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來碗豆漿可以嗎散文

來碗豆漿可以嗎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來碗豆漿可以嗎?

來碗豆漿可以嗎散文

樓下不遠東邊的食品街新開了家豆花泡饃的小店,隨着噼嚦叭啦的鞭炮聲,中年的老闆滿懷喜悅地給自己做廣告:豆漿是自家磨的;餅是自家烤的,切得薄厚均勻;辣椒是自家地裏產的,鳳翔那地方辣椒好得出了名;還伴有香菜、黃豆、花生米、鹹菜丁,歡迎大家品嚐啊。

但看熱鬧的人在鞭炮散盡後,還是踩着一地的紅紙屑小聲議論着離開了。

對這條街上關了開、開了關的店面大家早已習以爲常,而每一家新開的店戶,都對自己的投資回報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門庭冷落了兩天,老闆有些坐不住,他不忍心自己剛出手就打了敗仗。

有天,門開得很晚。卷閘門向上一推,門口坐着的一個男人就走了進來,五、六十歲的樣子,對着老闆說:來碗豆漿可以嗎?不泡饃。老闆不假思索,爽快地答應:可以可以,當然可以!這是他的第一筆生意。

來人坐在最中間、最醒目的位置等着。老闆親自下廚,不一會,就將豆漿端上了。來人從兜裏掏出一隻餅,慢慢掰成小塊泡在碗裏。老闆看到,又端了一小蝶香菜黃豆和鹹菜丁。來人不客氣地倒進碗裏,吃了起來。他吃得很慢,吃完了問多少錢?老闆說兩毛就行。他遞過兩毛,繼續坐着,也不讓店員收碗,一根根抽起煙來。老闆看他沒有走的意思,又給他泡了杯茶端上,就這樣坐着,抽着煙,品着茶。

第二天,他又來,還是坐在老地方,要了豆漿,泡了自帶的饃。吃完不讓收碗,坐着喝茶。一連幾天,他都是這樣。店員不高興,但老闆由了他。有時一坐就是一上午,直到來了客人。遇到準備進來的人問:味道咋樣啊?他就回答:好,地道!

漸漸地老闆的生意好了起來,店裏的幾張桌子每天都坐滿了人。那個人偶爾也來,卻坐在最裏面,還是一碗豆漿。再後來,那人不再來了。老闆的目光偶爾會從人頭的縫隙裏朝他坐過的桌子看,每次都失望。

一年多時間,老闆又擴張了店面,把隔壁的.店鋪也租了過來,打通,專門做雅間。雅間裏消費檔次高點,新增了熱菜涼菜還有酒水。老闆看着生意紅火,心裏高興。之餘,會想起那個只要一碗豆漿的人,心裏充滿了感激。

有一天,天黑了,雪下得很大,送完店裏最後一撥人,正準備關門,卻闖進一位渾身落滿雪花的人,開口問:只要一碗豆漿可以嗎?老闆一擡頭,立即奔過去,興奮地和來人擁抱在一起,倆人一起哈哈大笑。老闆說,老兄啊,你讓我好等啊!來人也抑止不住歡心,拍着老闆的肩膀說,老弟,我知道你會有今天。老闆說,說來慚愧,還沒讓老兄嘗過店裏的招牌產品呢,今天就讓老弟暖暖身子。他吩咐師傅做一碗最純正的豆花泡饃,然後再添兩個小菜,遂擁着來人進了雅間。

送走來人,店員不解地問:老闆爲啥對那人那麼熱情?

老闆卻問:咱現在生意咋樣?

店員回答:那還用說,蒸蒸日上唄。

老闆又問:爲啥有今天?

店員回答:老闆你能幹啊。

老闆說,不是,是人氣。剛纔走的這位先生,在咱小店開業就遭遇尷尬的時候,他天天來,而且坐在最顯眼的位置上只喝一碗豆花漿,一喝就是半晌。開始我不明白,後來我懂了,他並不是來吃飯的,他是來給咱店裏增添人氣的,他在向人家證明,咱這個店還有生意可做,他坐在那裏就是活廣告。店裏的人氣旺了,他卻消失了。他是明裏支持,暗中鼓勵啊!是他讓我面對慘淡的經營沒有放棄努力,堅持了下來。

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在希望遙不可及的時候不放棄你的信念,是對支持者的最好回報,同時也讓自己在成功的路上更接近目標

·把好的也給別人留一點

過去上運轉班,我有大塊兒的時間在家,早上醒來,可以從容不迫地到菜市上採購,菜要挑最好最新鮮最水靈的買,魚要挑個大肉嫩的買。後來,調整到常日班,朝九晚五的工作節奏,經常讓我錯過趕早市的機會。等到下了班,匆匆趕到超市,格子架上的菜已寥寥無幾,而且幾乎全成了被人挑剩下的,蔫裏巴嘰的毫無生機可言,心裏自然很不愉快,甚至抱怨那些手下不留情的家庭主婦們的自私和貪婪。

一個星期天,我起了大早,趕到超市,歡喜地在一排格子架裏挑選着最好最鮮最水靈的菜,滿滿地挑了一籃,足夠一家人吃一週了,我想,以後每個星期天早上買一次,這樣就和買別人挑剩菜的歷史告別了。

正欲離開,卻見售貨員又上了一筐又大又紅的西紅柿,購買的慾望迅速升起,我和一個小女孩的手幾乎同時伸向其中一個最醒目的。這時我聽到一個輕微的聲音:挑的時候,孩子,不要全挑好的,把好的也給別人留一點。我擡起頭,卻是一位不算年輕的婦女,閉着的眼睛平視着前方,一隻手拉着女孩衣服,一隻手拄着柺杖。是一位盲人,大約是女孩的母親吧。那女孩嗯了聲,便將手伸向別處,拿了幾隻小的,輕輕放進塑料筐裏。

“她……你母親看不見嗎?”我好奇,可她分明是看到我們剛纔同時挑一隻大個的呢,不然……

“哦,是啊,我媽媽看不見的。”女孩把額前的頭髮向後摟了摟,笑着回答我。

“可剛纔……”

“媽媽每次都這樣的,她看不見,但當我們走着走着停下時,她就知道我們找到目標了,所以總會這樣提醒我。”

“哦,是這樣。”我對這位母親充滿了好奇。

“過去我上大學不在家,媽媽總是一個人來超市買菜,可她看不見,所以買的菜總有很多壞了或者不能吃的,鄰居們就幫她重買。媽媽就覺得也許有很多像她一樣的人來買菜,沒法挑揀,所以她就經常提醒我,買的時候,要把好的留一些,等這樣的人來買。”

那位母親在一邊聽了,笑着,還拍了女兒的肩,表示贊同。

看她們提着一筐菜慢慢離開,我的心裏陡然升起對她們的敬意。

“把好的也給別人留一些。”現在誰還會這樣爲別人着想呢?誰還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想問題呢?今年的雪災就是個例子,因爲雪阻,導致公路上滯留大量的司機,附近商販們竟將一二元一包的方便麪賣到50元;一瓶礦泉水賣到20元;更有甚者侵佔他人財產,將他人的心愛之物據爲己有。我們周圍也不乏這樣的人,損人利己的事幹,損人不利己的事也照樣不放棄。一方面抱怨社會風氣的敗壞,一方面自己無意中也成了敗壞社會風氣的製造者。這些在一些體格健全者身上屢屢發生,而這位有着自身殘障的普通母親,一介需要借代他人光明感悟世界的布衣,雖然沒有支援災區的行爲,也不可能具備獻身國家的義舉,但一句平實而真誠的“把好的留一點給別人的”話,在我看來卻比那些偉大的義舉要崇高的多,深入人心的多,意義恆遠的多。

把好的留一點給別人,其實就是與人一起分享一種好的心情,這種境界不是每個人都能攀抵。

那隻漂亮的西紅柿在我們轉身離開那地兒時,已經不見了蹤影。想必那個挑走的人就是這位母親等待的人吧,這樣她的心裏一定是平靜而充滿喜悅的。

以後的每個星期天,我還照例起早到超市,甚至我還會特別留意看能否再與她們相遇。雖然每次也都會有一點失望,但那位母親的話卻讓我受益終生。以後的日子,無論在哪裏,不論做什麼事情,我都會自然地升起要與別人一起分享快樂的願望,心裏就會默默地告誡自己:“把好點的也給別人留一點。”這樣我們聽到抱怨就會少一點,生活的快樂就會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