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通用20篇)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通用20篇)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1

師傅教導徒兒,做木匠活時,不要處處務求完美,而要懂得留下一道縫隙,以保證做出來的器物不易膨脹變形。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手工技術,卻道出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啓發我們思考:應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中的缺憾。

留下一道縫隙,放棄那份完美,你會擁有更多意想不道的東西。如那位不知將美妙的雙臂遺忘在故鄉的那個角落的美神,一件本已殘損的雕像,卻意外地受到了世人的喜愛,並奏響了擁有無數雙手臂的夢幻曲,讓世人充滿了對美的遐想。

像殘損的維納斯一樣美的,還有那些引人入勝的缺憾之作。如曹雪芹作《紅樓夢》只完成了前八十回,但小說的空白結局卻在後世的幾百年間引來了無數的仰慕者爲其續作,不僅原作的魅力未減分毫,反而引起了億萬讀者的好奇,讓我們在遺憾中收穫美好。金庸《雪山飛狐》的結局:胡斐面對着眼前的殺父仇人——自己深愛女子的生父時,心停頓了一下,這一刀是刺,還是不刺?他遲疑了,作者也停筆了。沒有人知道他最終刺了沒,不同的答案在不同的人心中浮現。這個空白的結局,卻被衆人認爲是金庸15部小說中寫得最爲出彩的結局。再如梁羽生的小說《雲海玉弓緣》,結局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團圓,面對着心愛之人陰陽相隔的死別之痛,作者無聲地將深情付諸筆端,沒有多的言語,只留下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一聲默然輕嘆,卻將雖萬言千語也難以言盡之的痛留在了言外,讓我們在這片沉默中無限悵然,弦凝指咽處,別有深情萬重。

或許這些空白的缺憾之處,也正是事物本身的完美之所吧!正如“塞翁失馬”這個經典的中國故事。西方人有臨別贈言:“願你人生的天空佈滿陰雲,以便描繪出燦爛的雲霞。”中國晚唐詩人李商隱也曾寫道:“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與西人贈言可謂有異曲同工之秒,中國詩歌中對荷花的描繪是很多的,宋楊萬里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纔有蜻蜓立上頭”的青嫩之態,也有“接天蓬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絢麗之景,而李商隱筆下的荷花,早已枯萎,又遭雨打,但依舊可以其樂觀之心聽其清音,這聽雨用的枯荷卻是那小池初生之葉不可比過,那西湖六月之葉難以代替的。

若你的窗後也有一池這般已枯的荷葉,且莫將這暗淡的色彩抹去。留下這一池枯荷,在秋日夜雨中,靜靜傾聽那雨打枯荷的獨特音韻,細細地品味這枯殘之荷的別緻情味。

你會發現,比起完美的風荷,它更有一番難以言狀的美麗。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2

下了一天的雨,下得很緊、很密。已是深秋,葉子卻還沒有落盡,雨打在葉子上,一片緊密有節奏的音律,別人聽得昏昏入睡,但於我而言,下雨天,卻是睡不着的。我喜歡雨,更愛聽雨聲。

我對雨是有一種別樣的情感的,尤其是秋雨。春雨我不喜,尤其是初春的雨,她是個害羞的小姑娘,“千呼萬喚始出來”卻也只不過是“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其中間或夾雜着春雷,可雷聲大,雨卻不肯落,彷彿是某位裝腔作勢的官員,平白讓人生厭。夏雨來得急,去的也急,好像那位小姑娘已經長大,進入了青春期,固執而暴躁,從不聽從管教,隨心所欲,下雨,想多大便多大,卻不想給別人造成了多大苦惱。相比之下,秋雨是最好的。秋雨下起來,渾身都散發着一種成熟的魅力。杜拉斯說:“與你那時的容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飽經滄桑的容顏。”使人慾罷不能的,便是成熟的美。秋雨是凜冽的,打在人身上,很涼,刺骨,引起身體一陣戰慄。秋雨是帶刺的玫瑰,更像有毒的。使人明知道愛上便會萬劫不復,卻也還是愛的義無反顧。秋雨是有韻味的雨。

《紅樓夢》的第四十回,黛玉曾向寶玉說過:“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我倒喜歡李商隱的詩,但“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這一句,卻是我最愛的。萬里枯荷、朦朧煙雨,既浪漫又不失憂鬱,想想便覺得美極。可惜我卻沒有機會一飽“耳”福。學校里人工湖有小小的一方,雖然只植了幾株荷花,且已深秋,但枯萎的荷花立於碧水卻也有一種說不出的蕭索殘敗之美。再加上這幾天連綿的細雨,使得這個乾冷的北方小鎮更多了幾分江南水鄉的溫婉多情。所幸學校樹多,聽不到雨打枯荷,卻也可以聽聽雨打落葉聊作安慰。

聽雨是一件很有味道的事。通過聽雨,你會聞到百里外果園芬鬱的果香,你會嚐到清涼冷冽的山泉。在學校聽雨,一片整齊,雨打在葉子上,沒有波動,沒有起伏,就像壞掉的收音機,一打開,清一色的“沙沙”的雜音,學校的雨使人心靜;在家裏聽雨,聲音便多了幾分變換。我最喜歡的是雨打在飲料瓶上的聲音,斷斷續續的,就像鄰家初學鋼琴的小孩,琴譜還沒有練熟,只能斷斷續續的,一個音一個音的往外嘣。家裏的雨,裏面有小孩的純真。

有一句俗語: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要入冬了,仔細算來,這該是入秋後的第六場雨了吧。聽說北京已經開始下雪。不知道這優雅高貴的雨聲,今年我還能聽幾次。也許正是有了一年的等待,聽秋雨,在我心中才顯得更加意味深長吧?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3

我最喜歡的一句詩是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詩人思念着遠方的朋友,沒有留意天上下起了淅瀝的小雨。雨點灑落在枯荷上,發出一陣錯落有致的聲響,別有一種美的情趣。讚美“蓮葉何田田”的詩句很多,欣賞枯荷的詩人卻很少,從這一點上看,作者的眼光很獨特。

我喜歡這句詩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它讓我過了一把當老師的老師癮。

初冬的一個週末,天上下着小雨,我和媽媽去探望外婆。外婆門前的一口池塘吸引了我的目光。原來滿池的荷花早已凋零,一張張枯黃的荷葉仍然堅強地面對冷風寒雨。雨點打在它們身上,發出“滴答”“噗噗”的聲音,我不由自主地感嘆:“這真是‘留得枯荷聽雨聲’啊!”媽媽疑惑地問:“我只聽過‘留得殘荷聽雨聲’,你好像記錯了。”媽媽是語文老師,都不知道這個,這下又可以當一回小老師了。我心中暗暗得意,一本正經地說:“林黛玉就是像您這麼說的。她最不喜歡李商隱的詩,所以即使引用也要改一下。《紅樓夢》爲什麼這麼寫呢?因爲這個細微之處可以表現林黛玉的孤傲,曹雪芹實在是高明啊!”

媽媽感慨地說:“哇,還有這個故事,閨女真是博覽羣書!你把這首詩背給我聽聽好嗎?”這還不簡單,我張口即來:“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詩和暮色籠罩着我們,令人陶醉。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4

留得枯荷聽雨聲。 下雨的時候,拿一本書,坐在窗前聽雨閱讀,看着文字在煙雨中徜徉,便覺得美,滿心都貯滿了詩。

其實說美,也不美,舍外之路泥濘難走,圃邊殘花飄落,街上行人渾身溼透,步履匆匆。但身臨於這雨打窗舍環境之中,會感到往常的世俗喧囂一時澆滅,心靈如雨沖刷過的安定與寧靜,天上人間只剩下了雨的統一,被雨聲阻隔的靜寥,夜色似江南水墨,自悅。

雨落青石,如曲動聽,實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似。這詩原是形容琵琶聲的,然則細雨琳琅動聽,故予之稱。

於是,隔着濛濛雨簾,望着夜色江頭,彷彿看見了那個時候的香山居士,忽聞水上琵琶聲,尋聲暗問彈者誰。彷彿看見了那個時候的琵琶女,猶抱琵琶半遮面,看見她緩緩揮手,未成曲調潛有情,看見她閉着眼,初爲霓裳後六幺,也看見失意的白樂天輕輕嘆息,門前冷落鞍馬稀。

座中泣下誰最多?

凝神回首。

窗外的雨仍靜靜下着,只有一點細細的聲音。橘紅色的房屋像披着袈裟的老僧,雙手合十,垂頭合目,受着雨的洗禮。

雨季的雨聲先是料料峭峭,繼而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地溼,就像餘老先生所說的那樣“即連在夢裏,也似乎有把傘撐着”。

舉目遠眺,看見江頭的那簇殘荷,朦朦朧朧的,被小雨打的垂下了荷葉,似乎在靜靜地聽着雨聲。

合上書,往舍外踏出一小步,雨就在身旁下着。雨聲迴盪。

即便有傘,就憑着一把傘,躲得過一場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

幾千年前的醉吟先生,不知若他看到這一景象,心境又如何?

江州司馬青衫溼。

青衫溼。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5

夜裏心緒頗不寧靜,便學着朱自清,到那荷塘邊去走一番。自從夏天揮手作別後,我的記憶之中總勾勒着一些東西,故人,舊事,不甚清晰,然而一筆一劃都帶着別樣的牽掛。

這片荷塘夏日裏也曾有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盛景,如今卻只剩下一池在風裏瑟縮發抖的枯莖和殘葉。冬日的清晨我從石板橋上走過,踩在綿軟的濃霧中,便會看見那些殘枝敗葉被聚攏的漣漪包圍起來向遠處泛去,像在天空上游孤獨漂泊的船。

隱隱的月色邊緣,應該會藏匿着舊時的它們吧。我忽然很想念夏天的它們,想念得似乎連眼睛裏都盛滿了池水,擁抱着一池盛夏的荷花。那些花,那些葉,那些總是任我暢所欲言的人,好像都拉着月色的裙裾,消散在季夏最後一場風裏了。再一眨眼,眼裏的池水就被冬風吹乾,覆上了暗涌的黃沙。

仍清晰地記得某個秋天的下午,我手拿堪比“死亡通知書”的成績單與同樣被“批判”的同學站在學術廳門口。此時的陽光就像電影中的慢鏡頭般,從石柱上緩緩傾斜過來,將周圍人的面孔一寸寸打亮;我看到高光遊離在他們的瞳孔中,不知道是池水,還是黃沙。汗水在初秋餘熱中淌過血液,被我攥在手裏。此前種種鬥志昂揚一點點退出我的身骨,宣告着一個季節的結束。

屬於荷花的夏天已經結束了。這一池荷花,已不再有曾經挺拔的身姿。它們像垂暮老者一樣佝僂着,有的甚至佈滿醜陋的窟窿;有些殘荷的枯莖彎曲地交錯在一起,彷彿只要攙扶着,就可以再度筆直站立,尋回往昔被無數文人墨客吟誦的風韻。

我眼望着這零落的哀景,想到《項脊軒志》裏一句打動過萬千人的話:“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今已亭亭如蓋矣。逝者的靈魂,應當還住在那蔭蔭枝葉間吧,總還留着個念想,以供歸有光在餘下的年歲裏慢慢思量;而那破敗的枯葉間,是否還存着能承受住歲月與孤獨猛烈沖洗的堅守?我眼望着這零落的哀景,就像在看我自己一樣。

後半夜的時候逐漸下起了雨,起初淅淅瀝瀝,後來竟越下越大,發展到了讓我沒有預料到的地步。我匆匆忙忙從橋邊起身,狼狽地躲到池塘邊的長亭中,無意地回頭去看那池殘荷,不知成爲驚鴻一瞥——滿池枯莖在風裏搖搖晃晃,卻未曾倒下,倒像是它們在拉扯着這忽起風雨,互不相讓,令這冬日長夜生起幾分刀光劍影的熱烈。雨滴飛濺在殘莖上擊出清脆的聲響,錯落有致,如同把這些留在生命終結的能量全部激發了出來。那種像是要把生命在最後一秒燃盡的熱情,沒有寂寞,沒有自憐,甚至遠比映日荷花來得悲壯,來得浩蕩。

洛夫在《一朵午荷》裏寫道:“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

殊不知,放任自己的孤寂,同樣也是一種罪惡啊。千年前的李商隱在寫下“留得枯荷聽雨聲”時,除了蕭瑟悽苦,還能聽出其中另一番滋味嗎?我愛盛夏的花瓣,我愛田田的翠葉,卻更愛枯荷間呼嘯的雨聲。孤寂是表面的,可是盛夏的池水早已浸入周身的每一處角落,足以支撐它依舊站在這裏直到現在。那是秋日的風、冬日的黃沙吹不走、覆不住的。

滿池的雨聲融化了孤寂,把那些始終不願鬆手的想念抹開,暈染成了仲夏繁花。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6

雨在中國古典詩詞裏面是一種重要的意象。詩人或詞人借景抒情,往往用雨,聽雨更是古人的一種喜好,而雨聲在詩詞裏面,更是讓人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享受豐富的審美體驗。

“風也蕭蕭,雨也蕭蕭,是誰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有情人的生活情趣都浸潤在這雨打芭蕉的聲音之中了。雨打芭蕉是中國傳統審美中的特色之一,看到芭蕉不由便想起了風雨。在中國的審美傳統中,除了雨打芭蕉,還有雨打梧桐。梧桐雨也如芭蕉雨一樣,令人心醉抑或心碎。“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點點滴滴”這種微弱而悽清的雨聲,滴落在詞人的耳裏,更滴落在她的心上。我們的心也被打動了,這是令人心碎的雨聲。雨打荷葉也別有一番風味。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殘)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連綿的秋雨敲擊在凋衰的荷葉上,這低沉深遠的意境與羈旅漂泊的情韻,難免使人聯想到淒冷的人生風雨。平凡的殘荷,平常的雨,兩者碰撞在一起卻激盪起我們心靈的漣漪,仔細傾聽,含英咀華,那雋永的情味就幽幽地飄逸出來。

春天的雨往往給人喜悅的感受。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杜甫《贈衛八處士》)

你能聽到雨剪春韭的聲音嗎?是雨聲在響,還是撥高的春韭發出成長的歡歌?然而人生的聚散離合卻給詩人平添許多感慨。

當然,春雨的是給人以希望。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天的夜裏,綿綿密密的細雨只爲潤物,不求人知。詩人傾耳細聽,聽不清楚,只好出門去看。“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原來雨意正濃。詩人不禁想像“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這份聽雨看雨的喜悅“不着一字,盡得風流”地洋溢出來。這樣的細雨是要用心去聽才能聽得到喲。然而,春天夜雨也讓孟浩然擔心了一夜。“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聽着夜裏的風雨聲,他擔心着被風雨吹打的花兒,是否已是香損玉銷隕落了許多。這夜的風雨一定沒有讓他睡好。這種惜花愛花的心情也只有詩人自知了。

王維的朋友就要遠行。渭城早晨的微雨是那樣的輕柔,輕柔地你聽不見聲音,因爲它只能溼潤地面上的塵土。“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但友人的情誼卻是那樣的誠摯與熱烈。“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雨、這情、這酒,讓人心頭永遠充滿溫馨。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詩人在春天的景物中獨自欣賞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而對在高處且聲音動聽的黃鶯毫不在意。春潮帶雨,水勢湍急,本是渡船行舟之時,可這渡船偏偏幽閒在橫躺在水面,聽任潮拍雨打。這潮聲這雨聲裏,也蘊含着許多的無可奈何,作者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憂傷情懷,含蓄在流露出來。

“秋風秋雨愁煞人”(秋瑾)。秋天的雨更是平添幾份愁緒。“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唐·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在秋天的夜晚,雨點敲打着發黃的樹葉,淅淅瀝瀝地響個沒完沒了;燈下的白髮人漫話着人生的淒涼。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7

乘一葉小舟,輕泛於這碧波盪漾的異龍湖上,看着那一片由遠及近的荷葉與蓮蓬,在陽光的照射下,竟微微有些刺目。

“十一”假期,隨着父母回老家探望生病的外公,一月不見,他彷彿蒼老了十歲。心裏不由得厭煩起這充滿了淒涼味的秋季。有時一片隨風飄過的落葉,竟也能引得我久久凝思。

手指輕輕劃過碧綠的湖水,微微的涼意讓我一個激靈,再擡首,一片荷葉赫然出現在眼前,只是有些顯得枯萎。這,便是秋天的荷塘吧!

一片片微微泛黃的荷葉在身邊經過,越是深入,那參差不齊的蓮蓬便越來越多。想不到,這荷塘深處竟別是一番景象。還未到深秋,大多數荷葉還是青綠,使得那略有些泛紅的蓮蓬更加顯眼,一顆顆青翠的蓮子彰顯着秋天特有的魅力,而那僅存的幾朵殘荷,以一絲悽美,越發襯出了收獲的喜悅。

信手摺下一支蓮蓬,忽然想起外公最愛吃的便是這蓮子,想起他總愛絮絮叨叨地和我講他年輕時的事情,舅舅、媽媽小時候的趣事,他青年時的工作,走南闖北的見識……言談間,他好似又回到了年輕時,彷彿這回憶也是他生活中的一大樂趣。他總是說:“一輩子的收穫就像是那一顆一顆的蓮子,待荷花凋零後,蓮蓬便靠品味這蓮子來回憶這一生。”

他說這話時總是眯起雙眼,臉上的皺紋也透出幾分輕鬆,幾絲欣慰,彷彿他便是那蓮蓬,在一點一點的回味他的蓮子,他一生的果實。

不知何時下起了雨,打在一片片荷葉上,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剝出一顆蓮子嚐了嚐,微苦,但更多的卻是清甜。想來外公便是在回憶這種味道了吧——那是一份屬於秋天獨有的味道!

點點雨聲,像極了外公蒼老沙啞的聲音,於是,一股親切感不禁從我心中油然而生。不遠處,一片枯萎的荷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着,晶瑩的雨珠在葉面上不斷滾動,這時我才倏然意識到,原來秋天來臨了!

這次我不再煩悶,我想,我終於體會到了外公那一份正處於秋季的心情。

一葉可知秋,秋天有的,不只是人們通常感受到的淒涼,她還有一份沉甸甸的人生的收穫與一份值得人細細品味的美好回憶。

“留得枯荷聽雨聲”,這,大概也是一種秋天吧!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8

午夜。窗外,雨點正打芭蕉。

最美的意境即是聽雨聲。雨穿過一川菸草,路過滿城風絮,打在落花上,也打在了歲月的枝頭。

江南的雨和北國的雨實在是不同。江南的雨一如江南的小橋流水,一如江南的亭臺樓閣,既精緻小巧,又溫婉可人。於是,江南的雨聲最適合多情的詞人聽雨而眠。而北國的雨則最是難以捉摸的。雨落在北國的大地上,時而是溫柔的,時而又是暴躁的,她就像恃寵而驕的公主,在上帝的寵愛下頗爲善變。北國的雨聲便是豪放派和婉約派的綜合體,不管你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派蘇軾,還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約派李清照,都能在北國的雨聲中找到自己的歸宿點。

然而,江南的雨似乎自古以來便和江南特有的園林亭榭一樣,比北國的雨更值得人玩味,值得人青睞。伴着《琵琶語》這首精妙絕倫的曲子,當你走進戴望舒筆下的雨巷,撐着那一把小小的油紙傘,也徘徊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的時候,你便會鍾情於這江南的雨了。雨天,正是等人的好天氣。當你在傘下驀然擡起頭,看見要等的人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那種欣喜足以讓你的心裏蕩起小小的漣漪,許久也還不能平靜。於是,雨還在下,此刻你卻愣住,不知該說些什麼,也不知該說什麼纔好,許久許久,話說出口,也不過是一句“好久不見,你,還好嗎?”此時的風景,美在瞬間,定格在永恆。只一句:若有來生,你爲風,我爲雨,在歲月的泥濘中漂泊,艱辛,卻從不艱苦。

雨聲,隱隱約約,像遠處高樓上傳來的飄渺的歌聲似的。夜深了,雨未住,歲月依然靜好。而你,卻怎麼也不能聽雨而眠。年華是擱不住經年的。經年一過,再美的年華也會被歲月無情地過濾成滄桑。雨聲,驚起了一灘鷗鷺,在夢中。那半生的俠骨柔情,即使並去化蝶,在雨中飄舞,尋芳而棲,只羨在蝶谷中且聽風吟,然終抵不過的是,歲月的輾轉和年華的入侵。醉眼芳樹下,半被落花埋。雨打枝頭,再落寞,再經年,雨聲也會銘記着君來時的容顏,等待來日,奏響這般古樂。半生緣,且醉聽風雨,檣櫓灰飛煙滅。

在這樣的雨夜裏,靜靜地聽雨。在雨的哀曲裏,所有的繁華,所有的落寞,所有的惆悵,終會和着雨聲被歲月遺忘到夢的塵埃觸及不到的地方,隨風流浪。閒踏落花,醉聽風雨,何須話別離。且撫清琴一曲,曲終人散,便爲變徵之音又若何?雨聲琴聲相和,是音中的絕配。

餘秋雨先生筆下的雨,是大陸和臺灣的心結。他寫雨,聽雨,筆調始終都不乏深沉老練,可謂獨到可欽。沒有過多的溢美之詞,有的只是純粹的情感和希望。雨在他的情感裏,是一種消融不了的靈魂,緩緩地流淌開來,就注入了赤子的血液,流經祖國母親的心臟,雨聲便隨着這聲音跳動着,澎湃着。聽雨,聽到的不僅是唯美的旋律,更是兩岸的思念情深。雨就是這樣的天使,她更是上帝的寵兒。

杏花煙雨,最憶是江南。借一絲秋風清逸,披一件淡雅素衣,飲一杯雨前清茶,漫步於江南的梨花杏花樹下,任繁花紛落,溫文爾雅,白玉無瑕。雨時花猶落,風來絮自飛。不論是歸人還是過客,縱使短暫的停留,打江南的雨裏走過,打雨聲的夢裏路過,便是靜美的人生。不論是古人的“寒雨連江夜入吳”如何的自然,還是那因感而出的“雨暗羅衾淚暗江”如何的悽楚,在雨的世界裏,一切浮華都將幻化成泡沫,一切苦恨都會被塵封爲過往。閒時聽雨,醉時聽雨,惱時聽雨,收穫的都當是不同的境界和人生。

靜歪小榻,雨聲亂拍黃葉。小風未住,雨聲頓顯得悽楚。瀟湘妃子曾寄人籬下,種得一池荷花。時節一過,荷花花落葉凋,池中荒涼寂寥。枯下來的零零點點的荷葉散落着,等待老去。瀟湘終究是瀟湘,多情而善感。她留下了池中已凋的枯荷,只爲了聽得點點雨打枯荷的音律。或許是雨打枯荷也算和諧,或許是雨聲太過唯美,也或許是枯荷太值得傷懷,使得一代佳人要留得這一池枯荷聽雨聲。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雨聲,配枯荷,境界太美,也太悽楚。但若不是雨聲的唯美,枯荷的落寞,世人又怎肯輕易地垂憫和憐惜,怎肯施捨多愁善感的情懷?

雨後初晴,新燕啄新泥,柳浪枕幽窗,驚破秋窗綠,秋花秋草黃。雨聲,把孤春彈得如此和諧,卻讓秋韻如此哀婉。夜裏,芭蕉不肯安歇,只爲伴雨而眠。枯荷未老,雨聲新增幽情。風沙並起時,雨聲更顯時涼。詩人詞人,聽雨,在鐵馬敲風時開始亂入詩。雨聲,在夜裏夢裏,風裏沙裏,不斷地奏響歲月的輓歌。

雨來幾時休,伊人已是淚灑紗窗溼。最不堪的竟是,聲聲拍打,催的秋雨急而切。落花枯荷,風簾翠幕,到頭來,終難抵的卻還是,那雨聲一拍。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9

記得曾在一個朋友空間裏看到一組枯荷的圖片,只是一瞬,便被那種淒涼所感染。那刺眼的藍色,襯托着一片片被歲月打磨的荷葉,彎折的莖、低垂的頭、宛如滄桑之後的靜靜反思,還有偶爾還亭亭玉立在荷塘中的蓮蓬,宣告着一個生命的又一次輪迴。那時,滿腦中只把“留得枯荷聽雨聲”這句詩幻化成了眼前這一幅幅淒涼的畫面。

留得枯荷聽雨聲,該是一種怎樣的境界?我一直在問自己。一株長在淤泥裏的荷,在經歷了春的生長,夏的美麗,秋的成熟之後,留給冬季的是滿塘枯荷。然而真正的美麗卻在冬季,那長在地下的莖,纔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潔白。想到這些,不禁對荷生出一種敬意。一季一季的更替,輪迴裏,誰守在那一隅,只爲了留下最悲慘的境況,去聽那雨聲?

枯荷聽雨是否也預示着一顆心對破碎的情感的守望?是否也像那些在逆境中的人,在遭遇了最差的命運之後,依然還有聽雨的心? 想那夏日荷塘,碩一大的荷葉,粉面荷花,該是聽雨最好的季節吧?那時風光無限,那時美麗的荷應該更有心情去聽那雨打荷葉的聲音吧?然而,李商隱卻獨獨要留的枯荷聽雨聲。這也許和他自身的經歷有關,或許只是一種心境吧?然生活在逆境中的人,若有了枯荷聽雨的境界,已經不是普通人了吧?

人間過客,浮萍蹤跡。紅塵俗子,總是人世一微塵。多少人能有如此的境界可以留得枯荷聽雨聲?這帶着滄桑和禪意的味道從歲月的深處遊弋出來,從一種境界達到了另一種境界,從一個靈魂滲透到另一個靈魂、想起,便總是讓心有了徹悟和感動。人生浮沉,一切都是一個變數。但是選擇怎樣的生活,還是由自己的心來決定。或雅或俗,都是一種曾經來過。每個人都不過是世俗裏的匆匆過客,唯有用心活着,一切都變得坦然與豁達。

枯荷,也曾經生機勃勃,也曾經馨香滿園,猶如人生的一段嘉年華,張揚、美麗、輝煌、但是,它總有敗落的那一天。當雨點打在身上,那種別樣的脆響,卻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天籟之音。那是一種繁華褪盡之後的坦然,是看透了生命內涵的一種真實的存在。若一個人,也可以像枯荷一樣,在繁華過後,依舊可以靜靜去傾聽雨聲,那是一種多麼難得的平靜和幸福啊?這種坦然面對枯榮,靜觀世態浮沉的心境又是一種怎樣的溫潤似水?

枯荷,一種記錄着生命曾經來過的植物,枯荷聽雨,一種把人生看透的心境,總是會在那個該來的時節,落下帷幕。靜靜地、靜靜地去聽雨聲……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10

夜色如水,月色荷塘,微風吹拂,只聽取蟲聲一片。

漫步石板橋,兩邊都是墨荷。已入秋了,荷葉不似夏日那般亭亭,倒多出幾分悽美。

遠處,一支枯荷凝視着我,它的葉子已被鑽出幾個蟲眼,月光透過它灑進來,平靜的水面上有着淡淡的鵝黃色的投影。葉子的邊緣已有歲月的痕跡,它微微翹起,已泛枯黃,如同一道金邊鑲嵌在翡翠之上。

它,枯荷孤獨挺立一方,驕傲地擡着頭,成爲水面上一道獨特光景。突然,涼風滑過頭頂,我不禁打了個寒顫。回眼一看,風那只有力的手欲將那一支枯荷按在淤泥之中,它那碧色的莖已被壓彎,可是它們仍然頑強地與風搏鬥,他一定要戰勝風。

風,停了。枯荷那富有彈性的莖又直了起來。它微微搖曳着,那彷彿是它在輕輕地喘氣。過了一會兒,它依然,孤傲地,擡起頭。

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我的心中有萬般感慨,一隻小小的荷葉,居然有如此強大之力量,敢與風抗衡。何況,它還是一支枯荷,我在它身上看到了生機,看到了生命的頑強。

連大自然中的枯荷都懂得頑強的生存,何況我們人呢?在生活中,有些人一遇到打擊和壓力,就輕易的氣餒,不去頑強的拼搏。

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年輕時,十分貧苦,被上流社會的人所看不起,在逆境中,她沒有退縮,而是頑強地生活着,最終她寫下了《簡·愛》,她成功了,她就如同冷風中的枯荷,不畏寒冷壓力,頑強與風搏鬥,堅持生存下去。

我願做一支枯荷,用傲骨戰勝一切;我願做一支枯荷,要如同它一般頑強地存在。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11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題記

秋時,偶然經過一個荷塘,裏面全是枯荷,不知怎的,猛然想起《紅樓夢》中林黛玉所吟“留得殘荷聽雨聲”。

不自覺放滿了腳步,荷塘中,都是枯萎敗落的荷葉,一派秋寂之色,會讓人想起賈寶玉那句“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麼還不叫人來拔去”。

可仔細品品,當真如此嗎?

若當真如此,爲何,這枯荷還會存在於這秋季的荷塘之中,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說過,亭亭玉立的荷葉,像剛出浴的美人。那,枯荷像什麼呢?細品,這枯荷並不惹人厭,甚至惹人喜愛,他們,在雨時,留下的雨滴聲,會讓人感到舒心。

枯荷雖不比夏季豔荷,但他另有一番風味。夏季的豔荷,秋季的枯葉。豔荷是盡展豔色的美人,那枯荷就是不顯山露水的老實人。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閃光點。

我們沒有資格去評判人的好惡與美醜,但我們,可以去挖掘他們的閃光點。

世間每人,每物,都很美。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12

傍晚,陽關在窗邊踱步,它帶着溼漉漉的烏雲縮回了牆底。

我踱步到了家附近帶着憂鬱的心情,拖着久坐無力的雙腿,踽踽獨行到小區,寒冬的烈風從我的雙頰掠過,寒心刺骨。

不遠處,我看到了一個背影隱隱第在眼前出現。一位老人正面對着那池枯荷作畫。只見他用墨汁一點便在紙上泛起了濃淺不均的漣漪,墨汁在一盆清水中淡去。他的雙鬢在餘輝中泛着銀光,他的雙頰上爬上了幾絲皺紋。不一會兒,他便吧筆下的荷畫完了。

只是,我望着荷池中,沒有一絲生機,只留下了一池死寂。“這一池枯荷有什麼可欣賞之處?”我自己喃喃道。老人聽見了便嚴肅了下來,他掠了掠胡頭:“怎麼有說沒有可賞之處呢?”他用手點了點遠處:“你看那一池枯荷雖然有幾絲死寂,但是他伸長蔓延的根即使滿池凌亂,也不失生機。你再看它那永不倒下、彎曲的莖,無論寒風烈日都不曾彎曲,它總是那麼筆直。即使在寒日中也是一處美麗的風景線。”老人話止,我望着那朵在池中挺立的枯荷,的確有幾分神韻,生機……

老人又說道:“你再看一看它那苞頭,它每天望向東昇的太陽,盼望着春的到來,它在寒日到處尋覓着一絲生機,只求在夏天有一抹初粉頂立在上。你仔細看,它頭上的苞已有幾分初綠了,雖然沒有夏日中那豔紅的奪目,但已有許多生機孕育着,它們默默生長只求夏天有奪目的色彩。”我又望了望佇立在池中的幾朵荷花,在寒冬烈風中昂首挺胸。是呀,夏日的荷花固然美麗,但是背後的努力更重要,人們只驚豔它們明豔……

我再次看了看老人筆下的枯荷,又正是一幅美麗的枯花圖。我明白了,結果固然重要,但是最美麗的是努力的過程。那荷花要接受寒冬的考驗,那我也要接受學業的磨練;那荷花可以承受頭上的粉色,我也能收穫學業的成功!眼前正是片片生機勃勃的畫面。

人們只驚豔夏日的耀眼,而最值得一看的便是默默地努力。

春來冬去,任時光消逝,枯荷依舊美麗……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13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小雨,小溪,枯荷,畫一般的景色,我總是難以描繪,我不知道那最美的景色是否藏在我的夢中,還是,在現實的生活中真的存在。很久了,我都想寫些零散的語句,描繪那醉人的意境,純粹的寂靜,但是,總是不能夠寫到底,總歸是因爲這意境太難留住,總在我彷徨起筆時消失,每一次都如此。如此曼妙,如此令人入境,瀠回。那一日恰逢小雨,那是冬日的連綿的小雨,靜謐地打在溪面上,枯荷的葉子已經是重重的泛着黃色,在雨中摩挲的聲音,“唰唰”乾脆清晰,彷彿是在生命中擠出的一絲微茫的歌聲,卻那樣的清亮,枯敗的荷葉恰似老叟的臉,而地下埋藏的藕,又像是新生的“垂髫”怡然自樂。使人不得不感嘆生命那麼的富有活力:這便是生命最吸引人的地方,不管歲月如何匆匆,它卻依然遵循自己萬億年行進的速度,有條不紊的前行,它似一位步伐穩健的老者,用臉上的皺紋告誡奔跑的時間“你還太年輕”生命的長度總是大於時間的。比對不是看起源,而是看終結,雖然在進化論中狹義的解釋時間孕育了生命,生命依託於時間,有時間纔有生命。

但不盡然,在我看來,生命的出現才使人們認識到時間的可貴,時間的美麗,倘若時間只是計時的工具,那有或無,多長多短又有什麼意義,時間雖有盡,生命卻可無窮,世代以至於永矣。整整一片河段,全都是燃盡生命的蓮葉,橫七豎八的立在水中,交錯縱橫,相互掩映,卻未見有一株埋入水底,無不昂首挺胸,即使蒼翠不再,也要在刺骨的寒風和凍結的冰層中勾勒出倔強的輪廓,倘若你真的細細觀察,那蓮葉的邊緣你可以看到,真的毫無一絲水分,乾的徹底,乾的動人心絃;皺縮的葉,較原來的飽滿卻也只剩二三分大小。可是爲何寬大的蓮葉斷裂、滑落、消失,莖卻可以長久的屹立?一大片看起來,向上衝着青天,像一根根的大頭針,瞪着天幕不低頭。古代的士大夫愛蓮,愛菊,愛高潔,愛出淤泥不染濯清漣不妖,不蔓不枝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但蓮的美,卻也在另一面——他的不屈,着實是花中真君子,卻也是天地間不可一世的偉丈夫。鮮花和憧憬總是留給英雄,而這滿眼的“老叟”卻是佔盡我的心,我是從心底崇敬他們。現在,已是寒冬,那一片枯荷聽雨,早已零落不堪,但似乎沒有多大的改變,還是傲氣亦然,隨着北風消失的,不是傲氣,只有那偉岸的身軀,無悔的剛強。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14

去年年關,大雪繽紛,我獨自在小區裏散心、賞雪,不經意間來到了一個小型兒童遊樂場。昔時人聲鼎沸的地方,此時已寂寥無人,只有雪和着風發出微微的嘆息。

走近滑滑梯,捋去扶手上的積雪,露出一根略微生鏽的鐵桿。或許就在幾個月前,一羣天真無邪的孩子在它身旁藏貓貓,再抓緊它,歡笑中“哧溜”一聲滑下去。可現在他們又到哪裏去了呢?

沿着滑梯往前是一座拱形木橋,橋身已是白皚皚的一片。欄杆上的積雪尚淺,能隱隱約約看見那被千萬雙手撫摸光滑的靈動木紋。橋下是一池碧綠的池水,大量死去的浮萍與未分解掉的枯枝敗葉在水面飄蕩,化作圈圈漣漪在池塘裏無聲地迴旋。

我站在橋上靜靜地品味這一方天地。

在池塘不起眼的一隅,在衆多浮萍的環繞下,我看到了一朵枯荷。她低垂着頭,彷彿欣賞着淡淡的水波,又似在聆聽雪落下的聲音。

“留得殘荷聽雨聲”,這句千古絕句一下子闖入我的腦海,只是此時下的是雪。李商隱究竟想表達一種怎樣的境界呢?她此時離最近的籃球場僅十米,離熱鬧的店鋪三十米,離喧囂的春運大馬路不超過五十米。她,就獨自在那兒靜靜地佇立。曾經,多少人在她身旁飛速掠過,多少人讚歎她怒放的美麗,多少人驚訝她果實的甜美,而此時,她已不食人間煙火,卻無人問津。

荷,經歷了春的萌芽,夏的美麗,秋的收穫,留給冬的只有一朵枯荷。她或許沒有春的憧憬,夏的張揚,秋的豐滿。可她孕育着新的希望,與看透人生四季的感悟。

也許,我們真的只有經歷,才能領略枯荷對落幕的坦然。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15

雨打殘荷,留風雅;陽光照枯荷,留影。——題記

心中的湖養着一株夏荷,我記得它的模樣,清晰地記得。風吹來,巨大的荷葉庇護着花。暈一支畫筆,粉紅,淺紅,深紅,有條不紊地排列着,融在一起,融成一株含苞待放的荷。陽光總光臨美麗,花的盛開也正需要它的點綴。傾灑而下,正見,鮮綠的蓮蓬,粉紅的花瓣在湖中展現傲人的豔麗。你可曾見過?你可曾欣賞過它的美?

喜歡那熱烈的荷,可雨夜的來臨,卻只落得殘荷一片。原本無缺的荷葉,又多換爲破洞。被啃食的葉點,留下一個個小洞,雨水打在荷葉上,順着它流下,滴入湖中,泛起漣漪,一圈一圈的,慢慢擴大,就像沒有盡頭一般。雨水形成的圈撞在一起,想着,唯有在那兒,才能看到那有着綠意的莖吧,也只有在那才能看見盡頭吧,看見彷徨的盡頭。雨打殘荷,更無破敗,亦爲風雅,雨水能悄悄看到殘荷所有嚮往,正是下一年的無缺之荷,盎然之荷。

風雨從不吝嗇,也不失言。來臨之時,湖中只剩,也只剩一兩株枯荷。斜臥着,任由風的呼嘯。剩下的,僅僅只有枯黃吧?好像是吧。枯荷靜靜的,遠離喧囂,葉片並不健強,只耷拉着,盛幾顆流轉無力的水珠,留一份哀傷。折了又折的莖,已無力撐起,撐起它曾經的美麗。只見得蜷縮於“牆角”,任由着風的宰割。仔細想,好像也不僅只是枯黃吧。誰說它沒有藏匿春心呢?蓮子的根部泛着墨青,但它壓在心底,當作青春的過往,一遍遍緬懷。

別忘了陽光啊。仔細望,仔細看,仔細賞。莖雖折,意猶在。它在努力地剛勁。陽光打在它的身上,不覺耀眼,它堅信着那是自己身上的光。

何必遺憾?繁景落於破敗。那兩株枯荷在湖中留一個淺影,希冀着,來年的再生。

僅僅一個夏季,她們美麗逝去。但我不這麼想,它們只是脫離了俗氣,有了一種獨特的美,那是不肆意張揚。人們若不賞,便自賞。

放眼望,湖中有船,緩緩行駛着,衝開一條水路。枯荷之影,小舟之行,載着那再生的希望,搖擺着,駛向遠方的盡頭。

可想,誰無落寞孤寂之時,人生的枯荷於面前,何從懼怕,更應不畏風雨。誰都有青春,但青春總會凋零,也不知你能否堅持。希冀着,遠方更美的青春。

影自希望,生命的小舟留影,再次起航。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16

在淡黃無力的冬陽下,我坐在湖邊的枯荷旁。

曾經的驕陽,好像一個到了病入膏肓的重痾病人,只將一片泛黃的有氣無力的光鋪在乾涸的湖面上。原來明豔的光亮,這時似乎被厚厚的霧紗過濾了一樣,彌散着的是昏昏沉沉的一抹淺黃,輕撫着殘荷,輕撫着岸邊的垂柳,輕撫着乾涸的湖面。那些曾幾何時嫋嫋娜娜地晃悠着如凝脂碧綠的荷葉,早被無情的濃霜收拾去,只剩下蜷曲焦褐的一片慘淡模樣,隨風搖曳。這些枯荷啊,多麼像紅顏已逝的昨日黃花,飄零着一身的破衣燦衫,蜷縮成一團團,一簇簇,佇立於乾涸的湖面,給人以寂寥無依的蒼涼感覺。

在這臘月的湖邊,我若有所思地看着枯荷,看着湖,聆聽着大片大片的枯萎的殘荷在寒風冷霜中顫悠、舞動。

沙沙沙,沙沙沙……

如絲綢揉搓般的聲音,又像夜雨輕敲萬物發出的細響,一陣陣地傳到耳際心間。那聲音不是酣暢淋漓的歌唱,不是心情愉悅的訴說,帶着幾分傷感和悽切,讓人感到曾綠色縈動的生命竟以四弦裂帛的方式回味自己的一生。

世人對荷,大多愛不釋手,我也是如此。

曾經無數次地欣賞過荷,也曾寫過它的高雅脫俗,將荷的不枝不蔓烙印在了腦海深處;曾經無數次地陶醉於荷的犖犖大方和純淨大美之中,讚賞過它的不染纖塵,端莊清雅;曾經無數次地採摘過蓮蓬,嘗吃過它清甜爽口的果實,感受過它沁人肺腑的清香……然而,我卻沒有一次像現在這樣在萬木霜天的季節裏悵然地坐在湖邊,坐在殘荷的附近聽它的回憶唉嘆,感受它的念想悲悽。原來植物生命的逝去也是如此的悲切悽婉。

沙沙沙,沙沙沙……

那是夜風拂掃大地發出的蕪雜聲,沒有鏗鏘的力量,缺少天籟的美妙;那是淺水拍洲的嘆息聲,失去了驍勇的力量,帶着深長的回味。曾幾何時,荷不是這樣的頹廢和破敗不堪的`,不是這樣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的,不是這樣萎靡不振、無精打采的。它們亭亭玉立在清洌的水中,舉着蒼蒼的華蓋,挺起不妖不冶的肢體,以醉人心魄的翠綠,給大地鋪上了厚厚的綠毯。將一簇簇的高潔不凡寫在了大地上,給人們以精神的引領。這些過往的輝煌和不俗啊!沒想到,轉眼間都被嚴寒苛霜收拾去,只落得個沙沙嘆息。是歲月的無情使鉛華落盡,還是生命的脆弱經不住季節的考驗?

沙沙沙,沙沙沙……

天地茫茫,長湖蒼蒼,寒天無際,蕭殺泱泱。但靜默中側耳細聽得久了,覺得枯荷摩沙發出的聲響,似有幾分不屈的嚮往。你仔細地分辨,那裏面有希冀的細語,有對未來的展望。荷儘管在風霜的摧殘下頹敗了,但舉目望去,一根根,一片片依然倔強地挺立湖中,就像沙場中浴血奮戰的勇士,高舉着獵獵的旌旗,緊握着閃光的刀槍,在響遏行雲的軍號聲中,毫無畏懼地衝向敵羣。它們忘卻了遍體鱗傷的痛楚,更沒有面對強敵畏懼,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慨,捨生忘死地向敵人衝殺過去。荷啊,你外貌看似破敗,但內心卻無比的剛強,從不被季節所折服,用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與嚴苛進行鬥爭,滿懷希望地召喚着一個輝煌時刻的到來。

沙沙沙,沙沙沙……

朦朦朧朧的日光下,我在若有所思中終於聽懂了枯荷的喃喃自語。這看似頹敗,實則頑強的荷,儘管在嚴寒中收斂了美麗的容顏,但不滅的信念,總在支撐着它與惡劣的環境進行抗爭,它們甚至越挫越勇,讓生命在鬥爭中進行自然地輪迴。我知道了枯荷儘管風姿不再,衣衫襤褸,滿目滄桑,在寒風中抖抖索索,但內心瀰漫着的是堅強不屈後,心不再有來時的嘆惋、悲涼。我默默地在心中祝福枯荷:願你像鳳凰涅槃在浴火重生,從烈火中飛起獲得新生。我相信那一時光將有不了多久就會轟轟烈烈的到來。等到那暖風的吹拂,等到那豔陽的普照,荷們又會吐綠開葉,嫵媚婀娜,亭亭玉立,隨風起舞,高雅純淨地立於清洌的湖水中。原來嚴冬裏荷的枯萎,不是生命的滅絕,不是意志的消沉,而是在暫時的休息中積蓄力量,孕育新的生命。

我從臘月的湖邊站起,輕撫着乾枯的荷,感覺觸摸到的不是粗糙刺手的一片堅硬,而是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的萌動。此時,我彷彿聽到枯荷相互摩挲發的沙沙聲響,像在歌唱,旋律中流動着對未來的嚮往;又像是鳳凰從烈火中騰起時,發出勝利的呼喚。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17

當盛夏的光陰逐漸消失在綠水長空,歲月終於無情地奪去我的容顏,人們不再愛慕我,欣賞我。一池冷水,獨映枯荷。我顧影自憐,卻只見“菡萏香銷翠葉殘”。乾癟的莖稈折了腰,殘破的葉片灰褐焦枯,或捲曲,或倒垂,或匍匐在水面之上,呈垂死之狀;黑褐色的蓮蓬,將頭顱深深埋下,似乎在訴說着千瘡百孔的光景。我黯然神傷,默默緬懷逝去的青春:飽滿紅潤,豐盈潔白的面龐,風姿綽約,亭亭玉立的身影,在溪橋柳畔,吐紅搖翠,曾令多少人爲之傾倒。那盛夏繁華,如煙消雲散,而今我已紅顏消瘦,美人遲暮,芳華不再。“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在靜寂的冷水黑泥中,顏色憔悴了,我亦心如枯槁,空留餘恨。

彷彿是來自遙遠時空的天籟,我聽見有人在低聲吟誦:“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黃昏暗,秋霜飛,枯荷殘,秋雨來……晚秋雨來,淒寒蕭瑟,因爲留得枯荷,倒添了一份清韻。我不覺聽的癡了,那詩句中的枯荷,怎的邂逅秋雨,突然就生出一副鮮活有韻的模樣?我默默唸着這詩句,以一種近乎卑微的虔誠,在一個霧靄重重的陰天,等待一場秋雨將我浸潤,重新賦予我詩意,生命,以及靈魂。

瀟瀟秋雨終於打溼我衰敗的身軀,我極力地舒展枯黃的殘葉,想要汲取這天地間的精華,卻只聽見一聲聲空洞的“咚咚”聲,無力地敲打着我的殘軀,像寺廟裏終年不變的木魚聲。雨點越來越大,打在翻轉倒垂的葉片上,“噠噠”作響,單調空洞,聽來卻又驚心。瑟瑟秋風忽起,吹打着殘葉,窸窸窣窣,不是雨聲更似雨聲。附庸風雅的俗子,倚欄聽雨,搖頭晃腦地吟誦着李義山的那句千古名句,卻始終不曾多看我一眼。“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至今寒風窗,靜送枯荷雨”,“鴛鴦隻影江南岸,腸斷枯荷夜雨聲”,古人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詩句,讚美我,吟詠我,此時此刻,淒冷的晚秋雨天,世人終於還是將我遺忘了。

雨聲不減,無情地摧打着我,無人聽枯荷雨聲,無人成全我一段詩情,我唯有默默承受,聽的久了,竟也聽出高低有序,聽出錯落有致,在寂寞的荷塘,迴旋成一段悲壯的詠歎調。雨橫風斜,我獨自飄搖,卻始終不曾倒下。呵,我從不曾料到,清瘦的殘軀竟能經受悽風苦雨的吹打,不,是命運的鞭撻!一個聲音在耳畔低低響起:一歲一枯榮,明年花再開。我低首凝眉,默默聆聽命運之神的安排。落雨的水面,蕩起一層層漣漪,復又歸於寧靜。我獨自黯然銷魂,卻幾乎無視了腳下的淤泥,不離不棄,風雨來襲,緊緊抓住沉浮世間的我,讓我單薄的身軀屹立不倒。荷枯了,藕卻正肥,那溫暖的泥塘裏還沉睡着我生命的結晶呢。啊,腳下的這方淨土,我永遠的故鄉,讓我就這樣安然的倚在你溫暖的懷抱,不需要世人膜拜,豔羨,花開花落,榮辱興衰,一切自有時,花顏轉瞬即逝,我又何懼歲月摧殘?世人愛的,只是我的花顏,而非玉骨。這種眷顧,不要也罷,褪去華裳,殘葉枯梗,我仍是我。我有我的沃土,我的故鄉,來年,我將獲得重生,在明媚春光裏,長成一支新荷,煙雨江南,綠水清波,款款綻放。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18

明遠湖的荷,快要在蜀地的秋裏枯乾了吧?若在時光繾綣的午後下一點兒雨,它們就癡癡傻傻地站在那裏,靜靜聽起雨來。你會蹲在長橋旁的柳樹下,等着與一尾白魚偶遇嗎?

我還未問起你。但我的確曾在長橋旁的柳樹下等着——不是與一尾白魚,而是與你——偶遇。水面飄來的那片蓮瓣,如一隻小小的船,跌跌撞撞地在湖面航行。它自然不知道,這一跌一撞之間,卻溜走了二十年的光陰。是啊,二十年的悲歡,留在過往的每個腳印,我們終會一起老去。

那是明遠湖的荷花最絢爛的時節。洲嶼風荷的對面,是成片的木瓜和海棠。你還會再摘一顆,嚐嚐海棠的苦澀嗎?我摘下了木瓜,卻無瓊琚相贈。時至今日,方纔想起也許可以送你一眼藍波,即使未曾比得瓊瑰玉佩。

秋雨,註定要來的。你說,蜀地只有無盡凍雨和沒有雪的冬日。那何不讓我們重回大梁山下,再來撿拾一回散落的松果?那裏的空山密林,正堆着皚皚白雪,印着我們的足跡。

空山不見人,只你我兩個踏雪而行。林子裏有鳥飛過,驚落一竿殘雪。雪上歪歪扭扭的文字,是呱呱墜地的我們塗畫的天書,一如先民刻在石頭上的巖畫,蘊藏着我們試圖戰勝湮滅的時間的熱情。不願忘記,我們依然執着如初。那些歌唱的歲月,怎能憑一句“相忘於江湖”而冰消雪解?

山梨在冰雪中凍得久了。我爬上那棵樹,陽光之下忽然出現飄雪。四季輪迴之間它們忘了秋的終結,竟然等來了冬日的雪夜。放不下嗎?羈留太長,執着之餘還是保留一份淡然吧。那遠去了的,自然希望此去無聲、彼時無意。放下吧,記取昔年足矣,又何需獨自啃食那些傷感的字眼?

秋陰不散,霜華未遠,明遠湖的枯荷會陷入更深的秋天。黃昏時分,夜色從湖水中升騰起來,會有一輪圓月沉入湖心映照枯荷嗎?我想會的,即使難現荷塘月色的風雅,月亮也不會拋棄每一個仰望星空的孩子。

那晚的露臺在深夜凝結露水,我看到那顆最亮的星落進了你的眼睛。於是你轉身寫下詩篇。風中有飄渺的鈴鐺聲,我們就躺在星空下,此時的我期待着一幕永夜。

我又拾起你的詩篇,在一個無星無月的夜裏詠唱。那預先設定的句讀失了效,我不能順暢地念完。這是何年的蕭瑟啊?我們竟難再追憶,明遠湖的荷是枯是榮我本不得而知,畢竟明遠湖與我明明很遠。

但我記得那池絢爛的荷花,也願揣測秋天的枯荷。記取只需記取,揣測只需揣測,果實應在秋天掉落。

明遠枯荷的夢已然醒來,心頭浮現一個風聲婉轉的句子:夢中形同陌路的我們,醒來依然那麼親密無間。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19

聞着芬芳的清香,只見一條清澈見底的河裏,有一朵朵枯萎了的荷葉,它們早已失去了它們美麗豔人的樣子,不過,卻有另一種美令人驚歎。

荷葉在河面上搖擺,它們用盡最後一點兒力氣,舞出生命的精彩,演繹生命裏的絕唱,爲荷花遮風擋雨,不讓荷花有一點兒不舒服,秋風颯颯,被秋風吹打着的荷葉仍傲然地堅持着,好像是一個個奮不顧身的小戰士,用自己的身軀守衛着荷花。

雖然荷花失去了美麗,但留下了勝利的果實。滿堂的秋荷一枝枝倔強的臨風而立,卻早已沒有了盛夏的輕盈。蓮蓬在微風中搖晃,如玉指纖纖旁若無人地撥弄着心愛的琵琶,猛然間那浸透着生命高貴的縷縷荷音,在陣陣秋風中猶如空靈的音符,飄灑在隨風搖曳的秋荷心間。

一隻輕盈的小鳥也沉醉在這兒,菊花清香四溢,桂花也不相上下,在這裏散發着清香的氣息,這裏的早晨好清爽!小鳥一會兒跳到這根樹枝,一會兒又蹦到那根樹枝,清了清嗓子,便放聲歌唱,好像在爲正在跳舞的蝴蝶伴奏。

秋日的天氣也是善變的,剛開始,藍天好像是一塊藍寶石,又好像被洗過似的,還時不時地飄過幾朵悠悠的白雲。過了一會兒,藍天猶如孫悟空的臉說變就變,白雲突然消失了——空中烏雲密佈,“轟隆隆——”只聽見一聲巨響,雨滴從天空中落了下來。雨點兒滴在河面上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河終於原形畢露了,天生的歌唱家終於放聲歌唱。河啊,你天生的金嗓子多麼有魅力,引來許多傾聽者,就連枯荷也跳起舞來。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一個淘氣的小男孩牽着一頭牛,走到河邊,伸出滑溜溜的小手拔起一朵蓮蓬和躲在泥土中的藕放到籃子裏,漸漸的,籃筐滿了,小男孩牽着牛興致勃勃地回了家。這是一幅任何畫家都畫不成的畫。

“滴答滴答——”河水嘩嘩地流淌着,枯荷不再芬芳,但是它唱出了一曲獨特的歌謠。

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隨筆 篇20

樹木接受過雨水的洗禮,才顯得更加蒼翠;大海包容了激流的衝擊,才顯得更加壯闊;梅花經受住風雪的考驗,才綻放出幽幽的清香。同樣,生活中也正是由於挫折的存在,才顯得更加多姿多彩,餘韻悠長。

蘇聯學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人的一生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島嶼,暗礁,就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只不過是成長給予我們的小考驗,爲我們鋪就一級級臺階,通向夢想的彼岸。

窗前的柳枝輕輕地搖着,不做聲,爲我們帶來一抹清新的綠意,只是此時的它,驅不散我心頭的陰霾。放學鈴聲響了一會了,我依然坐在空蕩蕩的教室裏,看着試卷上鮮紅的數字,書桌上雜七雜八的書本筆記,旁邊是已經磨禿嚕皮了的橡皮擦,一切的一切彷彿都在嘲笑我所做的努力,我竟不自然間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堅持不下去了,就只能走到這一步了嗎?

我躊躇了很久才走出校門,仰頭望向灰濛濛的天空,日光在漸漸地被烏雲遮蔽。很快,一滴兩滴,豆大的雨珠打落了下來,敲擊在傘邊沿,發出清脆好聽的聲音,只是此時的我沒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情寫意,只是撐着傘慢慢地走着。

此時已是深秋,冰涼的雨水伴着冷風,將我的思緒也吹得一團亂。我駐足在寂靜的公園裏,讓思緒在雨幕中放空。一轉頭,看到了池塘裏的荷花已是一片枯敗,僅剩的幾朵殘花也被雨水無情地打落。我忽然想起盛夏時的池塘,那是多麼好的一片瀲灩風光啊,正是“接天蓮葉無窮碧,印日荷花別樣紅”所描繪的景象。而如今,卻是這樣的殘破荒涼。許是心境使然,我竟感覺到同病相憐了,這荷花不就像我嗎?曾經的我志得意滿,意氣風發,現在卻被打擊得一點自信也不剩。我頹然地嘆息一聲,不知道是在爲荷花嘆息,還是在爲自己而嘆息。

正當我轉身欲走時,不遠處屋檐下的老人吸引了我的目光。他專注地坐在畫板前,捏着畫筆,時不時觀察一會雨中的荷塘,然後埋頭作畫。好奇心驅使我上前,卻驚訝地發現老人筆下所繪的,正是眼前的這片枯荷。我小聲嘟囔了一句“這有什麼好畫的?”老人好似看穿了我心中的想法,一邊繼續畫着,一邊娓娓道來:“枯荷自有枯荷的美,雖然不比盛夏時的燦爛,卻自有它的一派風骨。無論雨水怎樣擊打,荷花的莖總是筆直地向上,不墜入淤泥,不歪歪斜斜。看似殘敗,卻暗自蘊藏着新的生機,等待着來年更好的收穫與綻放。”

聽到這番話,我豁然開朗,這不僅是在說荷花的哲學,也是在說人生的哲學呢。不知是不是心境的變化,我再看老人的畫,好像也能從一片枯荷中窺見隱藏的生機了呢。

雨漸漸停了,太陽又重新露出了臉,我收起了傘,心中的陰霾也一掃而空,枯荷都可以戰勝寒冷的摧殘,那我又怎麼不能戰勝這小小的挫折呢?正如殘破之中暗藏生機的它,我也要學會在失敗中反思總結,爲下次的奮鬥蓄勢。

荷花的暖,漫過歲月的河,拂過久閉的心扉,我在陽光斑駁深處聆聽那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