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讀論語作文(通用36篇)

讀論語作文(通用3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論語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論語作文(通用36篇)

讀論語作文 1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溫故而知新……”,記得這是初一的時候第一次接觸《論語》,而現在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些竟然是從還在上幼兒園的小妹妹口中講出,一邊背誦一邊抱怨古人寫字總喜歡寫“錯別字”,同樣的字體,竟有多種讀音,我不禁爲這種獨特的感慨開懷大笑,原來儒家經典,現在已經開始伴着小朋友成長。人常道“鑽孔鑽孔”,先鑽後有孔,自然而然,伴着情景喜劇的推出,孔子的老師卻被認爲鑽子,然而,撇開一系列的喜劇笑話,以真誠的態度去讀《論語》,卻別有一番體會。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我想這是我們所接觸的.內容中最簡單的一句吧。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語,卻是我們學習中不可缺少的態度,不恥下問,人人會說,當真正要做到這一點的時候,卻很少有人坦然接受,因爲自己怕被別人笑話,不曾嘗試拋開面子,虛心請教。反之,你會收穫到意想不到的成功與進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對每一位學生來說,也不失爲對學習的一種勸勉,誠誠懇懇的學習態度是至觀學習的重要因素,只學習不思考,對於總結出的規律死記硬背,無疑是事倍功半,伽利略因爲有了探索精神,敢於實踐才成爲人們所景仰的學者,而對於孔子,教育學生要有勤學好問,溫故知新的精神,才使得學生中涌現出一批大學問家,才使得儒家思想影響至今。

《論語》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孔子靜心總結的哲理名言,每一句都會發人深省,受益匪淺,每個人都想擁有孔子的智慧,殊不知,在他的背後,卻也是做到勤奮、多問才成爲人們心目中的聖人形象。在讀《論語》的同時,我們才能體會到一個成功人士背後所付出的艱辛,這無疑是我們求學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柱。

讀論語作文 2

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創始人之一,他所堅持的儒家不僅僅在春秋戰國時期廣爲流傳,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們編成一部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傳至今。

記得多年前,我曾經讀過《論語》,那時只是作爲消遣而已。

現在,我又重新拾起了《論語》,以全新的心態細細品讀,把自己的心貼進去裏面感受孔子的思想。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明白了並不是只是在學校裏做教育工作的.人才能被稱爲老師,在家,在社會上,甚至於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清潔工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東西,不能夠瞧不起別人,一座宏偉的大橋只要缺少根小小的釘子就能讓它崩塌。而學習也是要有選擇性的,必須選擇別人身上的良好品質加以學習。別人身上的缺點,假如自己也有就應該要改正。

孔子教學不分貴賤,廣納學生,從而打破了古時候只有官侯權貴的富家子弟才能夠學習的權利。把思想傳給廣大人民,爲那些有廣大的報復的貧苦青年找到出路。孔子主張因材施教,他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徵進行教育。孔子也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負,他也曾經想要爲國家百姓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是在當時戰亂頻繁的年代他的學說並不能滿足國君的需要。因此也就沒有什麼作爲,只能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儒家思想。

讀了《論語》後,我明白了:只有擁有博大的心胸才能受人尊重。

讀論語作文 3

冬天,有風,有雨也有雪。

然而年少的我們,似乎從未感到冬天是寒冷的。房間裏有空調,車子裏有暖氣,我們的身體不冷;太年少的人,沒有體驗過生活的悲痛,走的是一條平坦的路,我們的精神也不冷。我們這一代,幸運得從不知冬天是冷的,更不知道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含義。

在幾千年前的冬天,一樣冰天雪地,人是深深感受到冬的寒冷,松柏的堅強。在那幾千年前孔子生活的時代,天下戰亂不斷,君臣之間弒殺,百姓民不聊生。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冬天,落葉滿地,北風怒號,滿眼是肅殺。智者不被理解。在汲汲然的世俗人眼中,孔子廣學而無一技之長,周遊列國毫無建樹;大隱隱於市的隱者認爲,孔子如同局勢的鳳一樣德衰之極;飽經打擊的孔子,卻從未放棄。他深信“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爲了實踐理想,他執着追求,從未放棄,終其一生。他的思想在幾千年後的今天仍熠熠發光。一本論語講訴的是儒學思想的淵博,十幾千年積澱的精髓;更是見證孔子在一個艱難時代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這樣的一個冬天,我讀着論語,讀的是古人的思想,仔細讀來,鞭策着浮躁的心理。我們的物質已很豐裕,精神卻日漸貧乏。不能說是現代的物質生活抽去了我們的靈魂和思想,只是人自己迷失在世俗的市儈裏,渾渾噩噩,日子過久了,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經掉到從前自己所不恥的市井裏。這不能歸咎於環境,就像人自己不冷倒怪空調能制暖氣,好的東西本身無錯,錯的是人。人過於浮躁,沒有追求,失卻了目標,變得渺小、空虛。

冬天,難得的機會,人是該吹吹冷風,感受一下冬的滋味。

讀論語作文 4

佇立水邊,凝望悠悠流水,我不禁心緒飛揚,遐想萬千……

水是時間吧?時間無情,正如流水之無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感慨中有多少“時不我待”的無奈?“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無論是誰——聖人或凡人,英雄或平民,都阻止不了時間的腳步,脫不了黑髮變白首最終化爲一抔黃土的“宿命”。時間無限而生命有涯,於是有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感悟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警戒。

水是德吧?德之高下,正如水之深淺。

“深水不響,響水不深。”歡呼叫囂的必是淺溪,低吼沉吟的纔是江海。“聖人韜光,賢人遁世。”德高之人甘於平淡,耐得住寂寞。追名逐利、吵新聞爆醜聞的必是寡德淺薄之輩。一塊石頭就能讓小溪開一朵炫耀之花,一座大山也改變不了江海的沉穩。小人爲自己唱讚歌,君子讓別人去評說。

水是心靈吧?心靈之明晦,正如水之清濁。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水的澄澈來自於活水不斷的水源,心靈的澄明來自於善於納新的心胸。水之澄澈能映出天光雲影,心靈之澄明能包容世間萬象。

水就是人吧?

水結而爲冰,冰是人棱角鮮明的性格;冰融而爲水,水是人或激揚澎湃或纏纏綿綿的.情感;水化而爲氣,氣是什麼呢?氣是陶淵明籬下長開不敗的菊花,是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心憂天下,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抱負,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概。是充沛於天地之間,亙貫於歷史古今的浩然正氣,是多少人窮其一生追求的人生真諦。

讀論語作文 5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大意爲,孔子說:“在家閒居的時候,儀態要舒展自如,神色要何樂喜悅。”

從字面上來講,很簡單,孔子教人閒居時要保持安享快樂。與曾國藩所說的慎獨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修爲的一部分。

做爲聖人,孔子一肩挑盡古今愁,憂國憂民憂天下。用殫精竭慮來形容一點也不爲過。就是這樣,孔子閒居時卻儀態舒展,神色喜悅,過着無憂無慮的個人生活,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樣一副愁眉苦臉、嚴肅莊重的樣子。心繫天下,卻抱着平淡豁達的態度,保持爽朗的胸襟,舒展自如的心情。只此博大精深之胸懷、氣定神閒之氣度,就是常人難望其項背的。

通過讀此段文章,有兩點體會:一是閒居要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活的簡單一點;二是真誠地熱愛生活、熱愛他人。簡單生活加上愛心,是快樂生活的.真諦。

現代人爲了名利、財富、金錢而疲於奔命,有時候甚至置親情、個人健康於不顧,最終丟失了親情、透支了身體。生怕失去任何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卻又逢人便感嘆生活很累。所累者,不外乎累財累名累地位累名分,累一己之得失,其結果累掉了“燕居”的時間,哪來的“申申如也,天天如也”?應該多學學聖人,甩開名利,順乎自然,保持舒展和樂的心態,平平淡淡、輕輕鬆鬆、快快樂樂過一生。

讀論語作文 6

這個寒假,我拿出了媽媽給我買的“中華國學經典”這套書。其中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增廣賢文》《論語》六本書,每一本書都使我受益匪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論語》。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被稱爲中國人的《聖經》。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可見《論語》在我國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這本《論語》也根據當中的典故和內容。選配了相應的故事、解釋。使我更好地弄通《論語》的意思,懂得其中的道理。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生活中言行舉止、學習態度要怎樣做到最好。比如裏面的“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意思是:孔子說:古人不輕易開口許諾,因爲他們認爲自己的行爲與自己的.言語不相符合是可恥的。又舉了趙括“紙上談兵”這個事例,使我懂得了言出必行的道理。以前我總是制定了計劃而不切實實行,當我讀了這句論語後,我改掉了這個壞習慣,做事也勤快起來了。還有一句:“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懂得:不能死讀書,也不能不讀書而冥思苦想。意思是:只是讀書,就會受矇蔽;只是冥思苦想學從不讀書,就會疑惑而一無所得。看了這句話,我讀書時都會邊思考邊讀,從中獲得了不少知識。

《論語》這本書還給了我許多道理,讓我在學習和生活中做得更好了。

讀論語作文 7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師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衆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裏。

“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於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夫妻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鬱於胸。“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又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裏供着一個花崗岩雕刻得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採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岩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麼人們採着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麼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爲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後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爲什麼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後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讀論語作文 8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中國的水墨山水畫世界獨一無二,墨色與宣紙的幻化中千山萬壑一筆呼出。蔣勳對這一門黑白的藝術說過這樣的話:“全世界都在用顏色畫畫,我想中國人有一天一定要解答,爲什麼我們大膽到不用顏色只用水墨來畫。我想其原因在於:彩色的東西比如彩色的照片常常是當下的',黑白的照片給人的感覺是回憶的。因爲繁華去盡之後,在回憶中,生命有一個安靜下來的力量來看山、看水、看自己……”這種安靜的力量只有智者與仁者才能擁有,他們懂得:萬物靜觀皆自得,他們懂得在萬籟俱寂之中修煉儒雅、修煉智慧、修煉仁德,因而他們才能在一動一靜中擁有樂於壽。

對於“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我們既可以分開來解釋,也可以理解爲“智者”與“仁者”是同愛山水的。我更認同第二種理解。爲什麼中國人有如此深重濃厚的山水情懷呢?我想,最直白的原因是華夏大地山河壯麗,山川秀美,大河滔滔,峯巒迤邐,無論古人走到哪裏,俯仰之間盡是碧水黛山,詩意的情懷便噴薄而出。再者,山水附着着中國人太多敏感的心靈和微妙的哲學:深山中的寺廟滿院禪意芬芳;竹篁中的陋室主人彈琴長嘯;仁人智者“於土山營墅,樓館竹林甚盛”。山水與仁人智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仁人智者也在山水之間悠然閒適地享受生活,釋放着生命最沉靜的光芒。

讀論語作文 9

子曰:“學而識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不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出自哪本書?答對了,就是出自《論語》這本書中外名著。

《論語》這本書是由孔子的弟子們寫的,記錄了孔子的言行。這本書裏的每一句話都是含有深刻道理的。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這句話告訴我們在學習新知識時,也要複習舊知識,能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就能當老師了。這種學習的方法我們在平時應該牢牢記住,多多應用。

子曰:“里仁爲美,擇不處人,焉得知。”這句話告訴我們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纔是明智的,如果跟沒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怎麼說你是明智的呢?在生活中,我們要跟有仁德的人交朋友,和人仁德的人做鄰居。要求整個社會崇尚仁德,推行仁德。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覺得簡陋就不去居住,如果在簡陋的地方傳播文明,那麼簡陋的地方也就應得不簡陋。我們應該傳播文明,說文明話,做文明事,讓我們社會是一個充滿文明、和諧的美好社會。

這本書裏不但孔子說的話有道理,而且故事也非常的棒。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個故事。它主要講了一個賣水果的小販,它的'水果什麼時候都像剛摘下來的一樣,有一個人買了它一個柑橘,回到家一看,裏面已以像棉絮一樣了。這個故事用來比喻那些只有華麗的外表而沒有實際本領的人,或者表面好看而沒有實際內容的事物。

《論語》這本書給我們的道理很多,有機會你一定要細細品讀。

讀論語作文 10

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有一本書記錄了他與他弟子的言行——《論語》。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所編撰的一部語錄體著作。這本書涉及政治、文學、哲學、道德以及教育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朱熹把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爲“四書”。

這本書裏的每一個句子都能告訴我一個道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讓我知道了如何才能保持君子風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明白了“學”與“思”的辯證關係;“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讓我瞭解了認識事物的正確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讓我知道了要向一切人學習,要隨時隨地注意學習……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這句話闡述了孔子認爲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恕”。寬恕是一種潤滑劑,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寬恕是一種鎮定劑,可以使人在衆多紛擾中格守平靜;寬恕是一縷陽光,可以消融彼此之間的猜疑積雪;寬恕是一座橋樑,可以將彼此間的心靈溝通······寬恕是生活裏必不可少的一種因素。如果沒有寬恕,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無比沉重,身後的包袱就會越來越重。總有一天,它會把我們壓垮。

《論語》中的句子不長,但是每一個句子中都蘊含着深刻的道理,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的感悟。大家有時間可以看看這本書。

讀論語作文 11

大家應該聽說過論語吧!論語是孔子寫的一本名著,分別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學而第一、第二篇是爲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今天我讀了第一篇學而第一,心裏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覺得很有道理,這句話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說:“學了後,時時去溫習它,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者從遠方來共學,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的才能,卻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嗎?”最讓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這一句。我覺得這句話正好指明瞭我的缺點,我也要感謝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總是學了的東西就扔在一邊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學完的東西要時時去溫習才行。

而且就是因爲這個問題才讓我幾次考試沒得滿分。記得有一次,我們班正在爲一次期中考試做準備,我一個人卻在漫不經心的'讀課外書,我心想:上課時我那麼認真,這一次考試我一定大獲全勝,我越來越得意,慢慢就放鬆了對考試的警惕,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直到考試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場,我拿着試卷,就在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見那一道道難題擺在面前,我心裏一急,連題目都沒看清楚,就毫不猶豫的寫起來,我寫一題錯一題,心裏好像有一羣兔子在跳躍,到了最後我還有幾道題沒寫,頭上像炸開了鍋。結果大家可想而知了。我經過這次失敗加上“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我一定會改正缺點的。

讀論語作文 12

讀《論語》有感《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部分弟於言行的語言,孔子死後由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輯錄而成。這是一本十分值得讓人去閱讀,去品味的書。

四年級起,我便開始閱讀這本書,這裏面記載了孔子關於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的道德修養各個方面的言論。

每當一有時間,我會棒着它貪婪地看。裏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麼一句:子貢問曰“孔文子向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子貢問孔子:“爲什麼孔子的`諡號是“文”呢?”孔子說:“他聰敏好學,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爲恥導,所以諡足是“文”。”

讀了這句話,讓人有所深思。是的,我們在學習上能不恥下問,虛心請教別人,就一定會有所提高。可是有的同學認爲問別人會顯出自己的笨、不聰明、這是不對的。你想想,連孔子這樣的大人物也請教過別人我們就不能嗎?孔子認爲,什麼人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所以他遇不懂的問題總是虛心向別人請教。所以,我們小學生就更要虛心地向別人請教了。不懂就問,不要感到羞恥,不會就不會,正所謂知只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知道是知道,不知道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裝懂,要虛心地去向別人請教。

《論語》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從中得到的樂趣不計其數。大家需多讀這樣的書。因爲,它值得你用心去閱讀。

讀論語作文 13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什麼聲音?是誰?在幹什麼?哈哈!這是我在背《論語》。

《論語》記錄了孔子的言行與他和弟子們的對話。它的核心概念是“仁”,“仁”就是對人尊重和有同情心。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生,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它的意思是,孔子教育弟子,在家就得孝敬父母,出門對待朋友,就像對待自已的兄長一樣尊重。友愛,說話謹慎,說了就守信。對衆人有廣泛的愛,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去做了之後,若還有餘力,就再學文獻知識。這句話說明了孔子把培養學生道德觀念放在首位。不管是誰,在父母面前,都要盡孝。拿漢文帝來說,他可是皇帝,每天需處理的事務不記其數,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向母親問候請安。他母親生病了三年,他沒睡過一個安穩覺,甚至母親喝的藥,他都要先嚐一嘗。難道我們不該向漢文帝學習嗎?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的大意是,人如果沒有信用,根本不可以,就像大車無輗,小車無軏一樣,怎麼能走呢?春秋時期,季札出使晉國,路經徐國,徐君想要季札之劍,可又不便說,季札看出來了,在心裏把劍送給了徐君。季札出使完晉國回來時徐君已死,他把劍送給了徐君的`兒子,他兒子不敢接受,季札便把劍掛在徐君之墓上。如果我是季札,我就做不到這些,我認爲徐君死了,我的約定就沒了。像季札這麼講誠信之人真是太少見了。這讓我明白了,一個人講誠信是立身處世的根本。如果你沒有信用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就不會有朋友,最終被淘汰。

《論語》是一本好書,希望大家都來讀,受教育,有所得。

讀論語作文 14

《論語》一書是五千年文明史中歷代仁人志士千錘百煉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它的中華文化充實了我的生活;它的傳統美德感召了我的思想;它的前賢哲理薰陶了我的情操,所以,我十分喜歡《論語》這本書。

讀完《論語》後,我受益匪淺。我懂得了求學必須按時溫習,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我懂得了待人要真誠,不要花言巧語;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長是一種美德;我懂得了君子追求真理,不是追求物質享受。

而在《論語》中,我最喜歡是這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它告訴我學無止境,要溫習學過的知識,就會有新的體會和發現,這樣就可以爲人師表了。而蘇軾就是一個溫故知新的人,養成親手抄書、經常溫習的習慣。因此他便三抄《漢書》,但並不是譁衆取寵,而是帶着明確的目的去思考和研究問題,所以他是我學習的榜樣。當然,從三四年級到現在,我也有養成抄書的好習慣,一到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日積月累、資料袋、詩歌等一些知識被我抄到一個本子上,因爲我知道這樣又便於我複習,而且邊抄邊想,不僅可以溫習以前的知識,還能有不同的體會和發現。有時,一本書我會看上三遍或更多,這樣這本書就會被我完全理解了,剛好印證了這句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正是我讀書學習的切身體會。

在讀《論語》這本書時,我感受自己就像一直在只是天空中展翅翱翔的雛鷹,是快樂的,是興奮的,享受着知識帶給我的樂趣。希望大家有機會也去看看《論語》這本書,讓你們都養成一個個良好的習慣,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讀論語作文 15

我和張潤澤又約了每週的星期六下午六點到七點去新蕾公園讀論語。

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媽媽去奶奶家接完妹妹後,又去超市買了點東西,因爲我想吃火鍋了,所以媽媽帶我們去超市買食材。由於天氣熱我們家好久沒吃過火鍋了,這次終於可以吃到我心愛的火鍋了,我特別的開心。

結完賬後,我看了看手錶,快到六點了,我很着急因爲約定的時間馬上就要到了。我正想着怎麼提醒媽媽呢,突然媽媽想起來了讀論語約定的時間了,趕緊讓我們拿東西上車,車子啓動後媽媽就打電話問張潤澤媽媽,因爲我們是四個小朋友約定一起的,結果另外兩個小朋友因爲有事情耽誤不能赴約了,再加上天氣不好感覺要下雨,所以媽媽決定也不去讀論語了,但我和妹妹特別想去,我就跟媽媽說,“媽媽,言必信,行必果,這句話你經常對我和妹妹說的,既然已經約定好了,爲啥你又不去了呢?”媽媽聽了我的話,最終還是同意去公園讀論語了。於是就又和張潤澤媽媽打電話問清楚具體地址,我們先把食材放回家裏的冰箱裏,然後去找張潤澤他們匯合,到了公園,把車停在停車場,我就迫不及待的拿着書下車了,飛快的'向約定的地點跑去,不一會兒就看見了張潤澤和他的媽媽,我更加快了腳步跑過去,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我剛坐在座位上就下起了毛毛雨,我心想:雨這麼小肯定一會兒就停了,可誰成想,沒多大功夫雨越下越大,我們只好放棄了這次讀書機會,趕緊跑回車裏去。

今天雖然因爲天氣原因沒讀成論語,但我內心很高興。因爲我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

讀論語作文 16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的確是懸掛在古今世界的明燈,照亮了暗暗的時代,像是一顆啓明星,在黑暗中帶給人們希望。他曾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寫春秋,又爲中華民族留下中華聖經《論語》,爲中華所做的貢獻不可數之。

過去的孔子周遊列國,廣收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用行動影響了一羣又一羣人,如今的孔子以仁爲矛,《論語》爲盾,用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便是其中之一,並收穫頗多。

我與孔子的偶遇要由邢老師說起。記得那是初二,運動會結束後,邢老師帶我們去文廟祭拜孔子,走進文廟,每次落腳都十分輕盈,臉上露出莊嚴肅穆的神情,生怕打擾了在這裏休息的神靈。走到孔子聖像面前,彷彿全身流過從未有過的嚴肅感和壓迫感,令人對孔子無比敬仰。再看那孔子聖像,一襲布衣,卻掩蓋不住滿身金光,垂耳微笑。如果說記憶是海灘上的散沙,那麼我與《論語》的美麗相遇便是最美妙的貝殼了,我讀《論語》的琅琅聲就是貝殼鳴出的動人心絃的海之聲吧。

回到家,已是夜晚七時,顧不上吸塵除垢,徑直打開《論語》,迫不及待接受思想教育,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我無法不爲這句話而感動。讓人尊敬是有條件的,讀了不少書,明白了不少知識,並不代表你有素養,只有學會承擔,才真正能被人真心相敬。我的境界又高了一層。

而那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又令我怦然心動。匹夫尚不能被奪志,那麼我呢,三軍將帥可奪,那麼各種職業怎麼能一步青雲呢?想不到當代的生存精神早已被古人演繹。

孔子是聖人,《論語》是聖書,很榮幸的,人生路上我遇到了孔子,碰見了《論語》,從而改變了我的人生。

課下的時候,每仰望頭頂的孔老夫子,都不禁爲他的一生而慨嘆他以有教無類做宗旨,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做道路,以知其不可而爲之做行動,以不亦說乎做動力,創建儒家,將仁,義傳承了下去。

孔子不僅是我的老師,也是我心中的精神領袖。

我總感動於孔子的有教無類,在孔子三十而立的時候,開辦學堂,廣收學徒,肯學便授,走進他的'學堂,到處洋溢着融洽的氣氛,不遠處望到衆弟子圍坐到老夫子旁,閒情雅緻,令人動容。

我總感動於他的道之以道,齊之以禮。戰火紛飛的春秋戰國,各國的人民都受盡了壓迫,只是唯有孔子,關心民生,反對刑罰,堅持道與禮,政者,正德者,得也。孔子真正做到這樣,卻遇到的只是戰火和昏君,但我相信,一切都無法掩蓋他的正氣和仁義。

我總感動於他的不亦說乎,以事事爲樂,生活在快樂之中,總是樂以忘憂,正是這種樂觀的精神,才支撐着他寫完自己的一生。

他的執著,他的仁德,他的和樂,走過了兩千多年,走到我的心中,帶來一句句叮嚀。想必孔子就在不遠處,隱身在天空中,靜坐在香書裏,與我心靈相通,攜我同行。

我讀《論語》,感到心中的一絲昇華。我相信我與孔子的緣分會走下去,永不停息。

讀論語作文 17

我一直以爲,《論語》是大人看的,像我這種小屁孩,根本看不懂,裏面一沒圖片,二沒情節,想想就頭疼,更別說看了。所以,在我的藏書裏,我一度冷落了這本書。

一個偶然的機會,卻讓我認認真真地讀了一次《論語》。

那是爸爸媽媽帶我去張家界遊玩的路上,長久坐車,閒得發慌,看看書吧。咦,出門時順手抓的一本《爆笑校園》怎麼成了《論語》?無奈,翻翻也是消遣嘛,只得無精打采地翻開《論語》看起來。

看完其中的一段論語後,我居然震驚了。孔子太偉大了,隨便一句話都是講的做人的.道理。比如:“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爲知也。”我歪着腦袋想了想,好像懂了那麼一點點,用我的話解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真正的知道。可能不是這麼解釋的,管他呢,我這麼理解又不犯法。大體意思想必相去不是很遠。看來,不懂裝懂的人,孔子是不喜歡的。這又讓我想起了《兩小兒辯日》的故事,兩個小孩爭論:到底是什麼時候的太陽最大。有說早晨的最大,有說中午的最大,各有充分的理由,誰也說服不了誰。正好孔子路過,一個小孩問孔子:“我們到底誰說的對?”孔子回答:“我也不知道。”你看,我們的孔子是多麼誠實啊!不知道,他就老老實實地說“不知道”。這叫什麼——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唄!

“陽陽,到張家界了。你在幹什麼呀?喊你半天了。”

我從沉思中醒過來,傻傻地笑了,也不解釋,如果回答“我在讀《論語》”,爸爸他信嗎?

讀論語作文 18

當我們的老師叫我們每人去書店買一本紅紅的《論語》上,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它。這一本《論語》,是由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一起寫成的,有學而篇,還有爲政篇等,上面還包括孔子說過的許多話。

以前,我每次學過東西,都從來不復習,只有到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時,纔開始臨時抱抱佛腳,拼命複習一下,但我自從讀了《論語》之後,就開始每次都把自己學過的東西都按時溫習,那是因爲我受到了“學面時習知,不亦樂乎”這名話的影響。我的成績也終於上來了。看來,只有溫故而知新,才能讓我們所知道的知識越來越多。

記得還有一次,在《論語》買回來之後,還有一位周老師來我們班上論語課的呢。那時,我又把《論語》上的一些句子的'意思給弄會了。比如說: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名話的意思就是如果還有剩餘的精力,就再去讀書學習。其它的我就不說了!

《論語》這本書真是我們的好朋友啊!我們也要像《論語》中所說的一樣,一定要做個誠實守信,溫故而知新的人。爲我們的祖國增光添彩。

讀論語作文 19

二年級時,學校就讓我們開始學《論語》了。開始時,也不太明白,慢慢的我也喜歡學《論語》了。因爲裏面不僅有“大道理”,而且還有許多既生動又有意義的小故事。

我喜歡裏面的“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它讓我明白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所以,我們做學生的就更不能做這樣的.人。我們不僅要學會讀書,而且更要學會思考。

它還連着一個故事——《鑿壁偷光》。講的是匡衡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但家裏很窮,買不起蠟燭,到晚上沒法看書。一次,他偶然發現鄰居家的燭光從牆壁的裂縫中透了過來。他立刻用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他便利用小孔中透過來的燭光,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後來成了西漢時著名的學者。和他比起來,我們有多幸福啊!那麼我們要不要象他那樣勤奮好學呢?我想不用我說,答案也是肯定的。

我喜歡書,更喜歡《論語》!

讀論語作文 20

論語和現在我們閱讀的大多信息一樣,都是碎片化閱讀讀物。區別於當今營養含量不高的網絡讀物,論語裏的每一句話都含有特定的道理,是許多人身體力行的智慧結晶,至今,它還是一部具有極高經典的高質量讀物。

讀論語,讓我透過書本的封面看到了古人的生活習俗,讀論語讓我領悟了人生的道理,讀論語讓我的內心受到啓迪。如沐浴春風,希望成爲像孔子那樣的聖人。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讀書學習對於孩子來說是有一些牴觸的。不僅僅是因爲那枯燥的學習過程,更是因爲使用錯誤的學習方法,辛辛苦苦學習的知識卻被遺忘了。當看到論語裏的這句話後,我便認識到了複習的重要性,小孩子本來就普遍記憶力不好,再加上規律性的複習和複述,學習不好不也會變好了嗎?當其他孩子的埋怨記憶力差,記憶不牢固的時候,我卻通過經常複習的方法記住知識,當別人記不住,而我卻能夠記住,這就會讓我心裏產生一種成就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與思的關係我很久才弄明白,經常埋頭於苦讀,不斷的選擇題海戰術,希望獲取一些做題的成就感,卻總是失敗的題型變化萬千,想要靠平凡的腦子不斷練習卻不加思考,導致題目越做越亂,而看到論語中的這句話後,我察覺到了思的重要性,於是我做題不再是機械性的重複,而是帶入思考,把不同的題型的同點找出來,就一改昔日的.做題效率了,但是隻有思的話,記憶中沒有限時的附着物,就很容易流逝,所以思與學結合才能得出更好的結果。

如果沒有論語中的這句話,我也許至今深入泥潭而不知。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間是緊迫的,特別是對於我們高三的學生來說,這一年我們要整合以前11年學習的知識。並化作爲自己的力量通過只有幾天的高考時間,對於珍惜時間的人來說過得是很快的,因爲他們總是認爲時間不夠,而對於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的人來說,就是度日如年,好好珍惜,利用時間,可以讓我們在相同的時間內比別人做的更多的事情。由此可見,時間的重要性。

讀論語讓我獲得了許多,我希望各位同學也能夠靜下心來,慢慢品讀論語,品讀的時候就像喝茶一樣,先苦後甜。

讀論語作文 21

我和張潤澤又約了每週的星期六下午六點到七點去新蕾公園讀論語。

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媽媽去奶奶家接完妹妹後,又去超市買了點東西,因爲我想吃火鍋了,所以媽媽帶我們去超市買食材。由於天氣熱我們家好久沒吃過火鍋了,這次終於可以吃到我心愛的火鍋了,我特別的開心。

結完賬後,我看了看手錶,快到六點了,我很着急因爲約定的時間馬上就要到了。我正想着怎麼提醒媽媽呢,突然媽媽想起來了讀論語約定的.時間了,趕緊讓我們拿東西上車,車子啓動後媽媽就打電話問張潤澤媽媽,因爲我們是四個小朋友約定一起的,結果另外兩個小朋友因爲有事情耽誤不能赴約了,再加上天氣不好感覺要下雨,所以媽媽決定也不去讀論語了,但我和妹妹特別想去,我就跟媽媽說,“媽媽,言必信,行必果,這句話你經常對我和妹妹說的,既然已經約定好了,爲啥你又不去了呢?”媽媽聽了我的話,最終還是同意去公園讀論語了。於是就又和張潤澤媽媽打電話問清楚具體地址,我們先把食材放回家裏的冰箱裏,然後去找張潤澤他們匯合,到了公園,把車停在停車場,我就迫不及待的拿着書下車了,飛快的向約定的地點跑去,不一會兒就看見了張潤澤和他的媽媽,我更加快了腳步跑過去,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我剛坐在座位上就下起了毛毛雨,我心想:雨這麼小肯定一會兒就停了,可誰成想,沒多大功夫雨越下越大,我們只好放棄了這次讀書機會,趕緊跑回車裏去。

今天雖然因爲天氣原因沒讀成論語,但我內心很高興。因爲我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

讀論語作文 22

很小的時候,我就結識了書。那是佈滿彩圖和拼音的世界。在書中,我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祕密:猿人是人類的祖先,恐龍十分高大可怕;遙遠的年代人們鑽木取火……原來世界這麼奇妙!我覺得書讓我一個小小的孩童變得好高大,彷彿舉目望去,我就能輕易的發現北極的冰川,看到埃及的尼羅河畔有成千上萬的奴隸在修建金字塔,直到我愛不釋手的合上書,腦海中還不斷浮現出各種畫面。我有一種甜蜜的感覺:讀書真好。

漸漸地,我告別了娃娃書,步入了文學的殿堂。書變厚了,變深奧了。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證明了此書在古代中國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上,《論語》一直被那些以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人生目標的讀書士子們奉爲經典。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這句話讓我懂得了處世之道。就是告訴我們要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這麼做的好處就是“寡尤,寡悔。”讓自己少很多怨尤,少很多後悔。

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涼,友多聞,益矣。”這句話讓我懂得了擇友之道。我有一個好朋友,她經常挑出我學習中的毛病。孔子的這句話讓我明白了:如果不是她,我不可能學得像今天這樣好。感謝你的誠實、正直、廣見、博識,你是我的.益友。

孔子也在川上說過:“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句話讓我懂得了人生之道。我們每個人都是滄海一慄,生命轉瞬即逝,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規劃自己的人生纔不會虛度呢?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告訴我要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孔子這位聖人的態度對我很有啓發,只有一點一點的去思考纔可以真正做好該做的事。

先賢聖哲的偉大也許就在於他們能以最簡單的語言道出人生至理。

讀論語作文 23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則讓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學習和做人的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只有用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爲一個有價值的人。這短短的'一則語錄讓我聯想到了我身邊的人,他們憑藉着自己的才能和毅力。努力學習,溫習,最終成爲一個才華出衆的人。

我們不也這樣嗎?如果我們被憂心煩惱甚至怨恨矇蔽了雙眼,那麼勢必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子曰:由!悔文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一則短短的語錄讓我瞭解到了學習的態度:實事求是;在探求學問或瞭解事物時,應取誠實的態度,千萬不能不懂裝懂,這也讓我聯想到了孔子,在《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孩請孔子判定誰是誰非,孔子不能判定誰是誰非,但是這兩個小孩並沒有嘲笑孔子的不知。

反映了古人認識自然、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和精神也反映了孔子的實事求是。作爲中國早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對於後世的人們一直有着指導意義,我們今天還可以從中受益。朋友,多讀一些好書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心動不如行動,試試看!

讀論語作文 24

宋初宰相趙普,大家都說他只讀過半部《論語》而已,但卻輔助趙匡胤,打下大宋的半壁江山。他曾對宋太宗趙光義說過:“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他只讀過半部《論語》,卻治理着整個天下,這難道不是說《論語》對於我們是很有用的嗎?

在國學課上,國學老師第一節課上就讓我們讀《論語》,使我對《論語》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所以我來談談我讀《論語》的體會。

《論語》教我們怎麼樣去學習。“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溫習學過的知識而可以有新的體會,則可以成爲老師了。對於一本書,看過一遍後再看一遍,則對它的認識不僅僅在表皮之上;對於一題,做一遍再做一遍,則可以獲得一種新的思維去做這道題。在生活中,在學習中,在任何方面,這句話都是很有用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值得學習的人就要向他學習,見到不是值得學習的人則就得想想自己有什麼地方像他一樣需要改進。在《論語》中,我們總可以學習到很多學習方法,對我們是很有幫助的'。

《論語》不僅是教我們怎樣去學習,還教我們怎麼去做人。

論語中的一段名言:“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覺得這句話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句告訴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反省着自己,在事情上我們有沒有做到位,對朋友講不講誠信,學過的知識有沒有複習?若做到了,則就可以在人羣中出類拔萃,在精英中鶴立雞羣,自己也會受益匪淺,受到別人的尊敬。

我曾經體會到了何爲“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在六年級之時,奧數老師講課時,講了一個比較難的題目,比較難理解。講完後,我是一頭霧水,雲裏霧裏的,沒弄明白。老師問我們有沒有聽懂,我本來是想說我沒聽懂,但是看別人都好像懂了,就自己沒懂,怕被嘲笑,便沒有說。

誰知道,隨堂小測時就考了這一道題,讓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下課後,老師叫我和幾個同學留下來,對我們講:“你們那道題其實都不會吧,爲什麼上課不舉手來問我呢?”

我們都不知道說什麼。

“你們是不是看別人都沒舉手你們也不敢舉手啊,”他說,“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智慧啊!不要看別人怎麼樣你就怎麼樣,要有自己的頭腦,知道了嗎?我希望下次你們就不要不懂裝懂了,不會就問,沒什麼大不了的。”

真的,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只有這樣,你才知道,你是不是“知”也。

“厚於德,誠於信,敏於行。”讓我們讀《論語》,學《論語》,懂《論語》,體會《論語》的益處吧!

讀論語作文 25

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創始人之一,他所堅持的儒家不僅僅在春秋戰國時期廣爲流傳,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們編成一部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傳至今。

記得多年前,我曾經讀過《論語》,那時只是作爲消遣而已。

現在,我又重新拾起了《論語》,以全新的'心態細細品讀,把自己的心貼進去裏面感受孔子的思想。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明白了並不是只是在學校裏做教育工作的人才能被稱爲老師,在家,在社會上,甚至於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清潔工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東西,不能夠瞧不起別人,一座宏偉的大橋只要缺少根小小的釘子就能讓它崩塌。而學習也是要有選擇性的,必須選擇別人身上的良好品質加以學習。別人身上的缺點,假如自己也有就應該要改正。

孔子教學不分貴賤,廣納學生,從而打破了古時候只有官侯權貴的富家子弟才能夠學習的權利。把思想傳給廣大人民,爲那些有廣大的報復的貧苦青年找到出路。孔子主張因材施教,他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徵進行教育。孔子也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負,他也曾經想要爲國家百姓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是在當時戰亂頻繁的年代他的學說並不能滿足國君的需要。因此也就沒有什麼作爲,只能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儒家思想。

讀了《論語》後,我明白了:只有擁有博大的心胸才能受人尊重。

讀論語作文 26

在看爸爸買的《海爾中國造》這本書時,講到海爾老總張瑞敏有一次在哈佛大學講課,大家原想聽他講經商的成功之道,沒想到他演講的主題是:《論語》教我做人,老子教我做事。其實,做事的過程也就是做人的過程,可見做人的重要性,可見《論語》對做事的重要性。

以前我總以爲《論語》是儒家思想的理論基石,絕對晦澀難懂。然而通過誦讀、感悟,我開始覺得那些大道理、大智慧,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孔子要討論的,就是我們身邊的平常人,平常事,平常心。

在這個多元的時代,我們需要一位最具普遍性的孔子、我們的孔子、大衆的孔子、百姓的孔子。我們今天的社會需要這樣的孔子。《論語》也是樸素的、簡單的。它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的生活中獲得心靈的快樂,適應日常的秩序,找到自我的座標。

我們今天講構建和諧社會,而真正的和諧是什麼呢?它應該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應該包括大地上萬物共同生長。所有物種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理由,就是蚊子也有它存在的理由,也許正是它,保護和捍衛了人類的存在,如果蚊子絕種了,必將有一種更加兇猛、更具毒性、人類無法抵禦的生物出來,那一天,也許就是人類最後的末日。茫茫宇宙中,在這孤獨的星球上,我們與每一個物種都是脣齒相依的,我們互爲屏障。所以,人對自然,應該有一種敬畏,有一種順應,有一種默契。

《論語》的思想精髓就在於天、地之精華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成爲一完美的整體。從《論語》中我們找到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根本,更重要的是找到心靈的快樂,參悟人生,超凡脫俗,懂得一種溫暖的生活態度。《論語》討論的是什麼呢?是中國人的理想人格,可用六個字概括:神與天,聖與地。

《論語》中,“君子”一詞出現是最多的,二萬多字的《論語》“君子”出現了一百多次。那麼對“君子”內涵的把握是學習《論語》的開始。“君子”的解釋很簡單:不憂不懼。當我們度過了喧囂的一天,躺在牀上,回想每天走過的心路,能夠做到,上不愧蒼天,下不愧他人,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沒有負疚,哪來的憂愁、恐懼呢?這容易做到嗎?知道容易實行太難啊!我們今天這個時代,並不缺乏理想,而是缺乏到達理想的最後幾步路。

那麼怎樣做纔算君子呢?真正的君子不是在這個世界上建多少功、立多少業,而是怎樣對待你身邊的這三種人,能夠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要做到這幾點,看似容易,其實不易。先說“老者安之”——因爲你的存在,使父母、長輩心靈能夠得以安頓,感到幸福、快樂,感到兒女、晚輩的孝順。過去有過誤解,認爲他們衣食無憂、食品營養、零錢足夠……就叫孝順。《論語》上“孝”就二個字:無違,就是順着他(她)。每一個人的此刻,都是他歷史的總和,愛一個人,就要尊重他的所有習慣,包容他的所有歷史。想想生活中,明明是關心老人,卻經常惹得他們不愉快,甚至生氣,我們自己也覺得委屈。現在知道了,順着老人,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常在身邊,常與之聊天,這才叫孝,所謂“常回家看看”是老人最大的心願。《論語》在講到孝時,又說了二個字:“色難“。色就是臉色,滿足老人的物質需要並不難,難的是老給長輩一個好臉色。再說“朋友信之”——就是因爲你的存在,使你身邊的朋友感到有所依靠,有所託付,有所信賴,能成爲他們一生中常常想起的人。這些人,從來都不喧囂在你的眼前,卻總是溫暖在你的背後;從來都不錦上添花,卻總是雪中送炭。無論相距多麼遙遠,無論多久了無音訊,他總能在你心中恍惚,揮之不去。還有“少者懷之”——那些晚輩、那些年少的人,對你並不是無比崇敬,而把你當作朋友,因你人格光明、樸素溫和、胸懷坦蕩,你成爲了他們心中的偶像,希望將來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爲你,甚至比你還好。

再看看孔子的君子之道。孔子說,“君子道者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仁、智、勇構成了君子內涵的框架,也是《論語》要探討的重要內容。

什麼叫仁,《論語》說得也很簡單:“愛人”。如何理解“愛人”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真心實意的對你好。所謂“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以立自己的心幫助別人也立起來;以讓自己發達的心讓別人也發達起來”。立,就是安身立命的意思。能夠將心比心,推已予人。在幫助別人中達到心靈安頓,人格完善。反躬自省,感到了無愧疚,一個人能做到內省不疚,那何憂之有呢?從哪些方面去做才叫仁愛呢?孔子認爲要從五個方面去做。一要做到“恭”。恭則不侮,你對別人尊重,你才能保有自己的尊嚴。你對別人滿面春風,別人對你笑臉相迎,別人對你的態度,就是你對別人的態度。你對別人傲慢無禮,你就很難避免別人對你的侮辱。二要做到“寬”。對人寬厚、大度,你就會擁有更多的朋友”。寬厚的人才能擁有美好的人生,才能真正享受生命給我們帶來的快樂。三要做到“信”。信則人任焉。能夠保有信用的人,就會擁有更好的職業生涯,有更好的職業選擇,因爲人們在用人時,首先考察的是你的誠實守信,而專業技術往往放在第二位。四要做到“敏”。敏則有功。敏就是勤于思考,有大智慧,這樣的人才能建功立業。五要做到“慧”。慧則足以使人。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懂得管理,善於用人。能夠帶好整個團隊,使他的屬下在精神上不斷受到肯定,在物質上利益上能夠不斷得到分享。

什麼叫“智”,《論語》也是二個字:知人。瞭解別人,也瞭解自己,能夠走過表象,透過本質,明辯善惡,對這世界做出正確的判斷,作出正確的選擇,具有這樣大智慧的人,就不會被這紛亂的`世界所迷惑。“或”字下面一個心就是“惑”。“或”就是內心對或此或彼的選擇,心小,被“或”壓住了,就會迷惑,心大,能託得住,才能做到不“惑”。想想我們的一生,要經歷多少次選擇——升學、專業、職業的選擇……以及是與非的判斷,決策的形成,得與失的考量,我們每次都能作出正確的選擇嗎?不被那些虛假的表象和因情感的波動而迷惑嗎?

最後,看看何謂“勇”。《論語》所說的“勇”是一種從容不迫的態度,處世不驚,泰山崩於前而不怵,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去辯明情況,渡過風險。這纔是君子之勇,君子之勇既有仁者的胸懷,又有智者的聰慧,是仁、智、勇的疊加、融通。

總之,我們要把《論語》作爲我們心靈的“雞湯”,讓心得到滋養,在寬容別人、幫助別人、給予別人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在自己的內心中,拓出一片樂土。心態決定狀態,思維決定行爲。當我們給予別人、幫助別人、溫暖別人的時候,真正受益的是我們自己的心靈,你會感到周圍的人都是你的朋友,人們因信賴你而把你作爲託付,回饋你真誠、友誼、熱情、尊敬。你會因爲他人的快樂而快樂,因爲他人的幸福而幸福,這時我們會感到心中有一處聖地,這與我們的名譽、地位、財富和家庭背景無關,它關乎我們的內心,關乎我們的生命,關乎到我們一生,能幫我們活出更多的好時節。

讀論語作文 27

幾千年的儒家文化,沉澱在散發着油墨書香的《論語》中,任憑它被歲月的風霜剝落得朱漆斑駁;仍憑它在歷史的長河、時間的流水中被洗刷的一字不剩,而其中靈魂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仍然安詳的、靜靜地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陽光、像雨露滋潤着我的心靈。

剛開始讀《論語》的時候,本只是爲了完成每日讀好書的任務,可讀着讀着竟着迷了,愛不釋手。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一個個穿梭於“禮”、“仁”、“孝”、“君子”、“小人”之間的靈魂,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書中一句句寓意深刻的對話,像一盞明燈,是指引我前進的方向,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

當我讀到“事父母能竭全力”時我因孔子孝順父母而愈發敬重他;當我讀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時,也下定決心學習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當我讀到“子不語怪力亂神”時,我也決定從此不信鬼神,相信科學;當我看到孔子勇於承認錯誤時,我爲他的勇氣讚歎不已……

仔仔細細地讀了孔子的《論語》,他對於學習的態度是最令我受益匪淺的,特別是這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特長,都有讓別人值得學習的才能。連我們這個小小的班集體,都有愈多的“未來之星”呢!有成績不怎麼好,體育成績卻遙遙領先的運動健將;有體育不好,卻寫得一手龍飛鳳舞的好字的小書法家;有書法不好卻彈得一手好琴,唱歌娓娓動聽的小歌唱家;有唱歌五音不全卻對數學情有獨鍾的小數學家;也有數學“白癡”可對寫作卻妙筆生花的小作家…·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呀!只要我們像孔子那樣抱着謙虛的態度來學習,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每一個人都能成爲我們的良師益友,難道還怕我們學不好,成不了材嗎?山之所以高是因爲有一顆顆毫不起眼的石子鋪砌而成;海之所以遼闊,是因爲它不拒任何水流融入自己;人之所以閃光是因爲吸取了能夠吸取的任何知識來充實自己。當今的學生物質生活條件好了,變得懶惰不求上進,對學習是馬馬虎虎、得過且過,最缺少的就是這種勤奮學習的態度。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不管在學習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要有這種愛學習的精神,不恥下問,一定會有收穫的。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濃縮,是一位教會我們爲人處世的老師,更是引領我向上的階梯。這麼好的書,大家都來讀讀吧!

讀論語作文 28

我小時候是個有夢想的人,保持着浪漫心態直到二十弱冠,總歸是個有夢的人,而我有夢敢想,便也不失爲一個有夢想的人。我幻想過去許多好看養眼的地方,然而我更多的是常常在萬卷書中尋幽。

是的,我還是比較喜愛看書的,我讀的第一本書是什麼早已記不清楚,然而我知道肯定是雜書,那時候家裏書很少,能給我看的,是一種叫做《故事會》的書。實質上,比起那些學究書做學問的書的枯燥,故事更合我的味道,更何況,我那時還是個不懂看書有何用只是覺得有趣的毛孩而已。後來我逐漸看過了《成語故事》、《十萬個爲什麼》以及我的母親送我的第一份生日禮物《腦筋急轉彎》,這本書倒是我自己要求的,看到同學中間有人擁有,自己便也單純的想要擁有,僅此而已。

實在話,我是個比較喜歡有樣學樣的人,但是真讓我學到手,我會變個法演出於你看。我通常把我學習過的人當做我的良師益友,這樣的人很少,在我這二十自述中能夠讓我回顧起來的,僅有那麼個把,或許是我記性差的緣故吧。這個二十自述也是我從別人那裏喬遷過來的,直接的是我最認可的一位良師益友,追根溯源,恐怕是胡適先生了,胡適先生是一位新思想者了,我看他的《四十自述》頗有感悟,頓覺得小時候的光景是一種消遣了,也確實是一種奢侈了。

我何以將這半自述的不倫不類的文章叫做“子說”呢?胡適先生小時候受母親影響極大,曾經有過一段日頭誠心禮佛,然而新思想廣佈的時代給了這位小先生一點點的叛骨,便說了把佛像都丟到廁所缸裏去的話。孔教是從儒家這個當時的新思想大家中漸漸變態而沿襲下來的,說的好聽或是難聽點,中國自古便有了自己的教會。這是後來人的事,孔老夫子怎麼樣?至少不是這個孔教的始作俑者。孔老夫子的頭銜很多,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稱爲“至聖”、“素王”,這些都能沾上邊,也算是個比較優秀的人了。我一直認爲事出必有因,所以我一直對歷史上青史留名的人懷有敬畏之心,無論功名與罵名,既能詫叱風雲,便有萬般神通。說夫子是個思想家,我想便也唯有《論語》一書可算佐證。大宋宰相趙普也曾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我這般庸人讀完整本恐也沒有這樣的一半水平了,但是讀書爲往聖繼絕學,可謂大道無形,大音希聲,確也!

“我們家鄉的蒙館學金太輕,每個學生每年只送兩塊銀元。先生對於這一類學生,自然不肯耐心教書,每天只教他們念死書,背死書,從來不肯爲他們‘講書’。”胡適兒童時的私塾便是這般光景,善在其母對其管教極嚴,“渴望我讀書”,於是胡適的歸功自然落不下這位慈母了。這樣的私塾、先生都是要不得的,孔子所主“有教無類”,便是正與這相對的了。《論語》中有大部的篇幅是言“學”的,“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等,都是其上記述的關於學習的方法雲雲。由於我一個假期都在研讀胡適,所以對於胡適的經過有着濃厚的興趣,就學習而言,胡適先生不輸於任何人,而或應該說胡適先生是一位天賜的大讀書家,他的讀書完全是出於本能興趣,自然便是個學習做學問的料子了。入學時已經不是個“破蒙”的學生了,“故我不須念《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詩》一類的書。我念的第一部書是我父親自己編的一部四言韻文,叫做《學爲人詩》,他親自抄寫給我的。”胡適先生學習很早,在尚不更事的年紀,讀書學習完全靠的是興趣,剩下的就是父母親的督促,這也便扯上了人倫孝道。

胡適先生的父親胡鐵花死得早,其最感念的還是他的母親,最有印象的是少年時代與其母一起生活的十餘年,說這十餘年是他的做學問的開始,也是爲以後做學問打下好的基礎的十餘年,後來四處求學,與其母更是聚少離多,但是少年時母親督促的習慣早已形成。人說父母是每個人的第一任老師,孟子有其慈母三遷住地,成就孟子“亞聖”美名。《論語》有子“其爲人也孝悌”,可見一斑,孝在古時已顯重要。現代人有種習慣還未曾西化,尤其是在農村鄉野更是諸如所見云云,這樁事便做是“守孝”,父母嫡親長輩死後嫡出孝子守孝三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當然,隨着現代化的演進,物慾橫流的社會逼迫每個人的奮進,三年略顯冗長,立馬外出工作又顯不莊重,所以現代人頂多是三天時間便也走過了形式。《論語》中有關於“孝”的篇幅不可不畏之大篇,“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說是父母在世時,應以禮侍奉他們;去世後,應以禮安葬祭祀。孔子所創儒家學派後世成爲中華顯學,由是他所主張的孝,在後世大肆推崇,中國人自古便重孝道。我們後來人更是不可忘本,弘揚孝道。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與小人在古今文人口中不絕於耳,倒不免黨同伐異,草誅筆伐,從“黨錮之禍”中可窺見一斑,只知今經古文也是管中窺豹,坐井觀天,倒也做了回青蛙了。“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歷來君子備受推崇,《論語》一書也是花了大篇幅去敘述君子,也是大力宣揚君子而貶低小人。有言“君子不重,則不威;學而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禪改。”君子莊重纔有威嚴,學習到的知識才會牢固,重忠信,交友謹慎,知錯能改。又或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君子不要求吃多飽住多好。君子辦事情機敏,說話謹慎,以品德高尚的人爲師,從而糾正自己的過失。如此便是好學了。《論語》關於君子之篇不遜於孝的篇幅,又有“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後從之”云云。

孔子的思想多已在這本《論語》之中,孔老夫子或許是個追求完美之人,“吾十有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一個人能做到這樣確實算是完美了。我家鄉有個旅遊地,山下有棵樹,細數有九枝椏,下面有塊碑刻,上雲:“人無十全,樹無九椏”。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也許有,但是我見識短淺尚未謀面,憾也!《論語》所言,從古至今,中國人漸漸的去學習,大概已經領悟其精髓,但是真正做到尚屬難事,這便做是一種完美的境界,我們可以去接近,無限的接近,但是似乎難以真正做到,只需要向他看齊,便也夠了。

讀論語作文 29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書,書中充分體現了孔子的思想和主張,對後世的影響極爲深遠和廣泛。

《論語》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語言質樸精練。其中有許多傳誦至今的名言,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任重而道遠”。它們所蘊涵的深邃的寓意膾炙人口。

讀《論語》,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不是一道晶亮跳躍、清澈見底的小溪,而是一條遼闊、深不可及的滾滾大江,它磅礴的氣勢深深打動了我們,讓人久久地沉思。

孔子將“禮”作爲最完美的倫理規範和制度,同時,他又將“仁”作爲最高的道德準則和品質。“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論語》中被着重表達。它的內涵是豐富的.,其中體現之一爲“仁者先難而後獲”,意思是:仁人是難事做在人前,收穫退居人後。相當於我們今天常說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這也是當今社會衡量人的道德水準、精神品質的尺度之一,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努力追求的一種境界。由此可見《論語》對現實社會的積極的影響和它強旺的生命力。

《論語》中有與當代思想相悖謬的地方,應該芟除。但它的菁華必然陶鑄我們。

讀論語作文 30

本學期老師組織我們讀《論語》。學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老師一遍遍在課堂上講解所謂何意,我在下面聽得雲裏霧裏,想不通這古人好好的話幹嘛要說成這樣,在我眼裏,古人的經典文章一直是深奧難懂。

課間隨意翻閱書本,不覺被裏面的內容牢牢吸引了,這本書不像我想象的那麼枯燥難懂,論語中的經典話語加上一個個小故事,變得生動形象,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爲人處世的道理,每當夜晚難以入眠時,我便捧着它細細品味,細讀之中,也讀出了一點點自己的心得.爲人之道,貴在真誠.自懂事以來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處世圓滑,左右逢緣;有些人巧舌如簧,善於奉承;有些人耿直憨厚,善良樸實;有些人刻苦兢業,舍已爲公;有些人無爲頹廢,胸無大志。這些類型,我覺得都和自己對不上號,我自己卻是挺喜歡真實,不太會耍弄心機,也不善於推卸任務,也許源於老師對我的教導:做一個真誠的人。真誠是搞好人際關係的良方,與人交往,不虛僞,不矯飾,真誠地面對每一個人,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我想他人也會熱情地接受你。

這本書還一直放在我的牀頭,有些故事我還沒有細細地讀完,不過我想我會擠出時間去細品的,看着書櫃里長年作爲裝飾品的書籍,我很慚愧,沒把書當成自己的朋友,我想我會重新去認識它們,就像《論語》裏說的,爲人之道,貴在真誠。

讀論語作文 31

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創始人之一,他所堅持的儒家不僅僅在春秋戰國時期廣爲流傳,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們編成一部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傳至今。

然而,起初我卻對孔子有着極大的成見,認爲他是一個腐朽的老頭子,只因爲孔子曾經說過:“惟小人與女子難養也”。我對這一句話感到憤憤不平,認爲孔子歧視女性,還時常想着孔子的母親不也是女人麼,當讀到孔子的文章時,便和同學用惡毒的話來數落孔子,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是自己誤會了孔子,孔子所說的:“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並沒有歧視女性的意思。而古時候的語言文字和現在的語言文字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我真應該要學好文言文,以免再出現同樣的笑話來,我也明白了不能夠只因爲個人的片面觀點去評價一個人的好壞,而是要根據長久的觀察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優劣。

現在,我又重新拾起了《論語》,以全新的心態細細品讀,把自己的心貼進去裏面感受孔子的思想。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明白了並不是只是在學校裏做教育工作的.人才能被稱爲老師,在家,在社會上,甚至於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清潔工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東西,不能夠瞧不起別人,一座宏偉的大橋只要缺少根小小的釘子就能讓它崩塌。而學習也是要有選擇性的,必須選擇別人身上的良好品質加以學習。別人身上的缺點,假如自己也有就應該要改正。

孔子教學不分貴賤,廣納學生,從而打破了古時候只有官侯權貴的富家子弟才能夠學習的權利。把思想傳給廣大人民,爲那些有廣大的報復的貧苦青年找到出路。孔子主張因材施教,他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徵進行教育。孔子也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負,他也曾經想要爲國家百姓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是在當時戰亂頻繁的年代他的學說並不能滿足國君的需要。因此也就沒有什麼作爲,只能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儒家思想。

讀了《論語》後,我明白了只有擁有博大的心胸才能受人尊重。

讀論語作文 32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爲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彙集片酬,後來就成了《論語》。中國歷史上從漢武帝開始,尊儒學爲統治思想,《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它的推崇。

大家別以爲,孔夫子的《論語》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專業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實不然。在我看來,《論語》更像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喝下去後讓心靈得到一次洗滌,不,應該用一次昇華。孔子的.《論語》很少由長篇大論,每一則都很簡練。因爲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這句短語就是最好的敘述。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傷痕闖過來的。全世界都驚歎於我們,因爲我們的一種信念,孔夫子就是一個很叫信念的人。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明信子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比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先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是啊!兵、食物都是護生的,人都有一死,還不如信念重要了。對待生活,孔子最愛顏回,他曾誇獎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論語》像一位智慧老人,給我指引人生。在處世方面,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優何懼。人以羣分,物以類聚,交友需要謹慎。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子曰:“三軍可多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讓我明白志向重要。

讀論語作文 33

上幾個星期讀完了論語學而,我不僅感受到孔子及他的弟子們的學問深厚,更感受到許多人生中做人、處事的道理和方法。

在我讀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時,我體會到了孔子及他的弟子們道德修養很高,反思我自己就沒有像他們那樣了。我好像從來沒有反省自己的習慣,也不能檢討自己,所以沒能對自己有新的認識和見解,也不能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什麼是“爲人謀而不忠乎”?我們每天晚上都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在今天爲別人做事是否盡心盡力,答應別人的事又是否去認真做了呢?這些問題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

什麼是“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是相信、信用。如何才能令他人相信你呢?認爲你是一個講“信用”的人呢?主要在於你所答應朋友的事情能否做到,能否完成;不能做到的事情不能答應,不能應承。所以一諾千金。如果答應別人的事情,就是赴湯蹈火也要完成。如果答允別人的不能完成,就是“與朋友交而不信”。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與朋友真誠相待。

什麼又是“傳不習乎”呢?就是當老師給你技能知識時,你是否只是聽、只是看、只是學,但是有沒有在實際生活中去練習、複習呢?我們在平時沒有練習和複習的.觀念和習慣,所以學到知識很難牢牢地記住,記不住,遇到問題就很難解決了。這就是“傳而不習”的結果。我們學習的關鍵,必須不斷地練習與複習。所以“學”與“習”是一體的,不能分離的。而我們在生活學習中做到了嗎?

通過這一條論語的學習,告訴了我: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而不是一年幾次,一月幾次。要反省自己爲別人出謀獻策,做事情,爲了他人的利益,是否忠誠?與朋友交往是否令他人相信、信任你?對於別人傳授給你的知識技能,必須經常練習、複習。只有做到這些,持之以恆,纔能有一個成功的人生!

讀論語作文 34

在七年級的寒假中,我認真閱讀了《論語》,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論語》中所講述的學習之道,現在我給大家講講我的體會:我認爲:真正的成功學習之道=勤奮+虛心求教+理解發揮。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句至理名言,他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更加突出了這句話中的道理的深刻……人們在讚美其寫作手法時,其中的道理也就刻在人們的心中了。

這句話形象、直觀地寫出了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只是讀書卻不思考便會受騙上當;而只是冥思苦想,卻不讀書,便會越想越糊塗!

那是多麼可怕的兩種結果!我們再來想想,一味讀死書,卻不對讀的內容加以思考和理解,不把它運用在生活中,那結果只相當於翻過幾張白紙罷了!由此說明,書中的“黃金屋”是要通過“發掘”纔會顯現出來的!

由此,讓我想到: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思想家,但他們只會思考嗎?不,他們還會用語言和自己的雙手將其表達出來,從而得到人們的讚賞與肯定,而只思考卻不做出行動的思想家呢?那就叫空想家了——想這想那,卻不付出行動,那又有什麼意義呢?總而言之,這句話也告訴了我們:只有思想與行動相結合,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我們在生活中,千萬不要成爲以上的幾種人,否則將給我們帶來非常可怕,不堪設想的後果,我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把學與思考結合在一起,這樣,就會使學習變得非常輕鬆,不會感覺到枯燥,無味,甚至是厭煩的感覺。

感悟人生的開始,就從《論語》讀起吧!讓我們從這一刻起,走進那文學的殿堂,一起去感受這能貫徹古今的,這能通透人生的經典吧!

讀論語作文 35

我喜歡經常翻閱家裏的《論語》,其中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話對我的感觸非常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站在河邊說:“流逝的日子呀,象水一樣,晝夜不停。”孔子在河邊,一定是先擡頭看天,看到斗轉星移,晝夜交替,一天一天過去了,想到花開花落,四季交替,一年一年過去了。再低頭看看河裏的流水,晝夜不停地流,一經流去,便不會流回來。這時孔子眼中滾滾奔流的江水,它不只是一種自然現象,其中流淌的還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陰。所以李白有一首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感嘆時間像水轉瞬即逝。

我們有時是這種感覺:時間過得真快啊!像水一樣快。當我們和朋友相處愉快,天南地北地談論事情的`時侯;當我們很開心的時侯;當我們很認真地聽課的時侯;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今天就變成了昨天。有時是另一種感覺:當我們玩電腦的時侯;當我們只做一些無聊的事情的時侯;當我們在課堂不認真聽講的時侯;時間過得真快。就在我們後悔自己老是浪費時間,討厭自己的時侯;時間又過去了。就像水一樣,在我們不知不覺時剛流來的水就又流走了。我們的時間每天一秒一秒地流逝,世上沒有一件事不用時間啊!從我們出世以來就天天與時間賽跑啊!所以我們要懂得好好利用自己的時間,也好好珍惜別人的時間。不要再讓時間像流水一樣無聲無息地流走了!

讀論語作文 36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出自《論語》,這是我最喜歡的名言之一,每當讀起這些,我都會讚歎經典的中國文化。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意思是:如果我們三個人一起走在路上,他們身上必定有值得我效仿的地方,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教導我們虛心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品質,看見別人比自己強的時候,要向他學習;看見別人做得不好的時候,也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這樣的缺點。

如果我們沒有虛心精神,自己只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不聽別人的意見,那我們就不會進步,只能停留在原地,時間一長,你就會退步,成功的機率會越來越小,失敗的機率會越來越大,這樣一來,你也跟一兩歲小孩沒什麼兩樣了。

這樣的道理,都是《論語》這本書教給我的。《論語》這本書是一些簡短的句子合成的,但這簡短的句子卻深含了意義深刻的道理,告訴我們該怎麼去做,怎麼去面對。但有些話,卻要結合實際來理解。

比如說,《論語》裏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的意思是,當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父親去世後,要觀察他的行爲,若是他還堅持父親在世時的行爲準則,就可以稱他爲一個有孝心的人。其實這樣的孝,片面強調了兒子對父親的依從,歷史在發展,人們的言行舉止不能總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後代超過前代,這是歷史的必然。

你的父母如果是一個小偷,按照這個道理,你要繼承父母,做一個小偷,那這一定是好的嗎?不是的,因爲你繼承的是壞的,不善的',這樣對自己不好,對自己的家庭也不好。

對自己不好的是,你可能因此會進監獄、坐牢,和一些壞人關在一起。這樣,你有可能會變得更壞,做更多壞事。

對自己家庭不好的是:一,你的家人會非常傷心,漸漸跟你疏遠,不再跟你在一起了。二,你的孩子有可能會跟你一樣做一個小偷,這樣下來,你的子子孫孫都會變成小偷。

所以,我們要多看書,多知道更多的知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他們的優點,這樣我們就可以少犯錯誤,更快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