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6年中秋節晚會觀後感

2016年中秋節晚會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中秋之夜是個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戶戶歡聚一堂品嚐月餅和瓜果享受天倫之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2016年中秋節晚會觀後感

  【2016年中秋節晚會觀後感1】

我們今天進行的中秋晚會,玩得很熱鬧。有些想法,記錄一下。反正就是日記一樣嘛。

覺得我還是像以前那樣,看到別人一起很高興,我自己就有些悽悽的感覺。似乎我是這個世界之外的東西。其實完全不用這樣,還記得暑假那次小聚會,我們一直唱着,而缺妹放棄報志願的時間,和我們一起玩,但是她並沒有怎麼縱情地唱什麼,只是在一邊給我們鼓掌,打着節奏的拍子……我是個細緻的人,喜歡敏感地看着什麼。別人也許沒有注意,但我一直看着她,在衆多璀璨的人當中,竟然是那樣一種淡然的美.我不知道她怎麼想,但我真的覺得她比我們更快樂,那種似乎是配角的美麗,那種站在三界之外,笑看着我們的高雅……真的很迷人!而我,現在卻還那樣,所以,我極力調整自己,使自己顯得快樂,然後我積極加入他們的喜氣中,爲他們加油喝彩,其實,也是爲我喝彩!在喝彩中,我才發現,這是我的集體,也便是我了……

有個吃橘子的遊戲,是一個人蒙着眼睛,另一個人剝好了橘子喂他/她,我們組由於我的“大胃”自然獲勝了;第二組是一個人蒙上眼睛,另一個人剝好了橘子給他/她,然後再讓對方喂自己;第三組是情侶組合,小月和勝男VS李掄銀和王沁,我們是一班的自然向着小月了,我告訴勝男牽着小月的手,這樣,便有了感覺,果然,那種牽着手的默契,勝過了二班。哈哈……也許他們不用牽手,心裏也已經有過那種相互牽着的默契----畢竟他們時間要長很多。希望他們一輩子都那樣相互默契地牽着彼此的手,走過美麗的青春與成年、老年……祝福ING!

然後,燈都關上了,婷婷點起了蠟燭,班裏每個人面前都有燃燒的蠟燭。婷婷讓我們想着“天涯共此時”和父母一起快樂的日子,我想到很多快樂的日子,是的,在父母身邊,怎麼能不快樂呢?和父母一起散步聊天、溜狗的快樂時光;和父母一起橫躺豎臥着聊天,聊人生;和父母一起圍着桌子吃臭豆腐……

然後,就是我初一時,語文不及格,回來時,看到母親晚上沒睡覺,中午還在割稻子;我總在學校吃零食,一次,家裏只有母親,母親爲我做的豬肉燉粉條,我卻因爲在學校吃零食,辜負了母親熬着下夜班不睡覺給我做的美味的苦心,我哭了,母親不知道爲什麼,我也不知道……;母親用黃瓜給我炒飯、用牛肉絲給我炒柿子椒絲,好讓我多吃些菜……想不了那麼多,因爲一絲一毫都是父母,除了父母,似乎上就沒有什麼太值得的了……然後,燈亮了,好多人都在擦眼睛,的確,每逢佳節倍思親……

開燈以後,我看到桌子上,流淌着蠟,想起“蠟炬成灰”來比喻老師,其實,蠟燭(老師)如果多一點芯(心),那麼就能照亮的更持久,而不會讓自己生命的燃料白白流逝……

蠟燭着過了,蠟油流在桌子上,同學們用刀子、尺子刮下來就扔到垃圾袋裏了。突然間想起了《葬花吟》----它那麼輝煌地燃燒過,然而一旦心用盡了,哪怕血液還是鮮紅的,也就被丟掉了……我收起了一塊,準備悄悄地埋起來,不讓這個神聖的火焰“污淖陷渠溝”……

自古詩思若物魂,

燭燃易見滅難尋。

待到終生花叢過,

仍戀珠黃閨里人?

  【2016年中秋節晚會觀後感2】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並稱爲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它起源於唐朝時期,那時,以賞月爲中心。到了清明時期,成爲“民俗大節”。

中秋節那天晚上,我們一家人就要團團圓圓在一起賞月,吃月餅,看電視上的《中秋晚會》。去年的中秋節,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可開心了。在這月圓之夜,我們分享着美味的月餅,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那天的月亮雖沒有往年的中秋節那麼亮。不過,也挺美的。月亮時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風哥哥誇她幾句,就躲到雲層後面,蒙上一層細紗,顯得更加嬌氣,真迷人;時而又像一個調皮的孩子,把臉露出來偷看我們過節呢!真好玩!

每到中秋節,我總是想起我小時候的一件事。那時,媽媽經常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成語故事。我聽了許多遍,可還是聽不煩。只要是關於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覺得新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飛上天去,飛到月球上與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長大再看,就不是那麼奇妙了,只覺得我小時候挺好玩的,挺好笑的。

中秋節的地位僅次於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爲“花好月圓”之時。人們從天上那圓圓的月亮想到了人間的團圓。因此,中秋節在古代被又稱爲“團圓節”,“秋節”等。人們嚮往着團團圓圓。團圓對於中國人來說是生活中的理想。宋朝詩人蘇軾寫的《水調歌頭》中,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詩也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十分重視親情的培育與表達,對於促進社會和諧有着不可替代的好作用。我非常喜歡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