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人成各,今非昨散文

人成各,今非昨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唐朝開元二十三年(735)秋季的第一個清晨,智積禪師走出龍蓋寺,在西湖之濱散步。走着走着,智積禪師發現一個嬰兒正蜷縮在地上,凍得瑟瑟發抖。看樣子嬰兒剛一出生,就被父母遺棄了。智積禪師唸了一聲“阿彌陀佛”,輕輕的將嬰兒抱在懷裏,回到了寺院。

人成各,今非昨散文

過了一段時間,智積禪師見沒有人前來認領這個嬰兒,決定將他收養起來取名陸羽。佛寺的生活清清靜靜。陸羽在智積禪師的精心撫育下,一天天長大了。智積禪師很喜歡飲茶,挑水煮茶就成了陸羽經常做的一件事情,聰慧的陸羽學會了許多知識,如烹茶辨水。

隨着見識的增長,陸羽對外面的紅塵難免心存嚮往,終於有一天,不辭而別,逃出寺外。

唐代宗時,陸羽寫出《茶經》,名動天下,成爲皇室奉養的名士。

一次,在閒聊時,唐代宗問他:“這一輩子還有什麼心願我幫你完成?”

陸游說:平生最愧對之人就是我師父,如果能讓我與師父再見一面,此生無憾。

於是,代宗派人請來智積和尚,師徒再次重逢。

類似的傳說還有破鏡重圓,說的是一對恩愛夫妻,在國家山河破碎之時,雖然劫後餘生,卻受盡了離散之苦,最終憑各一半鏡子重逢的故事。這類故事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正是每個人都體味自己的.未了之事,未完的情結。過去沒有完成的事形成心上的一個缺口,總想着要去“補全”或“完成”它。這類故事,就因此給了讀者共鳴。

也許是世事滄桑,也許是一時錯念,你錯過了自己內心很想完成,但是卻沒有完成的事情,這種難捨的感覺會時不時出來,成爲你心中永遠不能磨滅的痛。

西方心理學家契可尼做過許多有趣的試驗,發現一般人對已完成了的、已有結果的事情極易忘懷,而對中斷了的、未完成的、未達目標的事情總是記憶猶新。未獲成果的初戀中美好時辰和景象,大多深深地印入戀人的腦海,使他們在一生中都難以忘卻。分手是愛情的中斷,它往往比美滿的結局更令人刻骨銘心。

然而,“人成各,今非昨”,即使我們與初戀的人再次相見,也大都如陸游和唐婉一樣“錦書難託”。

“錯過”必有其因,當初保不住的,完不成的理由,那些理由當初你沒有發現,現在可能還是會忽視,多年前錯過的人、錯過的事,未必是你最好的選擇。曾經不對的人,現在依然不對。

林風眠將對母親的思念,變成《劈山救母》、《白蛇傳》的傳世畫作;金庸將對夏夢的感情,變成武俠小說中的小龍女、黃蓉或王語嫣,他們把那件事、那個人,那種情結昇華了。你呢?

“人成各,今非昨”。跟過去說拜拜,睜開眼睛,仔細看看當下的生活,善待現狀纔是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