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七夕情人節作文集

七夕情人節作文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七夕的由來

七夕情人節作文集

由來:七夕,原名爲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着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爲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爲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爲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爲“喜中帶吉”月。因爲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爲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祕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七夕的傳說

很久以前,有一個跟着哥嫂過活的孤兒,既聰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棄他,鰵不亮就趕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向年後,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只給他一間破劃房,一頭老牛。從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間破劃房內。

一天,牛郎趕牛走進了一片陌生的樹林,這裏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牛郎見到九個仙女駕着祥雲落在河的草地上,然後脫去五彩霓裳,跳進清澈見底的河水裏,牛郎盯着一個最年輕是美麗的仙女。科看入了神,這時老牛突然說話了:“她是天上的織女,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會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着樹從,悄悄拿走了織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時,其它仙女紛紛穿起五彩霓裳,駕着祥雲而去。唯獨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織女留下了。這時,牛郎從樹後走出,請求織女做他的妻子織女見牛郎忠厚老實,勤勞健壯脈脈含羞的點了點頭。

牛郎織女喜結良緣後,男耕女織,互敬互愛。兩年後,織女生下一男一。然而天帝聞知織女下嫁人間,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帶着天兵天將,捉了織女,悲痛欲絕的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蘿筐挑着兒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撥下金簪一劃,牛郎腳下立刻出現一條波濤洶涌的天河。

肝腸寸斷的織女和挑兒女的牛郎,一個在河東一個在河西,遙望對泣哭聲感動了喜鵲,霎時無數的喜鵲飛向天河,搭起一座鵲橋,牛郎織女終於可以在鵲橋上相會了,王母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橋上相會一次。

七夕,與愛攜手

七夕,與愛攜手

“竹梢隨風輕輕搖,枝頭祈願路迢迢。牛郎織女鵲橋會,繁星明月映九霄。”

我與姐姐盤腿坐在家門前的石階上,一邊拍着手,一邊唱着一首首古老的歌謠。清亮的月光灑在蒼老的榕樹上,一陣微風輕輕吹過,將斑駁的樹影打亂在身旁的鋪路石上,風中夾雜着一絲絲甜蜜的味道。我們站了起來,抱着滿懷的甜味兒風,決定去繁華的大街上,體驗一下七夕之夜的浪漫氛圍。

出了小巷口,一股濃郁的爆米花香迎面撲來,我和姐姐也不由自主地隨着香味擠到了買爆米花的隊伍中。平日冷冷清清的小攤在今夜卻顯得格外的熱鬧。趁着排隊的空餘時間,我們懷着好奇的的眼光打量着身邊排隊的小情侶們:只見男男女女們今夜都打扮的十分的美麗或帥氣。這些小情侶們有的是十指緊緊的相扣着,臉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有的是幸福的相擁着,眼裏飽含着濃濃的愛意;有的是你追我趕的嬉鬧着,舉手投足間無不體現了此時的快樂……。

空氣中瀰漫着幸福的味道,藉着風兒吹入了人們的心裏。現在的七夕也不是小青年的專屬節日哦。我與姐姐漫步在馬路旁,就在昏黃的路燈下看見了兩道熟悉的身影。咦?那不是樓下的吳伯伯與吳奶奶麼?他們也是來過七夕的吧。

只見吳伯伯從口袋裏顫顫巍巍地拿出了一顆糖,將糖紙小心翼翼地撕開再放進吳奶奶的嘴中。對哦,伯伯跟我們說過,吳奶奶她從年輕到現在一直很喜歡吃糖,伯伯當時就是在30幾年前的今天用幾顆稀有的進口糖跟奶奶求婚的,當時奶奶可是高興得都要蹦起來了。這件事情我們雖然已經聽着伯伯唸了幾年了,但都還是不厭其煩的一直央求伯伯再講一遍。昏黃的燈光照在奶奶臉上,照着她嘴角的笑意,時光也彷彿回到了屬於他們的金色年華。

城市裏五顏六色的霓虹燈照亮了整個夜空,我擡頭看了看頭頂那一片閃亮的繁星,心想:牛郎與織女現在一定很幸福地相會在鵲橋上吧……。街道上汽車的鳴笛聲,小販的吆喝聲,人們的談笑聲以及天上的煙火聲,此刻在我們的耳朵裏,心裏都交織成了一曲浪漫的七夕之曲。

七夕,讓我們與愛攜手吧!

七夕淚

七夕的天空爲何下起了雨滴?難道王母爲難了織女牛郎?還是雀已疲憊於以身搭橋,牛郎織女爲此相望而不能相擁而泣?

天空已看不見滿天繁星閃爍,看到的卻是一幕幕的鏡頭……流動於指間的溫柔,暖於心間的歡喜,夢幻而期盼的憧憬,言語的海誓山盟地老天荒……不歡而散的相聚,有心或無心的刺痛,口角的爭辯,在乎或醋意的冷漠,爲取佳人一笑的等待,揪心的淚水……原來七夕也會流淚,只是那淚不但是實質的液體,亦是感覺或是錯覺!

繁華而喧鬧的大街,總會看到無數佳人的微笑。手捧鮮花依傍於那厚實的肩膀,愜意的享受那幸福與踏實,那似是終身的依靠!緊扣十指流連於各類商店,或者漫步於微風輕拂、沁人心脾的公園……

誰曾看到那些傷心的人兒,那些只願藏於自己房間中,或者葬埋於黑暗中。他們不是不想去沐浴這幸福時刻,去體會織女牛郎的情深意切,去將自己那孤獨的心好好安放!他們怕,怕傷疤重新裂開,重新曆練那煉獄的痛苦!任何一個不經意的畫面都會觸動那易碎的心,敏感的回憶着從前,從前的點點滴滴……碎了,拾起在將其拼湊,卻永遠不會是顆完整的心!那一條條裂紋或許是一路的坎坷,坎坷的終端卻依然迴歸從前的孤獨!七夕,別人是幸福!但有這麼一羣人,卻很悲傷……或許淚能減輕些他們的痛苦,或許只是無謂的自我安慰罷了!

七夕的天落着淚,有着點點傷感,點點遺憾,點點惋惜,點點無奈……

七夕,銀河街

今天是七夕節,牛郎織女相逢的日子。

這天,點點繁星好似顆顆明珠,鑲嵌在廣袤的天幕下,一眨一眨閃着光,匯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銀河。

我雙手相扣,猜想繁星閃爍,在那縹緲無邊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定然陳列着很多物美價廉的東西,那些物品定然是人世間從未有過的奇珍異寶。

我仰起頭,望天,不禁喃喃自語:“天上有神仙嗎?神仙有寶物嗎?寶物又會有什麼呢?”

……

璀璨的星空讓我產生無限美好的遐想,編織美麗的夢想,萌動恬靜的情思,低吟綺麗的小詩……

我擡頭仰望天空:黛藍色的天幕上綴滿了晶瑩閃爍的星星。突然,星星全部旋轉起來,像節日的禮花,像一條條火龍……我驚訝地瞪大了雙眸。隨後,我頭暈了,感到天旋地轉,我雙眸一閉,陷入了昏迷……

呀!!

我驟然睜開眼,神色微微有些緊張。

對了!我疑惑又略帶迷茫地看向周圍。置身於安寧清遠的夜色裏,任海風輕柔舒爽地撫遍全身,銀色的髮絲吹在臉上,不禁有些麻癢。聽,蛐蛐在草叢中動情地吟唱,清亮如溪,空靈優美,如聞天籟。螢火蟲在遠處的叢林閃爍着迷離的光,蘑菇散發着銀藍色的幽光,安然,靜好。四周是人羣的溫度,繁華的街道,令人心碎。我身着復古哥特式日本浴衣,銀色的長髮鬆鬆披在衣服上,手提鼓鼓的哥特式日本布縫小提包,給人一種古樸,陳舊的美感。

我驚惶不定地看了看自己的着裝好周圍。

這,這是哪兒?!

乞巧節習俗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裏,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麪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爲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麪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爲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爲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爲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裏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爲“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爲“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着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爲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嚐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遊戲,乞巧遊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豔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製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爲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爲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爲“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爲糖漿,然後和入麪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爲長方塊,最後折爲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爲“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七夕心語

昏昏沉沉的起牀、纔想起今天是七夕節。

可是自己爲什麼沒有半點激動呢、感覺平常的不能再平常。

過去在自己瘋狂的時候好像七夕都沒有過、更別說現在。

過去有愛的人、喜歡的人、在乎的人、現在每個人身邊的人都已換了樣子、心思早已猜不透徹。

今天雖然於我沒多大關係,但是還是要祝福我所在乎的你們,過的開心。

從以前伴我到現在的真心沒幾個人,或許你們自己都不知道對我有多重要。

沉溺於以前與回憶的人,是個很懦弱的人。

由於他不敢勇敢地重視現實。

現實是什麼?現實就是變化。

沒有不變的感情,沒有不變的人。

找一個對的人真的蠻重要。

既然牽手,就不要輕易放開。

每個人的愛都是有限的,總是花心的去浪費愛,最終你會發現你已經沒了再愛的能力與勇氣。

我瘋過,傻過,執着過,堅持過,我愛過,到最後還是我一個人過。

不喊痛,不一定沒感覺。

不要求,不一定沒期待。

不落淚,不一定沒傷痕。

不說話,不一定沒心聲。

你不愛我,我怎能怪你。

你的心在他身上,怎麼會知道我的冷暖是非。

嗯,我不怪,我怪不來。

我也只有拼了命的去愛。

如果我愛你,而你也正巧的愛我。

你頭髮亂了時候,我會笑笑的替你撥一波,然後,手還留戀的在你發上多待幾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