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得失的意義作文

得失的意義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夜深,未眠;憶前事,亂思緒;憂傷小調,萬物皆空;時空交錯,道法自現。

得失的意義作文

注:21世紀的今天,筆者相信各位讀者因該能在很多地方看到關於得與失的文章,在此筆者不做過多討論,只簡要說明筆者心中得、失的相互關係,以及對待得、失正確的心態。希望大家在看過這篇文章之後能夠在看待事物的時候,學會從事物本身所存在的客觀角度出發,祝各位在人生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遠。

衆所周知--人類是自私的,任何人在看待任何事物的時候呢,首要出發點必然是自己,所以就會以主觀的思想去看待事物。當然,主觀並沒有錯,可以說世間萬物對待事物的出發點都是自己。只不過,主觀意識往往會讓我們在看待事物時會忽略很多事物本身存在的客觀因素,讓本來很簡單的一件事變得無比複雜,使人覺得撲朔迷離。

在得與失的對比上,很多人認爲得要小於失,或者說是回報小於付出吧。那爲什麼會這樣的認爲呢?因爲在這些人的想法中,付出是爲了回報,他們比較看重得。當然也有一部分人認爲得要大於失,這部分人更看重的.是失。所以,在此筆者希望大家能先暫時放下付出與回報之間的等號,跟隨些許事例來正確看待付出和回報。

事例一:想像一下自己正站在一個路口上,在你的面前有兩條路,可你並不知道這兩條路哪一條能通到你的目的地。好了,現在讓我們用自己的思想來走這兩條路:

1)當你走在一條平坦的道路上時,你覺得這條道路如何?是不是很順利呀,是不是感覺很輕鬆,你會不會認爲道路就是如此的平坦呢?

2)當你走在一條崎嶇的道路上時,你又覺得如何呢?是不是認爲很艱難呀,是不是感覺到很疲憊,你是不是瞭解到原來道路會是這樣的崎嶇呢?

相信換了是誰都願意走那條平坦的道路,包括筆者也不例外。現在請把我們自己拋開,從客觀的角度反問一下自己:

1)當你走在平坦的道路上時,你能想像到道路有多麼的崎嶇嗎?你能想像道路上會有很多石子、很多水溝、很多陷阱嗎?你以後要是遇到了這種崎嶇的道路,自己該如何去面對呢?

2)而至於走在崎嶇道路時,你能想像到原來道路可以很平坦嗎?雖然這條路很難走,但你是不是比走在平坦的道路上學到了更多的東西呢?

3)最後再讓我們問下自己,你知道到達你目的地要走多久嗎?可能我們會被眼前的崎嶇所嚇倒,但如果你走過去了呢,你看到的還會是崎嶇嗎?

事例二:想像一下自己正在做一件事情,比如工作或愛情,而你非常的努力着。當你很簡單就完成工作或得到愛情時,你會不會認爲工作很簡單、愛情就是這樣呢;而當你最終付出很多之後,工作沒有做好、愛情也沒有得到,你是不是會認爲回報給你的遠遠比不上自己所付出的呢。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結果和過程哪個重要?其實,結果就是我們想要的回報,所以對大家來說,結果很重要,不然就沒有動力了。而過程就是大家的付出,筆者認爲過程比結果更加的重要,因爲沒有一個正確的過程,又如何能夠保證結果就會是你想要的呢。

當我們在爲了回報而不斷付出時,是可以學到很多很多的東西的,關鍵是你能不能看到。我們需要學會把自己過多的目光從回報上面收回來放到付出上,因爲在你不斷付出的時候,付出也在不斷的向你反饋着各種各樣的信息。而這些信息纔是你真正需要的,你需要從這些信息中去學會分析產生這種結果的客觀原因。

人生百年,匆匆而過。相信沒有哪一個人是可以不需要經過磨練卻能一成而就的,每一個人都需要經過不斷的付出才能換來一些回報。但請不要忘記,你的人生還很漫長,道路上的崎嶇爲的只是磨練自己、改變你自己、成就自己。

試問人生最寶貴的是什麼?很多人會認爲是事業或是愛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什麼讓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事業和愛情,正是那些你所認爲的遠遠比不上你所付出的回報啊。正是因爲這些回報你才學會了工作因該怎麼去做纔有效率,而不是盲目的工作;也正因爲這些回報你才懂得什麼愛情,怎樣去對待愛情,才能換來你想要的真正屬於你的愛情。

每個人最寶貴是其一生的人生經歷和對自己人生經歷的感悟,因爲這些東西纔是真正伴隨你一輩子的。經歷不同,你所領悟到的也不同,最終你所成就的回報也各不相同。

事業、愛情可以暫時得不到,只要這些經歷和感悟還在,相信你也能再找回來;但如果你丟失了經歷和感悟呢,就算你有事業、愛情那又如何,只怕你還是要重頭再摸索一次。

注:當你認爲得小於失時,說明你太過於主觀的看待得、失;當你認爲得大於失時,也說明你太過於主觀,只是你把目光從得轉到了失;而當你明白得等於失時,說明你學會了客觀的去看待得失,才真正明白得失的真諦(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注:真正回報給你的必然不是一時,而是一世。

注:得、失-----得、失-----得失;得失即因果。

注:站的高,才能看得遠。試着把自己從慣有的思維中退出來。

身是菩提樹,心爲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源一物,何來塵與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