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說明文作文 >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通用15篇)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視的說明文,說明文體是一種客觀的說明事物,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那麼應當如何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通用15篇)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 1

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特別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義的說明文,說明文的特點是“說”,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識性。這類型的作文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着鮮明的民族風格,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全國許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劇種,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粵劇則產於我的家鄉——廣東。現在,就讓我們走進民族文化的瑰寶——戲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內涵,去品味它悠長的韻味吧!

粵劇流行於廣東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和香港、澳門等地。東南亞以及大洋洲、美洲的廣東華僑聚居地區,也有粵劇演出。東南亞一帶且有世代相承的藝人、固定的班社組織、同業行會和傳統演出場地,如新加坡的“慶維新”、吉隆坡的“普長春”。

明末清初,弋陽腔、崑山腔由“外江班”傳入廣東,繼而出現了廣東“本地班”,所唱聲腔是一唱衆和,稱爲“廣腔”。在後來粵劇常演的開臺例戲《六國封相》、《仙姬送子》、《八仙賀壽》中,仍保存了這種聲腔。清嘉慶、道光年間,高腔、崑腔逐漸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指接近漢調西皮和祁陽戲“北路”的曲調)爲主要唱腔。後徽班影響日益擴大,又以“梆簧”(即西皮、二簧)作爲基本唱調。同時也保留了部分昆、弋、廣腔,並吸收廣東民間樂曲和時調,逐漸形成粵劇。

辛亥革命時期,一些具有愛國思想的藝人,受春柳社新劇(俗稱文明戲)的影響,紛紛組織“志士班”,與工人、學生一起,進行反清反帝反封建的宣傳,編演了《文天祥殉國》等戲。唱詞通俗易懂,音樂上開始在“梆簧”唱腔中穿插民歌小調,唱法上改假聲爲“平喉”(真聲),並經反覆實踐,全部改用廣州方言演唱。1920年前後,不少粵劇大班社經常集中在廣州、香港、澳門演出,習稱“省港大班”。他們吸收了話劇、歌劇和電影的部分藝術營養,很快使自己豐富起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逐步肅清了資本主義商業化的.影響,積極挖掘、繼承優秀傳統,藝術上也進行了全面革新,不僅演出了不少優秀劇目,而且培養了一批新人。1958年,成立廣東粵劇院。

粵劇的傳統劇目,早期主要有《一捧雪》等所謂“江湖十八本”;清同治七年(1868)以後,又有《黃花山》等“新江湖十八本”;清光緒中葉,出現了側重唱功的“粵劇文靜戲”,如《仕林祭塔》等,稱爲“大排場十八本”。“省港大班”階段的劇目有根據西文電影、小說改編的《賊王子》等。經過整理較有影響的劇目有傳統劇《平貴別窯》、《鳳儀亭》、《趙子龍催歸》、《寶蓮燈》、《西河會》、《羅成寫書》以及現代戲《山鄉風雲》等。已經攝製成影片的有《搜書院》、《關漢卿》等。

粵劇的基本聲腔爲“梆簧“,並保留有弋陽腔與崑腔的部分曲牌以及南音、粵謳、木魚、龍舟、板眼等廣東民間說唱的曲調和民歌、樂曲、時代曲、小調等民間小曲。

粵劇的腳色行當原爲末、生、旦、淨、醜、外、小、夫、貼、雜10大行,“省港大班”時期精簡爲“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醜生、武生。 粵劇的表演藝術保持了早期“過山班”粗獷、質樸的特點。不少名演員都具有單腳、筋斗、滑索、踩躋、運眼、甩髮、髯口等方面的絕招。武打以“南派武功”爲基礎,包括剛勁有力的靶子、手橋、少林拳以及高難度的椅子功和高臺功。

粵劇的著名演員早期有參加太平天國起義,後建立“大成國”自稱平靖王的二花臉李文茂,創建粵劇同業行會“八和會館”的老生鄺新華等。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是被稱爲“薛馬爭雄”的年代,文武生薛覺先和醜生馬師曾對粵劇的革新都頗有貢獻。他們和小生白駒榮、小武桂名揚被稱爲粵劇“四大家”或“五大流派”(加上演醜的廖俠懷)。實行男女合班後,上海妹創造了粵劇女腳特有的抒情唱法,後以紅線女影響最大。同時,廣州的羅品超、文覺非、陳笑風和香港的新馬師曾、何非凡、林家聲等也都各有擅長,頗有影響。

現在你是否感受到它的內涵了,是否品味到它的韻味了,不如你也向我介紹一下你的家鄉戲吧!!!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 2

受奶奶的影響,我從小就愛上了地方戲。像淮劇,黃梅戲……我都愛聽,並且喜歡哼幾句,唱兩聲,而其中最喜歡的還是粵劇。

有一回,跟奶奶看了《金殿讓子》出來,一路上跟奶奶又說又唱,行人還以爲我們“瘋了”。回家躺在牀上,時鐘敲了十一下,可我還是興奮的睡不着。想着戲中的那兩位好母親,感到母親的偉大……這麼想想,不知不覺學着戲中寇王的唱段竟唱出來:“哎呀——母親啊!”這樣一唱,我覺得我的心情非常愉快,從此,我越來越愛粵劇了。

還有一回,上課時,我唱歌時竟唱出了粵劇的`調,害得同學們都看着我。下課了,同桌問我:“你怎麼這麼喜歡粵劇?”我說:“我也不知道,反正我非常喜歡粵劇,就像愛我的家一樣,因爲粵劇讓我非常快樂同時也給我的生活帶來了趣味。

小學畢業前,學習特別優秀,可是還是忘不了粵劇,爸爸和媽媽不允許我看粵劇。一天放學後家裏沒人,桌上有一封奶奶的留言,上面寫着:“我去買西瓜,你到4點左右下來幫我拿,這時我腦子裏涌起了粵劇的波浪,我看了一下表,還沒到4點,於是我打開了電視機,看起了《五女拜壽》,因爲我非常喜歡越劇,所以一看粵劇就把幫奶奶拿西瓜的事忘的一乾二淨,突然,媽媽和奶奶拿着西瓜進來了,我怕媽媽嗎打我,就趕緊跑進我的房間。從此,我再也不敢看粵劇,唱粵劇了,直到接到了中學的錄取通知書。

你說我爲什麼這麼愛粵劇呢?我想,也許是粵劇讓我的生活變的豐富多彩!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 3

電腦的維修讓我不得不去看電視,當我轉到一個臺時,我看到了那不知幾時錄的粵劇,裏面有個花旦在哼唱。我不禁回想起那小時候的事。

小時候,爸爸媽媽工作忙,我又不懂得自律。於是,照顧我的責任就負擔在了外婆身上。外婆十分愛我,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會塞給我,逗我開心。但是外婆家很遠,父母也怕累着了外婆,於是將我寄養在外婆家。

外婆也十分喜歡看粵劇。每當吃完午飯,她都會打開電視看上幾曲。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共曲團要來這裏表演。外婆當然十分開心,抱着我過去看。一路上外婆邊走邊唱,樹上的的小鳥,天上的雲,地上的小草,好像被外婆的快樂傳染了,讓人十分開心。

到了目的地,曲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周圍都坐滿了人,十分熱鬧。我年紀小,看不到,外婆讓我坐到她肩膀上,我纔看清楚了臺上的一切。雖然我看不明白,但我還是默默地看着。一個個人物的動作的變換,聽着一句句臺詞的委婉動聽,觀察着演員臉上的喜怒哀樂。直到演出結束,臺下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我也被渲染,也一起鼓掌。

回外婆家路上,外婆一邊走一邊讚歎演員的`動作、神態哪裏好,有一會兒感嘆某個角色的臺詞怎麼好,直到回到家後,她又像外公推薦了那部曲,又在讚歎起來。

那部粵曲已經被時間的流水沖淡了,那時的情景我也忘記得差不多了,但忘不去的,只有那一絲絲的快樂和那時的熱鬧景象。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 4

“我今獨抱琵琶望盡把哀音訴嘆息別故鄉盡把哀音訴嘆息別故鄉唉悲歌一曲寄聲人汗邦……”

——《昭君出塞》

一個個文字,一個個音符,一個個旋律,久久地在我的腦海裏打轉,不停地打轉……這首歌從紅線女的口中不斷地跳動起來,紅線女是我的偶像耶,雖然她沒有哪位名人的偉大歷史文獻,也沒有“快男”“超女”等影視偶像萬人擁戴的架勢,只是一個粵劇表演藝術家,可是從她身上卻能感受到一種非凡的藝術魅力,使人回味無窮……

這就是紅線女的歌唱魅力,帶來了我的第一首粵劇——《昭君出塞》,使我認識到粵劇的更大空間,更大魅力,更大喜愛。

沒聽粵劇大概也有三個月了吧!今天因爲語文作業的緣故,見到了我的第一個粵劇朋友——《昭君出塞》,卻有種潸然淚下的感覺。

我和粵劇也走過幾年的歲月吧,剛開始的時候,我並不怎麼喜歡粵劇的,讓爺爺生搬硬拉地去聽,常常聽着聽着就睡着了,後來。我認真聽國這一首曲子——《昭君出塞》,我開竅了,被那優美的旋律打動了,被那動聽的'音符打動了,被那舞臺的漂亮花旦打動了……

我很希望有朝一天能登上銀光閃閃的舞臺,想可敬的紅線女女士獻上芬香的蘭花,感謝你這幾年帶給我的歡樂,感謝你這幾年給我的世界創造了七色的彩虹,感謝這幾年給予我一個唯美的粵劇世界……感謝你爲人類創造的歡樂,給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

由一個憎恨粵劇的小孩漸漸走上與粵劇不離不棄的道路,就這麼簡單。

謝謝你——《昭君出塞》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 5

這個世界過於浮躁,意味著要探尋生活與情感的文化趣味。

趣味粵劇,源於我嬸嬸。嬸嬸是粵劇團的演員,我從小就接觸粵劇,喜愛聽紅線女的《荔枝頌》,漸漸地喜歡上粵劇,也因如此,我與粵劇文化便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情愫。我喜歡粵劇,喜歡舞臺上的主演,喜歡花旦她那唱腔柔媚婉約、委婉動聽,俏麗多姿,那一舉一動,一指一看的節奏讓我如癡如醉;粵劇,就像一股活源清泉,滋潤了我那幼小的心靈。

我幻想終有一天可以站上那個大舞臺,穿起那長袍馬褂,化好濃妝,臺下滿座的觀衆,只等待鑼鏘的奏樂,踏出那一步,彷彿這樣,不只是爲了一次的演出,而是在心裏面完成一個心願。

每逢假期,我都會隨著嬸嬸到劇團,每出演前,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佔地位了,生怕錯失每一齣戲;未等戲開,臺下坐的站的人頭攢擁,人們都在對將開場的哪齣戲議論紛紛;搭臺邊上攀爬站立著的是一羣頑童。那鑼鏘就咚咚鏘鏘地試音鬧臺,貌似這半邊天都要給鬧翻了。一演出,我在後臺津津有味地觀賞嬸嬸主演的《竇娥冤》。演到精彩處,場內喝彩聲不斷,最精彩的要數《竇娥冤》的“六月飛雪”,戲劇化地凸顯她的冤屈,每每精彩片段壓制不住我那興奮不已的情緒。有時,我也會學著咿咿呀呀地哼出幾句,打著亂七八糟的手勢,甩著瀟灑的步姿,演著自己心儀的角色。劇團裏的阿姨們都笑稱,樂似“小花旦”。頓時覺得全身熱血往上涌,燒紅了臉,但又自我感覺有幾分神似,同時有幾分自豪感油然而生。說實在的,學習的過程並不簡單,單是嬸嬸教的扎馬步,簡式筋斗都練得筋疲力盡,練一個撐姿勢翻筋斗會把手臂磨破,膝蓋摔破,惹得那些劇團裏的阿姨們都笑破肚皮,有時練唱功練得沙啞以至說不出話來。我還是堅持地撐過來。儘管練得不夠好,被阿姨們取笑當成樂趣。可是粵劇文化給我帶來無窮的遐想,也給劇團的阿姨們增添無窮的樂趣。

粵劇文化,相對現代許多人來說可能很陌生,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生活水準的提高,文化生活層面悄然改變,媒體節目滿目琳琅,但我依然喜歡講究文化內涵的粵劇風采。喜歡跟著嬸嬸排演,然後躲在後臺反覆練習著那一招一式。開演了,場子都滿了!幕布放了,只說就要出場了。每每臺上的鑼鏘咚咚響起。臺下就亂了,後邊的喊前邊的坐下,前邊的喊後邊的爲什麼不說最前邊的立著,觀衆四邊拉扯著向裏面擠,裏邊的向週邊叫著喊著,有的拼得面紅耳赤擠將出來,全場一個鬧騰騰。心中涌現滿懷激情。

粵劇的激情,學著委婉動人的唱腔,優美颱風,俏麗多姿的身段舞動著趣味。有時候,有些人的角色影響著我,對喜劇的人物是嬌憨俏麗,悲劇人物則是妻楚哀怨,滄桑悲涼,震撼人心,與婉轉嫵媚的唱腔相互輝映,格外流利甜美。

我爲美好的事物停留著自己的感情,粵劇的.唱腔縝密綿延,低迴婉轉,起伏跌宕,節奏多變,刻畫入微,它們的光輝來自我成長的亮色,它蘊藏著那年少樸素的趣味,曾幾何時,讓我想起那個不爲人知的夢想,我想傳承粵劇文化,期望在燈光閃爍的舞臺上成就一翻事業。喜歡舞動著身段演繹對世界的浮躁囂喧,喜歡揮動衣袖獻出精彩的一幕,偶爾爲自己停留對粵劇的喜愛,歎息著歲月節奏的流逝……

粵趣,不光可以用文字來擺弄,還可以回憶當年風采,一直都喜愛粵劇文化的我。回眸,時間流失文化,空蕩蕩的,除了輕吟、沉訴……只剩下回憶。

有一個女孩,她喜歡粵趣,她爲粵趣停留美妙的情感,遐想著喜歡由平淡到絢麗的過程。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 6

說起我的外公,他的樣子可特別了:60多歲的他,一點兒也不顯得老,捲曲的頭髮,炯炯有神的眼睛,高挺的鼻子,唱功極厲害的嘴巴,全都嵌在他那精神飽滿的臉上。除了額頭上的.擡頭紋,其他地方,不仔細看,你絕對看不出來有六十歲!

他總以一身白色T恤出場,下面搭配著米黃色的褲子,讓人感覺活力充沛,好像只有50歲。

哎,對了!他手上總提着什麼鑼、鼓,二胡等樂器。你猜到他的愛好是什麼了嗎?猜對了,就是唱粵劇!

說起外公唱粵劇,可有很長的歷史了。打我記事以來,他就喜愛粵劇。每天吃飯,他一進們就“我來也——”,還做個很酷的“pose”然後一臉得意的問我們像不像粵劇名星,看着外公那自我陶醉的樣子,我暈了!

我放學以後,總是去外婆家做作業,吃飯,每當我在樓上做作業時,樓下就會響起一陣粵劇聲,“咚咚鏘鏘”,接着是外公的聲音:“霸啊王啊,別~~姬喲!”哦!天啊,怎麼又有新劇本了?

我記得最清晰的一次,就是外公“偷”VCD!

因爲外公過度沉迷粵劇,外婆一氣之下,把家裏所有的粵劇VCD都藏了起來,並把鑰匙給了我這個寶貝乘孫。這下,外公猶如失戀的小夥子,整天唉聲嘆氣,坐立不安。

有一天,我去上廁所,外婆去買東西。我去完廁所回到房間,咦?藏VCD碟的抽屜怎麼大開着?抽屜上公然掛着我藏得很隱蔽的鑰匙!哦!是外公!我正要找外公算賬,樓下卻傳來了外公那熟悉的腔調:“三英——戰呂喲——布!”我下去一看,哇!外公拿着一支棍子當武器,刺西搗東,砍南剁北,好不威風!往日的精氣神一下子回到了外公的身上。哇!外公不愧爲“神偷”,速度可真夠快,的確讓人佩服!

外公還會彈奏粵劇的諸般樂器,什麼二胡、鑼、鼓等到了他的手裏都能被他玩得得心應手。60歲時,還跟他的老師學習了粵劇樂器中的靈魂——掌板,這是最難學的呵!可外公卻樂此不疲,外公已經把唱粵劇當成了他的事業,他開創了昇平曲藝社,和老曲友們一起去順德五沙、佛山等地表演和比賽。

你說我有這樣一個外公,能不自豪嗎!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 7

在廣東什麼最受歡迎的呢?當然是出了名的廣東粵劇。粵劇是廣東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也是我國南方影響非常大的一個劇種。由於它產生於廣東,所以稱被爲粵劇。

這得從明末清初說起。

當年,弋陽腔、崑山腔、梆子、徽調、漢調等,傳入廣東,廣東的一些本地戲班匯百家之長,所唱聲腔是一唱衆和,被稱爲“廣腔”。清代道光年間,廣州的戲班分爲本地班和外江班。清嘉慶道光年間,高腔、崑山腔逐漸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爲主要唱腔。後來又以“梆簧”作爲基本唱調。此時的本地班已經與外江班“判然迥殊”,進而逐漸形成粵劇。

粵劇的基本聲腔爲“梆簧”,並保留有弋陽腔與崑腔的部分曲牌以及南音、粵謳、木魚、龍舟、板眼等廣東民間說唱的曲調和民歌、樂曲、時代曲、小調等民間小曲。一段唱腔中,梆子腔、二黃腔、西皮腔、牌子曲各成段體,從不互相滲雜,一腔到底。粵劇唱腔音樂以板腔體爲主,曲牌體爲輔。板腔體有梆子、二黃兩類,梆子有首板、慢板、中板、芙蓉、嘆板、煞板等板式;二黃也有首板和慢板,還有二流、滾板等板式。

粵劇的樂器可多了,主要分爲管絃樂和打擊樂兩大部分。前者以高胡、二絃、揚琴、喉管爲主要領奏樂器。除民族樂器外,粵劇音樂還大膽地採用西洋樂器,如小提琴、大提琴、薩克管等中低音樂器。

粵劇的戲服更是五花八門,讓你看的頭暈眼花。粵劇的戲曲服裝是經過長時期的實踐,改良後而形成現今傳統程式化的形態。粵劇服裝的'分類有蟒、甲、褶子、帔及衣五種。

粵劇的角色原分爲末、生、旦、淨、醜、外、小、夫、貼、雜10大行,以後行當愈來愈繁多,到了清末民初,按照“戲班論位”的慣例排列是:武生、小武、花旦、正旦、正生、總生、小生、公腳、大花面、二花面、男醜、女丑,此外還有武旦、夫旦、六分、拉扯、五官虎、手下等。戲班實際上只看重武生、小武、小生、花旦和醜五行,其餘行當成爲次要的行當。

粵劇開場時,男常“小跳”,女多“拗腰”的表演,亦頗罕見。粵劇的劇目以生旦戲爲多,重唱輕做,文戲多於武戲,並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創造一些新的表演程式,又從電影、話劇中借鑑和吸取表演技巧,形成自由靈活,通俗而細膩,偏重寫實的表演風格。

粵劇就是這樣,一代代地師傳身授下去。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 8

那輕盈的步伐,美麗的服裝,閃閃發光的頭飾,唱着動聽的詞曲,這是什麼呢?一一是粵劇。

偶然的一次機會,讓我接觸了粵劇。那一次,我們在吃龍船飯,村長專門請來了粵劇演員,讓我們邊吃、邊聽、邊看。幾百隻眼睛盯在四位表演者身上,他們彷彿是一個個仙子從天而降。隨着他們在舞臺上的一舉手,一投足,一楊眉,一句唱腔,他們宛如脫兔,宛若游龍,唱腔細膩之至。那聲音是那樣的婉轉、動聽,長長的袖子不停地甩動着,以及引人入勝的情節,深深地吸引着我,當時,我還小,但已被粵劇深深地迷住了。戲後,一位姐姐問我學不學粵劇,我害羞地點點頭。

從此,我走上了粵劇學習之路,走進劇院,美麗的舞臺,明亮的燈光,閃閃發光的頭飾,可愛的姐姐……這使我更喜歡粵劇了。

首先學唱詞,“我知一一道。”教我唱戲的姐姐很自然地唱了出來,聲音非常的清脆,宛如行雲流水般。我深深地吸一口氣,按着她的語調來唱,可是並沒有唱好。她說這是唱前熱身,“我知一一道。”她又反覆示範了一遍,我又跟着唱了一遍,可是唱的並不理想。“來深深地吸一口氣,按照音調放膽唱出來。”顯然,她已經看出我很害羞,鼓勵我要大膽一些。“我知一一道”我的聲音稍微回好了一些,可是還不是很好。

到了下課時間,我站在門口等着爺爺來接我。回想起我怎麼都唱不好的情景,便低下了頭,沉默着,眼睛紅紅的。過了一會兒,爺爺把我接回了家,回到了家,我再也忍不住了,關上門,在牀上哇哇大哭起來,媽媽聽見我的哭聲,連忙安慰道:“你不是想上你夢寐已求的舞臺嗎?不是有這樣的一句話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有信心。我相信你會學好粵劇的。”我聽了媽媽的教導,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心裏默默地念着:“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擦乾眼淚,重拾信心,站在牀上,不停的念着今天學的內容,我腦海裏又浮現出姐姐跟我說過的話,“我知一一道”咦?顯然好了一些。再來一遍,我反覆練習了幾遍,好了許多。繼續來,我就這樣不停的唱着,唱着唱着,我發現我有點唱出了姐姐的腔調。

到了第二天,姐姐繼續叫我唱戲。就這樣,第三天、第四天……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了,我也學會了唱戲。過了一個月,我就要開始學蘭花指等等的動作。“一二三、一二三,要佩上唱的哦。”我自信大方地邊唱邊學做動作。嘴裏發出一陣明快的聲音。彷彿一羣快樂的小鳥兒飛騰起來,在空間上下盤飛,在空中翱翔。

過了四個月,戲全部都學完了,第五個月,就要進行表演。我既激動又緊張,回想每一天的訓練都非常艱苦,能堅持下來實屬不易,但又怕把戲演砸了,我想着想着,又想放棄,可是又想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我決定堅持下去,站上我夢寐以求的舞臺進行表演。

就這樣,我堅持學習五個月後,我穿上美麗的服裝,戴上閃閃發光的頭飾,邁着輕盈的步伐,登上了我夢寐以求的舞臺。表演開始了……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 9

今天,我們來到了全國最大、最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古典私家園林——粵暉園。在這裏,我們參觀了在粵暉園內的東莞粵劇博物館,看到了南韻劇的輝煌,瞭解了一些粵劇知識和粵劇史。

一進入南韻館門口,就感覺有濃厚的古典韻味和嶺南氣息向我撲來。那顏色繽紛的窗戶,木頭做的椅子,灰瓦做的`屋頂——真讓人感到彷彿進入了時光隧道,回到了二十世紀初。

下了幾個臺階,映入眼簾的就是一面設計精美的板子,裏面寫着粵暉園的詳細介紹。從中我瞭解到:粵劇,又稱大戲或稱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劇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平原音韻、又稱爲戲柵宮話。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爲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爲粵劇。

道滘曾經是中國曲藝之鄉,民間藝術之鄉,在這出了不少粵劇名家。博物館就介紹了其中的一個——何非凡。他原名何康棋、何賀年,藝名何小年,道滘南城人。入粵劇戲班之初,表現並不好,連班主也表示不滿。他決心以自己的抱負不凡而改名何非凡。1938年自組“非凡響”粵劇團,從此,他真的像扯起了帆船那樣,一帆風順,各揚海外。

在一樓沿牆走了一圈,我頓時頭腦清醒了,感覺很不一樣,覺得自己吸取了許多有關粵劇的文化,有點飄飄然了。博物館裏的玻璃櫥窗,裏面展出明清至當代的粵劇劇本、木魚歌、海報、戲橋、樂器,早期的粵劇電影、劇照、唱片,以及東莞籍粵劇名家用過的戲服等三百多件珍貴文物,讓觀衆大飽眼福。出演粵劇需要的戲服,手工很複雜,做起來有難度,但很漂亮,很閃耀。令人注目,頗有氣勢的。粵劇演員戴的頭飾,大部分都是用珍珠,金色珠片等材料做出來的。在燈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美麗極了。真想也能戴上這頭飾,穿上這戲服,在舞臺上一展風彩。觀看博物館裏的粵劇文化,讓人產生一連串的遐想。粵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藝術的瑰寶。它深奧的文化,美麗的服飾,讓人大爲讚賞。

東莞粵劇博物館裏蘊藏這粵劇的歷史文化,等待你細細的品嚐。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 10

今天是“世界博物館日”,也是我市粵劇博物館成立一週年的日子,作爲2007年“走進東莞文明”活動系列的重頭戲。“粵暉園杯“粵曲曲藝私夥局大比拼也在今天啓動,爲粵劇博物館一週年生日增色不少。於是,學校組織我們去粵劇博物館參觀。

我們來到粵劇博物館。當粵劇兩個字映入我眼中時,我想起東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李春浩說過:“各界對粵劇博物館比較重視,一年來搞得比較活躍,搞得比較有聲有色,許多年輕人對粵劇不是太懂,通過看粵劇博物館,他們可以瞭解到粵劇是我們嶺南的文化瑰寶,逐漸喜歡粵劇,爲振興粵劇具有促進作用。”在博物館內,我知道了粵劇的名稱,雖在清光緒年間纔出現,但其源流卻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中葉。建國以前的`三十年間,粵劇基本上分爲“省港大班”與“過山班”兩大派系。“封仔封王”的李文茂是世界戲劇史上絕無僅有的由藝人成爲農民起義領袖的。首任粵劇“八和會館”會首的鄺新華,不但是“同治中興”的代表,也是著名的文武老生、演過《蘇武牧羊》、《太白和番》、《李密陳情》等名劇。清末民初之交,更是羣星閃耀,名伶輩出,如千里駒、肖麗湘、小生聰、周玲利、李雪芳等等,俱皆馳名於海內外。千里駒有“花旦王”之稱,李雪芳則被康有爲譽爲“南雪北梅”,與梅蘭芳相提並論。三十年代在粵劇史上稱爲“薛馬爭雄”的時代,薛先生接近京劇風格,表演技巧比較全面,生旦淨醜無所不能,有“萬能老倌”的綽號,但以小生爲出色,代表性劇目有《胡不歸〉等四大悲劇。馬師曾以丑角取勝,他在以“孤寒種”(吝嗇鬼)爲主角的組劇中,盡情揭露封建財主資本家的醜態,有莫里哀之風。不但在兩地港澳和東南亞等地,爲廣大觀衆所傾倒,在美國多年,也深受歡迎。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 11

今天是“世界博物館日”,也是我市粵劇博物館成立一週年的日子,作爲2007年“走進東莞文明”活動系列的重頭戲,“粵暉園杯”粵劇曲藝私夥局大比拼也在今天啓動,爲粵劇博物館一週年生日增色不少。於是,學校組織我們去粵劇博物館參觀。

我們來到粵劇博物館。當粵劇兩個字映入我眼中時,我想起東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李春浩說過:“各界對粵劇博物館比較重視,一年來搞得比較活躍,比較有聲有色,許多年輕人對粵劇不是太懂,通過看粵劇博物館,他們可以瞭解到粵劇是我們嶺南的文化瑰寶,逐漸喜歡粵劇,爲振興粵劇具有促進作用。”果然如此,通過參觀,我知道了粵劇的名稱雖在清光緒年間纔出現,但其源流卻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中葉。建國以前的三十年間,粵劇基本上分爲“省港大班”與“過山班”兩大派系。李文茂是世界戲劇史上絕無僅有的由藝人成爲農民起義領袖的。首任粵劇“八和會館”會長鄺新華,不但是“同治中興”的代表,也是著名的文武老生,演過《蘇武牧羊》、《太白和番》、《李密陳情》等名劇。清末民初之交,更是羣星閃耀,名伶輩出,如千里駒、肖麗湘、小生聰、周玲利、李雪芳等等,俱皆馳名於海內外。千里駒有“花旦王”之稱,李雪芳則被康有爲譽爲“南雪北梅”,與梅蘭芳相提並論。三十年代在粵劇史上稱爲“薛馬爭雄”的時代,薛先生接近京劇風格,表演技巧比較全面,生旦淨醜無所不能,有“萬能老倌”的綽號,但以小生爲出色,代表性劇目有《胡不歸》等四大悲劇。馬師曾以丑角取勝,他在以“孤寒種”(吝嗇鬼)爲主角的組劇中,盡情揭露封建財主資本家的醜態,有莫里哀之風。不但在港澳兩地和東南亞等地爲廣大觀衆所傾倒,在美國多也深受歡迎。

正當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時候,同學打斷了我的思路,說:“走快點,別慢吞吞唷。”原來,來到了何非凡展櫃前。這是我們道滘南城村的何非凡。他爲了演好粵劇《紅樓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竟天天待在工作室裏廢寢忘食地演戲。我心裏想:何非凡演戲這麼勤奮,我們學習想要取得好成績,不也要像他那樣努力嗎?想着想着,我們又不知不覺來到一塊獎牌前,校長介紹說:“我們道滘鎮被評選爲‘中國曲藝之鄉’的牌匾。”我心裏泛起了一陣自豪感,真想不到我們道滘鎮竟然能夠獲得這麼高的榮譽啊!我們走過一條走廊,看見了許多劇本與記載着道滘粵劇界榮譽的.證書。

參觀完南韻館,我們依依不捨地走下樓去,準備參加“粵暉園杯”東莞市粵劇曲藝私夥局大比拼的啓動儀式。觀衆們剎那間安靜下來了,表演者們柔美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令人陶醉。有些觀衆看得如癡如醉,還時而報以熱烈的掌聲……

我們要離開了。我依依不捨地坐上了汽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今天的參觀活動培養了我對粵劇的興趣,使我瞭解到粵劇是嶺南的文化瑰寶,真是讓我大飽眼福,受益匪淺呀!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 12

我的家鄉在廣東,廣東什麼最受歡迎呢?當然是出了名的粵劇啦!

粵劇是廣東地方戲曲之一,也是我國南方影響非常非常大的一個劇種,而且,粵劇可是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呢!

粵劇又稱爲“大戲”或者“廣東大戲”,在爺爺這一代的人,可是被粵劇迷得如癡如醉呢!

有一次,我在家裏看電視,突然看到了粵劇!電視上,粵劇的戲服讓我看的眼花繚亂,那又唱又說的唱法和那圓潤的唱腔是讓我爲之着迷,就連眼睛也不想眨一下。

一劇結束了,我突然想深入瞭解一下粵劇,我正煩着怎樣找資料,爺爺正坐在電視前津津有味的在看着粵劇,我跑過去問:“爺爺,你知道粵劇的.由來嗎?”爺爺笑眯眯地說:“當然知道啦!粵劇是漢族地方戲曲,月自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間,一開始是在廣東和廣西出現的。最初演出時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官話,直到清朝末期,知識分子爲了方便宣揚才把演唱語言改爲粵語,廣州話,好讓廣東人更容易聽明白。”

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那粵劇戲服又是怎樣演變的呢?”

“戲服啊,我記得早期是主要模仿明代衣冠式樣縫製而成的,在五十至六十年代初,珠片戲服大行其道,到了六十年代末期,有些紅伶改用繡花戲服,繡花圖案千變萬化,美觀又精緻,現在仍然是戲中主流。”爺爺捋了捋鬍鬚說,“我在趕你講講戲劇裏面的角色吧。在粵劇和中國戲曲中被稱爲行當,行當原爲一末、二淨、三正生、四正旦、五正醜、六員外、七小、八貼、九夫、十雜,這些合稱十大行當。而且,粵劇還被周恩來總理譽爲‘南國紅豆’呢!”

爺爺說起粵劇頭頭是道,來了興致,恐怕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在爺爺的口中,我瞭解到了廣東的瑰寶——粵劇。粵劇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師傳身授下去,開枝散葉,發揚光大。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 13

“真似霧裏仙降雲霞,嬌俏帶頭妙如霧裏花……”清晨,陽臺上又傳來外公熟悉的唱戲聲。我微微一笑,也跟着哼唱:“早經有夢,暢聚牡丹下,傾心共話……”這古色古香的絲絲粵韻,陪伴我走過了整個童年。

說到粵劇,還得從外公說起。外公似乎天生就具備了唱戲的好嗓子,從小便是粵劇團的主力。如今年過花甲,卻熱愛不減,不僅每天要練習,還常常去看。小時候,我總覺得粵曲聲音又尖又細,不好聽。外公知道了,笑着拍拍我的頭道:“你還小,不懂得,粵曲可是咱嶺南文化的精髓呀!”我不以爲意,撇撇嘴顯出不屑的神氣。

真正與粵劇結緣,是在六歲那年,外公第一次帶我去看粵劇。那天唱的是《帝女花》。悽美的洞簫聲一響起,臺下便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舞臺上。外公小聲爲我講解:“你看,那花旦身穿粉紅色一衣服,還繡着金色的鳳凰和五彩的雲朵,暗示她非富即貴的身份。”我仔細看那位演長平公主的演員,一擡頭,一舉足,盡顯富家小姐的`神韻。而與之搭戲的小生,真假聲轉換配合巧妙,似乎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字字透剛健之氣,卻不顯粗獷。不知不覺中,我竟也被這韻味清淳,嫵媚婉轉的唱腔吸引住了,直到結束,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一曲《帝女花》使我對粵劇有了截然不同的認識,隨後我讓外公帶我看了《紫釵記》《雙仙拜月亭》等多個完整劇目。我更加迷戀粵劇了,每當戲中女子情到深處,牽掛和憂傷便在拂袖間若即若離,而悲到切處,恨,也在拂袖那一剎那凝固,那份情意,則在臺上久久不息。我也曾天真地模仿那份神韻,卻總學不像。外公見了,笑着說:“要想學好這些,可沒這麼簡單啊!”

的確,每一個動人的神韻,背後都是無數個日夜的千錘百煉;每一個角色的完美詮釋,都是一份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粵劇,是嶺南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任憑時代如何發展,作爲嶺南人,都不應該失去對粵劇的敬重,失去那顆熱愛傳統文化的心。

“放低簾前綠柳紗……”時而委婉纏綿,悽悽切切;時而激情高揚,意氣風發。粵劇,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想曬出那份粵韻,讓粵劇永遠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 14

一年的粵劇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像廚房裏的一個個調味瓶,有各種不同的滋味:有酸,有甜,有苦,有辣……就聽我慢慢訴說吧!

酸就是一種十分獨特的味道,當自己沒有像他人一樣幸運,這種滋味就涌上心頭。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剛到粵劇班時,什麼都不知道,只好模仿同學們。有一次訓練,我模仿的同學做錯動作了,我也不例外,跟着也錯了。但是老師只發現我錯了,課後把我叫了過去,狠狠地批評了我,我頭埋得很低,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淚,心裏默默地想着:“爲什麼老師不去說她,而來說我呢?我真是不好運。告訴老師那個同學也錯了吧!不!如果這樣,老師會知道我模仿別人,不經思考亂來的,以後再也不能這樣了,“笨鳥先飛”我要比別人更努力。

從此,我課上仔細聽講,課後努力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可以去演出了,所謂的甜也隨之而來。

在一次次集體演出中,我儘量把表情和動作做得標準一些,在觀衆的掌聲中,又心滿意足地下來。就有一次,萬佳演出中,恰好外婆、叔叔和阿姨也有來看了,演出後,他們都說我演得好,我心裏甜滋滋的,比吃了一罐蜜還要甜許多。

當然除了快樂的`事兒,也免不了不愉快的事,苦和辣就是其中的兩種。

苦——因爲快要參加“粵劇節演出”了,排練的時間也比平時多了半個小時。什麼壓腿呀,甩袖呀,練聲呀,都像一座座小山似的,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有一回,在壓腿的時候,我偶然發現了一個排練留下的傷疤,漸漸地越壓越痛,我咬着牙,最終堅持下來了,回到家,還要背演出的譜。一天下來,我已經累得苦不堪言了。

辣——老師教我們“走步”時,同學們要一個一個做給老師看,輪到我時,我心慌極了,希望可以“蒙”過去。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走錯了哪一步。結果,老師說我走步像挑扁擔似的,根本不自然,同學們也捧腹大笑,羞得我滿臉通紅,辣辣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流了出來,難受極了。

粵劇班的五味瓶在我心中連綿起浮,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既長知識,又磨練意志,這就是我短短一年粵劇班生活的樂趣。

戲曲大舞臺之粵劇說明文 15

粵劇,又名“廣東大戲”或“大戲”,是廣東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用人物的對話來推進故事情節,而並非旁白敘述,顯得更生動、更引人入勝。“相愛”,始於兩年前的夏天。

暑假,身爲粵劇迷的外婆到家中看護年幼的妹妹。不管何時,外婆身邊總會帶着一部平板,平板上一定播着精彩絕倫的粵劇,而外婆則在一旁專注地觀看或傾聽。最初,我對粵劇並不感冒,還擅自給它貼上了“老一代”、“舊時代”等標籤,但一次偶然,改變了我對它的貶義看法,並對它產生了好感。

一次,我去上洗手間,卻被主臥裏的一句擲地有聲的“六月飛霜”吸引住了。啥?六月下雪了?我抑制不住好奇心,便到主臥裏一探究竟。那是一出《竇娥冤》,我乖乖地坐在外婆身旁,瞪大雙眼,全神貫注地盯住平板。只見人物的語氣、動作、神態、心理全都溢出了平板,演員們在牀前的過道上爲我們展現。我驚呆了,嘴巴因驚訝形成了一個圓,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彷彿我已經進入了竇娥的世界,品味着世間的人情冷暖。只見——王少爺見真相就要出現,急出一頭汗,臉上滿是惶恐之色,一步、兩步,他輕輕地走到陪審官旁邊,一邊湊近他的耳朵說了一句“你懂的'”,一邊從口袋裏摸出一錠金元寶,放入陪審官的手中,一臉壞笑,而陪審官臉上也是充滿奸詐。我心頭一寒,這下竇娥是真的像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我心頭好像缺了點什麼似的,深嘆一口氣,有感而發,說道:“高官壓榨百姓,百姓苦啊。”頓時,心中百感交集,有對粵劇的喜愛,有對演員的敬佩,有對高官的痛恨,也有對百姓的同情。

如果說《竇娥冤》將我對粵劇的喜愛之門打開的話,那《文武繡球》一定是將我拉入大門並踏上階梯的。

在《文武繡球》中,習武的明玉與梅香愛戀,而他習文的弟弟玉明則與雲柔愛戀。劇中洋溢着幽默諧趣,其中有不少情節令我捧腹大笑,粵劇之趣在其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在一笑之中,表達了人們對自由戀愛的追求。

從《竇娥冤》的悲傷到《文武繡球》的歡樂,粵劇之美、粵劇之華、粵劇之趣都讓我對粵劇的喜愛加深,那段與粵劇相伴的日子是充實的、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