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家》讀後感作文

《家》讀後感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讀後感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讀後感作文

《家》讀後感作文1

讀完一本書,有很多感想,想要寫讀後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巴金的《家》就是這樣一本書,這樣一本給我很多感想的書。我來談談我的感想吧!

經過一個寒假的時間,我終於將巴金的《家》讀完,這是一本反映了一個時代變遷的書。《家》以巴金嫺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衆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有血有肉、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家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通過家來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

三兄弟中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爲無抵抗主義,是舊社會、舊體制的積極的擁護者;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老三覺慧那邊,但他並不像覺慧那樣衝動,有着沉穩的性格,對於進步先進思想十分接受,但意志不堅定,在必要的時候也會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說我還是很欣賞他的;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爲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着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

是的,在《家》中描述的這七十多個人物,各有各的鮮明特點,他們中大部分是舊社會、舊制度的擁護者,是當時社會的主流,但也有像覺民和覺慧這樣少部分的舊社會、舊制度的批判者,進步先進思想的接受者。也就是有了這些人,才使五四後中國人民慢慢覺醒,開始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着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裏洋溢着愛!

只要心中還有夢,就能忍住多少痛。無論什麼事情發生我們心中都要有夢。

只要心中還有愛,那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家》讀後感作文2

在《傅雷家書》中傅雷言道:“莫扎特的生活只有 痛苦,但它的作品差不多整個兒叫人感到快樂。”對 於這段話我的感觸尤爲深刻,“莫扎特的作品不象他 的生活,而像他的靈魂”。由此引發了我對痛苦與快 樂的思考。

痛苦與快樂曾長久地交織在我的生活當中,而我 卻對它們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至於我長時間地 被自己所認識到的痛苦折磨:當達不到預期目標的 時候,會被迷茫的情緒困擾;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時 候,會被種種的不如意羈絆。久而久之,對一些人、一 些事失去了信心,對一些領域避而遠之,感覺自己生 活得很痛苦。

其實,痛苦是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思想和羈絆。 既然不能避免一些不順心的事,不能避開一些不願 見的人,那麼以平和的心坦然地面對,纔是我們應爲 的`生活姿態。一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是不能放過 自己,尤其是不能放過以前糾結的恩恩怨怨,所以才 會長時間地備受折磨,生活痛苦。

痛苦也是人爲地拔高自己、高估自己帶來的消 極影響。當理想被現實撕得粉碎,就會心灰意冷,對 生活悲觀失望。瞭解自己是改善生活的第一步。這 樣的生活會增強生活的積極性,而積極的生活有可 能把痛苦轉化爲快樂。這種生活是指一種生活態 度,一種生活方式。儘管人生那麼無情,我們還是應 當盡力少給自己和他人一些痛苦,多給自己及他人 一些快樂。

快樂的人懂得揚善棄惡。因爲他們知道,痛苦是 慾望與野心對自己心靈的肆虐,所以他們在平時的生 活當中就很注重養心修性,尤其是會不斷地改正自身 不好的小習慣。他們知道修正這些小習慣,就等於提 高自己的素質。人需要不時跳出自我的牢籠,纔能有 新的感覺,新的看法,也纔能有更正確的自我評價。

快樂是真正的道德實踐。當你用行動幫助別人的 時候,你是快樂的。因爲“必須用事實來使別人受到我 的實質的幫助,這纔是真正的道德實踐。”而這樣的實 踐唯有冷靜與客觀,才能想出最好的辦法。也只有這 樣的實踐才能夠讓生活充滿快樂。

痛苦與快樂存在於人生的每個階段。平凡人有 平凡人的悲歡喜樂,名人也有自己的困苦與憂愁。所 謂“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一個人越爬得高,越要在 生活的各方面兢兢業業。不管是凡人還是名人,都會 存在痛苦。這種痛苦意味着一種孤獨。“赤子孤獨了, 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傅雷如此 回覆傅聰。莫扎特成爲音樂的朋友即是明證之一。

痛苦與快樂以不同的形式伴隨我們一生。就像傅 雷說的那樣,“可怕的敵人不一定是面目猙獰的,和顏 悅色、一腔熱愛的友情,有時也會耽誤你許許多多寶貴 的光陰。”痛苦不一定就是可怕的敵人,可怕的敵人也 不一定就是通過痛苦表現出來。我們不應當懼怕痛苦, 更不能將痛苦拒之門外。坦誠地接納痛苦,有可能痛苦 也會轉化爲快樂。

怎樣才能達到痛苦與快樂的通和?只有將“得失成 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懂得生活 的人不應當過分地計較得失成敗,因爲生活永遠是向 前看,而不是向後看的。得失意味着名利,而身外之名 與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並不相干。只有堅定自己的 理想與追求,用道德實踐栽培、澆灌信念之花,才能在 生活中達到痛苦與快樂的和諧統一。

《家》讀後感作文3

讀巴金老人的《家春秋》,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平淡的語言,卻以書中人物迥異的性格,牽住了讀者的心,而不一樣的性格也決定了他們絕然不一樣的命運,一本書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家庭是一個社會的鮮明的代表。書中的三兄弟同出自一個家庭卻有着不一樣的性格和命運。老大覺新,從小就是長輩眼中的“寧馨兒”,乖巧、懂事、事事爲別人着想,逆來順受,默默地承受着命運安排給他的一切。聽從長輩的安排放下了學業繼承家業,放下了青梅竹馬的感情娶了長輩給選的媳婦,最終他所愛的人死的死,散的散。每次讀這本書讀到覺新的時候都感覺心裏發悶,看完後往往要伸伸地吐一口氣,爲他的隱忍、窩囊,心裏不喜歡這個人物,卻又一次次地爲他牽掛。老二覺民是一個不爲舊勢力屈服的青年,爲了自我的感情跟這個舊家庭頑強地鬥爭着,最終獲得了自我的幸福。老三覺慧是一個典型的新青年,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必須會過去,舊制度必須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爲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老大和他的兩個兄弟就像是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着他們走的是截然不一樣的道路。

《家春秋》讓我們看到那個時代不一樣性格的人物內心苦苦的掙扎,努力抗爭的迎來了溫暖的春天,懦弱、畏縮的被舊勢力冰凍。

《家》讀後感作文4

項伯,一個長期被研究者忽略但其在鴻門宴起了不可磨滅巨大作用的人。從身份上他是項羽的叔父,從地位上他是楚國左伊,位高權重。很多研究者僅記得他前者的身份,卻忽略其後者的地位。

說到項伯在鴻門宴中的作用,就不得不追究其動機以及維護劉邦的原因,前人研究者總是把項伯當成一個糊塗者,先是“在信義面前,項伯被張良矇騙”,再是“項伯又被劉邦的假情義和一派謊言巧語所蠱惑”,最後“他既沒有背棄項羽,也沒有投靠劉邦……他智短濾淺,頭腦簡單,才被劉邦拉攏矇騙。他看不清天下形勢,被封建信義所束縛”。

但是事實是如此嗎?我們來看資料,“(項伯)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開始項伯的本意是爲自己私情而欲救張良。但是後來性質就變了,“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爲壽,約爲婚姻”,這裏固然有劉邦急於拉攏項伯之意,但是項伯爲什麼不加思索的就和劉邦約爲婚姻了呢?難道他不知道劉邦是項羽的大敵,明天項羽將要和劉邦大戰,就算項伯肯定有把握說服項羽不進攻劉邦,劉邦也是項羽一大患,始終是項羽要解決的難題。如果項伯僅是爲情誼幫劉邦一把,那約爲婚姻就等於建立同盟了,不得不不讓人懷疑其動機。

如果把事情聯繫起來就比較容易明白項伯的意圖了。作爲項羽的叔父,楚本是項梁一手建立,項梁死後,作爲項家僅存的元老(史記所有出現過的項氏),恐怕項伯是最有希望可以和項羽競爭項家領導權的人。在楚懷王刻意打壓項家的情況下,項伯尚能與項羽共渡難關,但是勝利來臨的時候就是權利如何分配的問題了。而劉邦雖然是項羽大敵,但未嘗不是對自己的一大強援,外有強援,無論是對擴大自己影響力,在西楚中爭權奪利;還是保住自己現在的權位都是必要的。明白了這點,也就明白了項伯爲何從純粹私情轉化爲和敵軍結盟,一切都是利益在作祟。聯繫楚漢時期項伯另外三次活動,一是受張良金銀,爲劉邦請漢中地。二,龍且擊敗英布後,項羽派其收九江兵,項伯盡殺英布妻子兒女。三,項羽要殺劉邦之父,被項伯勸止。可以說楚漢戰爭期間,項伯徹頭徹腦是爲劉邦服務。也就是項伯早就投靠了劉邦。

前人研究者另一忽略的就是項伯另一身份,楚左伊。令伊乃楚國最高政務官,相當於丞相。左伊就是丞相的副手,可以說極有權勢極有說話分量之人。“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從這段話中,我們分析,項伯不僅是爲劉邦說情,更是直接拿劉邦功勞來說項羽做的不對(難道他忘了爲什麼要打擊劉邦了嗎?),而要求項羽善待劉邦。項羽難道不知道爲什麼要打劉邦嗎?但此時同意。恐怕一是本身無殺劉邦之意。二是項伯的權勢使得他不得不給其面子。

鴻門宴上,范增派項莊刺殺劉邦,而項伯卻以身阻礙。更顯示項羽陣營的派系之爭,項伯不但是項羽叔父更是左伊;而范增卻是項羽亞父,而身爲楚軍大將軍。季父對亞父,左令伊對大將軍,聯繫起來就可以知道必然是家族元老派和功臣少壯派之爭,文官派和武官派之爭。

從這裏我們可以知道,鴻門宴不僅僅是項羽殺不殺劉邦的個人問題,也涉及到楚營的兩大派系之爭,實在是一發而動全身之微妙之關係。理解了這個才能理解以後鴻門宴中發生的種種事端。

《家》讀後感作文5

哈哈,嘻嘻……在笑聲中我讀完了陽光姐姐寫的《同桌冤家》這冊書,真是有趣極了!

這本書的主人公——兔子和惜城,咪咪和阿呆是兩對同桌冤家,整天打打鬧鬧,不惜發生一點小事就和對方大打出手,他倆之間還鬧出了不少笑話,這對冤家同桌真是可氣又可笑!所以一定要看一看喲!

讀了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本書不就是爲我寫的嗎?我和我的同桌也是一對冤家,記得有一次我在寫作業,正寫的認真,他突然碰了我一下胳膊,把乾淨的作業本子上畫上了一道長長的藍色筆印,我氣急了,不過看看同桌若無其事的樣子,我便忍了,可是沒過3分鐘他又重重地碰了我一下我的筆掉到了地上,我終於爆發了!我不聽他的解釋,把同桌的書摔在了地上……

現在想一想真不應該呀!如果當時我平心靜氣的聽完他的解釋,也許他不是故意的,也不會有現在的結果——視對方如仇人,誰也不跟誰說話!

以後,我要學會寬容,不要小心眼,學會先聽別人的解釋,還有就是不要亂髮脾氣!

《家》讀後感作文6

一天,我們和老師一起學習了《小狗兒與大畫家》這篇課文,我非常感動。小狗兒那不顧一切地救主人的行爲,深深地打動了我。

文章寫了韓美林和小狗兒的兩個感人故事。他非常喜歡畫小動物。在他突發心臟病的危急時刻,小狗兒波比想盡一切辦法,救了他一命。而黑白花捲毛狗爲了救韓美林慘遭毒打,最後被活活打死了。在四年後,他出版了一本名爲《尚在人間》的畫冊,並以“患難小友”爲封面,可以看出韓美林很重情義。

這篇課文,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狗對主人那種忠誠,打動了我。在那麼危機的時刻,旁邊一個人也沒有,只有波比在不顧一切地想辦法,來救美林。而美林一醒來,第一個想起的是波比,也可以看出美林重情義。人與動物是平等的,人對動物好,動物也會對人好。人類要愛護動物,不要再殺它們,吃它們了。我們要保護動物,給動物們生活的空間。因爲動物在危急時刻也會幫助我們的。

我呼籲大家:保護動物,人人有責!保護動物就等於保護自己,所以,大家一起保護動物吧!

《家》讀後感作文7

讀了《小狗兒與大畫家》這篇課文後,我有很感受。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小狗兒和大畫家韓美林建立的情誼:小狗兒“波彼”以自己的智慧救了主人韓美林,韓美林也親切地叫它“兒子”。別一隻黑白花捲毛小狗跟韓美林一起待在高溫難耐的窯裏,而且當造反派對韓美林拳打腳踢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敢阻攔,唯獨這隻小狗奮勇地幫助主人。而幾年後,韓美林聽到這隻小狗已經駕鶴西去的時候,他手中專門爲它買的肉全灑在了地上。這些小狗兒與韓美林建立的不可摧毀的情誼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內心。是啊,主什麼在人類中有人寵愛寵物而又有人害它們呢?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們要保護動物,不在要讓任何一個動物滅絕了,我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地球會變成人和動物的大家園!

《家》讀後感作文8

這兩天都在看巴金的《家》,沒事翻來看看,也摘抄了不少。說來慚愧,要不是今天要寫讀後感,可能這本書還得再陪我幾天。爲了這篇讀後感,我可是煞費苦心,早上老早起來了,剛睜開第一隻眼就開始看了,還有半本呢,今天必須完成。

言歸正傳,《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我看的第一部巴金的書。總的來講,本書還是挺具有特色的。

《家》一書是寫在中國社會劇烈大變革時期一代青年走過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然而,他們所走的人生道路有所不同。

小說中的人物有許多,其中有的及其專橫,高老太爺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高老太爺是巴金筆下個性鮮明,內涵豐富複雜而又富於立體感的封建家庭統治者形象。他可以隨意給人定罪,胡作非爲。他是封建勢力的代表和封建道德的化身,是典型的封建勢力的捍衛者。

小說自來就由矛盾構成,和高老太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具有時代特徵的青年。覺慧是作者竭力塑造的形象。巴金在他的序中這樣寫到:“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裏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同時,他敢於反抗,並且最終衝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乘着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嚮往的新生活……

巴金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一個動盪的社會。在封建社會日趨瓦解的時代,有些人選擇了固守,然而大部分人,選擇了順着時代潮流的方向。封建社會是黑暗的,所以書中閃耀着的青春的色彩,自然成了一個亮點。

儘管有如此之多的“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並不會因爲有什麼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在走過的途中,它會迸發出應有的水花,這就會形成一股股奔騰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家》讀後感作文9

再來談談二表哥覺民,不知是因爲我對"覺民"二字的反感,還是對某些事實的印證,總之覺民的開始除了第一句話都令我感到厭惡,彷彿是一個小人;也許有些電影的老二都是油滑的或是"覺民"讓我想起了那個電影的油滑角色,總之他在我的腦子裏一直是帶着一副金絲眼鏡(我並未看仔細他的描寫,卻腦中明確了他戴眼鏡的樣子,直到後來說到"那一副金絲眼鏡",令我也是很驚訝),很狡詐,很無賴的感覺,求家的讀後感。那封信,讓我對他的性格定了格…之後的一切彷彿是受最初印象的影響,令我很困惑:對大哥的憐憫--很假;對覺慧的關心--沒意思;對琴的愛情--也過於激進。只有最後的送別,讓我對他的認識又回到了零刻線,讀後感《求家的讀後感》。說明我好像錯了。但他到底是什麼人?我卻不懂了。我只明白他是一個介於覺新和覺慧性格中間的人,象牆上草,兩邊倒,沒有主見的樣子。我還覺得他是會毀掉琴的。最後他的"覺醒"令我有些欣慰,也看到了他光輝的未來。

談到覺民,就想到了琴。或許現在女子美髮比男子強多了,女學生進學堂也是天經地義的事了,所以下意識的我沒有認爲這是錯的。並且我覺得琴也是一個優秀的女子。彷彿在我的眼裏,《家》講述的男子都是循序漸進的,而女子卻是愛憎分明的。一個優秀的新青年,徘徊在新與舊的之間,她這樣的尺度,最令我滿意。她不象鳴鳳和瑞鈺那樣有經歷,那樣"懂事",可卻給人一種可愛無暇並略帶憂鬱的感覺。覺民嘛,我看不懂。還要多說一些,我不知她和覺慧的感情是怎樣的。巴金費了一些筆墨去說覺慧以前是愛過琴的,我不懂爲什麼這樣寫。最後他和她分別的一句句話和動作跟令我琢磨不清--他倆到底是怎麼樣個關係?我想,隨着年齡的增長與知識的增加,我會解決它的。這比我讀懂覺慧,讀懂覺民要容易得多了。

《家》讀後感作文10

上學期的暑假終於把自己一直以來最想看的《家》給看完了,看後不禁感觸,的確,生活本來就是一個悲劇。無論是托爾斯泰《復活》中的瑪絲洛娃,還是《家》中的鳴鳳,梅或是覺新,甚至是裏面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他們都是生活的玩偶,都是社會的悲劇。愛與恨,歡樂與受苦所構成的生活,在《家》裏面體現得淋漓盡致。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僅聽到生活痛苦的哀鳴,還看到一股奔騰的激流在“搏鬥”着,血淋淋,刺進人靈魂的深處。

合上《家》的最後一頁,感慨頗多。《家》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地--四川成都爲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梅的悒鬱致死,瑞珏的慘痛命運,鳴鳳的投湖悲劇,婉兒的被逼出嫁,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無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禮教、迷信迫害的結果。但是《家》中的重要人物覺慧,便是這種受到“五四”新思潮衝擊的新生的民主主義力量的代表。基於“五四”時代對舊的一切表示懷疑和否定的精神,他知道這個家庭是“無可挽救的了”。他並不想對“家”寄託什麼希望,而熱心於交結新朋友、討論社會問題、編輯刊物,創辦閱報社等等社會活動。最後,覺慧無所顧忌地離開家而遠走了。作者通過覺慧寫出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盪,寫出了包含在舊家庭內部的新力量的成長,也通過覺慧來對覺新的“作揖主義”和別人的懦弱性格作了批判。但在我看來,即使覺慧的血裏面有着一股五四的新思潮,但是,他仍然是失敗落後的。因爲他的自私,連鳴鳳向他訴說一切的機會都給扼殺了,他還曾想過放棄鳴鳳,讓這樣一個十七歲的純結少女嫁給六十多歲的老頭做姨太太,任人糟蹋,然而,鳴鳳爲他犧牲了,她爲他留下了一具清白的溼淋淋的屍體,和一個蒼白的吻。覺慧的反抗爲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於擺脫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爲了事業失去了愛情,或者說,他的骨子裏還有些懦弱,不敢真正地抵抗,因爲他畢竟是在封建的環境薰陶下成長的,我們中國封建的歷史是悠久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正是這樣,才把覺慧這個人物描繪得有血有肉。

《家》,是一個被封建禮教約束的悲劇。《家》,不僅有家裏的感情社會糾葛,不僅有人物的不同遭遇,還有社會政體之間的發展與對撞。讀罷《家》,內心感慨頗多,思緒沉重,由以此文,向巴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