》更是讓我愛不釋手,它增長了我的知識,啓迪了我的智慧,成了我最忠實的夥伴。《三字經》這本書由南宋王應麟所著,是傳統文化中的奇葩,該書深入淺出,情真意切,概括出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變遷。書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告訴我們少年時代學習不努力,日日復年年,待白了少年頭就一事無成,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沒讀這句話之前,我整天坐在電腦旁玩遊戲,學習成績像老和尚的帽子一樣,平不拉塌,成績總是在70分—80分之間晃盪。但讀了這句話後,我感觸頗深,自主學習的意識逐漸增強,學習成績也芝麻開花—節節高,看如今,我已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了。《弟子規》這本書由清代李毓秀所著,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爲人處世的規範。《弟子規》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書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出必知,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告訴我們:出門的時候不要忘記告訴父母,回來不要忘記通報一聲;居住的地方一定要安穩,工作也不能隨意變動,免得父母擔憂。以前我總是揹着媽媽偷偷地出去玩,讓她經常爲我的安危擔驚受怕,但我還是我行我素,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學校做錯的事我也經常給媽媽撒謊,就這樣,我慢慢地成了一匹擺脫家庭束縛的“野馬”,成績也一落千丈。經過反覆誦讀理解這句話,我終於知道了自己的錯誤,行動上也變得規矩多了,成績也提高了一大截,連媽媽都說我變乖了,與原來比真是大不相同了!中華經典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成了我生活的良師益友,它將與我的成長一路同行。我讀中華經典

現在的年輕人似乎更熱衷於流行的快餐文化,曾幾何時,《水煮三國》《大話西遊》等歪解經典的書籍充斥市場。但在紛繁複雜的現實世界中,若想保持一顆寧靜平和的心,則需要潛心經典。這時,世界不再喧囂,我心不再浮躁,情隨書動,寵辱不驚。

經典是敏銳的目光,善良的心趣,睿智的大腦進行的縝密思維的結晶。民族經典是一個民族精神的精髓,無論何時,汲取中華民族的精髓、走近中華經典,我們就能讀出那些閃爍邦家之光的精神。

品三國,我回到千年之前刀光劍影,鼓角錚鳴的戰爭場面。在漢室衰微,羣雄割據,三國鼎立的亂世裏,英雄輩出,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孟德,有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也有雄姿英發卻心胸狹窄的周公瑾……三國合縱聯合。孔明舌戰羣儒、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全書爲我展示了宏偉的戰爭場面與明爭暗鬥的機關權謀,帶給我震撼人心的美感。

讀紅樓,我目睹龐大家族由盛轉衰的歷程,認識到以賈府爲代表的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罪惡,透視整個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命運。我爲寶黛愛情悲劇所感傷,爲園中兒女的才情所嗟嘆。讀紅樓,不僅讀家族的興衰榮辱,讀爐火純青的絕妙詩句,讀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更要領悟其中的寫作手法,欣賞準確傳神的語言,感受作者反對封建禮教的超前意識。

……

史學的經典是睿智的,她讓我用前人的經驗透視當今的紛紜,以選擇自己的人生座標;文學的經典是唯美的,她讓我用前人的審美來捕捉當今的生機,以享受自己的人生樂趣;哲學的經典是深邃的,她讓我用前人的智慧詮釋當今的信仰,以培養自己的人生操守。

我讀中華經典,沉浸詩詞之間。朝可謁太白,暮可訪子美,夏可觀十里荷花,秋可賞三秋桂子;北可馳騁於塞外草原,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美,南可躑躅在江南雨巷,賞“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雅緻,更可與王摩詰一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我讀中華經典,陶醉美文之中。臨桌而坐,書頁輕翻。嘆梁祝身化蝴蝶,喜崔張終成眷屬;羨東坡把酒臨風,慕易安泛舟盪漾;與老莊逍遙世外,同孔孟頓悟人生;高山流水鳴於耳畔,瘦菊幽蘭馨於鼻尖。芳草連天,長亭古道,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我讀中華經典,不僅領略大師手筆融於字裏行間的文學魅力,而且感受經典帶給我們獨具特色的美感。經典是永恆的,它穿越漫漫的歷史長河,仍舊閃耀光芒。

品讀中華經典吧!她使我丟棄幼稚和浮華,帶給我理性和高雅和豐富的內涵和無窮的樂趣!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6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而古人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曾子就曾經說過這麼一句經典的話:“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不忠乎?與朋友交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是否忠心?與朋友交往是否守信?學業是否時常溫習?曾子說的很有道理呀,每天反省自己,就是在自我督促,使自己的學業大有進步,也會擁有更多的朋友。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那是三年級上學期的事。那時候,我每上完英語課,回到家裏是從來不讀的,甚至連書也懶得打開,結果到了期末英語考試那天,我一篇課文也讀不下來。同學們的嘲笑聲此起彼伏,深深地傷透了我的心,當時我很想找個地縫鑽進去。可人總是要面對現實的。從此以後,我用曾子的“傳不習乎”這句話激勵自己,到了下半學期,我幾乎上完英語課回家,沒有一天不跟着磁帶一遍遍地讀課文,我要證明給同學們看,我能學好英語!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我在講臺上流利地讀完幾篇課文後,臺下的同學的眼睛瞪得比牛眼還大。是的,我最終的成績從75分直接跳到了99分!如果我當時沒有溫習功課,那麼最終的結果會讓那些嘲笑我的同學更看不起我,不是嗎?

其實,古人還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句,如“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像這樣的的句子還有很多很多,我也從中受益匪淺,如從“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中我學會聽取別人的意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我懂得了友情的珍貴;“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明白了趁我們年少的時候要多努力學習,將來,當我們回首往事之時,就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爲而羞愧……

多讀經典,能對身心有益,與古人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不是更能提高我們的綜合素養嗎?讓我們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爲友吧!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7

經典,不是流傳一時,不是庸俗無用,更不是隨便一篇文章或一本讀物。經典,乃是膾炙人口,流芳百世的文學作品。遨遊在經典的海洋裏,我感受到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博大與精深。

步入經典的聖殿,與詩詞相約在芳草萋萋的季節。同白居易聆聽那“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的誓言;同杜甫感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淒涼;同李白唱響“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讚歌;同蘇軾體會“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氣勢。從“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中,我看到了李清照的輕鬆淡雅,從“漫卷詩書喜欲狂”中品味杜甫滿腔的愛國熱情,從“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上感受孝子對母親發自肺腑的愛。

步入經典的聖殿,與名著攜手在“大觀園”漫步。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被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打敗,被關羽的一諾千金感動。打開吳承恩的《西遊記》,我感受到了想象的無窮魅力。輕輕翻開曹雪芹的《紅樓夢》,每一個字都飄着神奇的味道,與各型各色的女孩相遇在大觀園裏品詩論句,讓我對那封建的社會恨之入骨,對幸福生活充滿希望。我在《水滸傳》波瀾壯闊的戰爭中,對英雄敬仰萬分。

步入經典的聖殿,讓或清新婉約、或發人深省的文學著作輕輕衝擊着我們的心靈。品讀《狂人日記》,爲人害人,人吃人的中國發出來自最底層的呼喊;細想《繁星·春水》,零碎的思想裏透出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歌頌和對母親的高度讚揚;《春》、《背影》讓我看到大自然俊秀的風光,感受了無聲的父愛。

讀書≠讀字,在經典的聖殿中,找個位子,坐下來,享受閱讀,接受文學的洗禮,受到心靈的震撼!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8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千百年來的歷史、漢字、四大發明等,無不體現出中華兒女的聰慧。而國學更是經典,融入了每一位古人畢生的智慧,直到今天對我們仍然深有啓發。孔子作爲萬世至聖先師,他的語錄伴隨着我慢慢成長,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正如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沒錯,每一個人生下來就不可能十全十美,而和我在一起的人中,必有別人懂得的知識可以彌補我的缺陷,同時可以用更多的知識,去培養我、教導我、啓發我。這段經典語句,折射促一顆滿懷謙虛好學的心,它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可以互幫互助,用你的優點來彌補我的缺點,讓我的不足漸漸減少。這麼經典的道理,又早在數千年前,就被孔子所悟到。若此看來,孔子是多麼的才華橫溢啊!

不僅如此,他還教會了我許多道理。讓我請教別人時要謙虛,即不失禮節,又可以“補拙”;讓我在滿懷興奮中去迎接好友的遠道而來;讓我明白做事要換位思考,自己都不願做的事不能強求別人去做;讓我認識到做人就要有信譽,對自己的決定要負責任。

孔子門下弟子衆多,很多弟子的品德才華都很出衆。沒錯,“孔融讓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清楚地告訴了我“做人要寬容、善良、爲他人着想”。這些雖然經常說但又常被忽視的道理,一點一滴觸動着我的靈魂,讓我在國學文化中不斷汲取營養,慢慢的影響着我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不僅僅是孔子的語錄,還有很多唐詩宋詞,四大名著等等,無不讓我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我喜歡國學經典,它給了我想象的空間和快樂,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我會繼續走進國學經典,因爲在我成長的道路上,它將是我勇敢前行的無限動力。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9

《中國經典名著》是我的啓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這個學期,我們學校開展了一次閱讀《中國經典名著》的活動,我閱讀了許許多多有關中國經典名著的書,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有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其中,我讀了一個最令我深刻難忘的故事————《西遊記》。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是由一位名叫吳承恩的作家寫的。 《西遊記》裏的唐僧師徒在西天取經的路上,不僅幫助了許多貧民百姓消除了妖魔鬼怪,還讓他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唐僧的徒弟不怕困難,幫助唐僧西天取經,特別是孫悟空,他非常的機靈,而且也非常的忠心;唐僧也非常的善良、樸實而又顯得仁慈;豬八戒傻得可愛;沙和尚則給人一種忠誠而又老實的印象,也是唐僧忠心耿耿的徒弟。

在《西遊記》裏共有九九八十一重考驗,最後,他們師徒四人共同努力,經歷了千辛萬苦取得了真經。任何事一開始總是非常艱難的,但只要能樹立信心和勇氣,經過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西遊記》這本書也就驗證了一句老話:萬事開頭難。一開始只要堅持住了,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後,成功一定是歸你所有的!而這個這個故事也深刻地告訴我們:正義是一定會戰勝邪惡的,因爲真理永遠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達目不罷休,絕對不能氣餒,這種精神正是我們青少年所要學習的。 而且,好吃懶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機智靈敏、英勇果斷的頭腦才能事半功倍。我們在學習時,或者在生活中不應該遇到一點兒挫折和困難就要放棄,挫折和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動動腦筋,再加努力一把,咬咬牙齒不就過去了嗎?一旦戰勝了困難和挫折,那勝利還會遠嗎?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10

當心中那塊最柔軟的地方再次出擊Puma時,我一定會被她的容貌再次震撼,被她的氣場再次臣服;被她的內涵所感動,我會驕傲我是個中國人。這就是我深愛的Puma ——中國。

——題記

夸父逐日給我黑珍珠般明亮的雙眸,盤古開天給了我大地般黃色的皮膚,我是世界地圖上那隻破曉東方雄雞的後代,我是九曲黃河之中龍的傳人。

從古至今,在中國的歷史上涌現出了無數爲中華復興而奮鬥的忠義之士。在中國人的心中熱血石永不停息地在奔騰,在中國人的心中,那一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心永不更改。在中國不僅有“揮師瀛海風雷激,征服荷夷天地紅”的鄭成功,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更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和“匹馬吳江誰着鞭,惟公攘臂獨爭先”的岳飛。當鄭成功將“海上馬車伕”逐出寶島,當林則徐將鴉片少於一片火海之中,當日本不再有了當年的傲氣而舉起白旗時,我們以萬里長征的英雄氣概出現在亞洲草原上。當第一遍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大炮鳴響了中國的篇章,華夏兒女歡呼雀躍,這是無與倫比的美麗。

而毛澤東的一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一句話又把我從回顧歷史的思緒中扯了出來,這句話讓我意識到了祖國的未來我們正在肩負着,政治風華正茂的我們,也有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抱負。在五千年來的歲月流金中,爲國捐軀的忠義之士們,爲我們

的意志,爲我們的思想做了一個無堅不摧的後盾,他們的靈魂幻化成了我們前進的動力,我們的肩上扛着建設國家的神聖使命,我們前進着,我們奮鬥者,我們成長着,我們正豐富着自己,使祖國更加美麗。

雄鷹展翅,因衝破雲霄而激昂;梅花傲雪,因堅忍不拔而燦爛;彩虹微笑,因汽水抵達天空而美麗。

我們還年輕,鬥志盈沛。我不能說現在的我能爲我親愛的Puma改變什麼,但是我正在積蓄者知識,匯聚着能量,正在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待到自己的能力足夠時,給我一支筆,我會爲祖國的藍圖畫上最絢麗的一筆!

中華的精,中華的神,中華的魂,無不令我震撼。那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清新,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邁;那破繭而出,“化蛹爲蝶”的美麗,已悄然成爲我心中那塊最柔軟的地方。

我相信在未來,我一定會比現在更加被她的容貌所震撼,被她的氣場所臣服,被她的內涵所感動,而我更希望早就這一切的是我們這新一代。

這一聲聲摯切的Puma,建設你的信念,我們不曾改變。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11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的浴血奮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段悲壯的歷史,我們刻骨銘心,永難忘懷!

一八六零年十月十五日,是個讓中國人痛心的日子。因爲,那雄偉壯觀、金碧輝煌的圓明園,就毀在了八國聯軍的手中。無數珠寶被他們奪去,帶不走的就隨意銷燬。他們血紅的雙眼閃着餓狼般貪婪的目光,瘋狂的獰笑着,他們搶,他們燒這座金碧輝煌的神殿,一個濃縮的中國——佔地三百四十七萬平方米的圓明園,就這樣被大火燒了幾天幾夜,幾乎爲平地,中國的噩夢也從此開始。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南京成爲了人間地獄。可惡的日本兵完全像一羣放縱的野獸,雙手沾滿了中國人的鮮血。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甚至連剛出生的嬰兒都不放過。六週時間,足足殺死了30多萬中國同胞,一時間南京哀鴻遍野,血流成河可是中華兒女沒有就此屈服。爲了能夠站上世界的頂峯,“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洪亮的聲音響徹整個中國。對!中華要崛起,要趕走所有侵略者!頑強的中國人民爲維護國家主權、求得民族獨立與敵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爭。他們甘願拋頭顱,灑熱血,不惜用鮮血和生命譜寫出一曲曲英雄的讚歌。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劍與火、血和淚、苦難和抗爭的交響曲。時過境遷,沉睡的雄獅早已覺醒。如今,我們中國的科技已經是世界領先水平了。我們偉大祖國正像騰飛的巨龍,帶領着中國人跨入新世紀。讓我們大步走在世界的前列,讓我們昂首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今天,中華大地上的戰火硝煙早已散盡,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依然是未竟使命。同學們,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先輩們光榮傳統,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我們最大的力量。“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銘記歷史,愛我中華,好好學習,爲振興中華而努力奮鬥!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12

幾天前,我看到了這樣一條新聞:殲-15戰機成功在“遼寧”號上實施起降,這件別國用了二至五年才完成的創舉,我國只用了短短的兩個月。這條消息,讓我在開始我的演講之前,想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祖國,爲什麼會成爲發展如此迅速的國家?

這個問題不難解決。首先,我國有中國共產黨的強大領導;其次,便是祖國人民對民族強盛、國家富強的熱切盼望與不懈奮鬥。只有將這兩件事結合在一起,中國纔有可能成爲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強國。而事實證明,中國人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翻開塵封的史冊,時光追溯到77年前的1935年。當時,東三省已經淪爲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在這一年的下半年,日本侵略者又發動了華北事變,進一步控制了冀晉等地,對我國豐饒的土地虎視眈眈。而與此同時,以蔣介石爲首的卻依舊堅持不抵抗政策,全心全意的對共產黨率領的工農紅軍進行“圍剿”。在這個內憂外患的時刻,一直宣言進入到了中國人的眼簾,那就是《八一宣言》,也可以叫做《爲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

這份宣言,極大地鼓舞了深處北平、離戰場最近卻無力救國的北平學生。在這年的12月9日,他們爆發了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就是。這次運動大大推動了國共兩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成立,爲我國的八年抗戰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可以說,成了推動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走向高漲的起點。

重回現實,一切都成往事。但是,我們卻可以在歷史中發現現實中存在的一些東西。就是中華民族刻在骨子裏的民族榮辱觀和民族團結感。例如不久前的中日釣魚島爭端中,中國人民對日本的惡劣態度表示了強烈不滿,發起了好幾次遊行活動。這足以證明,中國人自身就具有一種民族自尊,不容他人玷污。而當這種民族自尊、自強的信念得到正確的引導,便會迸發出強大的力量讓世人爲之震驚。

以來,我經常會在同學中間聽到“愛國”、“愛我中華”之類的字眼。但我覺得,與其把愛國停留在口頭,不如牢記我國的歷史。這些歷史,都是值得國人銘記的,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大量的經驗,爲國家後續的發展做準備。所以,銘記歷史,便是愛國的最簡單體現。

老師們、同學們,時代在不斷地進步、發展,爲了祖國的繁榮富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這裏,在這個7週年的時刻,讓我們振臂高呼:“銘記歷史,愛我中華!”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13

我是一個愛讀書,愛上網,愛思索的孩子。看到其他同學的參賽作文,讓我高興之時,多少有些不快。我們是未來國家的主人,我們應有世界的胸懷,追求世界和平的決心,應有建立我中華富強的責任感和策略。

我愛上網,但絕不是打遊戲。我是瞭解世界各國的孩子們所思,所想。他們像是一頭頭小獅子,而我們是囚在籠中的小鳥,我想飛卻怎麼也飛不高。

歷史是一位智慧老人,他會告訴你失敗的原因,未來發展的趨勢。許多學生在一起要麼討論吃的,要麼討論遊戲,要麼討論考試。有多少孩子在討論歷史,在討論那些鮮爲人知的,我們民族失敗的歷史。歷史真的離我們很遠,分數纔是硬道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是一位農村的孩子,我的父母都是外出打工者。我知道,什麼事情都要自己爭取,都要努力。農村人不容易,他們買張春運火車票都要排幾天的隊。

城裏有些孩子,他們坐在轎車了整天被父母接送上學的時候,他們想的是什麼。他們想過爲其他人而努力學習嗎?

建立富強開放的祖國應有的素質,我們都有嗎?

謙虛,是我們的美德。我們要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有憂患意識,向我們的對手學習。然而,許多小朋友那裏有謙虛呢,認爲自己是老大,是一切。因爲我們是國家未來的主人,我們怎麼能擔當大任?

考試是一個魔鬼,不停地纏繞着我,讓我放不開想象的風箏。我們所有孩子都想得高分,一部分人得了高分還想得高分,一部人得了低分,永遠得低分。我認爲考試一定要有趣,一定要我們考出自信,考出真正建設祖國的知識和能力。我們讀書一切爲了分數。即使讀了也不外是,課文全解作文之類。那些雜書學校不買,家長不買。真讓人無奈!其實那些雜書,纔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纔是產生智慧的土壤。在班級,我們實行民主管理,集思廣益,學生是班級的主人。我們班管理的就很好。我想,這個世界不是當權派的。然而,清政府的腐敗,當權者的無能,纔是甲午戰爭失敗的本源。按理說,他們的失敗,要他們負責。可是,他們少數人的失敗要那些千千萬萬的無辜普通人負責。這,公平嗎?這個世界不是那些少數人的,而是大多數人的。讓他們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真正追求美好的夢想。

我想班級是這樣,一個國家更應該如此。每一個人都是國家的主任,都應該爲其獻策獻力,無私奉獻。

學生,就應該爲其努力,爲天下大衆,爲世界和平,爲強我中華而奮鬥。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14

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和平的,可誰又想到幾十年前的抗日戰爭呢?我們正是因爲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才讓日本看上了我們國家,看上了一個能源富足的但科技落後的一塊“大肥肉”。讓日本的侵略計劃才得以實現。日本先是擊敗水上艦隊——北洋水師,並要求清政府賠償鉅額軍費。要是現在,我們一定要遏制,一定要反抗,一定要打擊!可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沒有反抗,只是懦弱的與日本政府進行談判,簽署了近代中國歷史上最不平等的《馬關條約》,這一條約的簽訂爲侵略戰爭埋下了伏筆。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爆發後,日本軍在中國發下了滔天罪行,如:“731活體實驗”“三光政策”“南京大屠殺”等慘無人道的罪惡行徑。

令許多人震驚的是,在南京大屠殺中,有許多未投降的國軍也被日本人用機槍活活打死。整整30萬人啊!幾十萬鮮活的生命啊!就在日本人的彈指一揮間消失了,一起與昔日並肩作戰的兄弟們消失了,幾十萬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瞬間倒下了

我們中國抗日了八年,也被侵略了八年,這八年我們國家受盡了恥辱。這也說明科技落後就要捱打捱揍的道理。我們的先輩用一腔鬥志昂揚的熱血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去堵日本人的槍口,赤手空拳地跟日本人去鬥,是先輩們爲我們創造了這美好的生活。如今,我們的科技飛速發展,但是我們幾十年前的恥辱是忘不掉的,唯獨讓我們的科技發展的更強大,武器更先進,才能洗刷恥辱保衛我們的國家,以此報效我們的祖國,讓我們每個人都對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15

你們一定知道南京大屠殺吧!當年,日軍在南京屠殺了30多萬中國人,成千上萬的人被槍殺後澆上汽油焚屍,骨灰殘骸被江水衝得無影無蹤,還有許多未被發現的祕密活埋地點……在短短的幾個月中,到底有多少南京同胞慘遭日寇殺害,恐怕誰也無法精確地估計。

國恥象大山一樣壓在中華民族的頭上,壓得幾億人民透不過氣來,也在我們這些少年人心靈裏灌注了鉛一樣沉重的憂愁和哀傷,中國,我們古老的中國,生我養我的中國,地大物博卻遭人欺凌宰割的中國,什麼時候才能掙斷身上的屈辱鎖鏈,鐵骨錚錚地站起來啊!

整個八年抗戰期間,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蹂躪祖國的胸脯,其中有幾年在上海這個“國中之國”中,也看到英國,美國士兵耀武揚威地走在馬路上,外國軍艦在黃浦江上任意來去。只有嚐盡失去自由和被壓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國恥”這四個字的含義。現在,每當唱起“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時就會聯想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句古訓。

多少年風雨滄桑,河山鉅變,我們的祖國早已擺脫了屈辱和苦難。然而,我們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許多發麪還處在落後地位,落後是現實,安於落後就是可恥了神州大地的一些角落裏,權欲觀念,愚昧思想,腐敗墮落作風,惟利是圖,崇洋媚外……種種可鄙的現象,更使正直的人感到可恥。也許這些可以算作新的“國恥”吧,這些有損國格,有損中華民族形象的“歷史”,我們一天也不能容忍!

半個世紀以前,我們中國被許多帝國主義者踐踏蹂躪,我們的人民失去自由和生活的權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恥辱,這些恥辱是我們祖國的傷痛,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哀。有人會說,它已經過去,就讓它過去好了,幹嗎還要“勿忘”呢?這是因爲,忘記“恥辱”雖然可以減少傷感,但是記住“恥辱”就是記住祖國的歷史創傷,能激起更強烈的民族精神,讓我們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記住中華民族的祖先爲祖國所做出的犧牲,更能增強自己對祖國的責任感。只有記住歷史,吸取歷史的教訓,才能保證世間不再有戰爭和屠殺。

最後,讓我們高呼:牢記歷史,愛我中華!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16

國家公祭日將地方層面自發的紀念活動提升到國家層面對遇難同胞的祭奠,也正是在喚起整個民族對那段歷史的集體記憶。此時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銘記更多真實可感的歷史細節,並一代代傳承下去。

明天是我國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77年前的這一天,日寇攻破南京城,在接下來的六個星期之內,集體和分散屠殺南京市民及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30萬人以上。這是中國歷史乃至人類歷史上一段不容磨滅的慘痛記憶。

其實多年以來,每到12月13日,中國很多城市尤其是南京,都會舉行相關的紀念活動,而國家公祭日的設立,則是將這種紀念提升到了更高的規格。這既是爲了祭奠那些被殘害的同胞,更是爲了警示我們每一個人,銘記那段歷史。而所謂銘記,不光是記住這個日子,也不侷限於公祭日當天開展紀念活動,它需要人們對那段歷史有更深入的認知,尤其通過對歷史細節的瞭解,激發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

說實話,如果不是設立了國家公祭日,如果沒有各地在當天開展的紀念活動,恐怕有相當一部分國人連那場屠殺開始於哪天都不清楚。在很多人眼裏,這場殘害了30多萬中國人的慘劇,或許只是歷史課本上的一個名詞,又或許只是影視作品中的幾幅畫面。對於距離那場悲劇77年的人而言,很難因此就真正地觸動情感,因爲無論是概念化的講述還是藝術化的表達,給人的都只是一種身處局外的感覺。從這個角度來看,以國家公祭的方式開展紀念活動,實際上是在啓發人們思考如何把那段歷史鑄成民族的集體記憶。

衆所周知,越是細節的東西越是讓人難忘,對南京大屠殺那段歷史的銘記,同樣離不開對歷史細節的認知。相信去過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儘管館內場景在各種媒體上已看過多次,但直到親眼看到那滿牆的死難者名單,親耳聽到那間隔12秒的滴水聲時,才感受到內心的震撼。很多人之所以會對影視劇中的大屠殺場景印象深刻,也是因爲對歷史細節的真實再現引發了人們的情感共鳴。

近些年來,官方的諸多舉措就體現了對歷史細節的重視。之前,中央檔案館等連續公佈了一批日本戰犯的自供證言,一批珍貴的歷史檔案已經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我們所說的歷史,就是通過這些細節性的內容構建起來,而這些見人見事、可知可感的歷史見證,對於當代人以及後代人傳承歷史記憶而言,無疑是筆寶貴的財富。

當然,這些紙面上的內容要想變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離不開人們對歷史的深入認知。具體到每個普通人,不妨閱讀一本記載歷史檔案的書、觀看一部刻畫歷史細節的紀錄片,或者是親身去探訪相關的紀念館,這些都是深入認知歷史的方式。只有瞭解歷史點滴,才能將一些原本概念化的東西轉化爲內心的情感。每個人對真實歷史的感受融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們這個民族的集體記憶。

隨着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親歷者們接連離世,日本極右勢力又在不遺餘力地否認曾經犯過的罪行,傳承歷史記憶的任務可以說是越來越急迫了。此時設立的國家公祭日,將地方層面自發的紀念活動提升到國家層面對遇難同胞的祭奠,也正是在喚起整個民族對那段歷史的集體記憶。此時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銘記更多真實可感的歷史細節,並一代代傳承下去。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17

陽光還在肆意地穿梭,朦朧的空氣中瀰漫着早晨的香氣,枝葉在微風裏上下浮動,早起的鳥兒也正在享受捕捉到的小蟲,樓道里,“音樂”此起彼伏,那是媽媽們準備早餐的聲音,是爸爸們翻閱報紙的颯颯聲,是老人們練習越劇的伴奏,又或者是收音機的廣播······

現在一切都是安詳美好的。

此時的我已經早早的起牀收看《翻開這一頁》系列愛國主義動畫片,這是爲了紀念中國抗戰勝利70週年而特意設立的一檔節目,是以真人加動漫的形式還原教科書上有關歷史人物的英雄事蹟及愛國行動。這其中的一幕幕我在學習相關課文時,都曾在腦海中想象過,而此時此刻電視中形象逼真的人物背景,都會使我的內心更加激動,彷彿置身於當時的戰爭年代。我爲朱德的扁擔而感動,那是他的擔當;爲小紅軍的牛膝骨而震撼那是他的付出;爲老班長的魚鉤而心酸,那是他的捨己爲人······而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集的小周恩來,那時還在讀書的他,偶然一次和小夥伴去了租界,好奇的他到了一處園子前,正想進去,卻被攔住,那人指了指一塊牌子,上面寫着“狗與華人不得入內”,恩來感到十分氣憤,毫不猶豫的衝上去,與他爭論:“這是在中國的土地,你們這樣是不是太囂張了,這樣豈不是將中國人與狗相提並論,太過分了!”說着便摘掉了牌子,離開園子。路途中,他們看見路邊有個老奶奶躺在地上,卻沒有人扶,原來是被英國人的車子撞了,可是他不但不道歉,還不屑一顧,更可惡的是,在租界的管理人,還要理直氣壯地讓老奶奶道歉,說是老奶奶撞了他的車子,還要她賠錢,恩來無法忍耐,指着那個英國人,義正言辭地說到:“雖然我們國家貧弱,難道就沒有尊嚴嗎?不管在哪兒,我只知道,我是中國人,在中國的地盤,就得是中國的規矩!”幾天後,在課堂上,老師問學生們,爲什麼讀書?有的人說爲明理而讀書,有的人說爲了做官而讀書,而周恩來沉思後,鄭重嚴肅的說:“我,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正是因爲我第一次看到了周恩來這“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才深深地被吸引,心中像是被緊緊地揪住一樣,滿腔的愛國熱血泵涌而出!

現在的我僅僅是一名初中生,雖然能力有限,但是心中卻揣懷着自己的夢想。我熱愛寫作,喜歡用文字抒發自己的感受,渴望將來能成爲一名作家。我最敬仰的是魯迅先生,他筆下的字句我都細細端詳,對中國的憧憬,對未來的希望,《藤野先生》中他的棄醫從文,也使我的夢想更近了一步,我希望,在將來的某一天,我也能像魯迅先生那樣,寫出有價值令人難忘的文章。不渴求似他一般的大文豪,只願在世界的某一角落,能有那麼一個身影,默默地傾瀉出心中源泉,給人以力量,激發人鬥志。因爲我深深地銘記,在那段水深火熱的年華,無數人用鮮血換來和平,用不屈的尊嚴捍衛祖國的大好山河,就算是一絲微弱的力量,也未曾放棄,這就是我們,中國人!

歷史,是過去,是回憶,無法抹去,卻又振奮人心;現在,要把握,要銘記,當代陽光,正在精彩綻放;未來,有希望,有夢想,追逐圓夢,定當正興中華!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18

盛夏八月,翻開歷史的畫卷,撣去歲月的風塵。

——題記

“我們的敵人是世界性的敵人,我們的抗戰是世界性的抗戰。”

一場鐵血之戰。

陽光透過落地窗灑在地板上,翻開太爺爺那本老舊的相冊,泛黃的紙業任憑微風吹起,一張張發皺了的黑白相間的照片展露在面前。

“看什麼呢?”轉頭一望是太爺爺,“沒事,我看看舊照片呢!”太爺爺輕輕地在我身旁坐下,“諾,這是阿拉班長,他身手矯健得很呢!可惜啊……”太爺爺沒有再說下去,只是默默地低下了頭。

氣氛沉重得令人緊張。

午後,手捧着花,懷着無比沉重的心情,登上青龍山,來到烈士紀念碑前,我將白色的菊花輕輕放下,望着眼前這座挺立的烈士紀念碑,眼眶陡然溼潤。

恍惚中,我彷彿看到炮臺上瀰漫的硝煙,日寇鐵蹄踐踏普陀山時的場景,一聲聲嘶吼,一陣陣槍聲,還有那些不顧一切飛奔向前的背影。我閉上眼,儘量讓淚水流回去,腦海裏卻全是槍林彈雨的場面,睜開眼繞着烈士紀念碑走了一圈,我看到許許多多烈士的名字印刻在上面,太爺爺他們班長的名字也顯得格外耀眼!

“莫忘國恥,興我中華;銘記歷史,圓夢中華。小璵你要明白!”太爺爺微微顫抖的聲音從後方傳來。

是啊,我們現在幸福舒適的生活是誰換來的?是他們,是那些不畏生死,誓死捍衛祖國的人們,拋頭顱灑熱血甚至是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的!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我們牢記抗戰歷史,並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爲鑑、面向未來,從歷史中得到有益啓示,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我們絕對不能夠忘記,忘記歷史就是背叛,我們絕不能讓殷紅的鮮血只剩下淡淡的殘夢。血已經流了,但不能讓他白流,我們雖不能做出像那些烈士那樣感天動地的大事,我們的任務只有一個:勿忘國恥,振興中華!銘記歷史,替中華圓夢。我們是祖國新一代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的棟樑,更是祖國精神的寄託,我們應當銘記慘痛的歷史,不要讓那些烈士的鮮血白流,我們應當振作起來,銘記歷史的悲慘,發奮苦讀,替中華圓夢!

歷史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上立足就必定要強,靠誰強?我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一場保衛戰已經打響!

泛黃了的紙業,依舊在風中翻動,夕陽西下,是56個民族的人民堅定的背影:莫忘國恥,興我中華;銘記歷史,圓夢中華。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19

老兵永不死亡,他只是淡出舞臺。——引言

撥開霧霾灰色的面紗,露出京城本是晴朗藍的天空;拂去灰塵厚重的覆蓋,還原出首都應有的古韻與氣息。那一天,慶賀的樂聲響徹了古城的每一個角落;那一天,勝利的紀念賦予了東方雄雞無上的榮光。

響亮的踏步聲在耳畔響起,整齊劃一的方陣和汽車漸入人們的視野。鏗鏘聲中,顫顫巍巍舉起手敬禮的老兵們,將全場的目光焦距於斯。滿面的皺紋難以消減其巋然之勢,花白的頭髮不能磨滅其凜然之威。閱盡滄桑的眼睛裏依然透露着堅毅的目光,一圈圈皺紋、一縷縷白髮,凝結着血與淚的輓歌,記錄着歷史的年輪。

每一位抗戰老兵,都是一部活的歷史。70年後的今天,盧溝曉月仍在,石獅彈痕未滅,但是當初"願拼熱血衛吾華"的青年們,如今卻已是耄耋之年,近於百歲之壽。歷史應該被銘記,但歷史不應該僅僅是課堂上的宏大敘事、課本上的抽象概念,更應該包括這些老兵們的悲與歡、血與淚、生與死。歷史的河牀,本就由這些具體的命運沉積而成。

然而,歷史的汲取來得如此沉重。有的老兵頻繁受訪、出席紀念活動,卻黯然傷懷着不久之後的冷落與無人問津。在戰爭的廢墟上,國家日益崛起,老兵日漸老去,經歷了戰場的壯麗,也忍受着今日的寂寥,他們只想告訴碾壓而過的歷史車輪:"我們不怕死亡,我們只怕被遺忘。"

不可否認,抗戰勝利70年來,我們這個社會經歷了一個"重新發現抗戰老兵"的轉變過程:戰爭結束後,一些抗戰老兵解甲歸田,悄無聲息地從歷史的罅隙中落下,被遺忘在時間的角落;而在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透過歷史的帷幔,打撈那些淹沒在宏大敘事中的動人細節。從遺忘到重新發現,是一個社會歷史意識覺醒的過程,也是一個國家歷史共識形成的過程。

而這份歷史溫情,也在普羅大衆的心裏激起漣漪。騰訊新聞推出"尋找身邊的抗戰老兵"的互動產品,短短兩天之內就吸引了300萬網友參與;一個爲抗戰老兵在線捐款的網站,幾個月就吸收了700多萬元捐款,數字與愛心還在熱烈地跳動之中。70年前,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中國人能夠超越分歧與限制,凝聚成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70年後,我們更應該有這樣求同存異的胸懷。面對帶着各種歷史印記的抗戰老兵,或許我們更應有一種超越歷史紛爭的寬闊胸懷。無論表彰名單如何設定,公衆都已不在意老兵經歷中的是非功過,只高揚他們爲民族而戰的輝煌。這是這個社會更恢宏的氣度。

在美國電影《巴頓將軍》的結尾處,戰功卓著的巴頓將軍踽踽獨行,當他的背影在屏幕裏漸行漸遠,他那句經典臺詞卻直入心魂——所有的榮耀都將隨風而去。戰爭就如同戰士的生命,戰爭的結束,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終結,曾經的戰士也將踏上新的人生旅程。詩人說,"一度榮光的任何記憶/都無法補償之後的漠視",他們曾用鮮血癒合民族的傷口,他們不應被他們拯救的民族遺忘。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20

開這張真實的古老照片......

那是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車南站如往常一樣,涌動的人羣川流不息。在火車站臺上,一對夫妻抱着一個大約一週歲的小男孩,在平靜地等待着火車的到來。

突然,天空中傳來“嗡嗡”的敵機聲,還沒等人們反應過來,“轟轟”幾聲巨響,頓時,火車南站的候車廳頂棚一下子被掀掉了,燻黑的牆壁轟然倒塌,焦土和彈片四處飛濺。殘留的鋼軌橫七豎八地臥在地上,被炸飛的肢體散落一地。車站的人們驚慌失措,到處奔跑,就像受了驚的馬到處亂竄。又是“砰,砰!”幾聲,車站硝煙四起,屍橫遍野,呻吟、吶喊、哭泣,求救聲,所有的聲音混作一片,慘不忍睹。

日軍的轟炸機還在上海火車南站上空盤旋着,呼嘯着,時不時投下一枚枚罪惡的炸彈。人們不顧一切地逃生,不斷又有新的屍體倒下。

小男孩的爸爸媽媽死死地抓住自已兒子的'手,他們東奔西跑,無處可藏身,在那濃煙和塵埃中他們拼命地跑,想找一個讓孩子安全藏身的地方。又是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小男孩的爸爸媽媽倒下了,他們至死都沒有鬆開小男孩的手,用最後的力氣把小男孩的身體護住了,而他們自已卻倒在了血泊之中。

當小男孩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已的身上到處是血,他驚恐地望着四周的一片廢墟,伏在兩具血肉模糊的屍體上拼命地呼喊着:“媽媽,媽媽........"淚水似潮水般地衝出他的眼眶。

忽然,天空中噴出一條耀眼的火練,緊接着隆隆的轟炸聲,淹沒了小男孩的哭聲。

一名外國記者照下了這張黑白照片,它記錄着1937年8月28日,這個中國歷史上的恥辱日子,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廢墟中小男孩的哭聲.......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21

暑假期間,媽媽陪着我去鐘樓社區參加了一項活動:參觀日軍細菌戰展覽館。一路上,我和其它小夥伴都非常的激動。

當我們走進日軍細菌彈投放遺址時,我的心情一下子沉重了許多,看到了一幅幅悲慘的畫面:廢墟旁的一堵破牆坑坑窪窪的,那是被日本兵空投炸彈炸燬的。還有被細菌感染的楊春蓮老奶奶,她那一隻爛的不成樣子的腿,血肉模糊傷口坑坑窪窪的,夏天爛腳的水,皮屑都會掉在地上或牀上,所以每個夜晚他們都是在煎熬中度過。最終在爛腳60餘年,2003年春節前後,爲了不讓家人爲自己醫腿再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自殺身亡。看到這裏我的心被狠狠的揪了好幾下。

日本兵用盡心機,1940年10月4日成爲衢州首次“災難日”這天上午九時許,日本軍隊731部隊派出飛機在衢州城西水亭街和美俗坊一帶投下大量帶有鼠疫病菌的麥粒.小米.棉花.跳蚤和傳單等物品。這是日軍在我國南方地區首次以空投地方式實施大規模無差別的鼠疫細菌戰。在此後近五年時間裏,伴隨着日軍長期轟炸及兩次攻陷衢州城,日軍在衢州地區先後發動包括鼠疫.傷寒.炭疽.瘧疾等多項細菌戰。1940—1948年衢州地區流行性疾病爆發和大流行,累計發病30餘萬人,死亡5萬餘人,成爲遭受日軍細菌戰災害最嚴重的地區。

聽完解說員的耐心解說,我深深地被感動了。現在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勵志將來成爲一名優秀解放軍,要儘自己一切能力不讓祖國再次受到傷害!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22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咿呀學語時外婆時常在我耳邊唱起這首《放牛郎王二小》,參加幼兒園故事大王比賽時我講的題目是《海娃巧送雞毛信》,現在老師教授的語文課本里的《小英雄雨來》,裏邊的主人公都是我們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而對我影響最深的要數抗日小英雄小兵張嘎了。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拉開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在艱苦卓絕而又漫長持久的八年歲月裏,全國人民在共產黨的帶領下全面抗戰,多少中華兒女前赴後繼,拋頭顱、灑熱血,用青春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這期間涌現出的少年英雄的抗日事蹟更是可歌可泣,感人肺俯。智勇雙全的小兵張嘎就是我和媽媽兩代人心中如數家珍的童年英雄。生活在晉察冀白洋澱的虎頭虎腦的嘎子年齡比我大不了兩歲,卻做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壯舉。他喬裝打扮成賣西瓜的小販,用自己的木頭槍繳獲了胖翻譯的“真傢伙”;在敵人的據點裏,他和鬼子鬥智鬥勇,和主力部隊裏應外合殲滅了敵人,救出了老鍾叔……

嘎子奮不顧身,堅持不懈的精神令我肅然起敬。上學期的科技節,我參加了紙車大賽。當我帶着精心製作的浙F40524從剛上場時的躊躇滿志到比賽後的失意而歸,我的心情由陽光燦爛驟然轉變成風雨交加。沮喪的我眼前浮現出嘎子在執行艱鉅的任務時,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然不顧傷痛毅然追擊的畫面。嘎子的百折不撓和我的半途而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慚愧不已。放學後,我把紙車進行了改造,在第二次選拔中,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嘎子不畏艱苦,堅強勇敢的意志讓我受益匪淺。每到冬季學校爲了增強我們的體質和培養我們的毅力都會開展晨間長跑。這對我來說是我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每次我都跑得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的時候總是盼着每天都下雨。可是轉念一想:嘎子生活在槍林彈雨的戰爭年代,別說可以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學習,就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面對苦難的生活,他是如此的樂觀和勇敢,擁有幸福童年的我,又怎麼能這麼輕而易舉地被這些微不足道的困難打倒呢?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嘹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七十年前的九月三日,無數像嘎子一樣的英雄用鮮血染紅了我們的五星紅旗,迎來了抗戰的偉大勝利。自古英雄出少年,從小遇事多磨難,立下衝天凌雲志,萬水千山只等閒。

飲水思源,勿忘歷史。爲了我們心中的中國夢,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發奮向上呢?還有什麼理由不能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同學們,爲了我們心中的中國夢,讓我們都來做一名新時代的嘎子!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23

只要這面讓西方畏懼多年的國旗一天不倒,我們就不會倒下。

——題記

那晚,天空開始飄起細雨,我,靜靜地,望着不徇麗的天空,任由雨水打在臉上。

過不久就是抗日戰爭紀念日了。此刻,心情在冰冷雨珠的渲染下更加糟糕,這場雨會是他們的淚嗎?想起那八年抗日中那些不斷涌起的愛國戰士,無辜被殺的老百姓,那些倖存下來卻流離失所的中國人……

生在那樣硝煙四起的年代,他們是不幸的;可他們何嘗不是幸運的?雖戰爭頻繁國破人亡,他們卻能夠深刻感受到人性的美麗,生生不息,蔑視死亡,不畏強敵,遇強則強,更讓人心生畏懼的是全國自上而下的團結對敵,沒有黨派之分,沒有貧富之見。試問大家,這些在21世紀又有幾人能做到嗎?

日本侵略者一次次慘無人寰的大屠殺,中國一次次陷入危機甚至是絕境,好在那面國旗始終不肯倒下,好在中國人民的尊嚴不允許自己親眼看着國家被瓜分,一步步淪陷。那個時代的中國人民是可怕的,沒錯,只能用可怕一詞來形容。他們別無選擇,這片入地是他們紮根的地方,那面不倒的旗幟是他們的信念。

七十多年前的那一頁是恥辱,但同樣也是一種警示: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閉上眼,用指尖去輕輕觸摸雨絲。我忽然開始慶幸出生在和平年代,慶幸每一天醒來,我還能見到我親愛的家人。有什麼事能比無端端就失去生命還可悲呢?

是啊,中國累了,世界累了,我們早以厭惡了。這世界不能再有戰爭了,每個人都有他們活下去的權力。“和平”一詞,十二個筆畫,卻讓多少人丟棄一切,哪怕是放下生命也要去追求,他們得付出多大的勇氣去詮釋。

現在,該輪到我們爲這份詮釋去堅守,爲圓夢中華而努力。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國夢是我的夢,即使這些對於現在的我們都太大,但這一切卻又不能在空言與大話中消磨,至少我們可以從點滴做起,你可以每天問問自己:你是否認真學習,爲建設祖國積累好本領?當升旗儀式時,我們是否唱起莊嚴的國歌?在異國時,你是否以自己是中國人爲傲?是否時時刻刻維護祖國的尊嚴?

千年來,從屈原到荊軻到辛棄疾,再到抗日抗法西斯的愛國戰士們,他們無不熱血沸騰,這份流傳千年的選擇,就是愛國,那種刻在骨子裏的愛國情懷。

篝火繁星,映射出他們光芒的人生。

在這穿越時空而永恆不變的選擇中,我已心有所悟。

夜闌人靜,蒼穹深處,亦有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圓夢中華,我們繼承。

這份選擇亙古不變,而我們初心不變,中國永不倒!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24

“牢記歷史、珍愛和平、勿忘國恥、圓夢中華。”70年前那場決定世界前途命運的偉大勝利,永遠銘記在所有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心中。

舉行抗戰勝利紀念日首都閱兵,隆重紀念那場偉大勝利,就是要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更好地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事業,更好地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全體同胞團結奮鬥的結果,也是中國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人民並肩戰鬥的結果。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25

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我們的祖國文化燦爛,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應該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我們驕傲,中國是四大文化古國之一;我們自豪,中國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

可是,中國又有着一段屈辱的歷史。

英國人來了,他們帶來了煙土麻痹中國人。英法聯軍來了,他們燒燬了聞名世界的瑰寶——圓明園。最殘暴、最無恥的日本人來了,他們不光要我們的財物,還要我們的土地和糧食,甚至還要我們亡國滅種!日本人給我們帶來了最大的傷害和災難,有多少無辜的人都死在了他們的手下!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26

七十年了,每當鼓舞人心的紅歌響起,每當回憶歷史的影片放映,我們便會想起,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先輩們高舉着抗戰的旗幟,迎着炮火,誓死驅除敵寇。

我們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我們所走過的每一寸土地,沒有燃燒的戰火。目光觸及的事物,沒有染上血色,我們身邊的是棟棟樓房,而非重重的封鎖線與碉堡。

我常去回顧,在這平靜祥和的年代之前,滿目瘡痍的中華大地上,先輩們是如何浴血奮戰,將侵略者驅逐出華夏土地的。在蟬聲陣陣的夏夜裏,我似乎可以看見,先輩們的雙眼眺望着天邊,火紅的夕陽將雲彩染得通紅,好像象徵着前進不息的炎黃子孫。他們的眼裏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和對守護這一片土地的決心。

不知多少人在前進的道路上永遠地沉睡了,鮮紅的血液染上貧瘠的土地,滋養着後一代抗戰着。一代又一代,一代又一代,只爲了心中的同一個夢想:守衛中國!

多少年了,烈士們英勇獻身。在祖國需要的危急關頭,他們義無反顧,赴湯蹈火。堅守着自己的信念,矢志不渝。

漢代名將霍去病曾有一言:“凡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直至今日,仍然擲地有聲。先輩們一直用行動踐行着這句話。及時再艱難,也將反法西斯戰爭進行到底,誓死將法西斯驅逐出我國疆域。

大漢疆域,何容醜虜踏足;臥榻之側,豈容異族鼾睡!中國,何爲中?取義不偏不倚。這是一箇中正的國家,人人平等,容不得異族在我們的土地上肆意妄爲,殺戮我們的同胞,壓迫我們的人民!

如今的中國站起來了,她的地基由血肉築成,堅固無比。她的魂魄由夢想凝成,剛毅不屈。縱使千災百難迎面而來,她也咬緊牙關。天災人禍讓她傷橫累累,但她依舊大步往前走。多難興邦,天佑中華!

如今的我們,更應該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刻苦努力,立志成才。沒有人有資格瞧不起中華民族,她應該看着我們讓她更加富強。

七十年了,祖輩們傳承給我們的精神,我們從未忘記過,而且立志將它發揚光大。它代表的是中國人的頑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它是一個民族奮勇抗戰的動力。

走進中華經典徵文 篇27

2016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週年。在這次反法西斯戰爭中,日本對中國發動了猛烈地進攻,爲了讓中國人民過上幸福、和平的生活,許多抗日英雄英勇奮戰,與日本軍隊鬥智鬥勇,甚至還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在戰爭中抱着必勝的決心,終於擊敗了日本。在諸多抗戰英雄中,讓我感觸最深,最令我敬佩的是楊靖宇。

楊靖宇是共產黨一名優秀的黨員。他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他常率領部隊與日軍作戰數百次,沉重地打擊了日僞軍,擴大了遊擊根據地。爲抗日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楊靖宇帶領部隊和日軍作戰的事蹟多如牛毛。每次楊靖宇支隊在和日軍作戰時,他都會充分發揮他的作戰才能,一次又一次突破了敵人的圍攻。儘管他們英勇作戰,但對於敵人突如其來的飛機轟炸,機槍掃射,許多戰士難逃此劫,就是這樣也沒有一個戰士當逃兵,他們奮力地向前衝,與鬼子激烈地廝殺。因此,許多戰士死在了敵人的刺刀和槍口下。而活下來的戰士繼續奮戰。奮戰中的戰士大多數餓着肚子硬撐,他們餓了就吃地上的草根,樹上的樹皮,冬衣中的棉花來維持生計。由於我方火力不足,戰士飢餓難忍,能硬撐下來的戰士寥寥無幾。爲了保住活下來的戰士,楊靖宇下令,自己帶7名戰士留下,其他人全部撤退。楊靖宇帶7名戰士又與敵人進行了幾次交火。這幾名戰士死的死,傷的傷。楊靖宇將他們安頓好,就決定獨自一人孤軍奮戰。因爲飢餓,他走得十分艱難。這時,敵人發現了他,於是一窩蜂地擁了上來,敵方軍官要求楊靖宇投降,還說“快投降吧,有你的大官當!”但迴應他的只有一陣槍聲。子彈射死了許多敵人,但他自己也身負重傷。最終,一顆子彈射穿了他的胸膛。就這樣,年僅35歲的楊靖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瞭解了楊靖宇的英雄事蹟,從中我對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他爲了革命出生入死,他爲了保護戰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爲了抗日能取得勝利,和敵人英勇奮戰的精神令我敬佩。

他之所以英勇奮戰,勇於獻身,是爲了讓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作爲華夏子孫的我,應當努力學習,長大後爲祖國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千千萬萬個抗日英雄中,楊靖宇是一個突出的代表。讓我們永遠銘記這些抗戰中的英雄,爲祖國能有這樣的英雄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