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中秋月下的作文

中秋月下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中秋月下的作文

作文一:美麗的中秋月夜

中秋節的夜晚,秋風習習。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去公園賞月。

夜,真美!我仰望着夜空,只見那暗藍色的夜空中點綴着幾顆閃閃爍爍的小星星,美麗的月亮在白雲間遊蕩,她透過雲朵間的縫隙,瀉下柔美的光,給大地蓋上了一層輕輝……

在這迷人的夜晚,月光下,吹着涼爽的夜風,我仰望那玉盤似的月亮,那種感受,如夢境,似仙境,多美好啊!讓我想起我小時候,媽媽牽着我的小手,走在林蔭小路上,給我講“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后羿爲人民解除災難,射掉了九個太陽,卻因此得罪了天神,他和妻子嫦娥被貶下凡。他歷盡千辛萬苦到西王母那裏討來“長生不死藥”。嫦娥爲了不讓壞人得到“長生不死藥”,把藥吞了下去。這個“長生不死藥”讓她飛上了天,飛到月亮上去了……在冷冷清清的月宮裏,只有一隻搗仙藥的玉兔陪伴着她……

現在,我長大了,我懂得了中秋節是個團圓的節日。今天,我能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中秋節,那是多麼幸福啊!

夜已經很深了,一片白雲遮住了月亮美麗的臉龐,彷彿給月亮戴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紗,亮閃閃的,星星也爭着放出淡淡的光……。啊!中秋月夜真美呀!


作文二:月下感想

中秋之夜是個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戶戶歡聚一堂品嚐月餅和瓜果享受天倫之樂。“每逢佳節備思親”誰都希望在中秋佳節能夠得以全家團聚這是人之常情但又總不能家家如願。我爸爸是位電視新聞工作者因爲忙於工作就有好幾個中秋節都不能和我們一起度過。想到這裏我不禁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晚上我和媽媽回奶奶家過節。吃完團圓飯我就和弟弟一起上天台賞月。

月亮害羞地蓋着層層面紗過了很久才輕輕地掀起它的面紗漸漸地露出它的那張能發光的臉蛋。我仔細地擡頭望月心裏對遙遠的月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弟弟看着這一輪高空中的明月側過臉俏皮地問:“姐姐這是白銀盤嗎?”我聽了這句話覺得好氣又好笑他一定是想起了我教他的古詩《古郎月行》故意在賣弄呢。於是我們衝着月亮大聲朗誦起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我倆邊聊邊津津有味地吃月餅有五仁的、蓮蓉的、叉燒的……我最喜歡的還是雙黃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極了!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夜已深了我們只好戀戀不捨地回家了。不知明年的中秋節會是怎樣的呢?


作文三:中秋月夜

時光流轉,又是一度中秋佳節。還是那輪“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千年不變的明月;還是那“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人間美景;還是那“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心願。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深深思念!還是那“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的哀嘆!

聽着‘鴛鴦蝴蝶夢’,思索着這一節日,我陷入了沉思。寒來暑往的更替,日升月落的變遷。年年的明月,圓了又缺,缺了還圓。不老的是那日月。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日月盈昃的幾度輪迴下,那不老的日月,照出的卻是凡塵裏那日漸蒼茫的滄桑歲月。

中秋,多麼美麗的字眼。說起中秋,一般人都會想到放假,吃月餅等,而忽略了中秋本身的魅力所在。中秋不應用這麼死板的回答來回答,中秋是很美的,中秋本因明月而美麗,因思念而惆悵。中秋是一首詩,詩裏滿載着遊子們對故鄉的思念;中秋是一輪明月,承載着“千里共嬋娟”的美譽;中秋是一種美,美在這片土地上,美在人的心裏……

歲月匆匆而過,我們無法讓他停步,但我們可以用心的生活,活出生命的色彩。人至要緊的要對得住自己走過的歲月,讓歲月無悔,那樣就好了。不是有這麼一句話的嘛,“雖然我們不可以增加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 有人說人生是一趟沒有返程的車票,也有人說流年似水。或許人生真的真的就是一趟一去不返的旅行。所以,苦苦爭來的得到了還是會失去,人並不曾真正擁有什麼。我們只是要讓漫漫人生路上,一路走來,把要看的風景都看了,要做的事都做了,讓生命沒有遺憾,讓歲月無悔,這樣就好了!

一輪圓月灑凡間,天涯亦可共嬋娟。縱然是千山暮雪成裏雲層的阻隔,明月亮下的兩心相憶,也是中秋之夜的團圓。同一輪明月亮下,天涯也化作咫尺。也就沒有了空間的阻隔。

朗月當空耀古今,一簾幽夢遇故人。縱然是相隔千年的歲月,白月光裏,你可與李白邀月對飲,與蘇軾把酒賞月,和莊子一起曉夢化蝴蝶。同一片白月光裏,古今亦可相對飲。也就沒有了時間的距離。

中秋的圓月,可以超越時空。中秋的圓月下,自然也就可以飛越流年瀚海,讓人生去到最美的地方。

願那輪明月光下,我們的生命無憾,歲月無悔!願我們的年光,能閃耀出耀眼的星芒!


作文四:中秋月夜

星球運行到指定的軌跡,當歲月裏的又一個秋天姍姍而至,當街道上的人們步履匆匆,小小的面房裏漠然升出餅香時,記憶就如午後的陽光貓一樣輕輕打開門,柔聲提示道:嘿!聞到了月餅香了!中秋要到啦!

於是,起身獨坐,踱步走出屋子,看見爸爸和外公正忙碌不迭地向院子裏搬桌、搬凳、搬水果,爸爸叫我:淇淇,快來幫忙!”我連忙跑過去,原來,他們打算在石磨的平房頂上鋪上被褥,搬上桌子和水果,就在房頂上賞月。

一切的準備工作都在有序進行着,我在心裏默默許願,這個夜晚一定要快些來。終於,不負衆望,當一切工作有條不紊地結束時,家裏的古鐘深沉而有韻律地奏響:一、二……六、七、八!

我們攀着梯子,尾隨着前面的人小心翼翼地登上房,找到自己的被褥,輕鬆地躺上去。

此時的夜晚異常幽靜,即使近處傳來幾聲汽車的鳴叫與狗吠,也不能將這美感打破。陣陣微風拂過面頰,風裏帶着淡淡的甜香,它輕輕地撫摸着每一棵昏昏欲睡的樹木,聽着樹葉的呢喃,夜鳥的呼吸,像母親撫着孩兒靜靜入睡,像月光那樣溫柔,像茉莉那樣清雅。嘿,竟有點飄飄欲仙的感覺!夜晚,好清爽!正在這時,一輪圓月正冉冉升起,它恰似一隻角笛,姍姍而來的夜晚吹響了它,就在萬籟俱寂中灑下清美的亮,柔柔的,柔柔的。像輕輕滑動在睡夢裏年輕母親的手,像嬰孩芬芳的枕邊甜甜的酣夢,月光,晶亮溫潤,像那無風淡陽裏的一泓秋水,像那晴空萬里外的一片蔚藍。

然而,就在這柔和之月的沐浴之中,我想到了在老家年過花甲的爺爺,那位博學多才的老中醫,不知他在故鄉生活是否安好?

六年前,我五歲,因爲故鄉是個小山村,對於我的學習和爸爸媽媽的工作不利,我們離開了故鄉。還記得那一天,是一個寒風刺骨的冬日,爺爺只是披着一件薄薄的軍大衣,我們三人對爺爺承諾到了那邊一定會專心學習和工作。汽車到了,爺爺叫住我,眼中的淚花不斷地涌出。他送給我一本“魯迅文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淇,到了地方一定要回個電話,以後多回來看看。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不要怕,勇敢衝上去。這是魯迅先生的文集,對你有幫助!”我重重地點頭應聲。接過那本書,彷彿是接過了爺爺的心,熱乎乎,沉甸甸的。時至今日,已有六年,不知爺爺是否在山的另一邊同樣與我共賞一月,由於在這六年中只回過三、四次,而且只是短短一、兩日便匆匆歸去,爺爺那慈祥的面孔在我的腦海裏模糊起來,顯得影影綽綽。

望着眼前這皎潔的月,我合起手掌,在心中默默許願。祝願家鄉的親人一切安好,祝年邁的爺爺健康長壽。

一輪玉潔冰清的月,一會兒穿雲而過,色彩淡然,一會皓空高掛,清輝如縷。一派洗盡鉛華的氣質,安詳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遠、清寂……

中秋月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因此,“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作文五:中秋月下,桂花香

放學回家一走進院子,就聞到了一股濃烈的香味。好香啊!這是哪家噴香水了呢?

我立刻擡起頭來去尋找散發香味的源頭,可是卻沒有找到。只有幾棵眼熟的大樹頂着一頭蒼翠的頭髮,在微涼的秋風中站着。看着這些眼熟的書,我卻一時想不起來叫什麼名字。

回到家,剛剛推開屋門,那股濃烈的香味又撲鼻而來。真好聞,沁人心脾,將一星期來積累的灰塵和疲憊一掃而空。但我同樣還是找不到香源在什麼地方。我環顧了一下房間,這才發現,書桌上有幾片毫不起眼的樹葉。

難道香氣就是從它們身上發出的嗎?

我輕輕拿起那由棕色笨拙的樹枝支撐、連接着的樹葉,這才發下在樹葉的下面深深地隱藏着幾朵小花。小花是米黃色的,小得如同一顆綠豆。花蕊都隱藏的看不清楚。如果不仔細觀察,似乎很難發現這些小花。難道這麼小的幾朵花,就能發出如此濃烈的香氣嗎?

正在我苦思敏想之時,奶奶來了。看到我疑惑的表情,奶奶笑了:“這是桂花呀?桂花都不認識了嗎?”

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桂花呀,一時竟然沒想起來,唉!同時,我又猛然想起,既然桂花已經飄香,那麼中秋節就要快到了啊!

是呀,桂花和圓月、月餅、嫦娥、吳剛一樣,是中秋的象徵。一提起桂花,很自然就讓人想起桂花。“八月十五月兒圓,天上掛個大玉盤。月下桂花香又香呀……”這首膾炙人口的兒歌又在我心中響起。桂花,是貞潔善良的象徵,猶如害羞的仙女一樣。別的嬌豔的花朵,總是讓自己的花瓣無限舒展開來,又大又五彩繽紛,讓綠葉成爲自己的陪襯。而桂花卻生的姿態較小,顏色也只有淺淺的米黃,丹紅幾種,說不上顏色多姿。因爲它們太小了,隱藏在樹葉下看不出來,只有當兄弟姐妹衆多時,才能入滿天繁星一般,點綴着一棵棵的大樹。這是一種多麼有特點的花啊!只願默默地隱藏在樹葉之下,令人尋找不出,甚至引不來蜜蜂等昆蟲來採集。只有散發出濃烈的香味,來增加鄉村的清新淡雅,來驅除都市的骯髒空氣。在中秋之夜,聞到這樣濃烈的香氣,一定會感到清爽宜人吧。

桂花也有許多的作用。芳香的桂花,可以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以用於食品、化妝品,深受人們喜愛。香甜酥軟的桂花糕,好吃的桂花糖和桂花酒,也是人們的常用品。桂花不僅可以觀賞,還能入藥,花能散寒破結,化痰止咳。用於牙痛,咳喘痰多,經閉腹痛。 果實能暖胃,平肝,散寒。用於虛寒胃痛。就連根也能 祛風溼,散寒。用於風溼筋骨疼痛,腰痛,腎虛牙痛。 桂花真是全身是寶啊!

在中秋節即將來臨之際,就讓我獻上一朵桂花,祝福大家吧!


作文六:月下思人

中秋將至,仰頭望那輪圓月,似你那可愛的笑臉。忽閃忽閃的大眼掛在旁邊,更顯脫俗,惹人愛憐。星際無邊,在黑夜發出耀眼的光輝,美麗至極,讓我隨萬物一起沉寂。只有默不作聲的欣賞着,彷彿細不可聞的低語都是一種褻瀆。

數不盡的目光匯於一個焦點——只見你自東方漸漸走向西邊,時而害羞的輕紗遮面,時而壯着膽享受我們的矚目,一直游到西頭,盡顯高貴悠閒。

清風徐來,吹皺了帷幕,帶來一陣縹緲的仙曲,似在天邊,又似耳邊,喚醒瞭如若夢中的我們。搖了搖癡醉的腦袋,不禁啞然道:“好一番賞心悅目的美景。”昔日,你調皮的只露個側臉,已經讓我看的目光留連,今時有幸得以一睹全容,醉生忘死?猶有過之乎?

做於庭院中,擡頭繼續欣賞着皎潔的月兒,可不是你正呲牙傻笑着,讓我不知覺看癡了,手仍機械般的往嘴裏遞着誘人的月餅。“呸”食如嚼蠟的感覺讓我的胃一陣翻騰,卻又捨不得丟棄。於是我便接住一縷銀紗纏在手中月餅上,允着那誘人的芳香,啊——人間美味!

時鐘不停地轉動着,悠悠的指向了十一點。此時,我側臥牀中想盡快的睡下。那月兒似乎想讓我如願,穿過窗口輕輕地拍打着我的手,我的臉,慢慢的,柔柔的,讓我睡得更快、更甜。

在以往我醒來時,太陽還在睡夢中甜甜地笑着;現在太陽從東邊緩緩升起時,我卻還在牀上咂着嘴,好像是在回味昨夜,回味昨夜月的美味。一縷陽光調皮的跳到我的臉上;調皮的掀開我的眼皮;而後又調皮的跑掉。看了看窗外——太陽早已高照。但月兒的餘暉仍在,在懷裏,更似心中。

啊,太陽天天可見,月兒日日可循,就連那美得不可方物的月輪,月餘尚可仰望幾次,可我與你最後的相見之日,追溯着回憶到去年的今天,亦不可尋。只能奢望,當我呆呆的對視長空時,你恰巧匆匆地瞥了一眼。那一瞬間,水霧朦朧了視線,朦朧了整個世界。我討厭這種感覺。緩緩地閉上眼,緩緩地低下頭,緩緩地攥緊雙拳:“朋友,我想你,真的好想。‘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願與你相伴,天地共盛衰。

月無華,萬靈爲焉。

六月飛雪,蟬十月。

蟬舞雪,與親當何決……”


作文七:中秋月下

父親常在中秋帶我賞月。

六歲時,父親帶全家人來到北京。便是從那時起,火車和飛機成了父親的日常交通工具。一年中即使春節父親也有時奔波在外。但當月圓之時,寒秋之日,全家人總會相聚於皎潔的月光下,溝通心聲,將心中的悲歡盡情傾述。

過去

到北京後的第一個中秋,父親便帶着全家人去賞月。大家都坐在酒吧的二層賞月,父親卻帶我找一個安靜的湖邊賞月,看月亮的陰晴圓缺。當時的我總會好奇地看着月亮,聽着父親講月宮上的神話,閉上眼睛,陷入無限遐想:透過月亮上淡淡的黑影,我似乎能看見在那空曠寂靜的月宮裏,嫦娥抱着心愛的玉兔在遙望人間,她也許是感覺到月宮的廣寒比起溫暖而又熱鬧的人間,更顯得那麼單調而又乏味;當父親講到蘇軾的《水調歌頭》時我似乎又能感受到幾百年前大詩人蘇東坡在高樓上“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時的孤獨之感,思鄉之情。這是我也不免“觸景生情”想起故鄉的爺爺奶奶。每當這時,父親總會安靜地陪在我身邊,一邊給我講着故事,一邊切幾塊香甜的月餅,沏一碗清香的茶。月餅香打斷了我的想象,一口月餅一口茶,月亮便似乎升高了許多,小巧了許多。不知不覺中無憂無慮的時光隨着月光從熱茶上方的白霧中流逝了。。。。。。

現在

“我們找到一處賞月佳地父親不緊不慢地擺好小木桌和椅子,把事先準備好的蠟燭輕輕地從口袋裏拿出放到桌子上,划着一根火柴,用微微顫抖的手小心翼翼地點燃了蠟燭,熄滅了火柴,一隻手護着蠟燭,另一隻手拿出一個白紙筒一點一點把蠟燭罩上,一切動作都顯得那麼的慢,時間好像停滯了一般。月倒映水中,一絲秋風吹過,水波輕輕盪漾,湖邊樹影迷離,桌上燭焰搖曳,一切顯得格外的靜。”月也依舊,地也依舊,水也依舊,人也依舊。這時的我,總會靜靜地看着月亮,聽着父親向我傾訴他對生活的感悟。這時,童年時天真的想象已成爲思考和頓悟。月慢慢上升,慢慢變小,但卻似乎總也升不上去,總也變不小似的。。。。。。

未來

願年年中秋都能與月亮相伴,都能與那永恆不變的,永不上升的,永不變小的月亮相伴,因爲我希望那樣的時光能再長些,再長些。。。。。。

那皎潔的月光中流淌的是溫暖的陪伴,見證的是點滴的成長。


作文八:中秋月下看燒塔

說起泉州的中秋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拜月娘媽盼好運;筍江泛舟詩意濃;博餅聲中狀元來……而我最喜歡安平橋畔月下看燒塔。

晚上7點,我們來到晉江市安海鎮安平橋附近的空地上散步賞月。咦,橋的不遠處佇立着兩座約三米高、底部半徑一米多的磚塔,,與十幾米開外的白塔交相輝映。我好奇地問:“這裏要舉行什麼活動?”爸爸耐心地解釋:“這是安海鎮一年一度的中秋燒塔習俗。”我趕忙打破砂鍋問到底:“什麼叫‘燒塔’。”爸爸笑着說:“中秋夜孩子們拾碎磚搭成塔狀,塞入柴草點燃,就是‘燒塔仔’的遊戲。”瞭解什麼是燒塔,我的興趣更濃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兩座尚未點燃的塔。

晚上八點多,月亮升起來了,形成月映古橋的有趣景象。就在這裏,點火令響起,“轟”的一聲,塔內的稻草和木柴被點燃,一陣濃煙過後,大火熊熊燃燒起來。奇怪,圍觀的人羣怎麼紛紛往塔裏拋撒白色的粉末呢?我想了想,說:“一定是在撒米,希望五穀豐登。”老爸擺擺手,說:“是在撒鹽巴。”這又是爲什麼呢?我可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爺爺摸了摸我的腦袋,說:“撒上鹽巴火會燒得更旺,象徵生活紅紅火火。”原來是這樣呀,我高興地向旁邊的小孩要來一點鹽巴,用力往塔裏一扔,立刻聽到“噼哩啪啦”的聲響,火苗一下子竄得老高。

多麼有趣的中秋燒塔活動,可我心中還有一個“未解之謎”:“奇特的習俗是怎麼產生的?”爸爸當起民俗專家,說:“元朝時泉州百姓反抗殘暴統治者,中秋起義時以燒塔爲號,逐漸演變成孩童的娛樂活動。”

中秋月下看燒塔,我觀賞到圓圓的月亮;認識本地的風土人情;感受到熱鬧、祥和的氣氛,真是一舉三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