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風煙千古話昭潭散文隨筆

風煙千古話昭潭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冬日雨後初晴,皖南山區昭潭溫暖擾如早春天氣,家家戶戶農閒的村民在戶外放一張長藤椅,泡一杯香茗,隨意閱讀起章回小說,不知不覺中太陽已經偏西。

風煙千古話昭潭散文隨筆

冬夜降臨,寒氣襲來,山民家家生起炭火,熟透的鄉鄰老哥圍坐一起,便有點“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意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幾杯老酒下去,老哥們便“濁酒一壺古今事,圍爐煮茗論春秋”,世事紛爭、人間奇談和歷史掌故相繼上場,特別是昭潭地名由來更成爲老哥們縱橫闊論的永恆話題,冬日的寒夜就在不經意的高論之中慢慢過去,也沉澱出一個個美麗的傳說:

據說周昭王第三次伐楚,就再也沒能回去了,他的六師人馬約1。5萬人,全軍覆沒。周昭王戰敗於鄱陽湖畔一座無名山,最後溺死在鄱陽湖畔,一代帝王隕落時,突然成羣的鳳凰飛臨此山,無名山遂得名“鳳凰山”。鳳凰山因其靈秀,引來四面八方的遷客騷人,屈原曾登山憑弔周昭王。

而樑朝昭明太子蕭統感悟鳳凰山靈氣浩蕩,登上鳳凰山極頂,但覺“地到無邊天作界,山登絕頂我爲峯”,蕭統意氣風發,順手摺下一根樹枝向前拋去,樹枝頓時幻化成一根長長的釣竿,釣鉤順勢伸入一條無名河垂釣,眨眼一條鯉魚從天庭躍上山巔,無名河激起銀色的波浪,河面一下變寬了許多,昭明太子大喜,遂有意在此潛心撰寫《昭明文選》。草野之民爲紀念週昭王和昭明太子遂命名此地爲昭潭;同時“昭”與“招”諧音,以“昭”命名,有招徠歡迎之意;以“潭”命名蘊含鍾靈毓秀之德。無名河也因沾上帝王的靈氣得名“龍泉河”。

美妙的傳說給昭潭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而昭潭的歷史掌故更讓後人嗟嘆不已。昭潭永豐爲宋代鑄錢貝之所,《文獻通考》載:“宋鑄錢有四監,池州曰永豐”。宋太宗時就在永豐設巡檢司,至道二年(公元996)分錢州錢監,置永豐監,永豐監是宋鑄錢四監之一。永豐鄉還立有明代巡撫都御史海瑞的.德政碑,該碑高2米,厚0。17米,寬0。9米,約1190字,作者徐紳曾任右檢都御史,順天(北京)巡撫,是海瑞的同僚故舊。碑文記載:海瑞巡查到永豐,但見赤地滿目,餓殍遍野,海瑞於是下令輕徭薄賦,永豐終得以繁庶一時。

風物正流變,往事成古今。昭潭永豐鑄幣的繁庶早已被歷史煙雲所湮沒,海瑞的功德碑只能勾起後人無限嘆惋,“三生不改冰霜操,萬死常留社稷身”;登上鳳凰山,後人再也找不到蕭統垂釣的痕跡,心底感慨油然而生,“蕭樑今已遠,千古仰風流。猶見高臺峙,常懷帝子游”。但是千百年來,昭潭山民特別崇拜昭明太子和海瑞,將蕭統和海瑞分別奉作“鬼神師”和“門神”,每年元宵節山民通過“舞龍燈”表達對兩位神靈的崇拜,藉以消災祈福。而昭潭別具一格的方言,更讓我們有穿越時空返回遠古的感受,時至今日昭潭仍然保留了許多古代白話,如“斫桬”(zhuosha),“挓挲”(zhasha),意思是砍柴。“蘿蔔”讀“luopi”,“肉”讀“niu”,“水”讀“shuo”。可以不無誇張地說,昭潭是古代白話保存完好的名片。而昭潭的許多物品更是原生態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如“萵苣豆腐”“石姬”等,成爲都市人不得不豔羨的長壽綠色長廊。

拿着古代白話的“名片”,吃着令人嚮往的長壽食物,面對早已熟悉的傳說、耳熟能詳的歷史掌故和彪炳史冊的清官,年輕的山民過濾完新奇後,生出厭倦的情緒,他們再也不願像父輩那樣冬日圍坐在火爐旁,反覆咀嚼經久不衰的傳說,過着固守一隅的生活,他們在心底自語:也許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更新奇,何不出去走走看,也不枉一世的時光。於是,冒着凜冽的寒風,踏着還未消融的積雪,有的從婚姻城堡走出去,有的從熟悉的耕作方式中走出去,有的從廚房竈間走出去,開始心靈大遷徙,紛紛涌入城市務工。外面的世界確實很精彩,充滿新奇,有新的朋友,新的山水,新的生活,魅力無窮。但是,在經歷了許多陌生和新奇之後,年輕的山民興奮消失了,深感腳跑累了,骨架鬆弛了,心靈勞累了,厭倦情緒再度油然而生。於是,久存於心底總不敢窺顧的一個銘心刻骨的詞冒出來了———“家”。心頭一驚。原來,自己無論走到哪裏也找不到可依戀的歸宿,只是隨便走了走,看了看;原來,自己只是都市一個匆匆過客!“回家喲!”這句低沉而嘹亮的呼喚從遙遠山村傳來,震撼着年輕山民流浪的心魂。回去吧,我從哪裏來,便回哪裏去。年輕山民對從前嫌棄厭倦的一切又生出一種巨大的親切感,土也可親,樹也可戀,人也可愛,夢裏總是從前的人和物。“回去”爆發成一個揮之不去的念頭,年輕山民開始構思一步步具體化的迴歸行動,定格了父輩生活的圖景,定格爲鳳凰山一道永恆的風景,不斷書寫昭潭流動的歷史。

今天的昭潭新村落依河而建,河灘上古樹參天,鳥語花香,站在龍泉河邊豎耳聆聽那古樸高雅的徽韻,但覺妙音不絕,繞樑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