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的格式手法介紹

散文的格式手法介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一)散文的藝術特點

散文是一種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篇幅短小、體裁多樣、形式靈活、文情並茂的文體。具體說:

散文的格式手法介紹

  1、內容豐富,題材廣泛

散文的內容涉及自然萬物、各色人物、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所不有的可以寫國內外和社會上的矛盾、鬥爭,寫經濟建設,寫文藝論爭,寫倫理道德,也可以寫文藝隨筆、讀書筆記、日記書簡;既可以是風土人物誌、遊記和偶感錄,也可以是知識小品、文壇軼事:它既能夠談天說地,更可以抒情寫趣。凡是能給人以思想啓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心曠神怡的,都可選作散文的題材。

  2、思想精闢,詩意盎然

散文多事真情實感的產物,那些優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閃耀,表現着作者對時代和人生的深刻認識與精闢見解。

我們讀魯迅的《雪》,可以學到魯迅從飛雪和雪羅漢身上探索到的美好、光明以及與冷酷現實進行頑強鬥爭的,革命精神;讀茅盾的《白楊禮讚》,可以看到茅盾怎樣從平凡的白楊樹身上聯想到北方農民的堅強不屈和英勇豪邁的形象;讀袁鷹的《井岡翠竹》,可以領悟作者從普通的毛竹思考到井岡山人民的獻身革命與建設的精神品質。秦牧說得好:“思想像一根線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沒有這根線,珍珠只能夠棄散在地。”

散文的優秀作品還每每是詩意盎然的。前蘇聯作家巴烏斯托夫斯基也指出:“真正的散文是充滿詩意的,就像蘋果飽含着果汁一樣。”因此,高爾基對青年作者說:“我們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試一下熱情地用散文來寫人們。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變成爲詩。”

  3、短小精粹,自由靈活

我國古代散文的名篇多數是很短的,如韓愈的《馬說》150餘字。現代散文的名篇多數也是很短的,如許地山的《落花生》480餘字。當然,較長的優秀散文也是有的。但它與一般記敘文相比,仍是精悍之作。所以散文寫作要求做到短小精悍,以小見大,言近旨遠。

從形式上來看,散文較其他的文學體裁更爲自由活潑、靈活多樣。散文寫作自由、靈活這一特點,在寫作上,首先指的是表達方式靈活自如,不侷限於某一種表達方法。因而,散文寫作可以記人、敘事、狀物、寫景、書信、日記、序跋、偶感、隨筆、回憶錄、讀後感……任人選擇,因人而異,都能寫成佳作。

其次,寫作者可以自由、靈活地選用各種文體來寫。賦銘、速寫、遊記、書敘事、狀物、寫景、抒情、說理、吶喊、抨擊、讚頌、幽默、諷刺、高歌、淺唱、漫談、絮語、嬉笑怒罵、妙語解頤……各式各樣,應有盡有。

  4、形散神收,博而不雜

“形散而神聚”這是許多散文作家的經驗之談,散文必須“散”,必須“博”,也就是說從表面上看,從形式上看,它運筆如風,不拘成法,似乎散漫無章,行文時斷時續,時而勾勒描繪,時而倒敘聯想,時而感情迸發,時而侃侃議論,既有天文地理,又有倫理人情,這段寫甲地,那段卻寫乙地。但是,它的“神”卻是始終不散的,是首尾一貫的,是表現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雜”,就指的是文章始終緊緊圍繞一箇中心,貫穿一條紅線。做到結構緊湊,層次分明,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5、直抒胸臆,自具風格

散文要求作者寫真情實感。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把真情實感捧給讀者,纔會贏得讀者的喜愛。

寫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這樣。名家都有自己的風格,他們的作品即使不署名,讀者也能從風格上看出作者。如魯迅的散文深刻、精練、峭拔,雖然他寫文章經常改換筆名,然而一看到文章,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是他寫的。郭沫若的散文氣勢浩蕩,又清麗、纏綿。茅盾的散文與郭沫若的浩蕩相反,表現爲深刻而細微。還有,老舍的散文詼諧,冰心的散文慈愛,葉聖陶的散文嚴謹暢達,方紀的散文瀟灑俊逸,等等。初學寫作者一時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風格,但是必須向這些各有風格的散文作家學習,經過多次實踐、創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風格。

  6、慘淡經營,文采斐然

學習散文寫作,既要掌握華麗的文采,也要掌握樸素的文采。寫得華麗並不容易,寫得樸素更難。徐遲的文章是很有文采的,他常用賦的手法兼用比興手法,使得文采華美。但是他說:“只有寫得樸素了,才能顯出真正的文采來。古今大散文家,都是這樣寫作的。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時,越是寫得樸素。而文采閃耀在樸素的篇頁之上。”我們還要看到,不管是華麗的還是樸素的,散文富有文采的語言都是從新鮮、活潑的口語中得來的,既是對優秀的古代散文創造性的繼承,也是作者仔細選擇、錘鍊和加工的結果。

  (二)散文的語言藝術

散文筆調的魅力,固然來自作家的真知、真見、真性、真情。但要將其化作文學和諧的色彩、自然的節奏、雋永的韻味,還必須依靠駕馭文字的嫺熟、筆墨的高度淨化來提高。

散文作者要有特別敏銳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發現別人所沒有看到的事物,還需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創作時,不能心浮氣躁,要靜下心來,挖空心思找到準確的詞句,並把它們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話表達較多的意思。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言簡意繁”。要使語言能表現出一幅生動的畫面,簡潔地描繪出人物的面貌神態和主要特徵,讓讀者一下子就牢牢記住被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語氣。

對於散文的語言美,作家們有不少獨到精闢的見解。秦牧說:“文采,同樣產生藝術魅力和文筆情趣。豐富的詞彙,生動的口語,鏗鏘的音節,適當的偶句,色彩鮮明的描繪。精彩的疊句……這些東西的配合,都會增加文筆的情趣。”佘樹森說:“散文的語言,似乎比小說多幾分濃密和雕飾,而又比詩歌多幾分清淡和自然。它簡潔而又瀟灑,樸素而又優美,自然中透着情韻。可以說,它的美,恰恰就在這濃與淡、雕飾與自然之間。”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雜雜,拖泥帶水,簡潔,並不是簡境,而是簡筆;筆既簡,而境不簡,是一種高度準確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宮賦》開頭寫道:“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僅僅十二字,就寫出了六國的覆滅。秦始皇統一了天下,把蜀地山上的樹木砍光了,使蜀地的山光禿禿的,把木材運來,修建阿房宮。短短十二個字,寫出了這麼豐富的歷史內容,時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謂“言簡意繁”了。

瀟灑,對人來說,是一種氣質,一種風度。對散文來說,是語句變化多姿。短句,促而嚴;長句,舒而緩;偶句,勻稱凝重;奇句,流美灑脫。這些句式錯落而協調的配置,自然便構成散文語言特有的簡潔而瀟灑的美。

散文語言的樸素美並不排斥華麗美,兩者是相對成立的。在散文作品裏,我們往往看到樸素和華麗兩種筆墨並用。該濃墨重彩的地方。盡意渲染,如天邊錦緞般的晚霞;該樸素的地方,輕描淡寫,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樸素有如美女的“淡掃蛾眉”,華麗亦非麗詞豔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藝術加工,不着斧鑿的痕跡。但不論是樸素還是華麗,若不附屬於真摯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於像無根的浮萍,四處飄蕩,沒有依附,成了流於玩弄技巧的文字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