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哪一條溝壑能夠讓我走進陝北唯美散文(通用11篇)

哪一條溝壑能夠讓我走進陝北唯美散文(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應該都對散文很熟悉吧?廣義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韻和句式工整的文章體裁,與韻文、駢文相對。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哪一條溝壑能夠讓我走進陝北唯美散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哪一條溝壑能夠讓我走進陝北唯美散文(通用11篇)

哪一條溝壑能夠讓我走進陝北唯美散文 篇1

一踏入這片黃土高原,我就被許多溝壑圍住,以至於兩眼迷亂,弄不清究竟哪一條溝壑,能夠讓我走進陝北。

不止一次,向地叩問。心門已叩痛,答案並沒有出現,展現在我面前的,仍是陝北那生命掙扎與痛苦的迷幻世界。土地是黃褐色的,物象呆滯而凝固,行走已是一種生命的奢華。擁有的美好總怕失去,何況養育我的那方水土。我有一種隱隱的擔憂。已是暮春,溝壑蒼老,殘澗乾枯,不甘死去的是路邊的樹和草,生命的搏動,藉助一個姍姍來遲的季節,掙脫了塵封的厚土,冒出了點點脆弱的新綠。一切都不堪忍睹。我甚至懷疑,是自己的觀照習慣出了問題。是不是生長於天府之國,山青水秀,四季如春,連綿不盡的春,掩蓋了太多的傷痛?而眼前所見,纔是生命的真實。就像尼采說的那樣,生命的本質是痛苦。是的,我此刻感受到的是痛苦,自然的痛苦,大地的痛苦,陝北的痛苦。這種痛苦,通過溝壑呈現出來,刀刻斧劈般深刻,凝重,殘酷,不容懷疑。除了溝壑,還是溝壑,似傷口,很深。有的已經結疤,有的還在癒合,有的則剛剛生成。不需要在百度中去尋找,就在此刻,在我們的車窗之外,新溝舊壑,交織在一起,一條連着一條,一片連着一片,重重疊疊,沒有盡頭,互相糾纏,難解難分,覆蓋了整個陝北。它們以一種傷痕的姿勢,依附於黃土,呈現於高原,主宰着高原的一切;它們沒有因春天的到來而消失,不知是不是要讓我們敬畏與警醒。關於生命,我們有太多的忽略,太多的誤解,太多的膚淺與粉飾。

記得,還在飛機上,我就發現了這些溝壑。

帶着成都平原的氣息,夢是綠的,沒有面朝大海,仍然春暖花開。飄浮於萬米高空,競忘了身在陝北高原。透過舷窗,還有腳下稀疏的雲,不再是綠野萬頃,而是連綿不斷的溝壑,替換了大地的頁面。傷痕累累,令人震撼的傷痕累累。曾有瞬間的懷疑,懷疑這大地是否像我的電腦,感染了病毒。空中小姐溫柔而細軟的介紹,沒有讓我的綠夢延續,卻把我喚回到了殘酷的現實中。哦,我們正置身於陝北高原,天沒有變,地卻變了。倉促走進記憶的倉庫,搜索那並不多的存儲。可翻箱倒櫃,我還是難以找到與現實中的對應,分不清腳下的土地,究竟是延安、洛川、長武,還是橫山、神木,是黃土還是大漠,更分不清一連串屬於陝北的詞,比如散文家史小溪筆下的塬、溝、澗、灣、臺、渠、樑、峁。便請教同行的小劉。小劉是陝北人,從小生在黃土地,長在窯洞裏,與這些詞相處了二十多年。小劉的解釋條理很清,也很學理化,卻仍沒有破解我心中的迷惑。理論是灰色的,概念與現實,競相差那麼遠。小劉說,雖然都是高原,都是黃土,都是溝壑,但它們的特徵是有區別的。就像同一語系,有不同方言;同樣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從地域地貌特徵看,延安以北地面,因風雨切割嚴重,破碎了連綿的樑,形成以峁爲主的溝壑丘陵區,綏德、米脂一帶最爲典型;延長、延川等地,則是以樑爲主的溝壑山丘區;西部因有較大河流爲分水嶺,大起大伏,逶迤延綿,鑄成了大面積的樑狀丘陵;而延安以南,因以塬爲主,構成了典型的塬樑溝壑區。還是不懂,關於峁,關於樑,關於塬。不因師道,高原的傳說,並沒因我的到來而解惑。

好在,此刻正行進在陝北。高遠澄明的天空,連綿不絕的溝壑,還有巍然屹立的峁、樑、塬,夾雜交錯於天地間,都是眼前的景象。解讀很方便,可以說稍一走近,就可觸摸到它們的氣息。於是,請師傅停車,在一個高高的峁上。說是峁,也只是我的揣測。是一堆碩大的黃土,不是刻意的堆砌,應與分割與亂剁有關,溝壑對山樑的分割亂剁。東一刀,西一刀,南一刀,北一刀,再一些亂七八糟的刀法,就剁成了這個樣子。很容易令人想起大廚製作泡粑,切來剁去,就只剩下一塊厚重而醜陋的堆塊。眼前的峁,突兀於天地間;一堆黃土一塊高坡,鑄成堅守的象徵。如果有一眼窯洞,蟄伏於峁之下,那就是三生有幸了,可免卻多少被風吹走,被刀切走,被水捲走的命運。

當然,此刻我的停留,並不是要追憶似水年華,不是要分辨是風的威力大,還是水的搬運切割更殘酷。我是要尋找一種血脈的關聯,關於生命,關於歷史和現實,黃土高原的那麼多概念,究竟誰是大地的主宰,誰在創造着奇蹟。土地是乾枯的,一些塵土,不時被來往的汽車捲起,又被風吹散,飄落於異地。有兩棵樹,佇立於峁之巔。枝頭無葉,卻有團團簇簇的花,潔白、細碎而緊密,綴滿枝頭,要不是幾隻蜂蝶,令人真要懷疑它的真實。不知其名,只有一種由衷的敬意,從內心升起,爲這峁上綻開的小花。我對黃土高原的解讀,就站在峁之巔,樹之間,花之下。排除雜念,只讓靈魂呼吸。不需要翻閱詞典,也不需要小劉式的生活經驗,我要用我的方式理解高原。我終於發現,黃土是高原的肌膚,塬是高原的祖籍,樑是高原的筋骨,峁與臺是高原的旅途,河與澗是高原的血脈,而溝壑,則是高原的皺紋。更爲重要的是,峁與塬與臺,是孤立的,樑與灣是雜亂的,河與澗是稀缺的,天與雲是遙遠的,樹與花是短暫的,唯有溝壑之於高原,才從未曾缺席。我不得不說,溝壑纔是高原真正的靈魂。

就這樣,一個信念在我的內心生成:從溝壑出發。我相信,每一條溝壑,都可通向高原的生命世界。

到達延安已是下午四點,顧不上休息,大家就急着要去寶塔山。入住的聖通大酒店,就在寶塔山對面,沒幾分鐘,汽車就徑直把我們送到了山頂。寶塔山之名,聞名的名,不在山,而在寶塔。這是一尊典型的唐代建築,與普通的唐塔並沒有多大區別,區別僅在它在中國現代革命史上富有的象徵意義。這種象徵意義與塔崖范仲淹的“胸中自有數萬甲兵”題刻相互映照,不得不令人肅然起敬。但此刻真正吸引我的,還不是塔,而是延河。延河就在寶塔山下,自北向東,流淌不息。我以俯視的角度看去,它平緩安靜,繞塔而行,富有美麗的抒情詩意。可是此刻,我卻無法抒情,無法風花雪月,小橋流水。黑格爾說過,生命與水流同源。河流幾乎哺育了全人類全部的文明,何況延河。面對飽經滄桑,負有太多承載的延河,我內心充滿了凝重與敬畏。

當然,我注目延河。並不是因爲它的壯闊。要講壯闊,它遠比不上我們四川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不是因爲信天游和剪紙,一方一俗,那些陝北的鄉俗文化,不一定適宜於我。我也不是衝着賀敬之的《回延安》來到的,“白羊肚手巾紅腰帶,親人們迎過延河來”已屬於過去。我們的使命是創造未來。

注目延河,我是衝着溝壑而來的,陝北之魂的溝壑。

是的,我是以溝壑的眼光,看待延河,審視延河的。不,我堅信,延河原本就是一條溝壑,碩大的溝壑,橫臥於陝北大地。而且,它當是陝北的溝壑之母,有了它的包容、吸納與呵護,陝北高原那些衆多的溝壑,才得以延續。我還相信,沿着那靜靜流淌的延河,往深處追溯,用不着多麼費心,就可追溯到它的源頭。不是自然的,而是精神的。自然的源頭用不着追溯。延河全長不過300公里左右,還有更長的無定河、洛河排在前面,無定河的身旁還有黃河。就從腳下的延安出發,向北而進,經安塞鐮刀灣鄉,進入榆林市靖邊縣,就到了延河出生的地方。看見的並不是奇蹟,仍是陝北平常的黃土、窯洞、溝壑,還有樑、塬、峁等等。向下更短,經過延長縣,在南河溝鄉的涼水庵附近,它就注入了黃河。即便在不遠的黃河,在那一種聲勢浩大,蔚爲大觀的奔流中,你也分不清哪一滴水珠,屬於延河。

延河精神的源頭,要追溯就難了。

毫無疑義,有水纔有河,或者說,河是水的傑作,水是河的血液。這就註定,延河是一條向死而生的河,從一出生開始,就與死亡爲伴。這不是故弄玄虛式的危言聳聽,也不是環保主義者的警示,而是由長期生長的母體決定的命運:延河流域年均495 - 6mm的降水量,9℃的氣溫;90%的黃土丘陵和石質丘陵,還有火焰山河谷;河牀最窄處不足10米,最寬處不過百十米;頻仍不斷的旱災、霜凍、冰雹、暴雨。對於一條短促而弱小的河,能生存下來,不能不說就是個奇蹟。我想,這除了延河本身的執著堅韌,也許還要得力於那些密集的支流,得力於杏子河、平橋川、西川河、南川河、蟠龍川等。這些被叫作河或川的東西,實際上也是溝壑,它們是比延河更小,比許多短促的溝壑更大的溝壑。是它們在源源不斷地爲延河輸送着血液,才讓在這片枯竭蒼涼的黃土上行走了千萬年的河流,沒有消失於歲月的塵煙裏。

我們的行走顯然要快捷得多,平坦得多,舒適得多。沒有坎坷和險惡。我們藉助於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高速公路更是穿山跨壑,爲我們營造了一往坦途。可是,這並沒有消解我走近溝壑的渴念。時間不斷流逝,車卻可以停留。我曾走近杏子河邊,在它與那些更小溝壑的交接處,發現了一戶人家。司機隨即更正道,不是一戶,而是一個村莊。附近有二三十戶人家,有窯洞,也有房屋,陝北的村莊,就是這個樣子。哦,好,好,這正是我想要尋訪的陝北。我竊喜。窯洞坐落在塬一側,洞口與杏子河相對;山塬的四周,都是溝壑,大似天槽,小如斧痕。大大小小的溝壑,幾乎都是上窄下寬,上對天,下對地,在地一端,以開闊流暢之勢,與杏子河對接。按照簡單的地理知識,我知道這些溝壑,實際上是暴雨切割而成的。要麼乾旱連綿,黃土龜裂;要麼暴雨成災,搬沙推土。因而,這些脆弱的溝壑,不是沒有水,它們是雨的最早接迎使者;而且它們把生命的希望,把自己守望了一年的所獲,都奉獻給了河。從小澗到小河,再到延河,黃河。不斷的溝壑接力,生命纔沒有走失。

走進一戶人家。說是人家,其實也就一位孤老男人,守於一眼簡陋的窯洞。老人黝黑清瘦的臉龐上,佈滿了深淺不一的皺紋,看上去酷似溝壑。我相信,這是一個濃縮了的陝北高原。窯洞內幽暗清涼,洞壁上賠着一幅陳舊缺角的剪紙,從構圖看,似乎是一個福娃。炕頭有一盞煤油燈,竈頭是土壘的,鍋裏碗裏有一些剩飯剩菜。老人的老伴死了,死於泥石流。暴雨後,一場突發的泥石流,順溝壑傾瀉而來,幾乎捲走了溝壑下的一切。溝壑給老人留下了永久的痛,卻沒有動搖他對這裏的依戀和堅守。窯洞是後來修的。子女讀書的讀書,打工的打工,也都走了,離開了溝壑,離開了杏子河,離開了窯洞。只有老人一人,仍頑固地堅守在這裏,憨憨地,呆呆地。這些是老人告訴我們的。其實,老人很木訥,並不健談,幾乎是我們問一句,他答一句,或問幾句答一句。我問老人,爲什麼不隨子女進城。他回答,習慣了,還是這裏好。其實,老人更深的隱祕,還在溝壑。他怕一走,溝壑的水就亂流,杏子河的水就幹了。這是我從老人的眼神中捕捉到的信息。對話中,老人特別強調,他父親和父親的父親,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是這樣叮囑他的。我曾說過,家是“放”心的地方,因此我想,老人的堅守是有道理的。

我終於理解了溝壑,明白了延河。一條几經易名的河流,爲什麼最終要以延河命名。都是與水有關,無論戰國時的“區水”,還是南北朝以後的“清水河”。據說,那時的河,兩岸茂林蔽日,修竹護道,河水寬闊,清澈見底。後來戰火不斷,加上濫砍濫伐,導致生態失衡,清澈的河水日見渾濁乾涸。人們怕賴以生存的母親河走失,才以延河之名,祈求它永續綿延。

還是因水,生命之水,我們選擇了捨近求遠。

延安至黃河壺口,南泥灣是必經之路。起先並不知道,當司機不經意地隨口而出告訴這個消息時,我真有點喜出望外。一直是很想去南泥灣的,不需要理由,那些兒時的紅歌,在靈魂裏烙下了太多的仰望與神祕。可是,此行的原有計劃,並沒有這裏,只有寶塔山、楊家嶺、棗園,延河也是順帶見到的。黃河壺口在另一個方向,並不順道。不好明說,線路是領導安排的。本想就這樣,把遺憾埋在心裏,留待以後去解。沒想到,改變竟在偶然間。車已經啓動,熱情的司機說,其實,返回西安的線路有兩條,一條經甘泉、黃陵直達,一條經壺口,匯合點都在黃陵,繞道也不多。說罷,又補充道,如果大家沒去過壺口,可順便去看看,挺壯觀的,還可經過南泥灣。哦,既然如此,經常跑的師傅都沒嫌麻煩,我們又何樂而不爲呢。

對南泥灣,我是懷着朝聖之心的。到了才發現,其實所謂南泥灣,也就是一道普通的灣,陝北隨處可見。並不只是陝北,也許只要有山丘的地方,就有灣。我家鄉的川西,就有許多灣,比如李家灣、魚兒灣、沙灣。溝壑,陝北無處不在的溝壑。甚至武斷地在心裏下了結論,認定灣就是一種溝壑,比那些塬旁樑畔的溝壑更寬更長的溝壑。當然是以南泥灣爲例,從一種神聖走向一種平凡。通常的概念,是指一個地區。資料顯示,南泥灣地區爲丘陵溝壑區,土壤爲黃綿土,汾川河起源於此,流域達365平方公里。這正好與一年的天數相等,不知是巧合,還是本身就包含了某種天意的隱喻。當然也有區別,那就是這裏的土地,由於經年的開墾與耕作,已不再是黃色,而是黃褐色;灣底的溝壑,已不再是自然零亂,佈滿暴雨洪流沖刷後的傷痕。不,準確地說,是傷痕已經縫合,被那一段難忘的大生產運動營造的平整縫合,滿灣的江南詩意。

自然又想到創口與傷痕,關於溝壑與縫合。倒流的時光並不遙遠

哪一條溝壑能夠讓我走進陝北唯美散文 篇2

我在陝北的這塊黃土地上出生、長大,我對陝北的農民可以說是最瞭解不過的了,所以我想對陝北農民做一簡單的描述。

城裏人,一幢樓上鄰家有時竟互不認識,從不往來。有時盜賊在光天化日之下偷運東西,鄰里還以爲是主家的在搬運。而陝北農民則不同,不要說鄰家,就是方圓幾裏、十幾裏,甚至幾十裏都互相非常熟悉,遇到一塊兒常要坐下問長問短攀談上半天。

有人會不屑地對農村人說什麼農民意識,小市民意識等,那是你根本不瞭解陝北農民,至少可以說是表面上的瞭解。當你真正瞭解、認識了陝北農民後,你會認爲陝北農民是人類優良精品的傳承。

陝北農民,一個村或不是一個村的人,在山裏會隔着溝拉上半天話。你要是找某一個村的人,不知道路,遇上任何一個人,只要他知道,他會不厭其煩地給你說明白,如有叉路,他會翻上一座樑,或是爬上一個坡給你指點清楚,讓你保準找見。

陝北農民閒暇時,男女老少會經常聚在一起,或攀談生活,或開玩逗笑,或談論過去,或設想未來,無拘無束,不拘小節,相互熱情自在,這種場面,這種氣氛在城裏是很難見到的。

陝北農民文化素質比較低,生活比較艱苦,但他們能特別的尊師重教。我剛參加工作時被分配到一所農村小學任教。首先是吃飯問題,以前我從沒有做過飯,村裏的婦女們就經常親切地來教我怎樣做飯。學生們也常叫我到他們家吃飯,那是真心實意的,叫你就非得去不可,不然他們會不走。每逢時分八節和臘月殺豬那就更不用說了。有時,幾個學生會爭着叫。這不僅僅是一頓飯的問題,這蘊含着農民們說不盡的深情厚誼。學校或我個人有什麼困難,只要開口,村民們都很高興很樂意來幫助,不要任何報酬。村民們對教育的重視,這會使你感到他們的偉大與崇高,使你不得不去認真、耐心地教好這羣孩子。

人間最寶貴的是什麼?我想莫過於人與人之間真摯純潔的感情及互解互愛互助,在陝北農村你經常會感受到這種溫暖和幸福。

陝北農村,誰家有個七難八過,大家都爭着伸出援助的手。哪家要是被偷了驢、牛什麼的,全村人會齊心協力去幫着找,哪家要是有個婚嫁、喪葬或是修建地方之類的事,無論是親戚,還是村裏人,都會主動熱情地去幫忙,要是用的人多,就有人自發地專門張羅組織、動員更多的人去幫助,直至事情圓滿的結束爲止。哪家的孩子考上大學,或是訂婚下媳婦錢不夠,親戚、鄰里都會主動去上門湊錢,三千兩千的有,千二八百的有,三百五百的有,各盡所能,並且互相倡導大家去援助,說這是好事,衆人拾柴火焰高,誰家沒有個三長兩短?

如果在陝北農村行走,餓了,即就是遇不上吃飯的時辰,也能吃上飯,且會熱情地款待你。只要你熱情得和他們相處,他們會更坦率更熱情。對於陝北農民,只要你敬他們一尺,他們準會敬你一丈。你如果冷落、小瞧他們,他們就會對你毫不客氣。陝北農民,只要你和他們交上朋友,他們會豪不吝嗇地把自己家的土特產送給你,他們不會計較你送給他們的禮物輕重,他們從不計較吃虧還是便宜,他們注重的是禮上往來,有情有意。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走進大學,走進城裏,走向工作的陝北農民子弟也越來越多。但不管他們走到哪裏,不管他們的地位有多高,骨子裏總丟不了父母遺傳下的優良品質。回到家裏父母總要提醒孩子,不要忘了陝北人的純樸、熱情、憨厚、老實、樂於助人。

這就是陝北人。

哪一條溝壑能夠讓我走進陝北唯美散文 篇3

當西安至包頭、太原至銀川這兩條鐵路線同時運營,並穿越千年孤寂的黃土高坡和貧瘠遼闊的茫茫草原時,一羣近四千人的鐵路大軍遍佈了黃土高坡的溝溝峁峁,圍滿了條條鐵路的件件設備。頓時,整個陝北鮮活了起來:道路寬了,樓房高了,滿山綠了,鳥兒叫了,笑聲多了。

從此,陝北鐵路走進了更多人的生活。母親在牽掛離家的兒女,父親在查看陝北的陰晴,妻子在擔心丈夫的冷暖,兒子在盼望爸爸的歸來。

從此,黃土高坡的風土人情吸引了更多的人羣。有扶老攜幼旅遊紅色聖地的,有專門乘車考察名勝古蹟的,有登上黃土高坡引唱陝北信天游的,有品着陝北的特色小吃嘖嘖稱讚的。

從此,陝北鐵路拉近了與世界的距離,陝北鐵路人融進了黃土高坡的芬香泥土。陝北因有這兩條鐵路而經濟騰飛,這兩條鐵路因陝北而名揚世界。

光陰似箭,彈指一揮,一晃三年過去了。在這又一個寒冬正隆之時,春雷炸響之前,作爲一名陝北鐵路大軍的一員,回首三年來的酸甜苦辣,不禁感慨萬千,思緒飛轉。

曾記得,初來陝北,正值寒風刺骨的冬季。沒有溫暖的工區,沒有像樣的伙食團,沒有暖氣的宿舍。我們頂着整日裏呼嘯刺骨的寒風養護設備,我們在零下30度的夜晚天窗作業,厚厚的棉衣抵不住寒冷的刺骨,厚厚的棉被暖不熱凍僵的雙腳。但我們沒有畏懼,如青松般傲視寒冷。

曾記得,在連綿起伏的黃土高坡,多半站區地處人煙稀少的黃土溝壑,交通不便,荒涼孤寂,電視沒有信號,手機沒有網絡。白天四野難見炊煙,夜晚四周漆黑一片。但我們堅守着,改變着,開拓着,發展着。

曾記得,三線建設的藍圖讓我們的居住環境和生產條件得到徹底改善。標準化公寓溫馨如家,文化體育生活豐富多彩。領導經常來慰問,站區天天有笑聲。我們不再寒冷,不再孤寂,不再想家。把對陝北鐵路的愛毫無保留的獻出:一心一意整設備,爭分奪秒保安全。

曾記得,在陝北的每一天,都會有一種力量在推動着我們,有一種精神在感召着我們,那有着中國革命厚重歷史的紅色熱土會將我們的整個身心灼燙得血液沸騰,那一件件如火如荼的戰爭場面會將我們的五臟六腑淘洗得乾乾淨淨。我們是全局九萬名職工中最幸運的一羣。天天陶冶情操,時時淨化靈魂,踏着先烈們曾經走過的足跡,默默辛勤耕耘,營造美好家園。

如今,我們把情和愛已深深的融入這塊紅色熱土,融入日益發展壯大的陝北鐵路。

看,在陝北鐵路的每一個小站,常常有普通而感人的故事發生,一個個鐵路人,伴隨着冬日的晨曦,紛紛走出站區,走向每一臺設備,精心檢修,認真測試,嚴格標準,一絲不苟,直把夕陽送下山,把銀盤託上天,心中才能安靜。

看,在陝北鐵路的每一個小站,常常有獨特的浪漫情懷讓人感動。2014年大年初五的一場大雪,飄飄灑灑,漫天遍野,幾天幾夜,讓所有陝北鐵路人經受了一次從未有過的考驗。從早到晚,從天黑到黎明,鐵路職工手持笤帚、鐵鏟鐵鉤、融雪劑、噴燈,清除積雪,日夜不停,手指凍僵了,鞋襪溼透了,可他們依然堅守在崗位,一刻不停地保證着列車的正點暢通。既是稍有的雪停間休,他們也以厚厚的積雪爲牀,仰躺看天,舒適浪漫。

看,在陝北鐵路的每一個小站,常常有可歌可泣的事蹟載入史冊。去年陝北地區遭遇的特大水災,鐵路沿線大面積中斷一個月之久,就是我們這些有着吃苦耐勞和堅韌頑強品德的陝北鐵路人,以最快的速度把鐵路線搶通。他們有的在線路上連續奮戰半個月而不叫苦,有的家就在附近,家裏的窯洞灌水倒塌也顧不上回去看看,有的因雨淋勞累發高燒也不吭一聲,直到把整個線路搶通。這次特大水災牽動了一萬人的心,這次搶險中奏響的動人凱歌長久的在黃土高坡的上空迴盪。

看,在陝北鐵路的每一個小站,常常有割捨不開的情愫魂牽夢繞。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年,可生活工作在這裏的每一個鐵路職工都深深的愛着這裏的每一座山,每一棵樹,每一條河流,每一朵雲彩。他們雖然退休了,可他們心裏時時裝着陝北,裝着陝北鐵路。綏德電務段的3名老信號工,退休回家後經不住對陝北鐵路的思念,常常乘車來工區,和大夥一起巡視設備,一起欣賞藍天白雲下的黃土高坡,最後竟依然決然地參加了電務維管公司的設備維修勞務輸出。

啊,陝北鐵路,我因你的感人故事而激情澎湃,我因你的日新月異而思緒萬千。

盛世年華、歲月如金,漫步在陝北鐵路的大小站區,那一棟棟宿舍樓、公寓樓如明珠一樣閃閃發光,那一個個室內室外的活動場所似青春健兒一樣活力倍增,那炊煙四起、笑聲如潮的職工食堂像家一樣溫馨和諧、溫暖如春。鳥語花香,盪漾着明媚的春光,朝陽晚霞,甜蜜着鐵路人的心房。

徜徉在無定河畔、大理河旁。清澈的河水,晶瑩着我們心中的理想;河畔的花草樹木,雖然乾枯,卻依然倔強地挺着胸膛,像寒冬中的鐵路人,笑傲飛雪,堅守崗位,風刀霜劍,矢志不移。

這就是我們日夜堅守的陝北鐵路,這就是與祖國經濟發展緊緊相連的陝北鐵路。你是我們的根、我們的夢、我們的魂、我們的一切。在這辭舊迎新之際,讓我們共把經歷過的考驗,珍藏爲財富;同把品嚐過的苦澀,咀嚼成菁華。乘着穿雲撥霧的條條巨龍,在連綿不絕的黃土高坡呼嘯騰飛,用我們陝北鐵路人特有的淳厚、質樸、豪爽、頑強的品德,把美夢追圓;以我們從巴山人那裏學來的“紮根山區、艱苦奮鬥,樂於奉獻、務實創新”的精神,讓美夢成真。

哪一條溝壑能夠讓我走進陝北唯美散文 篇4

在陝北,既是再怎樣的乾旱少雨,夏天也不會有太高的溫度。這是祖輩們留下的千年印證。

可是今年,高溫像火山爆發後的巖流一樣隨處蔓延,讓從未炎熱的黃土高坡罩在了一個炙烤難忍的火籠之中,也讓穿行於縱橫溝壑之間的鐵路烈日噴火,熱浪滾滾。

這樣的高溫突發天氣,陝北多年來沒有遇過,陝北鐵路沒有遇過,就連陝北的山川草木、飛禽走獸也一時難以適應,紛紛改變了往日的生活方式,或焉頭搭腦,或藏於洞中,或渾身捲縮頻臨枯萎,或藏於樹蔭萎靡不振。

只有勤勞的農人在炎熱下勞作,在體會“汗滴禾下土”的艱辛;只有炙熱的鐵路更加火熱,讓陣陣汽笛如隆隆雷聲,攜帶整日地揮汗如雨,熄滅烈日噴火的熱浪滾滾。

道釘不再炙熱,因爲一聲聲震天的號子,合着一次次強硬的碰撞,已牢牢地把它們貼進了枕木的懷抱。

枕木不再炙熱,因爲道釘已把它們緊緊地連在一起,並緊貼大地母親,從母親的懷抱汲取清涼。

鋼軌不再炙熱,因爲在它們的體內,早已浸透了更多的汗水,在它們的心裏,早已感動着一種精神。

還有道岔不再炙熱,信號機不再炙熱,軌道電路不再炙熱,接觸網線不再炙熱,鐵路線上所有的設備不在炙熱。因爲它們誰都沒有被慢待,誰都每天被如雨的汗水在降溫。

它們清楚,在烈日炎炎的千里鐵道線上,整天有揮汗如雨的人們在忙碌,在堅守,在一絲不苟地爲它們診斷、治病、保養、健體。既是有的渾身溼透,既是有的喊天罵娘,既是有的氣短燥熱,既是有的熱暈中暑,也從未放棄過對它們的檢查和保養。

它們更清楚,同爲鐵路大家庭的一份子,這羣人更懂得愛護鐵路,更懂得堅守和浪漫。他們爲了鐵路安全運輸的暢通無阻,整月整月的不休息;他們爲了一個設備隱患的排查,頂烈日到月上中天;他們爲了藐視這炎熱中的高溫,搞頭輪得更歡,汗水灑得更多,然後擰乾溼透的汗衣,全當汗水洗去衣服上的油膩和灰塵。

這就是高溫下的陝北鐵路,人和設備的合二爲一,讓他們不分彼此。爲了戰勝高溫,人爲了設備,設備也爲了人——爲了千千萬萬個人的團聚或目標的實現。

高溫和暴雨好像是兩個至親至愛的孿生兄弟,看似水火不容,實則形影不離。

有高溫必有暴雨,這是自然規律,也是陰陽平衡。

因此,陝北鐵路人,一邊在高溫下堅守,一邊也在積極地進行高溫下的防洪。就像那些和鐵路人合二爲一的設備一樣,雖然它們不曾有人的語言和思想,但它們卻有着人一樣的責任和靈魂。每當暴風雨襲來的時候,它們像蔑視高溫一樣的蔑視暴雨。既是洪水襲來,淹沒了它們的肌體。它們仍緊緊地團結在一起,手挽手,肩並肩,永不分離;既是洪水沖垮了道砟,既是鐵路懸空於水面,抑或鐵路被砂石掩埋,道釘、枕木、鐵軌也還緊緊連在一起,一刻也不分離。因爲它們知道,鐵路大軍正在夜以繼日地搶修。他們所付出的要遠遠大於它們的堅守:也許他們在雨水中一泡就是十幾個小時,也許他們幾天幾夜都未曾閤眼,也許他們差點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他們從未放棄過防洪搶險,就像他們從未放棄過高溫下的堅守一樣,蔑視高溫的同時,也蔑視暴雨。高溫下他們可以擰汗洗衣,暴雨下他們同樣可以引吭高歌:狂風吹來我乘涼,暴雨突來洗衣裳。

這是何等的一種浪漫主義情懷,又是何等的一種精神的鼓舞。和他們相比,它們這些鐵路設備,顯得是多麼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但它們依然有着極強的生命力。它們在見證着這些可愛的鐵路人爭分奪秒地醫治它們創傷的同時,依然決然的挺起了腰板,擡起了頭顱,戰勝了暴雨,保證了暢通。

夏天沒有結束,高溫仍在繼續,暴雨也隨時來襲。

就讓我們做好長期戰高溫抗洪水的積極準備吧。既然我們已經和這對孿生兄弟較量過,就不怕他們的再來侵犯。

設備和人的合二爲一,可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哪一條溝壑能夠讓我走進陝北唯美散文 篇5

陝北的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

我愛它鶯飛草長、百花爭豔的春天,也愛它林茂樹綠、蛙聲四起的夏天,更愛它瓜果飄香、色彩斑斕的秋天,然而,我最愛的,還是它冰封大地、雪壓枝頭的冬天。

我愛它的冬天,因爲它的冬天有銀裝素裹的雪景,有嬉戲玩耍的雪地,有光滑平整的冰灘,也能吃到花樣翻新的年飯,能聽到迴腸蕩氣的民歌,能看到紅火熱鬧的秧歌,能享受暖窯熱炕的悠閒……

陝北的冬天是漫長的,秋去得早,春來得遲,從晚秋到早春,整個陝北大地一直被重重嚴寒包裹着。當第一場強勁的西北風吹過後,陝北大地一片蕭條。這時,河牀寬了,羣山瘦了:河流細小如線,沒有了秋日的豐沛;山巒一派褐黃,失卻了往日的色彩;山野顯得非常單調、枯燥,只有被風捲起的枯枝敗葉無助地飛舞。總是這個時候,大雪不期而至。

陝北的雪大有特點,來得突兀,下得酣暢,去得玄奇。

大雪未至之時,彤雲密佈,朔風勁吹,天地混沌,萬物騷動;大雪將至之時,風停物靜,氣溫回升,天呈鉛灰,雲呈絳色,人畜歸舍,飛鳥投林,萬物一片茫然。

真正的大雪總是從夜間開始,在安靜中開始。人們一夜酣睡醒來,推門一望,驚奇便撲面而來。只見遠山臃腫,近山矮小;雪壓枝垂,卡卡有聲;寒凝大地,暖氣習習。拳頭大小的雪團亂紛紛下來,耀得人睜不開眼睛。真可謂,“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大雪之後,整個高原一改往日的黝黑,顯得又白又胖!

站在山巔四下望去,喧鬧的村莊不見了,大路小路不見了,天底下一片耀眼的白色,白得奇怪而又單調,恍惚間令人不知身處何時,身在何地。

就在這時,你會突然發現雪地裏出現點點紅色,紅得奪目,紅得搶眼,紅得讓人心旌搖曳;這紅色均勻地撒在雪地裏,星星點點,影影綽綽,閃閃爍爍——這是早起的女人們,她們正踩着積雪送尿盆,她們用鮮豔的紅色證明自己的存在,展示自己的美麗;她們面對雪地驚呼着、尖叫着,和溝對面的姐妹們大聲說笑着,聲音裏透出壓不的喜悅和激動。

隨着女人們的說笑聲,村莊慢慢地顯現出來。先是家家煙筒裏冒出的炊煙化開周圍的積雪,然後是男人們用掃開的小徑把自己小院和周圍的一切連了起來。從掃路的過程中,你可以看出山裏人家的交往半徑,看出其中的輕重緩急。

首先掃開的是院子,大多由女人來完成。男人們下坡掃路,從自家的院子開始,先掃通向水井的小路,再掃通向鄰居的小徑,從自家的院落一直掃到村裏的大路。

不一會兒在村裏的大路邊,就集中了村裏幾乎所有的男人們,然後大家分頭向鄰村掃去,直到和另一個村裏的掃路人會合爲止。

如果你是外來人,站在高處遠遠望去,只見長長短短,寬寬窄窄,曲曲折折的小路密如蛛網,形同亂麻,令你眼花繚亂;被小徑分開的雪地形狀各異,千奇百怪,像一幅幅抽象派黑白版畫,令人歎爲觀止。

如果你是熟人,你就能看出村裏人的大致情況,哪一家人丁興旺,哪一家門庭蕭條;哪些人勤快,哪些人懶惰;哪些人處事和睦,哪些人交往稀少。大雪掩蓋了細小的東西,但同時也突顯出最本質東西。

就在大人們忙着掃路的同時,孩子們卻鬧翻了天。小一點的在門前堆雪人,大一點的在結夥打雪仗,他們踏着積雪奔跑,伴着北風吼叫,山溝裏迴盪着他們歡樂的笑聲。間或有既不堆雪人又不打雪仗的孩子,他們正貓着腰、屏着氣,爬到門縫裏拽一根繩子等待着麻雀進入他們設計的圈套!

大雪之後,忙了一年的農村人閒了下來,盡情地享受着老天爺給予他們這個閒適悠然的假日。除極個別永遠也閒不住的勤快人以外,人們都習慣於三個五個一夥、十個八個一羣地聚集在一起:男人們坐在暖窯熱炕上喝澆酒、耍紙牌、諞閒傳;女人們坐在炕沿上納鞋墊、做針線、拉閒話。

這裏是農家一年生產的大總結,誰家過得好,誰家過差,誰家莊稼務好了,誰家的生意做砸了,大家都會議論一番:傳經驗的、記教訓的、誇成功的、訴淒涼的,可謂無所不有。這裏也是全村人品質的大檢閱,張家的孩子有出息,李家的媳婦不孝順,這家的兒子婚事辦得好,那家的平靜喪事太鋪張,人人都會發表看法:有說好的、有說歹的,也有先是好歹不說最後吵起來的,真是形形色色。這裏還是人們日後合作的大平臺,大到婚姻之事,小到合夥養雞,七零七八碎樣樣有,雞毛蒜皮一起上:仰臉大笑的、閉目沉思的、指天發誓的、跺腳告屈的,實實是花樣無窮。

天睛了,雲散了,河灘裏的石頭也凍爛了。真正是下雪不凍消雪凍,被稱爲“隔門叫狗”的“三九四九”是陝北最寒冷的時間,但人們卻忙了起來,因爲年快到了。逢集日早晨,遠遠望去,大路小路上滿是人,駕車的、騎摩托的、開三輪的、吆牛的、拉驢的、馱豬的、背羊的、雙手緊捧着雞蛋筐步行的一起從小山溝匯進大川道,大川道涌入小城鎮,整個陝北像一鍋開了花的水,沸騰成一團,喧鬧成一片!

一進小城鎮,人們就分開了。婆姨女子們大都進了街麪店鋪,平板着臉兒,舌舔着嘴脣,眯着眼睛挑選年貨;男子漢們大都進了農貿市場,擺開了攤子,拉開了架勢,可着嗓子叫賣土產。等男人們把土產出手了,女人們的年貨也就選定了,於時瘋狂購物開始了,吃的、穿的、用的、叫人看的,樣樣都買,盡人情的、哄鬼神的、圖熱鬧的,色色俱收。等到衣袋裏的錢花得差不多了,人們就開始撤退了。小城鎮像一個決了堤的水庫,迅速從小城鎮分散到大川道,從大川道分散到小山溝,從小山溝分散到羊腸小徑。這時候的人們全沒有來時威風,人人疲倦不堪,個個灰頭土腦;刺骨的寒風一吹,白臉的更白了,黑臉的更黑了。這時候,夜幕拉開了,遠處村莊燈亮了,狗也咬起來了……

新年一過,天氣轉暖,冰河開始膨脹,積雪開始消融,大地開始解凍,河柳開始泛青,冬天悄悄地結束,春風輕輕地吹起,陝北大地上白色越來越少,黃色越來越多,被雪水浸過的山峁呆呆地立着,剛剛開化的河流癡癡地流着。冬天的結束和春天的來臨同時進行,當陽窪窪上的小草已經返青,背崖砭的冰掛還未化盡時,人們就開始準備新一年的勞作了。

陝北鄉村的冬,一曲大氣磅礴的歌,一首激情澎湃的詩,一幅雄渾壯麗的畫!

哪一條溝壑能夠讓我走進陝北唯美散文 篇6

從神木到榆林經過的地帶大多爲沙漠,然而這兒絕不像毛烏素那樣漫漫褐黃竟無多少綠色,柳棵子、老頭楊、沙榆以及芨芨草什麼的還不少見,尤其是那些開在土崖沙包上的銀翹花金燦燦的煞是喜人,爲茫茫曠野增添些許亮麗。近榆林城時,一片片小麥和蔬菜畦耀人眼目,再望榆溪川更是誘人:人們將褲腿綰得高高正在水田裏插稻秧,好一派天水相映成趣的江南景色!榆溪河自北向南從榆林城西潺潺流過,流出兩岸濃濃的春綠和黃土高坡上的棗花香……

榆林舊稱榆陽,別名駝城。榆林城垣保存完好,堅不可摧,城周長爲5裏30步,城內有鐘樓、鼓樓、星明樓和萬福樓,素有“小北平”之稱。古城規模雖小,但建築格局酷似北京,幽靜的衚衕內多爲青磚瓦舍的四合院,院內高出屋檐的大棗樹獨具神韻和特色。

榆林地處晉秦蒙寧要衝,自古爲西北軍事重鎮,因此有“榆林府、習弓馬、好戰鬥”之說。歷史上就是一座兵城,所以又有“兵民參半,以餉爲命”之謂。過去這裏是“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天昏地也暗,白天點着燈”。在舊中國的兵荒馬亂和建國初期,由於人爲和自然的破壞,榆林地區早已是百孔千瘡、瘡痍滿目了。水土、河流、田園得不到保護和治理,人們在沙進人退、良田變成沙田的教訓中開始醒悟過來。君不見,現在榆林城西的高坡崖畔上,還有一堆堆一片片未被清除的黃沙是否也在爲後代留點“歷史教材”,讓他們曉得先人種草植樹與黃沙拼搏的動人故事。現在,榆林沙區造林面積已達到1200萬畝,林木覆蓋率由建國初的1.8%提高到33%以上,建成1500公里的4條大型防風固沙林帶,有效控制了流沙南移,生態環境開始向良性循環轉變。

榆林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500年前,大夏國都城遺址就在附近,城北雄偉壯觀的鎮北臺依然屹立在那兒,紅石峽摩崖石刻也已保存下來。榆林奇美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榆林黃土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融匯交流而形成的風俗民情,更是在別處難以找到的。榆林殊罕的地域特色,也是十分誘人和令人嚮往的。因榆林周邊多沙漠,故有人又戲稱她是“中國的科威特。”

我在榆林的城街上漫步,見萬福樓下有幾個手端百靈鳥籠子的老人閒聊,遂湊上前去,搭訕着說,這百靈鳥叫得可好哇!一位老爺子戲言道,它還會唱信天游爬山調呢。我笑了,遂又說,我來榆林飲這兒的水怎麼這麼好喝呢?老爺子放下鳥籠子正兒八經地開言了:“唉,你定是初來乍到吧,這就不怪你了!說起榆林這地下水來,不是我胡吹,這可全是礦泉水啊!是中國最優質的礦泉水,比青島嶗山的強多了!水淨水甜,更不用說無污染了。這兒的水全是從幾百米以下的沙層中取上來的,你說能不好喝嗎?不信,你到城西留下來的那幾堵沙牆看看去,那沙子多純潔啊!”

我確實聽了老爺子的話,頂着五月陝北的驕陽,大中午就穿過榆溪河橋,來到那堵沙牆下靜心觀賞這兒的黃沙,並用手反覆搓砂粒,又用嘴去吹,真的不帶一星一點土,純潔得無法形容,有的還是石英岩的粉粒,在陽光下熠熠閃爍還亮入眼睛呢。從那堵早已固定的沙牆上走下來,我來到一片居民區的小街上,也可以說是菜市場吧,這兒黃瓜、西紅柿、圓白菜應有盡有,且又青翠鮮活,且又是用地下礦泉水哺育而成,真乃“綠色食品”也。最引人矚目的是榆林人賣肉不是放在案板子上,而是將半扇豬肉或大塊牛羊肉高高吊在一條橫杆上,全是用鉤子勾着,讓你看得心明眼亮,秤也是用鉤子秤,賣主一刀下去,用秤鉤子一紮,秤桿兒一挑,幾乎相差無幾,可見賣肉人高超的技藝。我想這又是榆林的一道風景線,不過,不在城內是在城外。城內城外的榆林人,家家都儲存大炭,烏黑的神府煤塊碼成的垛子,垛在院門內的房牆下面,這難道不是又一道奇異的風景線嗎?

榆林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極爲深刻的:高聳的古城垣,城內的樓閣,雄峨的鎮北臺,城西的沙牆沙灘,城邊榆溪河的稻田,城東北的沙海,大片的樹木和林帶……榆林的綠化在“三北”是先進的,成績是顯著的,這正如一位作家在榆林採風時寫道:“樹影重重複重重,飛車日日綠州行,塞上河山今何在?盡在碧翠錦鏽中。”榆林,陝北大地的驕傲!

哪一條溝壑能夠讓我走進陝北唯美散文 篇7

自古以來陝北人都“過着面朝黃土、背頂烈日、終年累死、食不飽肚”的艱難生活,然而,就是這樣的生活,這樣的黃土高原,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陝北人。英雄豪傑輩出,美女嬌豔如雲,男人勝呂布,女人賽貂禪。撇開威猛健碩、頂天立地的陝北漢子們不說,單就那些心靈手巧、幹練潑辣、聰明伶俐、吃苦耐勞的陝北女子,也足以讓人欣賞、尊敬與崇尚。

陝北女子身材高挑,容貌俊俏,面若桃花,說起話來如沙漠駝鈴般悅耳動聽。更值得稱道的是陝北女子的性情,樸實溫婉,熱情大方。陝北女子溫柔賢惠、嬌羞怯懦的性格中,又蘊藏着愛憎分明、敢愛敢恨的品行。她們視愛情如生命,對戀人敢把心都掏出來,乃至不惜搭上性命赤誠坦蕩、酣暢淋漓地表白內心的情感。聽一聽那些流傳久遠的陝北民歌吧,《蘭花花》、《三十里鋪》、《走西口》首首情歌都唱出了陝北女子對愛情的`執着、對戀人的癡情,如泣如訴、纏綿縈繞,叫人蕩氣迴腸、潸然淚下……

勤勞善良的陝北女子從少女時期就開始學習操持家務,餵豬養雞、做飯洗衣、縫縫補補就成了她們每日的必修功課。在閒暇的時候,她們也有自己喜歡的娛樂活動,那就是唱着纏綿哀婉的情歌,手裏頭擺弄着針頭線腦學習刺繡或是剪紙。她們心靈手巧,刺繡和剪紙的圖樣全憑眼睛裏看到的和心裏頭想到的。她們的刺繡大都跟生活用品息息相關,繡出來的作品美觀實用。衣袖、枕頭、鞋面、腳墊、桌布、牆圍、裹肚、坎肩、圍裙、荷包件件都展示了她們的技藝和靈巧。

陝北女子憑藉着手中一把小小的剪刀,在五顏六色的紙上隨心所欲地遊走,信手拈來,一氣呵成,瞬間,一張張玲瓏清秀、層次分明、姿態萬千、內容豐富的精美圖案就在她們纖細靈巧的手上完成了。花卉、鳥獸、植物、山水、五穀雜糧、人物故事應有盡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陝北女子不僅心靈手巧,而且聰明伶俐。她們在長期艱苦惡劣的生活條件中,充分發揮出聰明才智,創造了一個個粗糧細作的經典範例:羊肉餄餄、蕎麪圪坨、洋芋擦擦、煎餅碗坨、蕎麪涼粉、雜麪抿節、油糕米酒等等,她們憑藉着靈巧的雙手和聰明的智慧,把枯燥乏味的日子調理得豐滿滋潤、有滋有味兒。

也許你們會說陝北女子沒理想、沒追求,可是你看,那一根根五彩的絲線,不就是她們夢幻的色彩嗎?那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不正是她們用心勾勒出的完美追求嗎?她們用手中的絲線和剪刀描繪出了對幸福生活和美好愛情的嚮往與憧憬,打造出了她們心中輝煌燦爛的明天!

哪一條溝壑能夠讓我走進陝北唯美散文 篇8

陝北位於陝西省北部,包括榆林和延安兩個地級市。南面是黃土高原,北面西北方向進入毛烏素沙漠邊緣和內蒙古鄂爾多斯接壤。

陝北,一年四季風勢有別,風姿各異,人們對四季風的感受也迥然不同。

春天,每天幾乎都是黃風肆虐,嘶叫聲不絕於耳,時而如萬馬齊鳴,時而似黃河咆哮。當地老百姓稱,陝北冬春季節的風爲“兒馬風”。陝北的春風,陣勢大而風力強,猛襲過來人人驚恐萬狀,頓顯措手不及。山地裏勞作的農民,此時急忙跑到就近的山仡佬裏躲避,來不及者就被颳倒地上;在家中的人們也匆忙跑到屋裏將門窗關閉,來不及進屋者就被吹倒院裏。風姿百態,有狂舞的、有勁歡的、有時緩時快的、有狂呼亂叫的、有如龍捲似的......。陝北南面,每當黃風吹來,塵埃滿天,揚塵蔽日,天昏地暗,藍天一片灰黃,太陽黯淡無光,空間溷濁難聞,好似天地沒有了間隙。此刻,人們無法看清周圍的一切,有時人們眼睛也無法睜開。陝北的春天,可謂是,山川無錦繡,難辨昏與晝。陝北北面每臨春天,黃風鋪天蓋地而來,人們無法出行,沙粒常常襲擊雙眼,塞滿耳鼻,抽打臉龐;撕揪着你的頭髮,扯拽着你的衣裳。順風,似乎將你颳得飄起,腳底如踩滑輪;逆風,嗆得氣也出不來,頂得你寸步難行。俯視大地,慘不忍睹:農田沃土層被揭走,有的地方還掘成了一綹一綹的深溝;剛萌生的草木被砂礫打得焦頭爛額,奄奄一息;許多樹的根鬚被颳得白花花的露在外面,有的樹被連根拔起;人們被颳得灰塵滿面,沒有笑顏,沮喪地收拾家裏厚厚的沙塵;植物失去了葳蕤,枯竭懨懨,沒有了光彩;動物若狼噬豹嚇,肉散骨酥,喪魂落魄。有時候,到了農曆四五月份,早春作物長得蔥綠茂盛,但一場大風過後,茁壯的禾苗被傷得像火燎過或開水澆過似的。老農目睹慘景,潸然淚下,泣不成聲。大風掀起,狂虐橫行,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全然不顧大地的顫慄和人們撕心裂肺的呻吟。春風雖送綠色催新芽,但陝北人並不喜歡春風,而且厭惡和懼怕春風。

夏日,陝北的風勢減弱,風姿飄逸。整個夏天基本上刮的是輕柔的微風,風姿翩翩,徐徐而來。陝北黃土高原地處半乾旱地區,夏日頭三伏天中午,驕陽高照,赤日炎炎,氣溫聚升,微風似熱浪吹來,使人倍感難受。只有清晨和傍晚,微風才帶來一點涼意。每天早晨和晚上人們常常聚集在院落和公園乘涼,釋放一天的熱量。陝北人最盼的是,夏日涼風天天襲來,能經常漫過山川田野和人們的身軀,使草木、農作物茁壯生長和人們生活舒爽。

秋風,是陝北一年四季中最舒適和純淨的風。我曾在《塞北的秋》一文中寫到:“塞北的秋風,不含一點沙塵,不帶一點修飾,是一年四季中最純淨的風。”後來不少讀者、美文欣賞和一些中學語文試題中都提出“爲什麼秋風是塞北一年四季中最純淨的風?”在此重描一下塞北的秋風予以解答。塞北的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氣溫適中、雨量最多而少有暴雨的季節。初秋,氣溫下降,細雨綿綿,高原遍野一片翠綠,草木蔥綠,野花含苞待放,各種農作物使勁瘋長;中秋,天藍、雲淡、氣爽,輕風細雨,草木茂盛,百花齊放,瓜果芳香,草木和莊稼碩果累累;晚秋,真可謂是陝北的金秋,漫山遍野一片金黃,是萬物的成熟時節,草木葉子開始枯黃,農作物已經成熟,鮮花雖凋謝,但串串果實掛滿枝頭。秋天,陝北天高雲淡,草木叢生,植被深厚,沒有一點塵土和揚沙,細雨瀟瀟,空氣清新,微風吹來帶着涼爽而不含一點雜質,因此,秋風是塞北一年四季中最純淨的風。整個秋天,也是陝北南北高原最舒適的季節。

冬天,是陝北最寒冷和乾燥的季節。整個冬季,幾乎颳得都是寒冷乾燥的西北風,東南風卻很少。冬風雖比夏風和秋風強大,但比春風沙塵含量少。陝北冬季降水量少,遇到乾冷的冬天,幾個月幾乎見不到一片雪花,整日寒風凜冽,空氣乾燥,老百姓稱之爲“幹冬”。冬天,寒風刺骨,令人抖擻。陝北,一般到農曆十月就進入冬天了,臘月是嚴冬時間,也是最冷的時候,人們常說:“十冬臘月,哈門(陝北方言,即拉開門縫)叫狗”。過去,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農人們每到冬天都穿着沒有內衣的棉襖和棉褲,棉襖兩袖口和棉褲兩腿口都用破布條緊綁,謹防寒風鑽入。冬天若遇上大風天氣,不但揚塵令人睜眼困難,而且寒冷使人顫抖不已。小孩和婦女從外面回家,頭髮和眼睫毛上都結滿了白霜;老頭回家後,頭髮、睫毛和鬍鬚上都沾滿了白霜。“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陝北冬春季節掀起的狂風,豈止是怒號,簡直如狼嚎,捲走的豈止是三重茅,而是高原上肥沃的土壤和房屋上覆蓋的磚瓦,是農人的希望,是北國的風光。冬天每當大風襲來,枯草滿天飛,樹枝滿地落,響聲震天地。陝北冬風,是陝北人最不喜歡的風,它不但沒有給人們送來舒心的溫暖,而是帶來刺骨的寒意。

陝北一年之中,風勢不同,風姿各異,而四季特點明顯。人們最厭棄的是春風,最不喜歡的是冬風,最渴盼的是秋風。老百姓常說,陝北的春風是黃風,夏風是熱風,秋風是涼風,冬風是寒風。

哪一條溝壑能夠讓我走進陝北唯美散文 篇9

陝北濃濃的年味是從臘月開始的……

陝北的臘月性格鮮明,棱角突出,愛也決絕,恨也鏘鏘;陝北的臘月色彩分明,多姿多味,象窯洞崖面子上掛着的紅辣椒,像老山羊皮襖裏吮着冰溜子,像柳木棍子上挑着的響爆竹。

老北風彷彿在爐火裏淬過,在磨刀石上蹭過,咄咄逼人。它嘶叫着怒吼着踅來踅去,專揀腳趾、手指、耳朵這些末梢神經咬……

缸裏醃的大白菜酸了,圈裏育的黑豬肥了,繩上晾的粉條子幹了;刀磨快了,水燒開了,三位一體燙汆了一壺老酒,咕嘟咕嘟燉出了黃土地的味道。這會兒,你再瞧——臘月就入詩了,村鎮就入畫了,屋檐下氤氳出來的萬千種風情——一半炊煙,一半香氣,被臘月特有的嚴寒一漂,疏忽間就迷茫了老榆樹下的岔路口……

“三九四九,哈門叫狗”是臘月永恆的詮釋,年關前紅火熱鬧的集市則是它近年來鮮活的命名與主題。牛羊豬雞等各類畜禽的哼哼聲,南來北往的小商小販的叫賣聲,是它層次分明的結構;蹩腳的小汽車,別緻的架子車,各色的摩托車,是它條理清晰的過渡段;盈利的甜頭,折本的苦頭,嫉妒的酸頭,凡此種種,情願也好,不情願也罷,都得自己來承受、來品味。

臘月是農曆饋贈我們的最後一節甘蔗,不那麼好啃,卻很有嚼頭。

除夕就是年了,就是臘月最火爆的巔峯。家家戶戶競相舉辦滋味大展:魚蝦的腥,牛羊的羶,雞鴨的醇,青菜的鮮,豬肉片子燴粉條子滿口的香……咀嚼着,咂磨着,忽然就有了冬風夏雨、春華秋實的味道,就有了生活與時代、本分堅守與開拓創新的味道。

呵,我鍾情的凜冽的飄香的陝北臘月啊!

哪一條溝壑能夠讓我走進陝北唯美散文 篇10

望着窗外的大山,沉睡一冬的圪樑樑在明媚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蕭條的山坡上冒出了絲絲青綠,彷彿生命的使者;天空湛藍湛藍的沒有一絲雜質,勾起人無窮的遐想。呀,又是一年花開季,我不由地想起了那片山桃花,彷彿看見對面山峁上若隱若現的山桃花正在爭得一春俏呢。

初見山桃花是2010年的春天,那年我在基層上班,跟同事一起去一個偏遠的拐溝村宣傳新農保政策。半個小時後,我們的電動自行車駛離了寬廣筆直的大道,左拐到了一條溝道,路面雖然變窄變彎,但新鋪設的水泥面,使我們輕而易舉地到了村口。同事把不願意交養老保險的幾戶農民召集起來,我們開始給他們講政策、舉例子、算清帳……最後,終於把他們的工作做通了。同事很高興,看着時間還早,她說:“估計桃花開了,走,帶你到腦畔山看桃花!”看着滿目瘡痍的陝北大地,除了黃土,就是枯枝,我很懷疑是否能看見青草,更別說花了?看見我猶豫着,同事硬拉着我往山上爬去。

近了,近了,我終於看見了一片桃花,起初它淡得我快把它忽略不計了,慢慢地它越來越多,背窪裏、坡面上、懸崖峭壁上,一朵朵、一枝枝、一棵棵,連成一片粉嫩的花海,在藍天、黃土的映襯下顯得那麼明豔,它迎風招展、暗香浮動、千姿百態、爭相媲美,使光禿禿的黃土高坡山花爛漫,詩意正濃。捋一枝桃花,環視這片花海,我驚訝於那數不清的密密麻麻的山桃花竟沒有一片綠葉的庇護。同事說,這就是倔犟頑強的山桃花——小草還沒甦醒,樹木還沒發芽,沒有蜜蜂的寵愛,沒有蝴蝶的眷戀,可這星星點點的粉嫩卻爭先恐後地盛開着,高亢地唱着豪邁的青春之歌,裝點着陝北大地的浪漫之春。

陝北的山桃花和家鄉的桃花迥然不同。家鄉的桃花開在公園裏、街道綠化帶上,被人精心養護,桃花也會不負衆望,又大又豔又香,尤其是多層花瓣的桃花,一團團簇擁着明豔動人,在綠葉的輝映下,爭相鬥豔,妖嬈奪目,讓人賞心悅目。每年的三八節前後,各個公園會舉行項目豐富的桃花節供遊人踏青觀賞遊玩。而陝北的山桃卻大部分是在大山中野生出來的,雖然它的花苞小、色澤淺、花瓣薄,芳香淡,但它不挑不撿,或在半山腰,或在山樑上,或在山谷裏,甚至在陡峭的懸崖上,它頑強自信、美而不豔、默默奉獻,勇敢地衝破寒冬的封鎖,縱情地綻放着生命的激情,爲陝北大地報春增色,一如世世代代的陝北農民,在惡劣的自然環境裏戰天鬥地展現着生命的頑強,在沒人觀賞的荒涼山野裏依然能夠樂觀地用豪放的信天游放歌於高原厚土,自信地展示着別樣的美。

那一次的相見,山桃花便成了我終生的愛。以後,每逢山桃花盛開時,我都會不顧山路的崎嶇爬山賞花,在忘情於它大美大愛的生命時,我總會忍不住摘下幾枝,養到瓶裏,放在辦公桌上盡情地去賞它、品它。

離開基層,看山桃花的機會少了,但記憶深處,一直浮現的那片桃花林,彷彿在提醒着我是從那片山裏走出來的。

哪一條溝壑能夠讓我走進陝北唯美散文 篇11

一過大年初五,陝北的大街小巷,溝溝峁峁裏的大小村莊,凡是人員密集處,便到處扭起了秧歌。整個陝北,呈現出一片更加熱鬧、紅火的節日氣氛。

提起陝北秧歌,以前只是在電視上看過,聽人們說過。可是,當你親自目睹了那宏大的場面,真正置身於嗩吶聲聲、綵綢飄舞、歡聲笑語之中的時候。你才能強烈的被吸引、被感染、被震撼。

正是這道節日大餐的吸引、感染和震撼,使我不止一次地走上大街、進入村莊,一遍遍地享受和品味它的濃香、厚重和甜美。尤其是今年正月十五晚上剛剛觀看的那場綏德縣城廣場秧歌,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歡跳、閃現和回味。

觀看之前,我就聽當地的老人說:陝北秧歌全國文明,而綏德,更陝北秧歌的中心。每年從臘月開始,各村秧歌隊就着手排練起了秧歌。過完大年初五,秧歌隊便紛紛的上街扭開了。而正月十五的晚上,就是綏德縣城秧歌表演場面最大、人數最多、喜慶氣氛最濃的一次。有這麼強烈的誘惑力,吃完晚飯,我們便早早的感到了縣城。

正如那位老人說的,今晚的綏德縣城確實張燈結綵、熱鬧非凡。整個縣城的大街小巷、河岸廣場聚滿了前來觀看的男女老少和穿紅着綠的秧歌表演者。我們來的正是時候,只見近百人秧歌隊,在傘頭的率領下,個個踏着鏗鏘的鑼鼓,和着嘹亮的嗩吶,盡情的扭着、擺着、走着、跳着、轉着。而扭腰則是整個動作的主要部分。所以,把秧歌又稱爲“扭秧歌”。在扭腰的同時,頭和上體都隨着雙臂大幅度扭動,腳下則以“十字步”作前進、後退、左騰、右躍的走動。再合着紅紅綠綠的秧歌服和男的頭包毛巾、女的手持彩肩、漢巾裝束,伴着歡快的歌唱,更顯得上下諧協,步調整齊,綵綢飛舞,彩扇翻騰,整個街道、廣場沉浸在一片歡樂愉快的喜慶氣氛之中。

我們一邊看着、欣賞着,旁邊的當地朋友一邊不停的給我們介紹着。比如那個站在最前面,一手撐個大花傘,一手拿着絲綢扇,扭得最起勁起統帥作用領頭人叫傘頭。何謂“傘頭”。過去這個領頭人由於一手持傘,一手持“虎撐”,兩種道具都有吉祥的含義。傘,寓義庇護衆生,風調雨順;虎撐與唐代名醫孫思邈有關。據說孫思邈曾爲老虎治病,爲便於觀察和治療,曾用一鐵圈撐開老虎的嘴,這鐵圈就叫“虎撐”。後來,虎撐演化爲串鄉治病民間醫生手中發出聲響的“串鈴”,成爲民醫的標誌。它在傘頭的手中,則成爲消災卻病的象徵物,又是指揮秧歌隊表演和變化隊形圖案的響器。傘頭的名字便由此而來。他通曉傳統秧歌唱段,能即興編唱新詞,根據場地氣氛或各家的情況出口成章。演唱時,他領唱,衆隊員重複他最後一句,形式簡樸、熱鬧,詞句生動、易懂,唱得觀衆皆大歡喜。

當你沉浸在這動作豐富、豪邁粗擴、瀟灑大方的歡快舞蹈之中的時候,你會忘記了一天的煩惱和疲勞,你會一羣淳樸憨厚、開朗樂觀的性格所感染,你的整個神經也會情不自禁跟着這歡快的舞曲活躍起來,沸騰起來。

是啊,在這塊有着厚重地域文化的陝北,秧歌無疑是一道豐盛的節日大餐。節日裏,尤其是春節,如果沒有秧歌舞助興,節日將不再熱鬧,陝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幸福生活的讚美之情就不能完全的表達。如果說燃放煙花炮竹爲陝北春節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氣氛。那麼,到處鑼鼓喧天、嗩吶聲聲、歡聲笑語的陝北秧歌舞就更使這節日氣氛達到了鮮花着錦、烈火噴油的高峯。難怪老一輩延安文藝工作者那場轟轟烈烈的新秧歌運動,爲這支古老而流傳至今的秧歌舞增添了新的豐富的內容。如《兄妹開荒》、《夫妻識字》、《十二把鐮刀》等。而其中的“翻身秧歌”、“勝利腰鼓”等新秧歌在全國得到普及,深受羣衆歡迎。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起到了你聚人心、鼓舞鬥志的作用。

時間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已月上中天。此時,舞已停、歌已息、人將散。但不時升起的煙花依然把天空照的如同白晝一般。我們踏着皎潔的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總有一種心難靜、意難平、血在涌感覺。

多麼有意義的一個元宵佳夜。

多麼回味無窮的節日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