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都江堰遊記作文600字

都江堰遊記作文6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在成都平原西邊的岷江上建造的,是全世界到今天爲止,年代最長、唯一留存、以沒有壩引水爲特點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然在使用,仍發揮很大效益。讓川西平原成爲“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

都江堰遊記作文600字

  都江堰遊記作文_第1篇

今天,天氣晴朗,我和媽媽去了都江堰,我們是從成都坐高鐵到都江堰。到了都江堰我們從玉壘山那個方向向都江堰水利工程方向進發。這條路媽媽說有一段非常幽靜的山路,並且看到岷江後,是順着水流的方向走,能更好的理解都江堰這個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在成都平原西邊的岷江上建造的,是全世界到今天爲止,年代最長、唯一留存、以沒有壩引水爲特點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然在使用,仍發揮很大效益。讓川西平原成爲“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它是由李冰父子建造的。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比較大的支流,發源於四川北部高山地區。每當春夏山洪來臨的時候,江水奔流而下,從灌縣進入成都平原,由於河道非常窄,古時常常引起洪水,洪水一退,又有許多沙石。而灌縣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向東流,造成東邊旱西邊澇。當李冰任蜀郡太守,他爲人民造福,排除洪水之災,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主體工程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達到了引水澆田、變害爲利。另外一條則匯入長江。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爲都江堰渠首工程,這是都江堰灌溉系統中最關鍵、最重要的設施。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魚嘴分流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組成。它科學地解決了江水的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三者首尾相接。

魚嘴分水堤坐落在岷江中游的頂端。它將奔騰而來的岷江一分爲二,外江爲原始河牀,內江用於引流灌溉,它巧妙之處體現於兩點。其一是它利用內江河牀低而枯水季節六成引水,外江河牀寬,所以洪水季節六成泄洪。所謂“分四六,平潦旱”正是這個道理。即表層水流入凹岸,低層水流入凸岸。於是沙石含量較少的表層水自然涌入內江,而底層水則順着江彎的凸岸擠向外江,絕大部分沙石也就在外江河道上滾動、留沉。所謂“四六分洪,二八排沙”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要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卻是任何工程都不能代替的,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飛沙堰的的高度剛好超過內江河牀2.15米,它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緊急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迴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地巧妙地利用離心力的作用和虎頭巖的頂拖作用將上游帶來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達數百公斤的巨石,從這裏拋入外江,確保內江通暢,確有鬼斧神工之妙。

寶瓶口是由人工開鑿的一通山峽,玉壘山被一分爲二,其間只留出20米的入水口,內江水從百米之寬的河道涌向寶瓶口,平水季節奔流而過,高峯時節則節節升高,不加節制的水流不斷爬升,一擁而入,成都平原就會遭受洪澇災害。此間飛沙堰的設計與寶瓶口相互結合,它的高度剛好超過內江河牀2.15米。這就意味着當內江水位升高2.15米後,洶涌的波濤將從飛沙堰溢出。寶瓶口入水便始終在一個幾乎平衡的常量上。成都平原從此以後既獲灌溉又安然無恙,此間的苦心可謂巧也。

  都江堰遊記作文_第2篇

都江堰很多人都知道吧?那項工程有很多歷史 了,聽爸爸說比秦始皇還早的時候修的,帶頭的人是李冰父子倆,在全世界都有很名。

我們剛到這兒,就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一眼望去,高高的石碑上刻着三個大字:都江堰。周圍是碧綠碧綠的山,美的就像一幅畫,我一下看呆了,要不是媽媽拉我走,還不知道要看多久呢!入口處,有一個大長廊,裏面人太多,我好不容易探出腦袋,哇,好壯觀哪!滾滾波濤從橋上涌出,我在想,那時想要修這個東西一定很難吧?

接下來,我們找了一位導遊叔叔,坐上觀光車,越過小橋,穿過樹叢直到江邊,導遊介紹李冰父子當年修建的分流江堤,有飛魚嘴、金剛堤、離堆等等,從古至今都在用它,把江分成兩個,一個是內江一個是外江。當發大水和乾旱時,都能讓老百姓有水喝。真了不起!

天太熱,下午還要去青城山,還要看大熊貓呢,總想回賓館休息,唉,是不是來的不是時候呀?

  都江堰遊記作文_第3篇

都江堰和陝西的鄭國渠一樣,是秦人建造的一項水利工程,只不過沿用至今,受人稱頌,甚至世界聞名罷了。既然到了成都,不可不遊,於是驅車前往,加入人流,走馬觀花遊歷了都江堰。

看着都江堰,那堰不廣,不寬,不高,不深,十分平常。似乎快要淤滿了,直叫人懷疑李冰父子的.偉大。這麼一點水,能灌溉整個成都盆地?能養活數千萬巴蜀兒女?只看飛沙堰,我當然不相信它有這麼大的作用。

坐在堰底石頭上歇了一會,養足精神快步登上安瀾橋。上了橋,才覺得山搖地動,逐漸感覺出都江堰的偉大來。這橋橫跨岷江,由鐵索建成,左右搖擺的很厲害,人行橋上自然站立不穩,但是三五分鐘稍作適應,人的身體和着橋體節律一同搖擺便沒有了琅琅蹌蹌的感覺,這時或站或走或跑皆能遊刃有餘,說話間,兒子秦少B那小小的身體已像小馬駒似的跑到了對岸,站在岸上鼓掌鼓勵攀着欄索躊躇不前的他的媽媽,看看效果不好,又索性跑上橋來,拉着媽媽顫顫慄慄的右手走上岸去。我整個身子隨橋搖擺,就似古琴七絃上彈奏着的《流水》,時而飛躍,時而蕩底,時而歡娛,時而輕鬆,不覺已到橋頭。回首望去,橋下的岷江突然大水涌來,似萬馬奔騰,似陣雷驚放……我這才知道飛沙堰的作用,才知道水有多大多深。才真正感到秦人李冰的英明之處。而在剛纔飛沙堰的平靜中,我甚至要懷疑都江堰的偉大,想來也覺可笑,表象騙人也是隨時隨地無處不在的。

站在橋邊看二王廟,該廟依崖所建,青衣綠苔,溼氣盎然,很有古意,看着看着,就打消了攀上玉壘山的本意,又回身直趨安瀾橋,再一次感覺了古琴曲《流水》的雅意,乘興攜妻率子去看魚嘴。

李冰的絕妙創意就在魚嘴的修建上,將石塊裝進竹籠裏,一個一個扔進江中,竹籠彼此交錯,連成一起,形成魚嘴,便能分水,從此岷江一分爲二,內江灌地,外江泄洪,十分奇妙省工,這麼偉大的創意就來自秦人李冰,不由人不敬佩李公的偉大和巧思。慶幸後人建造了纜車,空中俯瞰,才覺得上了一節愛國主義教育課,由李冰而秦漢,由秦漢而中華,從五臟六腑裏感受了民族的偉大和天人和諧的絕妙,我想,這就是遊歷都江堰的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