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5篇)

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5篇)

端午節的作文1

一大早便聞到糉子的香味,集市上人來來往往,小販吆喝道:“賣糉子嘞!賣糉子嘞!”便揚長而去……

“小懶蟲,起牀啦,快快快,趁熱吃糉子!”眼前還是繫着圍裙漂亮的媽媽。糉子很香,很甜。從我慢慢爲它“寬衣解帶”,那潔白的肌膚便裸露出來。窗外依然熙熙攘攘,叫賣聲,鳴笛聲,討價還價此起彼伏。咬入一口棗糉,臉上洋溢出滿足的笑容。旁邊坐着的弟弟早已按耐不住,焦急地用小胖手指着糉子,雙腳不停地踢着桌子,使着小性子。一個個糉子下肚,遲早會有些脹。抱着安安,出門看晨曦中洱海的景象。

洱海上早已佈滿條條龍舟,顏色賽似夜景大理的燈光。燈紅酒綠惹人醉,現在是五彩繽紛的龍舟耐人欣賞。安安掙脫我的雙臂跑去海邊,於正啄食糉子的白鴿嬉戲。海邊,糉子,不禁聯想到投河的屈原,有理想,有抱負,多才多藝。自從《思美人》開播後,更是欽佩他的愛國情懷。

人越來越多,聲音愈發嘈雜,都聚集在海邊。

下午,日光曝曬,船員們個個高大魁梧,怒吼着。聲聲號令響起,一片片水花涌到臺上,箭似般飛向終點。“咚咚咚……咚咚”鼓聲有節奏響起,“咚咚”“咚咚”觀衆欣喜若狂,看着紅衣隊馬上就要勝了,不停地叫着“好!”“好!”安安邊吃糉子,雙眼邊放出光芒興奮地看着龍舟賽。只見藍衣隊不甘落後,緊跟着紅衣隊船尾,兩艘船靠得越來越近越來越近越來越近!終於,在殘酷的競爭中,紅衣隊僅以不到一秒之差輸給了藍衣隊。觀衆爲這反轉局面驚得目瞪口呆,久久無聲。突然,一個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在人羣中大喊:“精彩!”隨後掌聲如雷鳴。

晚飯,同樣有香味兒十足的糉子。一家四口比賽誰解開的糉葉最長,長者爲勝,獲得最美味的甜糉。安安專心致志地解開糉葉,小手謹慎地拉開繩線。一雙美麗的.眼睛與我突然交匯,示意我解慢些、撕短些。大概五分鐘後,一個個糉子雪白地立在盤上。再看四個盤裏的糉葉大多細而短,唯獨安安盤裏的長且漂亮。我們笑了,他也笑了,像花兒一樣,他拿着甜糉天真的笑至今難以忘懷……

賽龍舟,品糉,解糉葉,傳統佳節令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的作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這首歌謠,我眼前便浮現出了端午節的各種美景:香甜可口的糉子,碧綠清香的艾葉,還有那威武漂亮的龍舟。

端午節有許多叫法,如端陽節、五月節、詩人節......過端午節時,賽龍舟、吃糉子是最主要的習俗。據說,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不再去吃屈原的'身體。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糉”。在端午節這一天,我最期盼的就是能吃上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前一天早上,我和媽媽一起去買香甜的紅棗,新鮮的糉葉和又粘又軟的糯米。回到家後,我們立馬先把紅棗、糉葉和糯米泡到水裏,這樣做是爲了方便第二天下鍋蒸煮,糉子能夠更好地入味。萬事俱備了,到了第二天早上,終於到了期盼已久的端午節,我和媽媽一大早起來就開始包糉子了。我先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變成了一個空心的漏斗形。然後,我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些已浸泡好的糯米,同時再把三顆又大又紅的棗放在中間,接着我又鋪上一層糯米,疊上糉葉的尾巴,把糉葉的頭折成尖角。最後,我把繩子扎得嚴嚴實實的,這樣一個美味的糉子就包好了。在我和媽媽的配合下,我們包了許多糉子。媽媽把糉子放進蒸鍋裏,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糉子終於煮好了,我湊近聞了聞,糉子的香味真讓人垂涎欲滴呀!

我們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始品嚐,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哇,好燙!糉子四溢的飄香讓我一連吃了三個,吃得肚子都快撐破了。我揉着圓鼓鼓的肚子直打嗝,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我很喜歡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的端午節,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像蜜一樣甜。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非常有意義,不僅學會了包糉子,還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端午節已在20xx年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我們一起傳承它,保護它吧!

端午節的作文3

每年端午節期間,總是有人在微信羣、朋友圈轉發所謂的“掃盲貼”: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不能互祝“快樂”,只能說“安康”。殊不知,這是對傳統節日時代內涵的剝離。客觀上講,端午節因屈原之死而有了濃烈的悲壯色彩和“祭祀”風俗,但這並不意味着過端午就不能說“快樂”。

祭祀只是端午節的內容之一,也可以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草、掛菖蒲、喝雄黃,還可以觀看文藝演出、外出旅遊,無不飽含着生機勃勃的通達理念和娛樂精神。那麼,我們每年過端午節究竟該“端”什麼?

實際上,端午和春節、中秋一樣,都是中國文化的醒目符號之一,承載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與嚮往,充滿了濃厚的倫理觀念和人情味,積澱了中華文化的親情、和善傳統,充盈着和諧、統一等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蘊涵着獨特的民族精神和豐富的傳統民俗文化。於端午而言,更多承載的是融入民族骨血的天人合一、活力賁張與家國情懷,除了要端上“糉子”,更要端起“節日文化”,給古老的端午注入新的因子,這是重建傳統節日文化的生命所在。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這是舊時的一首端午民謠,生動地表現了端午節的`民間習俗。從某種意義上,這些民俗蘊涵着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精神和情感,並內化爲全民的情感體驗,成爲共同的文化記憶。從這一點說,我們過端午,不能把認知止於簡單的“吃糉子”上,還要把傳統的民俗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合,通過開展各類地方特色鮮明、羣衆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化娛樂活動,不斷豐富充實端午的節日文化內涵,不僅要有糉子味道,更要有文化味道。

毋庸諱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爲支撐的,而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積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國家把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三大傳統節日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從制度層面上確立了傳統節日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倡導公民過好傳統節日,無不有着特殊的時代價值。

因此說,端午節應當成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載體,而不能僅僅拘泥於“祭祀”,任何時候端午節本身所代表的中華精神和價值內核都不能丟失,我們必須“端”得正、“端”得穩,讓中華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延續和發展。

端午節的作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最具特色的要數端午節。濃濃的糉香,歡樂的加油聲從龍舟上飄來。這就是家鄉的端午節。

說起端午節,最令人興奮的是包糉子。記得有一年端午節,我們全家都來包糉子,可熱鬧了!第一個出場的,便是我們家的主力骨——媽媽。只見她手拿三片棕葉,把它轉成一個圓錐形,再拿一個勺子添上生米,嘿!還別說,可真有種端午節的氣氛呢!媽媽熟練地把糉葉多餘的.部分折起來,再纏上糉線,瞧!一個小小的“特種兵”,多麼可愛!我們也迫不及待的模仿着媽媽的樣子,包了幾個糉子。當媽媽看到我們給她包的“驚喜”時,簡直笑到直捂着肚子,可不是嘛!這哪裏是糉子啊!有的像個方盒子,有的像個“金字塔”,有的像小雞蛋------最好笑的是弟弟包了一個“糉子”,足足用了六片棕葉呢!裏面只有一小勺米,外面包滿了棕葉,並用線密密麻麻的纏滿了,雖然看起來不大不小,剛剛好,可裏面卻只有一小口糉子,真是名副其實的“外強中乾”呀!

當媽媽在蒸糉子時,我和弟弟等着吃糉子,而爸爸滔滔不絕地講起了糉子的來歷。原來在戰國時期,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是楚王的重臣。當時楚國和秦國的關係並不和諧,不久,秦國攻佔了楚國的一座城池,又派使臣去楚王議和,屈原看出了秦王的陰謀,告訴楚王真相,但楚王非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了郢都。後來楚王因爲不聽,卻死在了秦國。屈原知道楚國將要滅亡時,萬念俱灰,跳入了汨羅江。人們知道後,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糉子投入江中,還有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使屈原的屍體免遭動物的傷害。從此,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便稱之爲“端午節”。其實,端午節就是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

我們剛聽完這個故事,忽聽外面不停的“加油”聲,原來是龍門村,魏高村在舉行端午節划龍舟比賽。只見龍舟上坐滿了人,大家頭戴官帽,身穿運動裝,手持木漿,興奮無比。只聽一陣鼓鳴,幾條龍舟齊頭並進,加油聲此起彼伏,個個眼睛瞪得溜圓,鼓起腮幫,使勁地劃。村民端着早已準備好的糉子,迎接勝利的一方。其實,賽龍舟也是一種紀念屈原的方式。

家鄉的端午節多麼有趣啊!歡迎你們來我的家鄉——武穴嚐嚐這美味的糉子,觀賞賽龍舟吧!

端午節的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這一天,人們吃糉子,賽龍舟,紀念在端午節死去的屈原。

有一天,我起了個大早,看見媽媽在廚房包糉子。看着嫺熟的手法,聞着糉子葉子的香味,想象着糉子裏糯米的柔軟順滑,不禁躍躍欲試。我媽看到我盯着她看,笑着給了我一塊糉子葉,說,你也嚐嚐。激動之下,我趕緊像媽媽一樣把葉子一步一步包起來。這時我有了一個疑問:古人是怎麼想到用竹葉包裹大米做成這麼好吃的糉子的?我媽回答:糉子最開始不是爲了吃而發明的,而是扔到河裏吸引魚蝦吃,讓魚蝦不吃屈原,屈原被扔到河裏爲國捐軀,表達了人們對愛國詩人屈原的崇敬和熱愛。後來,爲了紀念屈原,人們把糉子作爲一種食物,讓他們的後代記住屈原的愛國精神。

談話過程中,糉子都烤好了。又熱又好吃的糉子讓我胃口大開,食指大動。抓起一個就吞了。這時爸爸也洗完了,在我身邊坐下。他看到我吃東西,笑着說:慢慢吃,吃完帶你去看龍舟賽。我一聽,也沒顧及嘴裏還在吃東西,大聲叫好。咳咳,我寫完作文的'時候,不小心嗆到了,劇烈的咳嗽聲此起彼伏。爸爸拍拍我的背,憐愛而無奈的笑了笑,說,我叫你慢慢吃

早飯後,爸爸開車送我去看龍舟比賽,把車停好,然後我們走進比賽區。有無數的人來觀看比賽。我和父親奮力擠到前面。這時只聽到一聲槍響,所有的龍舟都像離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坐在領頭鼓旁的鼓手喊着口令,一!一!一二一!鼓勵劃手更加努力。有那麼一瞬間,紅隊追上了藍隊,而藍隊在擊鼓、吶喊、划船等方面落後於綠隊。看到如此壯觀的場面,我不禁被隊員們團結合作的精神深深打動。那麼,又出現了一個問題:爲什麼古人把船做成成龍的樣子,還用它在水裏比賽?這次爸爸回答我:在古代,龍是一種神聖的象徵。古人在曲源河後,在水中划龍舟驅趕魚蝦,魚蝦被嚇走了。後來,划龍舟逐漸演變成端午節的習俗。

毛!鑼響了,比賽結束了。

吃了糉子,看了賽龍舟,對端午節的習俗和意義印象深刻。同時,一個人的名字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裏,他就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作文6

端午節快到了。遠處山上的空氣中瀰漫着艾草的香味。然後它繼續隨風漂流。它讓每個家庭都變得綠色。在六月的編年史中,有一首關於端午節的詩。

我印象中的端午節在流蘇般的綠色絲綢之間穿梭。

懸崖上掛下來的綠色絲線是奶奶包糉子的寶貝。通常在前一天採摘,只需要用清水清洗。糉子煮熟後,薄薄的綠絲中所含的清香會滲透到竹筍和竹葉的各個層次,滲透進來又滲透出去。是的,奶奶用來包糉子的竹葉是那些有棕色和黑色圖案並帶有一些毛髮的竹葉。它們在未知的時間被拾起並儲存。儘管它們已經被捲成了卷軸,但它們仍然散發着勞動藝術的芳香。

竹筍和竹葉是用在老房子裏挖了幾十年的井水沖洗的。在井的邊緣有一個木桶,由於水太多,它變得很重。很明顯,把手變黃了,但是桶壁已經長出了一點青苔。有陽光的時候,井壁上會有一些不同大小的白點。它們是太陽的縮影,更像人們挖井時眼中的希望。

記憶中的端午節在我嘴角流淌,粘滿了米粒。

我喜歡左手拿着一個破腦袋的鹹鴨蛋,右手拿着一個剛剛去掉紅線的豆糉子。我更喜歡把一根筷子插入滿是米香味的糉子的四個角中的一個,然後輕輕咬下另外三個角。剛剛煮好的糉子被串在竹竿上冷卻。結果,沒過多久,熱氣騰騰的糉子就讓整個大廳充滿了它們的香味。冷卻後,取下幾根線,將幾個圓鹹鴨蛋放入竹籃中,一個一個地送糉子。

這時,也有人會把美味的糉子送到我們家門口。然而,奶奶很少吃。兩大罐糉子中只有一兩罐足夠一家人吃。我以爲是奶奶知道鄰居喜歡糉子,所以她給了很多。現在很明顯,奶奶不僅送了糉子,還送了糉子裏那些看不見卻很香的.東西。那些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都變成了美麗的微笑,就像端午節的鮮花,只是對那個人嘆息。滄桑已經填滿了臉頰。

我多麼希望我能再吃到那個包着甜味的糉子。我聳聳肩,深深地吸了吸鼻子。的確,我又聞到了空氣中隱隱約約的艾草的香味。香味飄進我心中的小屋,一首端午節的詩飄進了六月的編年史。

端午節的作文7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乘着糉香到來,每每想到家裏抱的糉子總是讓我仍不住在夢裏都流出口水。但是現在還沒到端午,而且我們還在學校裏苦苦的等着端午的假期到來,好讓我們能在端午節的時候回家一飽口福。

就在我們苦苦等待的時候,學校突然在一天的中午時間發佈了一則廣播通知:“通知各年級學生,由於端午將至,爲了弘揚……學校提前舉行端午節慶典!”前面的一切疲勞已經

不重要了,但是最後的那句卻讓我們全校沸騰!本來躺在桌上毫無活力的同學們都歡呼着學校這個決定。

接下來的時間就快樂多了,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除了上課以外,還有節目的排練、教室的裝飾、以及必不可少的.黑板報!被端午節活動刺激的同學們都一改原本的頹廢,個個在活動的準備期間活力滿滿!準備的時間有一週,在這段時間裏我們不停地對着教室的裝扮出謀劃策,像是要將在之前學習的生活中的壓力統統發泄出來一樣。

終於到了端午節的前一天,爲了這一天的到來各位同學可是個個都是準備充分。等到學校發出通知,我們跟着班長,踏着歡快的步子走向了體育館,早在一個星期前裏面就在關門改造,到了現在我們終於知道原來這就是學校策劃的活動舞臺!伴着舞臺上的同學們歡快的歌舞聲,我們也漸漸的加入了這樣歡快的氣氛。

等了許久,終於到了我們班級的節目了,看着他們熟練的舞步,配着歡快的音樂,臺下的觀衆們無不爲他們歡呼鼓掌。我們在這樣如雷的掌聲中也感到非常的自豪,雖然自己不能在臺上參加他們的表演,但是我深深的爲自己身爲七班的一員感到自豪! 快樂的時間總是短暫的,學校的端午慶典在我們的歡笑打鬧中不知不覺就接近了尾聲,但是今天的我們卻過得非常的開心,之前學習所帶來的壓力都在歡聲笑語中一掃而空。

等到老師宣佈放假,我坐在車上的時候還不斷地回憶着剛纔的情景,這樣熱鬧的端午我還是第一次體會到。但想到在家的驚喜我是更加的期待,等我回到家,等待我的就是坐在桌旁的媽媽和一盤滿滿的糉子,雖然在今天的學校過端午節非常的開心,但是果然和家人在一起的節日是最棒的!

端午節的作文8

心如糯米,越粘越緊。情如糉葉,越煮越香。”又一個端午節即將來臨,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無比思念長眠在地下的姥姥。

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節,姥姥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她早早起牀去購買包糉子用的艾葉。於是,整個早上全家人在姥姥的帶領下圍坐在一起,包糉子、話家常。大家一邊包糉子,一邊傾聽着姥姥爲我們講那個熟悉卻百聽不厭的故事,於是我們明白了端午節的來歷,更認識了一個偉大的'人物——屈原。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五節,它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忌日。說是公元278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咬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吃着甜甜糯糯的糉子,品着綿長厚重的中華文化,我知道姥姥想讓我有屈原一樣的傲骨和情懷。

姥姥還有個拿手絕活——做香包。我是她的第一個孫子,她對我分外疼惜,每年都會親手給我做各式各樣的香包。在我的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的。奶奶手非常巧,會做各種形狀,其中有馬、蛇、豬、兔子、老虎、大熊貓;太陽,月亮,星星;還有各種花形的、心型的。她無論做什麼都像什麼,每一個都是栩栩如生,可漂亮了。雖然我是男生,並不喜歡香包散發的那種味道,但因爲是姥姥親手縫的,所以我就視爲最好的禮物。

每到端午節,姥姥總是笑盈盈地給我腰間佩戴各種香包,腕上繫上五彩絲線,說是辟邪。吃着她親手爲我剝開的散發着竹葉清香的糉子,還有糖糕、雞蛋……我的心裏別提有多美啦!大家看着我全身掛滿了各種各樣的香包,笑我臭美,我反而更得意了,還可勁地炫耀我的這些“寶貝”。

糉葉飄香,香包傳情。那一個個糉子、一串串香包都藏着姥姥濃濃的愛,就算回憶褪色,姥姥對我的愛卻是無法抹去的,她將永遠珍藏在我幼小的心底。

端午節的作文9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佳節,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佳節,家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糉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

看,這就是我故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10

農曆五月初五,青草漫遍了家鄉的山野,淺淺的清香撲鼻而來,石板橋,苔痕斑駁的青石下,墨綠的水色緩緩流動,宛若溫潤的雙眸,在那淅瀝的小雨中,端午節悄悄走來…..

包糉子

一到五月初四,奶奶就要包糉子。我總以爲天下沒有什麼事可以難倒本小姐的,可這包糉子卻讓我手足無措。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糉葉裏放入一些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或蜜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可手法嫺熟的奶奶看不下去了,樂開了花:“璐娜,肉太大了,糉葉太小,你看米都逃出來了,是不是想吃成一個小胖豬啊!”我連忙給糉葉減負,再次穿上衣服。接下來就要給糉子綁“絲帶”了,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剛接到糉繩,我就使出渾身解數給糉子來了個五花大綁,一個個可愛的糉子寶寶誕生了,我小心翼翼地呵護着它們……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糉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糉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瑤族:瑤族做糉子用糯米配臘肉條、綠豆,包“枕頭糉”;畲族:畲族糉子,民間稱“牯角”;毛南族:用艾葉、菖蒲、黃姜等草藥熬水作餡包糉食用; 傣族:用糉子來紀念一對爲愛殉情的`男女並求偶……

划龍舟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製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爲可保佑船平安……

除了比賽速度外,划龍舟還有其他一些活動。比如,龍舟遊鄉是在龍舟競渡時划着龍舟到附近熟悉的村莊遊玩、集會……

……

如今,青草不再漫遍山野,石板橋下,不再有墨綠的水流動。可糉香依舊撲鼻而來,槳與水的摩擦聲依舊在耳畔迴盪……

端午節的作文11

“糉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

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裏,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糉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着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着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着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爲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到了江裏……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着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擡起頭遙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又到一年糉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着糉子,是否能吃出糉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着籠罩着的濛濛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

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着人們太多的慾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糉子,而糉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製各類搖滾歌曲!然而,我們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麼嗎?我們似乎缺少了一些快樂,缺少了一些嚮往,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我們正在迷失方向!

端午節的作文12

光陰似箭,轉眼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五月初五,每年端午節的前三天,人們就忙着包糉子,掛艾草,賽龍舟等,到處都是熱鬧的場景。我媽媽會包好多香甜的糉子,走親訪友送祝福。可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沉浸在恐慌中,你能體會到這種絕望嗎?

今天上午,老師在網課上給我們線上開了班會,主題是“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從中我瞭解到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吃糉子與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自古傳承,至今不輟。2009年9月,端午節被列入《人類生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班會上,老師和我們交流端午節的由來,我和同學們朗誦端午詩詞,而且每個同學都做了一份兒端午節的手抄報,雖然在上網課,可同學們都非常認真的把班會開完,因爲我們就要畢業了,就要分開了,所以我們格外珍惜最後相聚的日子。同學們是那麼的高興,雖然是網課但也能近距離感受同學們參與的熱情。

因新冠肺炎病毒再次出現,我們畢業班的集體照都拍不成了,真遺憾了。在六月份,我們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學校,見到了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在學校僅僅上了不到三週的課,就被可惡新冠病毒再次來襲,我們不得又在家學習,新冠病毒打亂了所有的生活節奏。每年的端午節,本來應該一家人包着各種餡的`糉子,吃着飄有葦葉香甜的糉子,其樂融融的過端午節,今年呢,由於疫情,我們一家人沒有出門,媽媽也因做了手術沒有包糉子。所以今年我沒有往年幫媽媽包糉子開心的場景。熱鬧的端午節因此沉寂而冷清,不斷確診的人數,讓人觸目驚心,這讓多少家庭不能一起過端午節啊?

今天的端午節讓我有了更深的認識,也領會到了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各種不便,我相信今年的端午節大家一定不會忘記,我盼望疫情早點兒過去,我希望明年還我們一個祥和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13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的家鄉不僅有綠水青山,還有各種各樣的風俗。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端午吃糉子了。

端午這天,家家戶戶都在包糉子,吃糉子,沉浸在端午佳節的喜悅中。我不免有些好奇,端午節爲啥要吃糉子呢?懷着好奇的心情,我問了媽媽,可是媽媽也並不是很清楚。於是我上網查詢,終於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因爲亡國之痛,悲憤的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亡,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每年的這一天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讓我對屈原肅然起敬,也更加熱愛起包糉子這個習俗了。於是一大早我就跑到了廚房裏。哇!包糉子的食材擺滿了一大桌,晶瑩剔透的糯米、嫩綠的糉葉、還有各種豆子和紅紅的棗子......

一切準備就緒,我也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糯米和糉葉洗乾淨後,先將兩片糉葉重疊,彎曲成漏斗狀,接着將一勺糯米放進“漏斗”裏,再在裏面放上兩顆紅棗,然後再用糯米填滿剩餘空間。最後用繩子將包好的糉子紮起來。一個漂亮的三角糉子就完成了。我包了一個又一個,把他們放在面板上,他們似乎在笑嘻嘻的看着我說:“你不賴呀,這麼快就學會了……”看着我的傑作,我得意極了。

時間差不多了,媽媽把包好的糉子往鍋裏一放,胖嘟嘟的糉子“咕嚕咕嚕”的在鍋裏不停地打鬧着,說笑着。經過一段漫長的等待,一家人親手包的糉子終於搬上了餐桌,剎那間,滿屋飄香。我拿起一個,咬了一大口,糉子軟糯香甜,紅棗甜而不膩,讓人口齒留香,回味無窮。

嘴裏面品嚐着美味的糉子,不禁再一次讓我想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似乎瘦削的他就在我的面前,低聲吟道: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我想這一顆顆小小的糉子,飽含着人民對正義之士的懷念之情,亦飽含着我們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

端午節的作文14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我在網上查閱了很多,以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在這天,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人們都會把艾草插在門窗上,艾草具有象徵意義,它預示着家人一年中身體健康,好運隨身。而且艾草的葉子能散發一種獨特的香氣,可以有效地驅趕蚊子,使蚊子、蒼蠅等毒蟲不敢靠近。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賽龍舟是爲了撈救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裏,是爲了讓魚蝦吃飽,便不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

每到端午節這天,奶奶都會給我們包種類很多的糉子,有素的,也有肉的。當然,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爲了學包糉子,我和爸爸媽媽特地早早的來到了奶奶家。奶奶知道我要學包糉子可開心了,兩眼都眯成了一條縫。奶奶從廚房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包糉子的材料;有糯米、糉葉,還有蜜棗、花生、蛋黃、臘肉和板栗等等。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先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再加入一半糯米,然後放上一顆慄仁和臘肉,稍微的用力把它們壓緊實,最後把剩餘的空間用糯米塞得滿滿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包糉子這麼簡單根本難不住我。可當我捆線的時候,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窩上的螞蟻團團轉。奶奶看到我焦急的樣子連忙上前幫我把一些糯米弄出了一點。“包糉子不能裝太滿了,但要包嚴實才好吃。”奶奶邊說邊把線遞給了我。我接過奶奶手中的線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樣一個完整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一口氣包了好幾個,而且一個比一個好,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奶奶看着我包的糉子,也直誇我心靈手巧。

奶奶把包好的糉子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了三四十分鐘,糉子一出鍋,一股糉香味就撲鼻而來,解開糉葉,那晶瑩剔透的小東西就讓人饞涎欲滴,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到了晩上,我們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嚐着香噴噴的糉子,欣賞着電視裏的精彩龍舟比賽,那滋味在我看來比得上山珍海味,用人間美味來形容也不足爲過,因爲它飽含了家人之間的親情。

今年的端午節我不僅吃上了美味的糉子,而且還學會了包糉子,也看到了精彩的龍舟比賽,真是樂趣無窮啊!

端午節的作文1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來,五月初五這一天成了傳統節日,大家都用糉子來祭祀屈原,端午節也成了“愛國節”。

五月端午,它雖然沒有像過年那樣隆重,但它卻寄託了我們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那誘人的.糉子太吸引人了,有粳米的、黃米的,還有豆豆和紅棗,它那讓人垂涎三尺的香味,真叫人難忘,一口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和甜甜的棗香,就連那豆香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喜歡端午節,不只是因爲有那美味的糉子,也不是因爲有那精美的禮品,而是因爲有那濃濃的愛國情。爸爸把端午節的來歷告訴了我: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很有學問。

他在楚王身邊做官,努力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他流放中聽說自己的國家被敵人佔領,老百姓遭罪,悲憤欲絕,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來到汨羅江邊懷抱石頭跳入了江中。老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後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水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這天,都到江邊用食物祭祀屈原。爲怕食物被魚蝦吃掉,就用糉葉把食物包起來。我聽後十分的激動,爲我們祖國有這樣的愛國英雄而自豪,爲人民羣衆的情意、聰明智慧和想象力而感慨萬分。今年“六月二十三日”又是一年的端午節。

我們都很懷念屈原,我也很想用實際行動來祭悼屈原,同時也想知道糉子的做法,便向媽媽提出了要求:教我學包糉子。包糉子首先把糉葉洗乾淨放在水裏泡軟,再把米豆棗洗好就可以包了,等糉子包好,放在鍋內加水加蓋,用烈火煮了一個小時後再改用慢火煮,這時糉子的香味引得我直流口水,但我還是首先讓媽媽用盤子擺了六個糉子放在供桌上,祭祀屈原。端午節是愛國節,我愛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