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向着心中光的走去散文

向着心中光的走去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一個歷經苦難的成功人,他所走過的每一個腳印,回過頭,都會閃閃發光;

向着心中光的走去散文

一個歷經苦難沒有成功的人,他所走過的每一個腳印,都像是在擺脫沼澤吞噬,最終,足跡都會被埋沒。

人生苦難並非誰都有必要去經歷,就像成功並不是每一個人的訴求,可有些人生來就在光中,有些人卻要用盡畢生的力氣,去追尋生命中的那道光。

母親的教育

我的母親出身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山溝溝裏,上學一走就是幾個小時的山路,因爲整個山裏只有一所小學。記得小時候去母親老家探望外婆,總能看見那座佇立在山口的小學,但從來沒有走進去過。

看到小學我就知道要準備進山了,那時候通往山裏沒有車,所以總是和爸爸一起邊看山邊走到外婆家,估摸着也有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小時候覺得特別累,每次被母親叫着要回去看外婆,心裏都是極其的不情願,因爲討厭走路。

母親在家裏排行老二,很會讀書,每次考試都是整個鎮上的第一,可惜,由於重男輕女的思想,也只讀到了小學幾年級,便輟學了,把唯一的讀書機會,留給了我的小舅舅。外公說,“女兒遲早是要出嫁的,是別人家的人,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呢,還不是潑出去的水“

沒有讀書是母親一生的遺憾,但她心裏從沒有怪罪過外公外婆,她同情着外婆在家中毫無地位,每天起早貪黑的操持着家務;她也敬佩父親的能幹,支撐着整個家四個孩子的養育,在村裏也還算有些地位。

而這一切的一切,也就造成了她從小對我教育灌輸的兩大思想原則:第一,一定要好好讀書,爲自己爭口氣,因爲當年和她並列考第一的男性,後來讀出了書還當了鎮長,而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第二,要知道孝順父母,就算是當了皇帝老子,我也還是你媽。

正因爲母親受到了重男輕女思想的不良影響,所以在我們家,我才能享受和我哥一樣平等的待遇,不過,用我哥的話來說,別人家重男輕女,我們家卻是重女輕男。因爲每次有好吃的,都幾乎會先給我,沒辦法,小的就是比較受恩寵。

記得有一回不知道哪兒來一瓶健力寶,這在當時也算是特好的飲料,我哥也想喝一口,我就是不給,完了還撓了他幾爪子,都快把他給氣哭了。這是母親常講的故事。

我們家最重視的就是讀書,而這主要的教育任務就是落在我媽的肩膀上,不準跟不學好的孩子玩,不準打遊戲機,不準晚上晚回家。若有所違反,必受責罰,捱打加跪搓衣板。

有次暑假,我哥帶我跟一羣小孩子去河裏洗澡,不曉得回來被誰給告了,一頓搓衣板跪的腿半天都沒站起來。不過,我覺得老媽最厲害的教育方式,並不是嚴教下的棍棒,而是她軟硬兼施的策略。

每次責罰完後,她都會用那雙佈滿皺紋的手,給我揉腿,或是看看我身上哪裏被打紅了,還語重心長地給我講着她所認爲的道理。然後,我就只能嘩嘩嘩地流淚認錯,說以後再也不會這樣了。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爲這種被母親薰陶地緣故,在家我是個極其乖巧的孩子,幾乎不怎麼出門兒,主要就是幫母親做家務活兒,看書,看電視,寫日記……好像很無聊,但我似乎很樂在其中。

不過一旦到了學校,我就會變成另外一個模樣,和男孩子嬉戲打鬧,學習上想拿第一,同時也是一個極其嚴厲的班幹部,對壞學生極具威懾力。

母親的雙面教育手段似乎也是我雙面性格的誘因,一方面是嚴厲苛與極其自我高的要求,一方面是對情感極其敏感細膩的感知。

我到現在也不知道她這套模式跟誰學的,畢竟她也沒讀過多少書,但似乎也有自己一套在親戚們看起來特別成功的教育模式。

在嚴苛與溫柔中,我和我哥在她預想的好好讀書軌跡上成長,從小到大我倆也還算爭氣,學習上力爭上游,同時還是認真負責的班幹部。

那時母親特喜歡把我們每個學期拿的獎狀貼在牆上,然後每次一有人來到家裏,看到那面獎狀牆都會讚不絕口。母親也特別得意,還會拿出獎勵的日記本,有點頗爲炫耀的感覺。

每逢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地溜走,直到一次搬家,那面獎狀牆上的獎狀一張也沒帶走,葬身在推土機地轟隆隆聲中。

黑暗的時刻

雖然成績是吃的開,不過在人生的第一次擇校考試中,我失利了,沒有如她所願,考上所謂的重點高中,我能感覺到她整個暑假都是在憂傷中度過,因爲沒有考上重點意味着就不會上個好大學。

我記得當時在高中入學前,她很鄭重地找我談過一次,問我想不想好好讀書,說如果我想上一中,我就會花錢把我買進去。我太瞭解家裏的狀況了,那時哥哥剛剛上大學,根本不會有多餘的錢,家裏的負擔已經極其重了,母親下崗多年,平日裏會做一些瑣碎的活兒,父親開車也只能夠維持日常生計。

我當時也挺冷靜的,因爲沒考上確實對我打擊也不小,我說,不買,能讀書哪兒都能讀,就算在一個不怎麼好的中學,我也能考上好大學。

於是,我高中繼續留在了初中的學校就讀,分數雖然不夠重點線,但也挺高的,所以學校給予了一大半學費減免優惠,希望將來能爲高考升學率做出貢獻。這無疑對我和家人而言,都鬆了一口氣。

三年高中生活,和自己讀過的初中在同一片區域。有時,看到曾經教過自己的初中老師,都會低頭繞路三米。畢竟,他們曾經對我寄予着無比的厚望。人很奇怪的,有時並不是害怕自己令自己失望,更害怕的是令身邊人失望。

高中的我很少走出教室,埋頭苦讀,就算有時想出去透透氣,也是趁着晚自習在烏漆嘛黑的空操場上,和同學說着彼此鼓勵的話。帶着母親重新拾起的希冀和老師重點培養的期待,我的體重也從100飆升到了120斤。

當時填報志願前,會發一些大學相關的資料供我們填寫參考,當時我被上海一所大學的花園給深深吸引住了,所以逢人就會說那是我想考的大學,無知無畏四個字就是當時對我最恰當的形容。

在一所二流的高中,或許只能註定考上一個二流的大學。我超長髮揮了,全校第二名,考上了一個二本,記得當時的第一名上的是湖北大學,而一共考上本科的全年級加上去也就幾個人。

雖然,沒有考的很難看,但我還是高考失利了,因爲我沒有考上我想上的大學,我也不知道以我的能力壓根兒就不可能考上的那個事實,因爲狀元不可能從我們學校出去。

當時,是父親和哥哥送我去的大學,一下火車站,看着那個城市和我家的'縣城差不多,走進學院,心裏忍不住問自己,這個是大學嘛,在電視上看到的大學都是有公交車,學生都是坐車上課的,而在這個校園裏,騎自行車你都覺得有點兒浪費。

大一的時候我體驗了所謂的大學生活一年,過各種社團、學生會、拿獎學金、暑假實習……漸漸地,我慢慢發現極其需要自覺性的大學生活,如果不能爲自己尋找一個目標,那便是在虛度光陰,還百般無聊。

考研應該是我在大二時萌生的想法,那時全班幾乎全都倒向考公務員,拉幫結夥的考,泡圖書館、上自習室……成了我接下來二年的主要內容。爲什麼選擇考研?理由很簡單,我就是想去那所高中想考的大學。

尋着光前行

終於,我看見了生命中的第一道光,它來的很平淡,一點兒也不熱烈。

我感覺我媽好像也沒特別興奮,可能是在本該工作的年紀去讀研究生,也讓她陷入了一絲憂慮,甚至讓她產生了“讀那多書真的有用嗎?“的質疑。

但我是興奮的,身處畫中的校園,一切都很新奇,畢竟我實現了自己階段性的夢想。我花了將近三年時間,練就了自己舉重若輕的心態,並慢慢地走向平淡。

雖然身處夢中,但我彷彿發現,其實自己從來都不屬於這裏,而這裏也未曾屬於過我,每一年,它都會敞開雙手擁抱絡繹不絕奔赴而來地新人。而我呢,總有一天會變成一個老人,再從走進來的大門走出去,它或許會忘記我,而我這輩子似乎都無法擺脫它。

這就是夢吧,黑暗中的光,指引你在黑暗中前行,當你到達時,你以爲這好像就是全部,但你走着走着,你會發現前面還有一片未知的黑暗。你未曾想過它是什麼,但你又不得不去經歷它,於是,這個時候,你渴望着遇見另外一道光,它能告訴你要往什麼地方去,或者要去一個怎樣的地方纔算是有意義的。

你一樣會感受到和曾經很像的某種失落感、無奈感,與你曾經殷切的期待形成反差,或許光,只有在身處黑暗中,纔是最有意義的,而尋光的過程,是最有價值的。

我所講的一切是記憶中的片段,它真實的存在過着並令我難以忘懷,每當我碰到一些對生活灰心喪氣或者對自己不夠有自信的人,我都會和他們講着這個過去時的東西,告訴他們不管你身處何處,那都不是你最終的宿命,只要你有所堅持嚮往,就一定會遇見生命中的光。

我甚至還回到過高中母校,實習了兩個星期,給他們講着自己那些勵志的故事,能決定你自己人生去向的不是學校、不是環境、不是老師、不是別人的定論……是你自己。儘管,我不是一個成功者,但在講課的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可以像個成功者一樣去表達,因爲舞臺是屬於我的。

母親用讀書教我鑿開了前途的光,在接下來的人生裏,我還得尋着心中的那道光努力前行,懷抱真誠自然之心,或許,當真的穿越那片未知黑暗,就像李宗盛唱的那樣“越過山丘,竟發現無人等候“,那又怎樣呢,我相信,向着心中的光行走,每一步都會在黑暗中發光。

左岸記:這篇文章是《爲什麼我要拼命留在一線城市?》的前傳。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光的指引,纔會在人生的迷霧路口中選擇自己要走的路。什麼是光,或是信念,或是一個人,或是自己一定要實現的那個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