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優秀散文:談公平

優秀散文:談公平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公平,現在社會上比較時髦的一種術語,它是各國人民攻擊自己政府的利器,它是部分生活不如意者的絕佳託辭,它同時更是人類孜孜不倦地永恆目標。當然,一直在路上,從未到達到。

優秀散文:談公平

公平雖然活躍於現在人民的口中,但是對於公平的質疑卻是起源於古代,同各國文明一道源遠流長。《詩》中的勞動者質問貴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莊子高呼“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向着當時的諸侯進行猛烈地抨擊,杜甫直書“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種基於極不公平的現實發出的聲音,很容易在今天引起人們內心的共鳴。當今中國社會,富二代、官二代橫行於市,花天酒地;大部分普通人民卻在遙遙無期的買房路、買車路等上苦苦掙扎。這是滋生對政府不滿的適宜土壤。

然而,公平不僅體現於個人,更是體現於整體。由於祖父或父親當初的浴血奮戰、披荊斬棘,然後成爲開國功勳,或者富甲一方,最後蔭其子孫,使得他們的子孫才能即使無所事事,也可以過着烈火烹油、鮮花着錦的富貴生活。可見,回報總是要付出的,如果不想自己付出,那麼需要有親近的人付出,即使官二代、富二代,他們也是如此,誰的家裏都不可能不勞而獲。這種由於長輩的差異,導致的當今一輩不在同一起跑線的現象,不是我們生活不如意的擋箭牌,一者他們是我們的長輩,二者畢竟有些長輩已經逝世。另一方面,在同一輩人,相同的環境下,各自也有着各自的發展道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同一片家鄉,同一個家庭出來的,可能有的已經可以遊山玩水,享樂一生,有的可能捉襟見肘,潦倒一生。

由此可見,社會中,公平是無處不在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自己家境不如人意,自己又不努力,只是關注官二代、富二代問題,咒罵社會不公的人,他的子孫依舊會繼續關注這個問題。

回想公平的起源,在人類早期社會,鑑於惡劣的生存環境和由此導致的人口稀少,遠古人類共同狩獵,共同生存。這是人類歷史上也許最公平的時刻。在這樣的環境下,個人的差異顯得不足爲貴,因爲基於人人平等的基礎上,人類建立一套行爲規範,最後潛移默化爲後世的道德準則,毫無疑問,這種道德準則是公平的,同時,也是限制人慾的。比如,部落食物不足時,大家都餓着肚子少吃點,而不是讓少數人吃飽,其餘人餓死。但是隨着人類的進步,個體的差異越來越明顯,無論是思維上的敏捷還是體格的雄壯,這種差異導致了部落共同採集的生活所需品不再是按人分配,而是按能力分配,如巫醫可能不能與食物採集,但是鑑於他聰明地學會了醫術,那麼就可以“不勞而獲”。這種個體差異經過一代或者幾代的積累,就產生了社會分化,社會分化進一步鞏固的差異優勢,使得優秀的個人擁有更大的權力與利益。

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已有道德準則是基於人人平等的原則,而且還是遏制人慾的,但現在優秀的個體不僅自己擁有優勢,而且還繼承了祖上帶來的差異優勢,他發現這些優勢可以實現自己“與衆不同”的慾望,比如部落普通羣衆穿着一般的粗布草鞋,部落貴族就可以穿錦衣布鞋,貴族的這種慾望是可以通過普通羣衆勞動來滿足的.,而不是親力親爲。

由於差異的產生與擴大,公平失去了它的現實基礎,成爲上層貴族要求下層人民遵循、而自己超然其外的道德準則。同時,貴族之間,公平仍然存在並被互相遵循。因爲公平只是基於個體平等。現在生活中,老闆可以對員工批評謾罵,但是老闆與老闆之間仍然彬彬有禮,可見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公平只是相對的,只能由自己爭取。自己超越了一個層次,就可以對低於自己層次的人不公平。

這是公平的現實基礎,公平的產生還有一個情感基礎。孟子認爲人之初,性本善,是因爲他認爲人有四種基本感情,其中之一就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同情憐憫的心。有的人同情心很大,如得道高僧,至於鳥獸蟲魚,皆不忍殺生,而有的人同情心不足,可謂是冷血機器。普通人都有同情之心,畢竟物傷其類。因而不少高一層次的人都會對下一層次的人公平對待,這種公平就是基於情感的公平。當然,幾千年的道德薰陶下,公平來自於現實基礎,卻超越了現實基礎,這種純道德的基礎與基於感情的基礎很容易融合,成了當下社會不同層次人民相互平等最重要的原因。

儘管社會公平已是如此,但是追求公平的心卻永未停歇,無論是社會,還是各國政府,需要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不能以“絕對不公平不存在”而拒絕進步,因爲不公平的公平也是分等次的,統治者不進級,那麼人民就會換一個新的願意進級的統治者,來領導大家走向更公平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