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關於說憂患作文

關於說憂患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古人云:居安則思危。人無憂患,豈可安存?那麼,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關於說憂患作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說憂患作文

  關於說憂患作文1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簡約明瞭的告訴我們,生活之中處處存在憂患,總會有或大或小的事情令你憂慮。正因爲有值得憂慮的事情存在,才使得我們更加優秀,更加懂得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聽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內容是:有這樣一個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實驗,把一隻青蛙冷不防扔進滾燙的油鍋裏,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躍而出,逃離陷境。然後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漸加熱的水鍋裏,這次它感到舒服愜意,以致意識到危險來臨時卻欲躍乏力,最終葬身鍋底。

由這個實驗可以看出,青蛙對眼前的危險反映敏感,對還沒有到來的危險反映遲鈍。由此我想到了我們人類自身。其實人在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若那隻被放在逐漸加熱的水鍋裏的青蛙存在憂患意識,能夠不被暫時的安逸所迷惑而冷靜的分析感受水溫,它就不會死而會從鍋裏一躍而出。

因青蛙愚鈍,它不具備冷靜分析的能力,所以它葬身鍋底;身爲擁有最聰明頭腦的人類尚且不能完全做到,何況青蛙?但是,如果我們具備憂患意識,就能夠在關鍵時刻懸崖勒馬,扭轉乾坤,甚至及早防備。

因爲憂患意識很重要,而且它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所以,憂患意識是需要在某種環境中培養的。

曾經學過《孟子》中的一段很短的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恆過,人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欲。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段話言簡意賅的敘述了凡天下成大事者皆會經受磨礪考驗,然後在諸多不順下慢慢成長爲憂國憂民,才華橫溢的有志之士,然後步入成功。他們之所以功成名就,一是因爲他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在不斷的磨礪中擁有了憂國憂民的心態。這樣的憂患意識成爲了他們長風破浪、一展宏圖的動力

這些憂國憂民的賢能之士在逆境當中磨練自己,培養憂患意識,對於現在不常遇到挫折的我們,由該用何種方法培養呢?

首先,我們應該選定自己的目標理想,並將自己最大的熱情注入其中;其次,要做到不怕犯錯,愈挫愈勇,始終堅定着會成功的`信念;同時,還應多多關注時事,讓自己多與社會接觸,多多瞭解外界;還有,就是要關注身邊的人,與他們比較,尋找自己存在的問題,並努力改正等等。可以在長輩的提點下總結這樣的方法,這樣的方法會使我們在這種無內憂外患,全憑本事的時代中具有憂患意識。

擁有憂患意識能夠使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處境,擁有向上進步的動力。這憂患可算是一個好本事。

  關於說憂患作文2

義勇軍進行曲在耳畔響起,一支抗美援朝的部隊帶着祖國的希望出征了。這是剛剛解放的新中國將要面對的一個強大挑戰,難道我們不渴望和平嗎?難道我們不以發展經濟爲當務之急嗎?當然不是,這都是因爲我們深知脣亡齒寒這個道理啊!

中國有句俗話:“摔倒了再爬起來”,講的是人要勇於面對挫折。但是,我們爲何要等到摔倒了才艱難地爬起來呢?假如我們具有憂患意識,注意眼前的路以及潛在的危機,又怎麼會摔倒?憂患意識的缺失往往是導致人們摔倒的真正原因啊!

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假如你缺少了憂患意識,你將在陰溝翻船。當一國之君耽於享樂而不顧百姓安危時,亡國之日將會不遠;當跑步健將輕視競爭對手時,龜兔賽跑的一幕將會重演。當你做了亡國之君,當你輸掉了跑步比賽,那時再後悔又於事何補呢?不如當時就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以民爲重,重視對手,哪樣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比爾蓋茨曾這樣說過:“是世界上所有的人成就了我”。是的,正因爲世界上存在着兩種人,一是不斷追求新的需要的廣大客戶,二是不斷向他挑戰的競爭對手,使得他具有強烈的危機感、緊迫感,正是這種憂患意識激勵着他和全體員工不斷推陳出新,銳意進取,才成就了他“軟件大王”的美譽啊!

朋友,當你興高采烈地從超市滿載而歸的時候,當你下班後坐在沙發上品着香茗看着電視的時候,可曾在心底給憂患意識留有一席之地?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憂患使人進步。

擁有憂患意識,你的背後將豎起一面無形的盾牌,從而後顧無憂;擁有憂患意識,你的事業將有一個堅實的地基,而不會成爲空中樓閣;擁有憂患意識,你將擁有一粒防止後悔的神奇藥片。

讓我們面對失敗時,永遠不要生出“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悔恨之意。

讓我們伸展開憂患意識的羽翼,放飛自己的理想吧!

  關於說憂患作文3

古人云:居安則思危。人無憂患,豈可安存?

周幽王數點烽火,只爲玩笑,是其內不憂諸侯亂,外不患蠻夷侵,故亡國逃命,誠乃必然之理。

南唐後主李煜,不患城之將摧,不憂國之將亡,宋師兵臨城下,竟於視無睹,紙醉金迷,鶯歌燕舞如舊,終至被逮。既已亡國,然後沉吟默唱,實令人可悲可恨。先之不憂,後之必禍,悔,烏有逆轉回旋之餘地。

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是理也。

灌木喬樹尚患水之不足,光之不得,齏蟲巨獸且憂力之不強,勢之不廣,況萬靈之長,處人世變換莫測之間,其不憂不患,豈有不亡者!

故曰:山之所以爲高,其患丘之易爲摧也;海之所以爲深,其憂河之易竭也。

漢武帝內患諸侯之將爲亂,故行“推恩令”,使諸侯之地,日削月割,無力再反;外憂匈奴之將爲侵,故遣驃騎將軍,攻匈奴於北,封狼居胥,天朝日享太平。

唐太宗深諳“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理,故無時不憂人之飢,無刻不患民之寒,聞民聲於外,納諫言於內,故成“貞觀之治”。

伯牙、叔齊患不義,不食周粟,故垂名後世;勾踐患仇之不報,臥薪嚐膽,三千越甲終吞吳;司馬遷患於世無名,忍辱著書,傳《史記》於後世;諸葛孔明患蜀之不昌,六出祁山,忠心可表日月;

匡胤映雪,蘇洵毀文,李賀負筐,乃患己之學知不富也,孔丘授儒,三行,有爲就義,此憂民之愚昧困心也,而皆成名流芳,益利千秋,魂存萬世。

故憂己內可以長存,患國外可以揚名。“杞人憂天”固然可笑,然“無患無憂,可以長壽”豈不大謬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