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逛古董墟雜記散文

逛古董墟雜記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古董圈》裏說:“臺灣最好的古董光景是90年代初的幾年,大陸的東西又好又便宜,大批流向港臺,着實讓人撈了一把。但從十年前,風向轉了。只幾年功夫,臺灣已是價高物稀,市場不像市場了。基本已無物可買。”

逛古董墟雜記散文

說臺灣市場如此,大陸古董市場大概景況也是這樣。連我所在的這個小城市裏,也不見得好做吧。

我所在的城市,曾經也是也是全國最早的古玩市場交易之一,位列廣東省第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聞名全國。

城中平日的的古董市場攤子有好幾處,分佈於城中各處。本來,在河堤邊擺就的,靠着榕樹,就着樹蔭,望着河水。露天席地,晴日藍天下進行閒適遊逛,是極有風韻的。只是擺的貨物有點讓人倒胃口。

所謂出土的舊物與懷舊的唱片,舊書籍放在一起,本來也不算違和。但一堆堆的舊電腦鍵盤,舊鼠標,舊手機,舊式電話機……長長的'線纏繞在一起,還有一些茶餅,花瓶之類混放,讓人如入廢品市場。

實際上,正式的古董專門市場大約只有中心市場這一帶,而人氣最旺的就是這裏逢週日纔開放的墟日。

目之所及,這裏雖已無復當初的盛名,但市場內外一列列古董商鋪還是有寶可淘的。古董商開了多年的店,手裏大多有貨底子,就算抱怨“貨不好走”,可往店一看,坐的椅子,放的擺件,隨手擺的石頭,那厚實的資產還在呢。

而人氣高漲的對古董專屬的週日墟日,四方的地攤上放的絕大多數的是新品和贗品。墟日一到,一早這裏便沿路鋪陳開,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貨色擺了一路。

以前,古董墟上的品種以仿製的高古玉、假翠、新瓷、假畫爲多。有時,還會有些帶泥沾土的屏風、石馬。一小盤一小盤隨挑的銀元,古錢隨手可得。反正,一切考眼力,店家對外統稱“工藝品”。

但近些年,文玩盛行,開始大受大衆追捧。各種手把件及相關品類,如手串、佛珠、核桃、葫蘆;以及南紅、蜜蠟、松石等各種小雕件和鑲嵌品。自然在古董墟也要露個面,湊個熱鬧。

據說不願沾或買不起真古董而又想風雅一把的人,都願上手這些東西。加上又是半文半佛的跨界品,更易受各色人等蜂擁追捧。

市井小巷內,豬肉菜攤前,光膀子的大老爺們脖子、手腕掛滿星月、紫檀、金剛菩提等各種大小珠串、各種彌勒觀音,已成一道特別的風景。

這些木頭石頭價錢值不值,我也不懂,我逛墟只圖個開心熱鬧。聽聽考古挖掘故事,祖傳宮廷野史,倒也值消耗一上午的閒光的。

要是說:這些文玩價高不值,以這種價位的市場,會異化了文玩的屬性,讓人沒有了逸情和靜氣,只剩下金錢與焦躁。那也談得格調也太高了。

我只覺得市井雖以收入的薄利去買價高質劣的手串是有些不值,但,能自得地欣賞心儀的東西,何嘗又不是另一種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