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修水庫散文

修水庫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也就十歲出頭吧,還在上小學。記得每年的秋收尚未結束,家裏的有線廣播上,公社領導就開始部署冬季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工作了。興修水利在當時是十分重視的,是冬季農村工作的重心,放在第一位的。

修水庫散文

那時沒有挖掘機這樣的先進機械,甚至連臺拖拉機都十分稀罕,因此無論是搞農田基本建設還是興修水利,都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以及比較原始的簡陋工具來進行,勞動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興修比較大的水利工程,像修建較大型的水庫,單靠一個村的勞動力根本辦不了。儘管修建的水利工程項目可能與自己村無關,也不一定受益,但只要公社幹部一聲令下,各個村都會要人出人,要錢出錢,毫不含糊。千軍萬馬匯聚到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依靠這種集體的力量建成了一個又一個的較大型的水利工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人間神話。對於比較小的水利工程項目,各個自然村就得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搞了。

我們村有座小型水庫,是截斷一個小山谷修建而成的,具體是那個年代修建的,我不太清楚。在水庫的上游山谷裏有眼泉,常年不涸,水庫依靠蓄積的泉水,加之夏季攔蓄一部分洪水,如果遭遇乾旱的年份,這座水庫發揮的作用十分顯著。但由於庫容較少,乾旱年份灌溉農田就有點杯水車薪了。村裏經過研究,公社批准,決定自力更生,利用冬季農閒時節加高水庫大壩,增強庫容能力,實現澆灌農田翻番的目標。這一決定得到了村民們的積極擁護。

記得那時的冬天十分寒冷,朔風呼嘯,滴水成冰。不僅天寒,而且鄉親們的物質生活上也不富裕,許多社員都吃不飽,甚至有人餓着肚子出工。我們家前面一排民房的後牆上有句白油漆寫的口號:膠東半島無冬閒,地凍三尺照樣幹!儘管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剝洗,現在這個標語仍然依稀可辨。我有幸以一個小學生的身份參加了當年水庫大壩加高工程的勞動。我們小學生雖然只能兩個人擡個棉槐條小籃子,裏面也裝不上多點土,對於加高大壩需要大量的土方來說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我們來到工地上的所見所聞,親身體驗,得到的收穫卻是巨大的。我相信,無論誰當時看到工地上的那個陣勢都會被感染。只見工地上男女老少幾百號人一齊上陣,就像一個戰場似的:幾十面紅旗迎風招展,青年突擊隊、鐵姑娘班、老頭隊……只要一看旗幟你就知道那塊工地上是那隻隊伍的地盤;高音喇叭裏播放着嘹亮的革命歌曲,聲音高亢,催人奮進。鄉親們有的刨土,有的剷土,有的打夯,往壩上運土的有人力車、畜力車、還有肩挑人擡,雖然人多,但各有分工,忙而不亂,秩序井然,到處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火熱氣氛。

取土的工地距離大壩有上百米遠的距離,那兒的土質屬於紅土,粘性強,比較堅硬,十分適合加固水庫大壩。但對於不瞭解這粘土習性的人,也許不會有什麼感受。我生長在這塊土地上,對這粘土還是比較瞭解的,它的堅硬,即使夏天用钁頭刨也比較費勁,更何況在這寒風刺骨的冬天裏,刨土的困難可想而知。

往大壩上運土的主力車輛主要是獨輪車,也有地排子車、畜力車,還有肩挑人擡。幾十輛獨輪車排成的隊伍,浩浩蕩蕩,穿梭往來,是工地上的一道獨特的風景。一般身體弱小的人推獨輪車是吃不消的,因爲每輛獨輪車載的土都有幾百斤重,因此推這些獨輪車的人都是有膂力的.棒小夥。記得有一個社員名字叫新發,按輩份我叫他大哥。因家貧,新法大哥一生未有娶妻,一直與老母親相依爲命。他個頭不高,矮墩墩的,也就三十多歲的年紀,比較壯實,卻過早地彎了腰。他推一車土一路飛跑,像玩兒似的。別人推五趟,他能推十趟,在寒冷的天氣裏,他仍然熱得汗流浹背,頭上就像個蒸籠,但他顧不上擦把汗,乾脆脫掉上衣,光着脊樑推車飛跑。新法大哥的苦幹實幹精神上了工地大喇叭,受到了嗓音甜甜的女播音員的表揚與鼓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工地上,揮鎬刨土的、推車的、打夯的許多男社員也紛紛脫掉上衣,光起脊樑來,在這寒冷的季節裏,那場面真是令人震撼……

時光飛逝,轉眼間三四十個年頭過去了。當年參與修建水庫的社員,有的人早就不在人世,健在的人也大多數已經到了垂暮之年了。今年冬初,我利用雙休日回了一趟故鄉,我還有意到水庫大壩上觀光。站在枯草連綿的水庫大壩上,看着水庫偌大的水面碧波盪漾,野鴨成羣,蘆花搖曳,不禁感慨萬千。儘管歲月滄桑,水庫年久失修,但水庫大壩卻依然是那麼的堅固。也許跟一些大型水庫相比,這座水庫是那麼地不起眼,但對於家鄉的父老鄉親來說,它仍然是一項值得自豪的巨大工程,可以載於村史的豐功偉業。當年社員們修水庫的那種自力更生、戰天鬥地的精神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值得後人永遠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