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靜聽回聲作文

靜聽回聲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篇一:靜聽回聲

靜聽回聲作文


  中國是一個飽經滄桑的國度,千年的文明造就了華夏民族,我們曾擁有最頂尖的科技,我們曾擁有最遼闊的土地,我們曾擁有最繁華的街市……但歷史在爲我們哭泣,爲華夏土地上燃起的熊熊戰火而慨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毀於一旦,日本侵華十數年……美麗的神州大地,被瓜分得七零八落。歷史發出了最深切的吶喊:“奮發吧,華夏兒女們!落後就會捱打,悲劇不可重演!”是啊,華夏大地飽受苦難,若再不振作,實爲悲夫!  
  自人們便嘆曰:“天若有情天亦老,故而蒼天無語亦無情。”科舉落第,考生指天罵曰:“蒼天無眼!”遂直奔黃泉。有情難聚,又對天大喊:“蒼天無情!”遂化作雙蝶。壯志未酬,不禁仰天長嘆:“天要亡我,實爲蒼天之過!”遂捨生取義。靜靜聆聽,蒼天在申訴:“非吾之過,實爲爾等凡夫俗子之過!考生落第,怪其用功太少生不逢時。有情難聚,怪其思想封建,愚昧不堪。壯志未酬,怪其無雄才大略,技不如人,豈可皆推於吾身?”是啊,人生坎坷,豈可皆歸罪於人?君子求諸於己,小人求諸於人!  
  其實世間萬物都有其語,並非我們雙耳不聰,而是我們已習慣於塵世的喧囂,難以靜靜聆聽。其實,當我們真正靜下心時,耳邊又必將聽到另一番回聲。  


篇二:靜聽回聲


  天空似水般透明,雨絲輕輕地飄拂在臉頰。我坐在窗前,靜思。
  外婆今天照例又去了那條街,照例帶着那隻玻璃瓶,她捧着,好像捧着價值千金的珠寶,沿着街邊的高樓,一步一停靜靜地挪動碎小的腳步。走過一遍,再走一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是雨雪天她也沒間斷過。
  從小我就知道外婆有這樣的“必修課”,但從未追問她原因,只是好奇:她每天做着重複的事,究竟有何意義?還有那隻奇特的玻璃瓶。媽媽說那是外公的遺物,我仔細瞧過,不過是隻普通的瓶子,再貴也超不過10塊錢,外婆卻當作稀世奇珍。最奇怪的是瓶子裏什麼也沒裝,空空的。
  我猜測:一隻空瓶有什麼稀奇,要買能買一大堆,爲何惟獨那只是寶貝?也許外公在裏面放水養過花,因此花謝後,瓶子仍有回憶價值;或者養過蝌蚪,再不然就是裝過外公送給外婆的他親手疊的100只千紙鶴,所以外婆滿懷思念地保存着,每天帶着它徘徊於老街,那麼千紙鶴如今飛去了哪裏。
  終於,我決定解開這個存在了近20年的謎。
  我收回思緒,穿過雨簾,來到外婆家,向她提出不解。她的睫毛微微一顫,微笑着答應告訴我謎底。
  她佝僂着身子,我扶着她,我們帶着那瓶子一同來到老街。她緩緩沿牆根走着,一隻手緊緊握着瓶子,一隻手輕輕撫摸着牆面:“你一定以爲這瓶子是空的吧!每個人都這樣想,但除了我。這裏面裝着最親切的東西,不,是寶貝,是你外公在臨終前,對我說的話。”“說的話?”我驚愕。
  “是呀,當時沒有錄音機,他就託醫生把他掛水的瓶子取下,倒掉裏面的藥水,然後叫我拿着,他對着瓶口,用最後虛若遊絲般的聲音斷斷續續地說:“老伴,好好活着,我會帶着對你永恆的愛在天堂等你。”說着外婆竟然熱淚盈眶,她把瓶子緊緊貼在耳朵上,爬滿皺紋的臉上竟露出美麗的笑容:“我聽到了,他又在對我說話了,回聲一次次飄過來。你聽!”我接過瓶子,用耳朵聽,什麼也沒聽到。哦,是應當用心去聽吧。
  人離開後,只留下看不見的東西,也許只有靠回憶和感動把這些看不見的鎖鏈連在一起。外婆從老街搬走後,老房子沒有了,但街道仍是充滿回憶的老街,帶着“回聲瓶”走在老街上便是她最幸福的時刻。
  “舊屋,可以變成廢墟;過去,可以變成褪色的記憶;而愛,會在我們的心裏默默地延續。”深夜,我在日記本上寫下如是話語,瓶子裏裝的是最美的聲音,是外公把他堅如磐石的心捲成樹葉的形狀,爲外婆輕輕吹奏的一曲天籟!


篇三:靜聽回聲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在生命的路上種植着什麼,最終都會收穫什麼。播種愛情,收穫愛情;製造罪惡,收穫罪惡。從另一種意義上講,爲別人謀幸福的人,他本身也就是幸福的人,這同樣是自己生命的迴音。  
  當我撒下一片種子在土壤上,還不久之後,我也收穫了一片綠蔭。  
  記得五年級下半學期的時候,我的成績並不太突出,上學期也是如此,因此我只能成爲“平民”一直默默無聞,爲了能出人頭地,更爲了長大能創出一翻好事業,同樣這次期末考可能成爲我人生的轉折點,所以我分外努力。當放學回到家,我拿出記有不懂地方的小本子,向媽媽請教,當媽媽也不知時,我便會緊皺眉頭,獨自一人到書桌前思考,在上課的十候,我也十分把握這段時間,從中學到課上的精華,晚上,我也挑燈夜讀,用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做每一樣作業,日復一日,我都是如此。終於迎來了期末考,當我走進考場,認真讀題時,我想起了一句話,那便是“我能行”。我沉思了片刻,帶着這三個字,做完考試經過幾天的批改,終於有了回聲,班裏有三個全優生其中也包括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付出就有收穫,這是我從這次實踐中得出來的道理。  
  聞名中外的愛因斯坦曾在小學的時候做了把小板凳,最後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讚揚,靠的是堅持不懈的努力,這便是生命的回聲。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走着與別人不同的生命歷程。但有一條規律似乎永遠存在着,那就是我們抱着熱愛生活的態度對待生活,生活也會回報給我們燦爛的陽光,我們每天都在抱怨生活的不公,生活給我們的也是一張陰沉的臉。  
  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播種,一起來耕耘,一起來傾聽生命的回聲。  


篇四:靜聽回聲


  社會上到處都有回聲,只有用誠心去對待別人的人,纔會得到別人對他的真誠。——題記  
  我的家鄉在紹興,屬於平原地帶,四周也沒什麼高山,我小時侯聽到“山”這個字,總有些迷糊,是不是像我家圍牆那麼高哩?終於,在我六歲那一年,爸爸帶我去了一趟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山。山巍峨雄奇,直聳雲霄,我當時就蒙了,原來山如此壯觀啊!  
  我們費了好大勁才爬上山頂,此時已是要酸背疼。我大叫了一聲:“啊——好累呀!”沒想到山的那邊也傳來了這樣的聲音。我奇怪極了,莫非山那邊也有一個人在叫?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又叫了一聲:“是誰呀?”“是誰呀?”回答我的仍是一樣的話語。我心中有些不快了,誰經常學我說話?我朝那邊大叫:“對面的壞蛋,別吵了!”“------別吵了!”對方像是在抗議。我委屈極了,說:“我爬了這麼高都累壞了你還罵我!”可對方也是又氣又急的說。我的眼淚又忍不住了,“ 吧嗒吧嗒”往下掉。爸爸連忙來問,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和爸爸講了。爸爸聽完了忍不住哈哈大笑,又對我說:“孩子,你再去道歉試試看?”我把眼淚收了回去,有跑到山谷邊,大叫:“對——不——起——我不——應該——先說你——”山谷那邊也響起了這樣的叫聲。“我——們交個朋友——好不好——”我呀越響越興奮,兩頰通紅通紅的。“交——個朋友——好——”哈!看來他是同意了,我高興地向爸爸報喜。  
  爸爸微笑地看着我,語重心長地說:“傻孩子,你不知道,這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叫回聲。”我不解地看着爸爸,小小的眼睛裏充滿了疑惑。爸爸解釋道:“以後你長大了會明白的,其實我們社會上也處處有回聲,不是嗎?”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搖了搖頭,心中還是充滿了好奇。“當你歷盡千辛萬苦到達了山峯時,是否應該讓你的回聲更遙遠,更成功呢?”爸爸帶我下了山,丟給我這樣一句話。  
  爸爸的話一直縈繞在我耳畔。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明白了:世界上也有回聲,只要你用熱心、善心、誠心去對待任何一個人,你也會得到同樣的回報。而如果你爲人處世不融洽,對別人態度惡劣,那麼你得到的也不是什麼好東西。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做一件好事,難道就這麼難嗎?
  將心比心,對人真心。請永遠記住這句平凡而深奧的話吧!


篇五:靜聽回聲


  還是隻會跑着玩兒的時候,我就喜歡在空曠的場院裏使着勁兒呼喊,然後好奇而滿心歡喜地側着耳朵聆聽那返程的無憂無慮的聲音。到了初懂事兒的年齡,對世事淺嘗的心有了喜、怒、衰、樂時,我就會一個人在曠野傻傻地狂笑或是吶喊,而那回蕩的聲響,就成了與我共肩的分享和承擔。
  如果說,曾經把聆聽的回聲只是當作自己的聲音,那麼直到一次嶄新的經歷後,我終於欣喜地感悟到:回聲並不是一種簡單的聲響的複製,而是一種有生命的語言。
  那是不久前的暑期。性格缺點的長期累積以及對生活認識的膚淺,終於在學業上醞釀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風暴。我苦苦在人生的浪峯波谷間掙扎,未來彷彿就是一隻即將顛覆的帆船,而希望或許只是那根隱約浮現於水面的桅杆……
  爲了排遣苦悶,我做了一次運行。
  青島嶗山,一座俯瞰大海的美麗山峯。“嶗山道士”招引我頂着驕陽,憋着勁兒,登上了盼望已久的峯頂,而心在剎那間卻凝固成高曠的沉默。那一望無垠的湛藍的天和海,那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蒼翠山巒。這是大自然怎樣的一種雄渾和生命力的奔涌?我動了動嘴脣,除了汗滴的絲絲鹹澀,竟尋不到任何激動的語言。一陣風吹過,一粒電光在靜寂的思想中閃射,不我由自主地張開雙臂,積蓄已久的心聲和力量凝成一聲“喂--”,在山海間飛出。片刻,那“喂--喂--喂--喂……”的回聲像澎湃的波浪涌來,將我淹沒……
  我就一個人在峯頂靜靜地站着。海擁着山,天連着地,那回聲在心胸中涌着、涌着。而不遠千里奔波而來,也許正是爲領略這種回聲、這種神奇。漸漸地,回聲退了、退了,而往日難忘的記憶珍藏、青春憧憬和那些期待的眼神卻像漲潮的海水一樣涌上來,述說着,疑問着。也就是在寧靜中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我把對生活的所有疑問凝成一聲“喂”,而山海回答的是同樣的語言似是有聲,卻是沉默。我輕鬆地笑了:飛去的是失落與彷徨,回來的是熱情和希望。是的,我要重新展翅飛翔,不管前方是否還有風雨雷電。
  人的語言只是一種生命的疑問,而沉默卻是對生命的耕耘,對疑問永恆的回答。不要幻想世界會給你直接的答案,發現和感悟纔是人生的真諦。而回聲就是這樣一種用反覆和沉默來啓迪生命的語言,只是,你可用心聆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