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精選春節家鄉作文四篇

精選春節家鄉作文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家鄉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春節家鄉作文四篇

春節家鄉作文 篇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題記

在家鄉,春節是咱們最歡樂的節日,三十的守夜,正月的拜年……都那樣美妙。

春節,沒什麼儀式,更多的確是歡歌笑語。

十二點鐘聲敲響,千家萬戶幾乎同時打開大門,說是爲了“迎神”,再將鞭炮點燃,一時間,千萬朵仙花在天空中爭奇鬥豔。

這天晚上八九點鐘,吃完了年夜飯,一家人都坐在屋子裏看聯歡晚會。光電視演還不夠,我和妹妹每年都會準備好多節目,咱們每次“演出”都會得到長輩的掌聲

每年除夕,咱們家鄉還都會有一場辯論會或是智力競賽。比賽規則如下:

一,辯論會由一家人中間的'一個人提出一個觀點,其餘人對此觀點進行評論(贊成或不贊成)。哪一方能把對方說得“無語”了,哪一方贏。

二,智力競賽:把在場的人分成兩隊,兩隊互相向對方提問。最後哪隊答對問題多,哪隊贏。

當然了,春節最快樂的當然

是咱們小朋友了。除了過年能有壓歲錢,最開心的事咱們可以自由玩耍。那一刻,每一秒都變得精彩了。

春節家鄉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是一個漢藏混居的村子,雖然民族不同,但慶祝春節的方式大同小異。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源遠流長。春節時,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到處洋溢着歡樂的氣氛。家鄉的春節也別具特色。

家鄉的人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爲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到初八,各鄉的社火隊歡聚縣城,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這期間花燈滿城,這時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纔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家鄉作文 篇3

過年了,在我的家鄉過春節時,冰糖葫蘆、年糕、火炮、這些小玩意兒都成了春節的'專屬“特產”。

除夕那天早上,我和媽媽都快忙炸了。但仍然是樂在其中,媽媽在大門上貼着春聯,我呢?則幫媽媽貼“福”字。

膠水都已經抹好了,剛要貼門上時,媽媽急忙阻止我,並且說:貼反了,貼反了,福到了!“福”就應該倒着貼嘛!這樣就表示福氣臨門,聽媽媽這麼一說,我便馬上將“福”字倒過來,彷彿一刻都不想怠慢了“福大人”。

晚上,該是吃年飯的時候了。客人們都到齊了。桌子上瀰漫着各種菜的香味。外公也不惜拿出了自己最寶貝的酒,看樣子是準備大幹一場呀!菜都上齊了!大家都歡歡喜喜地坐在桌子前,津津有味兒地品嚐着年夜飯,一大家子都其樂融融,有說有笑的。

最讓我激動的時刻到來了。自小我就有兩大夢想:一是睡覺睡到自然醒;二是數錢數到手抽筋了。只要我面帶着微笑向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說幾句吉祥話,財源就滾滾而來。真可謂是:“錢來了,擋都擋不住哇。呵呵!”

有句歌詞唱得好:“找點時間,找點空閒。領着孩子常回家看看。”過年了回家看看吧!

春節家鄉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樂陵南邊的一個小村子裏,那裏有那裏的過年習俗,那麼作爲一個在濟南生濟南長的樂陵人,就讓我來一一闡述這裏的習俗。

第一,掛燈籠、放鞭炮:先說一句題外話,濟南的年味好淡哦!鞭炮放的.也少,至於燈籠嗎,也就小區門前掛一兩個。而老家就不一樣啦!大年三十晚上五六點鐘,家家戶戶掛上通紅的燈籠,鞭炮也響得和打雷一樣了。每戶人家都要放一堆鞭炮,有大鞭炮、小鞭炮、煙花、鑽天猴,大鞭炮震耳欲聾;小鞭炮清脆響亮;煙花五顏六色;鑽天猴拔地而起,升上天空後綻放出五顏六色的光彩,把整個村莊照的跟白天一樣;家家戶戶還燃放起了篝火,不是爲了取暖,而是預示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大吉大利!

第二,給逝去的祖輩磕頭,在我們的老家,家家戶戶都供有家譜,上面列有逝去祖輩的名字,大年三十晚上放完鞭炮,小輩子孫就要給祖輩磕頭,希望祖輩可以保佑子孫平安、健康、幸福。看到大爺們磕得那麼虔誠,我也跟着跪下磕頭,絲毫沒有覺得不好意思。

第三,吃水餃,拜年,在我們的村裏,大年初一這一天都起的很早,大概也就五六點鐘就起牀了,抱柴火,燒大鍋,煮水餃,不知怎麼的,感覺大鍋裏煮出的水餃格外的香!吃完水餃大家都走街串巷給自己的長輩拜年,互致問候,那鄉音不是一個親切可以形容的!

第四,扭秧歌:扭秧歌的時間在大年三十後的幾天,大概在每天晚上七八點鐘,已經是鑼鼓喧天了,敲鼓的敲鼓,打鑼的打鑼,剩下的都在扭秧歌,除了一些舞步熟練的老爺爺老奶奶,也不乏一些新手,他們依葫蘆畫瓢的扭着,倒也有模有樣,其中數小孩子的舞步最搞笑了,簡直可以當春晚小品看了,他們的舞姿張牙舞爪,把人逗得捧腹大笑。突然有一個小孩自己絆到了自己的腿,一屁股跌坐到地上,嚎啕大哭起來,接着就是親戚們的安慰聲……

我老家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在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祝老師和同學們春節過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