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的父母很偏心-散文隨筆

我的父母很偏心-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我是個女孩,參加工作五年多了,但我心裏一直很痛苦,因爲父母總是偏向哥哥。遠在老家的哥哥從小體弱多病,唸完大學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就心安理得地在家待着,脾氣還很暴躁,父母不敢說他,因爲他總生病,媽媽覺得把哥哥生下來就是虧欠了他,總有愧疚感。按說,作爲女兒應該受到家裏很多的照顧,但我卻承擔了很多的責任,每個月都要給家裏寄錢,我家裏也覺得,妹妹多分擔一些是應該的。有一次,我給家裏打電話,媽媽說她身體不太好,但家裏又缺錢了,不肯去治,我就非常生氣,說“我每個月都寄錢,看病是最要緊的”,媽媽說,“我們家經濟條件還是很緊張,你也不能怪我。”放下電話,我就開始哭,覺得家裏面亂得一團糟,又沒有辦法去要求哥哥。作爲一個妹妹,我太累了,爲什麼我就要這樣呢?像這種現狀我應該如何去改變呢?父母一個勁兒地護着哥哥,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的父母很偏心-散文隨筆

作爲妹妹,如果哥哥身體真有什麼問題的話,妹妹爲家庭出點力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從你的故事裏我們可以感覺到,你哥哥的病並不嚴重,因爲他可以讀完大學,所以你抱怨的可能就是,哥哥應該分擔一些家庭的壓力,而不是把家庭壓力都放在你一個人身上。這種感覺應該是正確的,可以理解,至於你的家庭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我們不太清楚,哥哥找不到工作是暫時的,還是根本就不工作,我們也不太清楚。所以,你首先要明白,有些焦慮是你內心的,爸爸媽媽希望孩子對家裏有照顧,只是一個希望,你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你不能夠超越你的能力,你不能過多地把家庭的壓力和矛盾壓在自己身上,因爲你有你的生活,你必須在你的能力範圍裏面去幫助家庭,或者是幫助哥哥。如果這樣想的話,你的壓力就會小一點。

不過,你內心深層的抱怨,可能是覺得一般在家庭裏都是哥哥承擔比較大的責任,妹妹會嬌慣一點,但是你的家裏卻剛好顛倒了,在你家,哥哥從小就是中心。哥哥爲什麼能夠成爲家庭的中心?因爲哥哥有生病作條件,他是有病的人,所以他得到了很多利益,最大的利益就是他不用承擔什麼責任。哥哥得病了,爸爸媽媽要照顧哥哥,妹妹實際上就成了姐姐,開始分擔家庭的憂愁,早早就去工作,掙錢幫助家庭。你對這一點一直沒有認同,你覺得這是不公平的。事實上,當一個家庭面臨危機的時候,如果哥哥很優秀,又上大學又有好工作,還幫助改善家庭經濟,而妹妹一事無成,打個工也是普通的工作,妹妹的痛苦會更深。你現在的痛苦只是認爲,現在發展得不好是因爲過早過多地承擔了家庭經濟重擔,但是如果換一種方式,你的感覺不一定比現在更好。

面對偏心的媽媽,你的心裏面很不平衡。怎樣才能內心平靜呢?實際上,當你承擔家庭責任的時候,你也得到了一些權利。比如說,你可以抱怨父母的生活,可以指導他們,讓他們換一種生活,讓他們去看病,注意身體健康,你獲得了這種權利。一般來說,承擔的家庭責任多,在家庭裏擁有的權利就多,比如說哥哥病了,不承擔什麼責任,他的權利也少,他無法改變家庭現狀。其實在很多家裏,兄弟姐妹都希望別人弱一點,自己強一點,願意讓自己成爲中心,很多家庭爭鬥都是爲此產生的。而希望自己弱一點,讓別人成爲中心,讓別人去承擔責任,自己躲起來的例子反而少一些。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研究過家庭成員之間的爭鬥,他們認爲兄弟之間的矛盾是非常自然的,哥哥天生會嫉妒弟弟,爲什麼呢?弟弟沒有出生的.時候,哥哥是獨一無二的,弟弟出生以後,哥哥會很憤怒,他覺得爸爸媽媽怎麼會關心那個小東西,而不關心我了?這種嫉妒常常是希望自己比對方強。你也有一個特大的因素使自己變得比哥哥強,儘管你沒上大學,哥哥上了大學,但是哥哥上了大學也不行,他還是沒有工作。客觀的原因使你變得比哥哥強,按西方心理學的觀點來說,你應該感到高興,你成長了,變得很強了,而且不僅是現在,將來處理你自己生活的時候,也都有能力,你的能力從小就被培養出來了,你等於天然地獲得了一份禮物,哥哥變得很弱,本來應該是你弱的,但你反而變得很強。你在成長方面、生活經驗方面,的確得到了很多,但責任和權利是平等的,當然你也要付出很多,現在你總是在抱怨自己的付出,沒想到獲得的也很多。在今後的工作上、婚姻上、對子女教育上,你都會有遠遠超過哥哥的能力。

你很善良,希望爸爸媽媽生活好,你有工作、有收入,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像樣,希望爸爸媽媽的生活也像樣。也許是由於你能力的原因,還不能夠有那麼多的精力來改變家庭的現實,所以常常爲家裏擔心。

對於你的這種擔心,我要提醒兩個問題:第一點,女兒的生活方式和父母的不一樣。年輕人追求科學、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而且一旦達到這種生活方式,就會把它泛化,希望父母、哥哥都像你一樣,有電話、有汽車,等等。但是老年人奉行的是一種簡約、樸實的生活方式,他們覺得那些時尚的東西毫無意義,一個人吃飽穿暖、有房子住、開開心心就行了。所以,有時候,你的痛苦和傷心是來源於你想把自己的生活方式給父母,讓父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因爲從現狀來看,家裏並不是吃不上飯,只是你希望家裏把錢花在看病上面,但是老年人看病是很捨不得花錢的,尤其是農村的老年人。

第二點,你跟家庭的情感連接太緊密了。儘管你獨立了,工作了,但是實際上你的大部分情感都是從家庭來的,因爲你對家裏的事情捲入得很厲害,還在爲哥哥的事情着急。一個城市的女孩有工作了,應該慢慢把她的情感轉到社會上去得到補償,交男朋友,和同事密切地來往,家庭方面的情感慢慢地就減少了,人的社會化就是這樣形成的。愛還是愛,但不會像過去那麼着急,那麼被家庭影響,不會出現哥哥的事情令她煩惱,爸爸媽媽的事情也讓她痛苦,雖然應該有煩惱,但是不應該痛苦成不能夠控制的樣子。

所以,你要明白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父母,而且自己承擔了那麼多的家庭責任,應該有自豪感。應該感覺到比同齡的孩子成長得快,而且有能力,因爲你不僅能夠照料自己,還能照料家庭。此外,在日常生活當中,還要擴大社會交往,把注意力轉向身邊的人,發展自己的社交圈。你一旦形成了穩定的情感來源,就容易認同家庭問題,不容易陷入各種痛苦。

從自然法則來講,家庭一般對哥哥或者姐姐的期待比較高,作爲家庭權利的分擔來講,對哥哥期待高,哥哥得到的權利就多。比如,爸爸媽媽有時候會問哥哥的意見,但是不會問最小孩子的意見。因此,在一般家庭裏,常常是長子發展很快,而最小的一個孩子最受寵,發展比較慢,麻煩比較多,問題也比較多。

那麼,這樣的家庭如何達成平衡呢?長子壓力很大,但是得到的表揚比較多,爸爸媽媽可能會讚揚他,因爲他總是比其他的兄弟姐妹好,比較能夠分擔家裏的事情,爲爸爸媽媽着想,關心弟弟妹妹,甚至工作比較早,會幫家裏掙錢。而最小的雖然比較受寵,但是毛病比較多,所以被批評就比較多,這就形成了一個假象的平衡。中間的孩子會想,“儘管我沒像哥哥那樣受到爸爸媽媽的信任,但也不像哥哥那麼累,不用什麼事情都幫着做,我可以偷懶,和弟弟妹妹相比,雖然沒得到爸爸媽媽那麼多寵愛,但是我不捱打,也不捱罵”,中間的孩子可以這樣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