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談中醫的氣血散文

談中醫的氣血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中醫之所以給人以神祕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詞語的運用問題。學過文言文的人都知道,文言文詞語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一詞多義。也就是說,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不同的含義,如,“斬木爲兵”的兵,就是兵器的意思;而“孫子兵法”的兵,就是作戰的意思;“韓信將兵十萬”的兵又是兵士的意思;“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的兵又是軍隊的意思。那麼,中醫所說的“氣”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查一下文言詞典,“氣”的義項有“氣體”、“氣味”、“自然界的現象”、“古代醫學指人體的元氣”、“人的精神狀態”等,那中醫所說的氣自然是指“人體的元氣”了。但我們一般人常常以這個詞今天的詞義去理解中醫所說的氣,認爲人體裏哪能有空氣呢?於是對中醫產生懷疑,更有甚者認爲中醫太玄了,不科學。

談中醫的氣血散文

那麼,這個“氣”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大家都知道,人體每天要呼吸,飲水,吃食物,這些物質在人體內產生複雜的化學反應,一部分變成血液,貯存在心血管系統,經過心臟的作用,運到身體各處成爲必須的營養。而另一部分則變成熱量,維持身體恆定的體溫;並有一些貯存在人體的經絡中,成爲人體作各種運動的動力。從物理學的觀點來看,這種能量一定是那種便於貯存,隨時啓動的能量。我們知道,各種能量中最便於貯存、最便於隨時啓用的能量就是電能。所以說,古人所說的“氣”就是指人體的能量,具體說,就是一種生物電。它貯存在人體的經絡中,隨時使用,隨時啓動。人的經絡就像蓄電池一樣,每天不斷充電(呼吸、飲水、吃食物),不斷消耗(做各種運動)着。如果明白了這一點,“氣”就不神祕了。至於古人爲什麼不用別的詞或別的說法如“能”或“力”呢?這是由於文言文的特點決定的。今天我們還沿用古人的說法稱之爲“氣”,是因爲便於查閱醫學古典;也是爲了尊重古人的原因。

至於“血”的含義,和我們平時理解的一樣,是供給身體各處的營養物質。沒有必要多說了。

我們常聽中醫說:陽虛、陰虛、氣虛、血虛。陽虛,就是身體的熱量不足,總怕冷;陰虛,就是體液不足不能爲過多的熱量降溫,總怕熱;血虛,就是身體的營養物質不夠,總愛頭暈、面色蒼白;氣虛,就是身體能量不足,人就會疲乏無力,氣短懶言,食慾不振等。同時,各種正常的生理功能都受到影響。如同一個需充電的電器,電量不足,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不能工作。如,肝氣虛,肝上的垃圾沒有被清除掉,就成了脂肪肝;血管裏的垃圾沒有被清除掉,就成了高血脂;脾胃氣虛,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腎氣虛,就產生腎炎甚至尿毒症等等。

那麼,身體有了氣虛的症狀怎麼辦呢?虛則補。因爲氣虛必然血虛,中醫有“血爲氣之母,氣爲血之帥”之說。血無氣的統帥和推動,就無法到達身體需要的地方;氣無血做基礎,氣就變成了身體裏的邪火。氣和血密不可分,同時也要保持平衡。因此,首先必須增加睡眠時間,因爲身體造血都在夜間深度睡眠的情況下進行。另外,要敲膽經增加膽汁的分泌量,膽汁是造血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敲心包經以提高心臟泵血的能力。同時,要健脾,因爲脾是造血的器官。可以經常按摩小腿以下脾經部分,平時多吃牛肉、大棗、螺旋藻或必要時吃一段參苓白朮丸、人蔘健脾丸等中成藥就可以。

氣血是人體的營養和能量,是一個人是否健康的基礎:氣血充足,則百病不生,即使有病,身體也會自動調節康復;氣血不足,各種病陸續發生,如對症治療則會有短期效果,過一段時間還會復發。所以,每個人都應掌握有關氣血的知識,讓身體的氣血每天都有一點盈餘,而不要每天都有虧損,則會永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