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散文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慶賀新春佳節,人們就圖意(追求)喜慶,無論日子過得貧富,都要想方設法營造歡樂祥和的氣氛,農村最顯著的習俗就是過年掛燈籠,期盼有個美好光明的前景。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散文

一進臘月門兒,新年的腳步近了,人人都有美好的願望,希望來年平平安安、日子過得旺旺香香的,最起碼也要盼個好年景有個好收成。臘月二十三這天過小年,正式拉開了節日的序幕,靠山村裏時不時響起零星的炮竹聲,越來越濃的年味彌散開來,那種喜悅和甜美感染者每一個人。過年了,家家戶戶都把院裏院外清理得乾乾淨淨,尤其屋裏屋外更要亮亮堂堂的,一家人高高興興,在清爽歡快的氛圍裏,以飽滿的熱情,展示着全新的生活面貌。太陽落山了,房間裏院子裏都燈光通明,表達了人們對美好年景的最淳樸的祝願。不叫夜色漆黑了農家小院兒,意味着生活不再暗淡,過年日子就會更加好起來。

那時候電業不發達,經常停電斷電,電費比現在貴得多,人們過日子非常節儉,捨不得廣泛使用。平時只在人居住的房間點亮十幾二十幾度(瓦)的白熾燈泡,過年了也不用格外捯飭(整理),只把燈泡換得大一些就中(行)了。下屋照明捨不得用電,用煤油燈(煤油燈有專用的有簡易的,有玻璃的有金屬的,有可以調光的,有帶玻璃燈罩的)或者蠟燭照明。點蠟燭要用蠟臺,沒有蠟臺拿瓷盤子玻璃瓶子頂缸(代替)。瓶子作蠟臺比較簡單,直接利用瓶口就可以,瓶口的大小跟蠟燭的粗細需要隨機應變適當調整。用時點燃蠟捻兒,滴下幾滴蠟油子在盤子底上兒,趕快把蠟燭坐在上面,辣油凝固,整跟蠟竹就穩穩地立在那裏,跳動的火焰舞動着人們的心情,照亮了方圓幾步遠的空間。

院子裏掛燈籠要做好準備工作,對於這一點,靠山村做得最好的要數馬吉祥。入冬一落雪,馬吉祥就早早地物色燈籠杆了。

在山區使用木頭相當的方便,帶上刀鋸(一端是木頭把,一端是鋼鐵材質的刀片,不是刀刃而是鋸齒),到山上隨意走一趟,就能扛回一根又長又直的木杆回來。在木杆的頂端用鐵絲擰一個環,有一根長繩子從中穿過,一頭拴住燈籠,另一頭直接系在木杆接近地面的部位,便於隨時升降燈籠、點燃或者熄滅燈火。有的人家特意弄幾根長青松樹枝,往杆頭綁定,高高地舉在空中,遠遠望去,一束春色入眼來,別有一番韻味,更添節日情趣。

燈籠杆再美再酷,也只是一個配角,主角還是燈籠。

農家小院的燈籠都是自己動手製作的,形狀多種多樣,有方方的,有圓圓的,有八棱的,有五角的,還有動物樣兒的,大家比賽似的,看誰整的漂亮雅緻。

燈籠由底座和燈罩組成,製作燈籠的工序非常簡單:用鋸拉一截木頭,只要一扁指厚度,使之呈圓圓的板狀,在木板中央釘一個釘子來固定蠟燭,用八號線(鐵絲)圍成倒v型或者倒u型,兩端穿透圓木板固定,做好燈籠底座;再用八號線做支架,圍成自己喜歡的形狀,外面蒙上紅紙(老百姓對紅色情有獨鍾,因爲紅顏色熱烈奔放象徵吉祥紅紅火火),上下留口,用白麪熬的漿糊粘好,燈罩就做好了。把底座上的v型或u型八號線通過燈罩,燈罩與底座吻合,一個簡易燈籠製作完成了。這種燈籠雖然趕不上專業手工藝品,但是做工特別精巧細心,有着濃厚的情感、熱切的'寄託在裏面。

年三十下晚(夜裏)到正月初五,以及正月十五總共七天,晚上都要燈火通明,沒人計較費蠟熬油。但是馬家卻很仔細,爺倆兒常常因爲剩幾根蠟燭吵吵。

老馬頭管束不了馬吉祥,但是有人能夠整治他。這就應了老百姓的那句話“惡人自有惡人磨”,當然,馬吉祥算不上什麼惡人,充其量是頭“倔毛驢”,軟硬都不吃,一條衚衕跑到黑。他要是燈籠裏點彩色小蠟燭,你拿紅彤彤的大蜡燭他都不換,小蠟燭又細又短,關鍵是特別貴,一宿好幾根,怪不得老馬頭心疼。在外人眼裏馬吉祥心眼不壞,可是在馬吉祥眼裏的姐夫卻是壞透腔了,想起來他就忍不住罵。

正月初三這天,老馬頭的女兒女婿回門,一家人團團圓圓,熱熱鬧鬧,快快樂樂,別提有多高興了。大過年的親人團聚,心情特別好,翁婿倆都沒少喝,老馬疼愛姑爺兒,看待小李看哪兒哪兒好,也是小李人機靈會討人喜歡。當天晚上,小李上廁所回來(農村廁所在室外離房屋很遠),擡頭望見高高的大紅燈籠,壞水就冒上來了。隨手撿了短木棍兒,瞄準了幾下就打中了,燈籠一搖晃,火苗點着了紙燈罩,夜風一吹蠟燭就滅了。小李樂得屁顛屁顛的進屋睡覺。

第二天,馬吉祥第一個發現了狀況,憋不住嘟嘟囔囔的也不知道罵誰,小李忍不住偷着樂。馬吉祥不嫌麻煩,糊(用紙蒙)了燈罩,重又高高掛起,下黑照常點亮蠟燭。小李吃飽喝得了看看電視、打打撲克,抽冷子上廁所的功夫,故伎重演,三兩下又把燈籠幹滅火了。正想得意地轉身進屋,被馬吉祥看了個正着,二人就唱起了二人轉,一個拿應手傢伙事(隨手拿東西)追着打着,一個忍不住笑着躲着藏着,笑罵聲傳出幾條街。來人得知緣由,也都嘻嘻哈哈着撿樂子(湊熱鬧)。

小孩子打打鬧鬧,大人們醉酒了吵吵嚷嚷,在以前困難時期迫於生活壓力,偶爾發泄一下苦悶的情緒,大家都能夠諒解,不會少見多怪。尤其像馬吉祥的“燈籠事件”,只當是一段快樂的小插曲,反倒增添多姿多彩的節日氣氛。

如今的鄉村日新月異,人們都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過年掛燈籠不再斤斤計較多少花費,再沒有人自制燈籠了,蠟燭也成爲了過去。室外接燈只需從屋裏接出一根長長的電源導線,安上燈頭燈泡,買回現成的大紅燈籠往裏面一裝,高高地掛在院子裏,一按開關,大紅燈籠就紅彤彤的在上空輝映出了平安祥和的節日喜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