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糉葉飄香的作文(通用31篇)

糉葉飄香的作文(通用3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糉葉飄香的作文(通用3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糉葉飄香的作文(通用31篇)

  糉葉飄香的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帶香囊。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一年一度糉子飄香的時候又到了,我盼望吃糉子,那份軟糯香甜,糉葉的清香,只滲到心。

往年媽媽總是去超市買點糉葉自己回來包糉子。糉葉、糯米、蜜棗、綠豆等泡上一晚上。第二天把糉葉的一端捲成錐子型,用勺子把糯米放進去,中間放上自己喜歡吃的蜜棗或紅豆、綠豆,再蓋上糯米,再用勺子摁瓷實, 把糉葉朝一邊捲過去,再順着一邊裹緊,用白色棉線繩子捆緊紮好,一個個漂亮的糉子就出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發燒了,爸爸媽媽忙着照顧我,沒顧上包糉子,但是爸爸還是買了糉子給我吃,我雖然不太舒服,一看到晶瑩剔透的糯米包裹着甜甜的蜜棗,再撒上白糖,食慾大動,竟然吃了一個。

每年端午節的糉子會印在我的記憶力,開出美麗的花來,帶給我不僅是香甜,也是快樂。

  糉葉飄香的作文2

今天下午,老師和我們同學的三位家長一起開展了一次“悠悠端午節,濃濃糉飄香”的主題班隊會。目的是讓我們通過此次活動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等,體驗端午節的獨特魅力。

下午我一到校,進了班,就看到了三位家長在門口恭候學生的到來。活動沒開始的時候,老師讓我們把準備的東西放桌子裏,然後鋪好保鮮膜,組長帶領組員下樓洗手。活動一開始,老師讓我們看了一個做糉子的視頻,然後大家就興致勃勃地包起了那美味香甜的糉子。我先把一個糉子葉折成漏斗的形狀,再拿起勺子向“漏斗”裏盛一些糯米,再把糉葉捲起來,一個可愛又好吃的糉子就大功告成了!緊接着我又做了許許多多的糉子,有的像愛心雷,有的像數字8,有的像一個三角形,還有的像一個“小石子”。然後,糉子煮好了,我們一起分享着各自的勞動果實,咬一口,美味濃香!

這次班隊會使我印象深刻,我希望以後有更多這樣的活動!

  糉葉飄香的作文3

端午節要到了,奶奶說今年要讓我體驗一下自己包糉子的過程,嚐嚐自己包的糉子的味道,這激起了我濃厚的興趣。

奶奶從市場買回了新鮮碧綠的蘆葦葉和清香上好的糯米,擇淨清洗,分別泡於盆中。約莫等了一天時間,奶奶開始教我包糉子了。

奶奶取出蘆葦葉清洗、抹平、折成漏斗狀,放糯米、壓實、層層裹緊,最後用一條細細的麻繩捆緊,結實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圍着奶奶,笨手笨腳的學習,一會兒將黑乎乎的小手伸進糯米盆裏攪水,一會兒用蘆葦葉折只小船,把葉子撕得七零八落。奶奶笑着慈愛地拍拍我的手說:“別淘,去拿些紅棗來,再包幾個你愛吃的紅棗糉子。”

糉子出鍋了,啊,清香四溢。奶奶剝好一個棗糉放進小碗裏,撒一撮白糖,然後笑眯眯地看我開心地吃,奶奶問我:“糉子啥味道啊?”,我頑皮地答道:“幸福的味道!”

  糉葉飄香的作文4

端午節吃糉子,應該是爲了紀念愛國使人屈原。具體原因,不太清楚。入鄉隨俗吧,既然大家都吃,咱也吃吧!

小時候,別說是吃糉子,連糉子也沒有見過,但不吃糉子不代表我們那裏不過端午節。那時,不管是什麼節,只要是節就高興,因爲逢過節理論上應該是能改善一下生活的!

說一下我們那裏的端午節的過法:首先是艾葉,這個決不能少的,因爲它有兩個作用,一是插在大門前的牆上,據說是爲了避邪。二是用來包住雞蛋鴨蛋放在鍋裏煮。煮熟後雞蛋皮上會留下艾葉青顏色,爲什麼這樣做,到現在也不知道。其次是就是煮大蒜,煮鴨蛋、雞蛋。這在當時也算是比較豐盛的早餐!這些都是早上做的,中午好象就沒有什麼要做的了!

可能是生活的忙碌讓我們忘記了這些節日的意義與緣由,只是恍然間才知道又到端午節了,接着就是那就買些糉子吃吧,就這樣簡單!畢竟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有些傳統的東西留着未必不好!

  糉葉飄香的作文5

“五色新絲纏角糉,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每當我讀起歐陽修的這首《漁家傲》時,就想起糉子飄香的端午節。

端午節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五節,每逢到端午節,人們都喜歡包糉子,吃糉子,最熱鬧的就是包糉子了,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糯米浸泡上,再把糉葉洗得乾乾淨淨,把糉葉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錐形,左手託着糉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裏面放,再加上蜜棗,花生仁等,最後用繩子捆好,放在鍋裏,煮出來的糉子香氣四溢,飄滿整個房間。除了吃糉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看起來也很享受。

到了開飯的時間,大家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糉子,品着美味大餐,開心極了!小孩子們胸前掛着香布袋,手上、腳上戴着五色線,滿屋子跑,高興極了。

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糉葉飄香的作文6

上個星期,學校讓我們班去包糉子,我們都非常興奮,包糉子?我們還沒有包過呢,好期待!

歡迎!我的小糉子!

好不容易熬到了第四節課,我們衝出了教室,奔向了食堂,路上還不忘興奮的說幾句:“我會包糉子啊!你們會嗎?”“誰不會啊!”“我不會!”“有沒有人教啊?”“會有的啦!”

到了食堂,剛進門,一股糉葉的清香便傳了過來“哇!”看着那一盆清香撲鼻的糉葉,想包糉子的感覺更強烈了,我們衝上前,搶奪着糉葉,終於每個人都有了糉葉,可我們都呆住了,然後呢?怎麼包?手不聽指揮的把糉葉扭曲成不同的形狀,食堂阿姨來了,她看着我們現在窘迫的樣子,笑了:“來!我教大家!先兩手抓住糉葉,再捲成圓錐形,下面不能有洞,然後裝米,再裝肉!對了!”她不厭其煩的教我們怎麼樣包得美觀整潔,我也包得很熟練了,一下子,一個近乎完美的糉子就成了形,可是……

在離成功還剩一步的時候,糉子散架了!啊!別鬧!我的小糉子!懷着惋惜的心情,我把糉子重新包了一遍,功夫不負有心人啊,我,包好了!好喜歡你!我的小糉子!

晚上的時候,我吃掉了自己包的糉子,嗯,好香,好好吃……

  糉葉飄香的作文7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做什麼呢?當然是包糉子,吃糉子!

每年端午節,媽媽總要給我包糉子。糉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你知道它包含幾個頂角,幾條棱,幾個平面,幾個三角形嗎?做糉子時,要先找來一片箬葉,在裏面放糯米和餡料,再包起來,(哎,包糉子可不是隨便包的,要包好一個糉子,還要學會一個滑稽的技巧哦!)就可以入鍋了。煮熟以後,剝開墨綠色的箬葉,餡料在雪白的糯米糰裏閃閃發光,很是好看。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拯救國家的政治主張,可國王不予理睬。幾年後,國土淪喪,屈原滿懷憂憤,最終投河自盡。人們懷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每年端午節,大家把糉子投入江中,給屈原做祭品。一開始,只是只拿米團扔進去,可是人們怕米團會被魚吃掉,然後就拿紙包起來,但紙佔到水又會變薄,後來,某人想到了一個辦法,不如用荷葉抱起來,荷葉不怕水,又厚,不怕被魚吃掉,接着,這種方法很多人都知道了,流傳至今。

老人們說,吃糉子時,可要學習屈原的崇高品格和愛國精神。

  糉葉飄香的作文8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都要吃糉子,而今年,我是自己學做糉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

首先媽媽給我買好做豬肉糉子的原料:糯米、五花肉、醬油等調料,還有用來糉子的糉葉、棉線等。

我和媽媽分工合作。她淘米,我切肉。媽媽把米淘好再泡兩小時,並且米可以被手指捏碎。而我要切肉,要切成15克左右長方體的小塊,可我切的形狀不等,有圓的,有方的,有連刀的,可以說是樣子千奇百怪,不過,我覺得只要可以吃就行,管那麼多幹什麼?總之這個步驟算是馬馬虎虎的過去了。和米搓團,就這麼一步一步順利的完成了。現在就差最後一步,包糉葉。這是非常關鍵的步驟,如果做不好,就會露米,如果包的不整齊,一鍋就裝不下。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包。首先一團兒,再疊最後一折,就包好了,可是媽媽包的樣子精美,我包的每個角有大有小,樣子十分難看,沒辦法只好重新包,第一次不行,重來!第二次還不行,再來!第三次……終於,我和媽媽包的一樣好了。最後拿白棉線一系,放進鍋裏,蒸十五分鐘就好了。啊!香噴噴的糉子出鍋了。吃着我親手做的糉子,心裏別提多開心了。

在這個糉子飄香的端午節裏,通過親手包糉子,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堅持,就一定能成功!

  糉葉飄香的作文9

手捧糉子,緬懷離騷。

——題記

吃糉子,是每年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吃糉子爲了紀念屈原。我特別喜歡吃糉子,蜜棗,板栗,肉餡的糉子,我都愛吃。

據說,在古代,糉子可是稱爲角黎。明清時代,糉子多用糯米包,就不叫角黎,叫糉子了,。糉子的樣子也是各種各樣,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媽媽最喜歡包正三角形的糉子了。這個端午節,我便和媽媽一起包。

一大早,媽媽便到買來了糯米、糉葉、蜜棗、肉、繩子。媽媽一回到家裏來,就說:“快起來包糉子了。”一聽到包糉子,我便像打了雞血似得,立馬起來了。

媽媽把米淘好,又把糉子葉洗了洗,把肉切一切,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開始包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包,先把糉葉的下面弄成呈三角形的樣子,然後把米放進去,可我放的米總是上面進下面出,媽媽說我底下沒卷好,我一看,果然,有一個小口,我馬上重捲了一下,這次卷好了,然後填上米,放上蜜棗,可是拴繩時,全散了,媽媽說是因爲米必須放實了,食物必須放到正中間,這樣想纔可以保證不開。哎!真是一波三折呀,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包成了一個糉子。但是,這怎麼說也是我包的第一個糉子,真可謂是:手捧糉子,緬懷離騷呀!

又是一年糉飄香,香極了,下一個端午節,我還要自己包糉子。

  糉葉飄香的作文10

每年端午節看到大家都要吃糉子,我感到很好奇。我就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呢?媽媽告訴我:是爲了紀念屈原!我又問媽媽,爲什麼要紀念屈原呢?屈原是誰呢?媽媽開始講了起來。

原來,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了貴族的強烈反對,免職後,被流放到現在的湖南地區。流放期間,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其中,《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表現了詩人不斷完善自己、修煉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品《懷沙》後,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悲痛,漁夫們在江面上來回打撈屈原的屍體,未成功。有位漁夫往水中仍飯,說讓江中的動物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的,人們紛紛效仿,有的將雄黃酒倒入江中,要毒死蛟龍水獸。後來,人們爲怕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葉飽飯,外纏彩絲,逐漸發展成糉子。於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通過對端午節來歷的瞭解,我知道了屈原愛國憂民的精神,值得每一箇中國人學習。

  糉葉飄香的作文11

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快到了,人們又開始忙着包糉子,品味糉子的清香,享受這個古老的節日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端午節對於我來說,除了品嚐糉子之外,還會勾起我對母親的懷念,因爲母親生前很愛吃糉子。

小的時候,我們家年年包糉子。包糉子之前,母親早早用大盆泡好糯米、黃米,同時也把糉葉放在水裏浸透。與別人家不同的是,母親自己不會包糉子,而是請鄰居家的阿姨來幫我家包糉子。每到這個時候,母親端出泡好的米和糉葉,放在院子裏,爲阿姨遞上一支菸,再給她把煙點燃。阿姨就一邊抽着煙,一邊包着糉子。母親則在一旁打下手,陪着阿姨嘮家常。一下午的時間,糉子就包完了。

母親將包好的糉子放入大鍋裏煮,要煮上三、四個小時才能熟。糉子煮好了,一掀鍋蓋,一股濃濃的糉香頓時在整個屋子裏飄散開來。那香味真是饞人哪!糉子晾涼後,能存放好多天,吃很長時間。

如今,母親不在了,我只有在夢裏常與她相聚。沒有母親是孤獨的,母親的位置是任何人無法替代的。雖然母親已去世九年,但今日想起仍是淚流滿面。好在我們做子女的盡孝了,好在母親的音容笑貌永遠地留在我的心裏……

我甚至癡癡地想:母親在天堂裏是否也能聞到糉香?但願如此。母親,您還好嗎?女兒祝您節日快樂!

  糉葉飄香的作文1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心裏莫名地興奮。在我看來,端午是一個芬芳甜蜜的節日。不是嗎?你看那填滿香草的荷包,掛着露珠的艾葉,香甜軟糯的糉子這一切,使這個傳統節日充滿魅力,再加上端午紀念屈原的傳說,更爲這個節日注入了濃濃的人文情懷。

在這個節日裏,我喜歡屋子裏飄滿糉葉的香氣。每到這個時候,奶奶都要親手爲家人包上一回糉子,滿滿的一大鍋,煮起來香氣四溢。

今年也不例外,這不,糯米和糉葉奶奶早就提前泡好了。奶奶在糉子裏放上各種餡料:葡萄乾、大棗、香腸、火腿、紅豆、綠豆、豆瓣真是五花八門。我最愛吃的還是大棗的味道,嚼上一口,黏中帶甜,滿嘴生香。

包糉子實在不是一個簡單的活,準備工作十分繁瑣:米要提前兩天泡好,每天要換幾次水,並將黑米粒細細地揀出,這樣包出的糉子品相纔好。糉葉要提前一天泡好,逐片剪去葉柄,再用清水正反兩面刷洗乾淨。

準備工作做好後,包起來就輕鬆多了,奶奶大約用了一小時左右就包了70多個,滿滿的一大盆!奶奶把包好的糉子一層一層緊緊地碼在鍋裏,填滿水,用大火煮開,再改文火煮兩個小時左右,然後再燜上兩個小時,就可以享用了。此刻,屋子裏瀰漫着糉葉的清香和節日的味道

小小糉葉,包裹的不僅是誘人的香糯,還有綿延兩千多年的中華文化,更有厚重而質樸的家國情懷。

  糉葉飄香的作文13

今天是端午節,糉葉飄香。我和輪滑隊的教練與同學要去給養老院給爺爺、奶奶們表演花式溜冰,給他們帶去節日的問候與快樂。這也是我們愛心小組的一次活動。

到了養老院,場地外坐滿了一排排的老爺爺、老奶奶,他們有的白髮蒼蒼、滿面皺紋,有的行動不便,卻都笑吟吟地看着我們,歡迎我們的到來。

坐在凳子上看別人的節目,我感覺時間一分一秒過得真慢,終於聽見一個聲音喊:“有請炫動輪滑俱樂部給我們帶來精彩的輪滑表演!”頓時,我心跳加速,頭腦一片空白,看着爺爺、奶奶們鼓勵的笑容,慢慢地,我冷靜下來,和我的搭檔走到臺上,一起做“前葫蘆”、再“後葫蘆”回,“雙腳X”去,“前減”回。表演完畢後,全體輪滑隊的隊員走上舞臺說:“祝爺爺奶奶端午節快樂,身體健康,長命百歲!”臺下傳來熱烈地掌聲

最後,爺爺奶奶們還爲我們演唱了老歌,《愛的奉獻》、《山丹丹花開紅豔豔》等,大家歡聚一堂,其樂融融!我覺得這個端午節很快樂,過得真有意義。

通過這次愛心小組活動,我真正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能夠給孤單的老人帶去快樂,我覺得比自己得到一件嚮往已久的玩具還開心,能給別人帶來快樂纔是真正的快樂!

  糉葉飄香的作文14

端午節到了,今年我們家計劃過一次特別的節日,自己動手包糉子。

一大早,我和媽媽一起採購了糯米、糉葉、紅棗等原材料。我們先用水泡上糯米,再把糉葉和紅棗用開水燙一下,這樣準備工作就做好了。

開始包糉子了。在媽媽的指導下,我首先挑好了三片糉葉,按照正反面排好順序,然後將糉葉向裏卷一個角,放上一點泡好的糯米,放上一顆紅棗,再用糯米填滿整個小角,把剩餘的糉葉像蓋子一樣蓋住角,順着包起來。哎呀,糉子的兩個角都漏米了,怎麼辦呢?媽媽提醒我,看看是米多了還是少了。我反覆試了試,噢,原來是米太多了!於是我又去掉一些,總算是包起來了,還挺像樣呢!可是最後一關又把我難住了,我可是不會用繩綁住糉子啊!一不小心,我的糉子又全散開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重新開始,一次次練習,終於,一個完整的糉子誕生了。雖然它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第一次的傑作啊!於是,我又堅持包了一個又一個糉子,它們的模樣真是越來越好看了。你瞧,有的肚子鼓鼓的,像是要漲破似得;有的糉葉沒紮好,像是長了一對翅膀;還有的咧着嘴,正朝你笑呢。看着一排排的勝利果實,我和媽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經過四個小時耐心的等待,糉子終於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扒開就咬,哇,黏黏的糯米和着飄香的糉葉,真是天下美味啊!

我度過了一個有意義而特別的端午節。體會到了辛勤勞動換來累累碩果的喜悅!也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糉葉飄香的作文15

多想回到那一年,再次品味那糉葉包裹着的濃濃親情。

——題記

還記得那年端午來臨時,外婆包的糉子,那種味道一直在我腦海中不願散去。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五,是端陽;糉葉香,裹五糧,剝個糉子蘸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外婆喜歡一邊包着糉子,一邊唱着童謠。我也喜歡一邊看着外婆靈巧的雙手包着糉子,一邊哼唱着童謠。

我最喜歡的便是外婆包糉子的過程。外婆包糉子時是不喜歡別人插手得,生怕旁人做壞了品相和味道。三層糉葉交錯着搭好,輕輕展開、抹平,兩手一彎,便彎出一個圓錐形的小漏斗。一小撮米添在尖尖的角內,然後把一塊肉和蛋黃放在米的便在院中上面,在把一小撮米覆蓋在上面。

糉子下鍋後,是外婆最悠閒的時候。外婆便在院中抱着我坐下,唱起童謠來。而那最好的伴奏,便是糉子在鍋內咕咚咕咚響起的聲音。

糉子出鍋後,我便迫不及待的捧起一隻糉子。輕輕一拉,繩線便脫落下來,展開糉葉,精緻的四角煮的透亮。輕咬一口,便有一種淡淡的清香在嘴中許久不願散去,它就像一雙靈巧的手,撩撥着我記憶的深處,牽引出一段清香的祖孫情。

……

又是一年端午,卻再也吃不到外婆包的糉子。我吃過八寶糉、鮮肉糉、蛋黃糉,吃過竹簡糉、迷你糉、什錦糉,也吃過燒肉糉、火腿糉、辣糉,卻都沒有外婆包的糉子的那種清香。

端午的歌謠又響起,奶奶的糉子卻不在。

  糉葉飄香的作文16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南方流傳的兒歌。說起端五,我立即便想到幼時學包糉子的情形。

那時我八歲,非常玩皮。端五節時見奶奶聚精會神地包糉子,手也癢了起來,盯住糉子不放。奶奶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說:“你想包糉子?不夠本,你媽還不會呢,”說罷哈哈大笑。

我不服氣,搶來工具,肉餡,糯米。開始包人生“第一個糉子”。我先拿三張整齊的糉葉,然後把它們裹成一個漏斗型,接着往“漏斗”裏放米,放一半時再把肉餡放進去然後再放米,接着就開始包糉子。

怎麼裹也裹不好,我急死了!後經奶奶的指導,終於把它裹起來了。最後再用紅線饒幾圈一紮,就這樣我的人生第一個糉子誕生了。奶奶吃驚地看了看我手中的糉子又看了看我,笑眯眯地說:“凡凡還包得不錯呢,不過以後遇到困難彆着急,要有耐心!”然後奶奶就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高壓鍋裏燒。我好不容易等到糉子熟了,沒等到糉子涼下來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了起來。

哇!味道太好了,現在想來嘉興的糉子也沒我包的味道好!

想想今年的端午節也快到了,我情不自禁地就想起在這次四川大地震中堅強活下來的兒童們。我想到時候請奶奶多包點給他們郵寄過去。也讓他們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糉葉飄香的作文17

暮春裏的絲絲涼意還未褪盡,燥熱的初夏已在一場場陣雨中拉開了序幕。撐一把傘,我頗有狼狽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知在哪裏,糉葉的清香隱隱約約地蕩了過來,這淡雅的清香,還是一如既往的淳厚、濃郁,我的腦海中不禁又浮現出外婆的身影和糉子的香

外婆是張甸人,久居鄉下,她留着蓬鬆的捲髮,些許皺紋爬上了她那愛笑的臉頰,臉上流露着鄉下人特有的熱情純樸。兒時,我最盼的就是端午,因爲端午就能吃到,外婆包的糉子。

外婆包糉子很講究。無論是米、肉、棗兒還是鴨蛋,都是外婆在菜場精心挑選的。首先就是選糉葉,外婆總是拎着一個籃子到河邊精心挑選,回來的時候籃子裏滿滿的一籃。外婆只能弓着腰,吃力的揹回來,糉葉採回來,要先在水裏泡個半小時,半小時以後我便主動請戰一片片的清洗。

外婆包糉子手法嫺熟,手一包,一裹,一繞,一個糉子就完工了,糉子又緊又漂亮。糉子包好了,外婆把糉子下了鍋,我趴在竈臺邊看外婆下糉子,因爲愛聞糉葉香,尤其是煮過的糉葉,更香濃。我時不時對着鍋咽口水。

糉子煮的時間比較長,一般要煮一下午。有時候外婆前一天晚上下鍋煮,第二天早上吃。每次吃糉子,我都要連吃兩、三個,又香又糯,我至今難忘。

又是一年糉葉飄香,一轉眼外婆身體不方便,我已經兩三年沒吃到外婆包的糉子了。可那難忘的糉香一直深藏在我的記憶裏,清新又濃郁。糉香是那麼珍貴,伴我成長。

  糉葉飄香的作文18

一陣陣夏的氣息夾雜着淡淡的糉葉的清香,是那麼清爽,那麼誘人。啊!不知不覺,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糉葉飄香時。這本該是我們小孩子最快樂的時候,然而,我的心卻一陣隱隱的痛,一種濃濃的思念帶我進入童年的回憶之中。

小時候,臨近端午節,最疼愛我的奶奶就會帶我一起去蘆葦灘上摘蘆葉,奶奶忙着選摘那種又長又寬的蘆葉,而我呢,也在一旁忙得不亦樂乎:一會兒摘幾片最底下的老蘆葉給奶奶,一會兒忙着去抓蘆葦上的螞蚱,一會兒又去摘幾朵小野花夾在自己的小辮上。

不知不覺,手腳麻利的奶奶已經摘了好幾把蘆葉了,她牽着我的小手回家了。回到家,奶奶把蘆葉掛在屋檐下晾曬着,聽奶奶說, 因爲新摘下來的蘆葉比較硬而且很容易就裂開、折斷,所以要把蘆葉曬乾,等到要用的時候,再用開水煮一下,這樣經過處理的蘆葉既柔軟又有韌性,就可以用來包糉子了。端午節前夕,奶奶用水把蘆葉煮沸,頓時,一股糉葉的清香撲鼻而來……奶奶心靈手巧,會包好多種糉子:有鮮肉餡的、蜜棗餡的、小豆餡的、還有就是光白米包成的……我吃得肚皮圓滾滾的,仍捨不得停下嘴來……

想到這裏,我的鼻子一酸,眼睛又溼潤了。那一年,無情的病魔奪去了我最親愛的奶奶的生命,我再也吃不到奶奶包的美味的糉了了。

又到糉葉飄香時,儘管各種口味的糉子現在都能買到,可是我卻再也體會不到童年時那種摘蘆葉,包糉子的快樂了,再也體會不到那種沁人心脾的清香了。

  糉葉飄香的作文19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都會舉辦各種活動——賽龍舟,掛艾草菖蒲,戴五彩線,喝雄黃酒,吃糉子,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糉子了。

一大早,媽媽就着手準備包糉子了,我在旁邊給她打下手。首先,媽媽把糯米和花生用水浸泡着。趁着這個時間我和媽媽把糉葉洗乾淨,把火腿和蜜餞切成丁。一小時後,把糯米和花生裏面的水倒掉,然後把火腿和蜜餞一起倒進去,攪拌均勻。一切準備就緒。

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媽媽兩隻手上下翻轉,把一片糉葉折成漏斗狀,把剛纔拌好的食材放進去,再把鬥狀尾部的糉葉往回折,蓋住米,用細繩纏繞並綁好。就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大約兩個小時後,所有的糉子都包完了。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糉子了。媽媽把包好的糉子直接放進鍋裏煮。我守着竈臺,聞着飄散出來的陣陣糉香,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約一小時左右,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剝開糉葉,露出白裏透紅的糉子,白白的糯米包裹着紅紅的花生豆火腿丁,咬一口,又香又糯!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看麥子黃了,端午節又到了,小朋友們,趕快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糉子吧!

  糉葉飄香的作文20

“仔仔,吃糉子啦!”聽到媽媽這句話,我一骨碌從牀上爬起來,興奮地跑向飯廳,哈哈,又到夢寐以求的端午節啦,可以吃到我最喜歡的糉子,這實在是太棒了!

記得第一次對端午節有印象是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吃糉子的由來。曾經有一位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因爲被皇帝冤枉,他悲憤之下跳了汨羅江。後來百姓們爲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就用糉葉包上米扔到江裏餵魚蝦,從此包糉子的習俗就沿襲了下來。之後的兩千多年裏,人們每到端午節就會包糉子吃糉子,以此來紀念屈原。而我第一次在吃糉子時還很遺憾:哎,要是吃到這好吃的糉子,也許屈原會放棄投江也不一定呢!

每年我最喜歡的除了吃糉子,就要數看着姥姥包糉子了。她總會在包糉子前先給綠盈盈的糉葉洗個澡,然後雙手靈巧的一卷,糉葉就變成了一個錐形的桶,然後把白白的糯米放進去壓實,加一些豆沙,最後用糉葉把糯米裹得嚴嚴實實,再用白線纏繞紮緊,一個可愛的綠糉子就成型啦!等到出鍋後,冒着呼呼白氣的大糉子,慢慢的剝去它們的外衣,露出亮晶晶的白糯米,香噴噴的味道聞起來會讓你饞的受不了,輕輕地沾點蜂蜜咬一口, 黏黏的、糯糯的,好吃極了!

又到糉葉飄香時,聞到香噴噴的糉子你怎會不愛端午節呢?

  糉葉飄香的作文21

今天是端午節,按照中華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今天要吃糉子。

我們一家人一大早就來到了奶奶家。奶奶早已準備好了糯米、糉葉、棕繩,在等我們哩!剛一進門,我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了桌子前。包糉子囉!我看見奶奶先拿起三片糉葉疊在一起,把底部一轉,轉成一個漏斗狀,然後左手抓起一把米,倒進“漏斗”裏,按緊,再把豎着的“把”往糯米上一折,折成小金字塔狀,最後抽出一根棕繩,紮緊,再繫上一個結,一個糉子便在她的手中做成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糉葉也來包。轉成了漏斗後,就可以倒米了。忽然,一陣“沙沙”的聲音在我的耳邊響起,偷看電視的我忙低下頭去看,呀,假“漏斗”變成了真漏斗,我只得又“捲土重來”。想不到,原先的地方不漏了,其它地方的兒孫們又出來“繼承祖業”了。我情不自禁地感嘆道:“真是拆東牆補西牆!”奶奶聽見了,笑着走過來說:“噢?讓我看一看你做的‘假冒僞劣產品’吧?”說着,便手把手地教我包糉子。包好後,便放進蒸。

在等待的過程中,爺爺告訴我,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以身殉國,跳入了汨羅江,百姓爲了使他的遺體不被魚蝦吃掉,紛紛向江裏扔糯米糰。那天是五月初五。

今天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而且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我十分高興。

  糉葉飄香的作文22

每年的端午節又要來到了,媽媽帶我到菜場去買糉葉。我和媽媽挑選了兩捆便回家了。

一回到家,媽媽便說你去把大盆子拿來。我把糉葉選一下,我拿來盆子,媽媽都已經把糉葉洗好了。於是我和媽媽在盆子裏放了一大盒水。然後便開始包糉子,我對媽媽說:“媽媽,你多包點葡萄乾糉子,因爲我喜歡吃葡萄乾糉子。我看着媽媽那矯健的身手,突發奇想的說:“媽媽,你教我包棕子吧!”媽媽說:“好吧,我先演示一遍給你看看。”只見媽媽先把一張糉葉放在它的根部五分之一折成漏斗形,把漏斗形的搭頭放在左手心靠手腕處,用大拇指按住,再用四個手指托住糉口的尖部,往漏斗里加上適量的糯米,在糯米中均勻的放入兩三個葡萄乾就一舉兩得了。我按着媽媽的樣子,可不知道怎麼把葉子繫好?媽媽又說:“噢,我忘記了,要把糯米和葡萄乾壓在糉葉中間放妥,就開始從糉葉的.尖部向根部回折。一般的葡萄糉子形狀都是枕頭形,所以也稱“枕頭糉”。我按照媽媽的話,真的包好了。媽媽說糉子包好後,要放入清水中浸泡5分鐘,爲的是讓糯米有適當的膨脹。浸泡好了的糉子再放入高壓鍋煮20分鐘就好了。啊,原來包糉子也有這麼大的學問啊!

糉子包紅了,媽媽還沒有把糉子煮好,我都已經聞到糉葉經過高溫而散發出的陳陳濃香了。糉子的味道真香啊!

  糉葉飄香的作文23

六月的雨,像淚水一樣,一樣,落下,落下……

林雪想,往年這時候,母親也應該包糉子了。林雪用力晃了晃頭,撐起一把傘,默然走進淚幕……

走,一直走,走進小巷,土黃色的路泛起了小泡泡,偶爾有一兩隻蛤蟆跳過,也是唯一有生氣的東西,而那像發黴的紅布似的牆壁,發出了更難聞的味道。看了看十幾年如故的景象,林雪苦澀地笑了笑。

也是在去年冬天,母親在這裏倒下……在林雪的記憶裏,母親瘦瘦的,矮矮的,還有那糉子,其它,也只是模糊的概念。

去年的六月,端午節,那時,林雪正在準備中考,入夜,母親端着糉子給她,望着女兒慢慢地嚥下糉子,欣慰地笑了,說:“林林,再讀一會書。”原來就十分苦惱的林雪一下子激怒了,衝着母親大喊:“讀書,讀書,你還知道啥!”說完還打碎了盤子。母親被這突如而來的憤怒愣住了,許久,許久,才蹲下來拾碎片…… 林雪很想說對不起,但咽在了嘴邊又放下去了。

第二天,林雪心裏十分不安,但她還是沒有說出口。

但是,下午,老師突然跑到教室,氣呼呼地對林雪說:“你,你,媽媽出車禍了。”頓時,天塌地陷……是因爲,因爲自己,母親纔出車禍的……

林雪流淚了,嚐了嚐,是苦澀的……今天,糉葉飄香……

  糉葉飄香的作文24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等。

端午節爲何要吃糉子?它成了我的一大困惑。通過上網搜索我明白了其中原因。大致有5種傳說。1、是因爲要紀念屈原。2、是因爲要迎濤神。3、是因爲是龍的節日。4、是因爲是惡日。5、是因爲夏至到了。

端午節到了,我家也要做糉子了。我躍躍欲試,和大人一樣,端坐在桌子旁邊,開始了我的艱苦奮鬥。

首先,我拿起3張蘆葉,平鋪開,並製成錐形。接着,把洗乾淨的糯米放入之前製成的錐形。緊接着,當糯米在錐形的1/3時,放入一塊醃製完的瘦肉和一塊肥肉。然後,用糯米把這個錐形放滿。最後,用做錐形餘下的蘆葉蓋住開口,用繩子紮緊,一個“可愛”的肉糉子便完成了。

用這個方法,我做了3個糉子。可惜,它們的形狀不倫不類,我所使用的地方就像剛剛結束了一次戰爭“橫屍遍野”慘不忍睹。等我們全部收工後,我就把所有的糉子拿到一個大鍋裏慢慢煮。那會時間非常的漫長,我不時打開蓋子看糉子好了沒有,四、五個小時之後糉子終於好了。我找出了我包的異形糉子,大口的咬了一口。譁,太香了!我差點也把糉葉一塊咬下來。

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覺得它們美味極了。儘管它的形狀不倫不類,但是我還是喜歡它們,因爲它們是我自己做的。

  糉葉飄香的作文25

盼望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終於到來了。

早上,媽媽很早就把我叫起來,給我帶上了五彩線和香囊,還給我點了雄黃酒,媽媽說這樣不僅能驅除蚊蟲,還能辟邪。

過了一會,媽媽拿來了一大盆糯米,還有許多糉葉說:“我來教你包糉子吧。”“好啊。”我一口答應了。只見媽媽把一張糉葉折成漏斗形,然後弄一點不多不少的糯米放進去,接着把做好的糉子頂放上去,把剩下的糉葉緊緊的裹起來。最後,媽媽用繩子裹緊糉子,一個糉子就做好了。輪到我做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一步一步的做,但做到最後一步的時候,不聽話的糯米直往下掉。媽媽說:“小心,下次少放一點。”

糉子入鍋了,媽媽把糉子整齊的放進鍋裏,蓋上鍋蓋,大約30分鐘左右糉子就好了。聞着那香噴噴的糉子,我的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媽媽找到了我做的糉子,開心的說:“呵呵,你的糉子真是個四不像,雖然是四不像,這也是你的勞動成果呀。”聽了媽媽的話,我心裏甜滋滋的。那糉子濃濃的米香和那糉葉淡淡的清香成爲我童年最難忘的回憶。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龍舟下水喜洋洋。

  糉葉飄香的作文26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和小妹很高興。

一大早,奶奶就準備了很多糯米、紅棗、綠豆和糉葉,開始包糉子。我和小妹就坐在一旁看着奶奶包糉子。只見奶奶先把糉葉放兩片在手裏,做成一個小漩渦形狀,接着用勺子搲一勺子糯米放進糉葉裏,然後放一顆紅棗,再放一些糯米把糉葉裝滿,邊放邊用筷子壓一壓,用多餘的糉葉把上面包起來,最後用麻搓成的細繩子把糉子綁起來。我和小妹也想學着包糉子,可奶奶不讓。奶奶說要等我們長大一點再教我們。奶奶包糉子的動作很熟練,不一會兒就包了十多個。

開始煮糉子囉!奶奶把一個一個捆成團的糉子放進鍋裏,加上水,水要把糉子淹起來,然後就開大火燒起來。在煮糉子的過程當中,我和妹妹很着急,都想快點掀開鍋蓋,嘗裏面的糉子。

糉子終於煮好了,滿屋子裏都飄着糉葉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跑進廚房,拿了一個大碗,掀開鍋蓋,夾起一個糉子,放進碗裏。我找來一把剪刀,把綁糉子的繩子剪斷,露出白生生的糉子。我顧不得燙,吃了一口,真是回味無窮啊!

我喜歡糉葉飄香的端午節。

  糉葉飄香的作文27

張老師讓一些同學們爲奶奶們攜帶豔麗的紅鄰巾,把她們的童真與追憶招喚出去。做好準備,下邊就可以請羅顥洋奶奶親臨現場啦!羅奶奶滔滔不絕地講着,學生們也都十分潛心地理學着流程,因爲我睜變大雙眼看見。只見她熟練地拿出如海菜一樣的纖長糉葉,兩指一夾,一轉,一個錐型便展現外大家的眼下,接着倒進一把米,封好口子,捆緊繩索,就做好了了!

我緩緩的咬着繩索:一圈、幾圈、三圈?總算我的作品出爐啦!儘管有點兒“四不像”,但也就是我的瀝血之作,我望着眼下的糉子,令人滿意地笑了。

望啊,盼啊!

等了一個下午,沒直到糉子。還多虧了戴瑞媽媽幫大家煮好啦送到。我細心地仔細地着手上的糉子,發覺糉葉不一樣了,煮前的糉葉有點兒小脆的,但煮後的糉葉鬆鬆垮垮的,似蔫了一般。還沒有等老師說開吃,我也早已迫不及待地掀開糉葉。哇!紅豆餡的!只見瑪瑙石一樣小紅豆嵌入在誘惑的檽米中,令人垂涎三尺。我猛吸一口氣,一股檽米獨有的芳香鑽進我的鼻腔,一直索繞我的鼻間。我貪慾的吸吮着。這糉子吃起來粘乎乎的,但卻令人意猶未盡。自然還要感謝奶奶們,願他們始終身心健康!

  糉葉飄香的作文28

也許是太陽嘴太饞,把雲朵當成棉花糖吃了,只剩下一碧如洗的天空。

一位透着淳樸鄉村氣息的奶奶做了我們的指導員。

“老師”說:“兩隻手的中指和食指作出一個剪刀形,分別夾住頭端和離頭端十釐米處,然後向下翻。”可是我似乎太笨了,東一翻,西一折的,把葉子上折的全是痕跡,好不容易翻好,又看着她嫺熟的手法,想稱她“大神”,可嘴一抽,說成了“大嬸”,我們一桌鬨堂大笑。翻好後,塞糯米了,我猛的想出一個鬼點子,順手塞滿了糯米,然後左一裹右一裹,糉子漸漸像樣了。天空一聲巨響,米糉閃亮登場。最終,我一共包了兩個。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吃上了糉子,掀開鍋蓋,糉葉的清香夾雜着肉的鮮香,棗的甜香,米的糯香,撲鼻而來,這香味妙不可言,一個字是香,兩個字是好香,三個字是香香香!我去領了個糉子,驚奇的發現了,我的是個針糉,一看便曉得是“助力團”的某個大神之作。吃着糉子,棗子十分的甜,我突發奇想:難道是上天給我們的勞動成果加了甜蜜素?

不知何時,太陽飽了,雲朵又悄無聲息地竄了出來。

  糉葉飄香的作文29

玉糉襲香千舸盡,艾葉黃酒可驅邪。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中國傳統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那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吧。

有一位楚國大夫,大家一定不陌生,對了,他就是屈原。他的祖國被別的國家佔領了,敵人說只要投降了就給高官厚祿,但屈原誓死不從,抱着大石頭跳入了汨羅江。老百姓們非常感動,爲了不讓魚兒們傷害到屈原大夫的身體,就把包好的糉子投到江水裏。還有一位老醫生聽說江水裏有魚龍,於是把雄黃酒倒入江中,將魚龍藥暈保全屈原大夫的身體。

知道這些習俗,接下來我們開始包糉子吧。我們需要準備好的材料有糉葉、糯米、棗子、還有棉線。首先把糉葉捲成一個三角形,接着放入糯米,中間放上棗子,再放進糯米並壓實,然後用棉線把糉子繞緊,這樣一個可愛的糉子就完成啦,小朋友要小心割破手哦。然後我們把糉子一個一個地放入高壓鍋裏,蒸上十五分鐘,一鍋香甜可口的糉子就做好了。如果你想吃,那就趕緊試試吧。醫生說糉子雖然好吃,但也不能多吃哦,不然不消化。

我們要向屈原大夫學習,學習他的愛國精神。

  糉葉飄香的作文30

滿街的糉子飄香,那是端午的味道,就知道又一年的端午節快到了。祝福的短信、祝福的賀卡,載着朋友的濃濃深情像雪片一樣飛來。端午節 ——一個遠古的記憶,現代文明傳承着古老的文化,延續着傳統的習俗,今天的端午節別有一番風景。

“萬水千山糉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輕絲捆着祝福意,糉葉包着朋友情。糯米纏綿紅棗香,雄黃醉人龍舟行”

“艾葉無香味,雄黃有醉意,逢節祝福,借酒傳情”。“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菖蒲掛在大門上,處處端陽處處祥”。讀着一篇篇傳情的短信,看着一張張精美的圖片,摘折着那一片片翠綠的糉葉,包裹着一顆顆香甜的糉子,聞着滿屋飄來的一縷縷糉香,真是喜不自禁快樂無比!

去年的隨筆《端午節感懷》還記憶猶新,今年的端午又飄然而至。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此刻的我想起我的母親,每年在端午節這一天,母親早早的去市場買回菖蒲艾葉掛在大門上,在童年的時候給我們每個人做一個香包,一個鹹鴨蛋,吃莧菜喝雄黃酒,聽着父親講着那端午節的來歷,門上掛菖蒲艾葉的典故,爲何要喝雄黃酒吃莧菜、那時候雖然清貧,卻還是其樂融融 。

五月初五, 又是一年端午到,糉子飄香讓人笑。昨天 今天和明天,端午的糉子永遠飄香。

  糉葉飄香的作文31

睡夢中,我聞到了一股清香的糉葉味,一拍頭,想起來今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

早餐時,我看着香噴噴的糉子便想起了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他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千古悲歌爲後人留下了不屈不撓的先驅精神。每當糉葉再次飄香,這代就表着我們要紀念屈原,學習他的愛國情懷的時刻。

哎!垂涎欲滴的我真經不住考驗,還沒等爸爸媽媽坐下,就已經開吃了!撥開糉子外的那層綠綠的皮,露出了糉子白白的“身體”。澆上一些蜂蜜,拿起小勺往裏面戳一下,輕輕一挖,香噴噴的糉子就到我的勺子裏了,別提有多好吃了。

這時,媽媽對我說:“

這時媽媽對我說:“戰國時楚懷王昏庸無能,不接納屈大夫聯齊抗秦的計劃,導致楚國被秦軍攻破,屈原悲痛欲絕,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啄食屈原的身體,就划船往河裏扔糉子等其他的一些食物,讓魚蝦們吃。因此就有了端午節吃糉子和賽龍舟的習俗。並且端午節不僅是幸福、快樂、安康的節日,也是對屈原這種愛國情懷讚頌的日子。”

今年糉葉飄香時,好奇的我明白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意思。祝大家端午安康,願屈原的情神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