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孩子,你說你信佛散文

孩子,你說你信佛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曾有人問寰普禪師:“如何是境中人?”禪師答道:“退後看。”雖然問的是如何看環境與人的問題,但涉及的卻是高深莫測的如何看問題及如何悟道的問題。用寬闊的目光看人看物,就會少去許多爭執。退後再看,距離增加了,就無須看得太清了;視野開闊了,心胸亦隨之寬廣。矛盾放在大環境下,就容易被稀釋。難怪人們會感嘆:“退一步海闊天空。”

孩子,你說你信佛散文

這是我在網上瀏覽旁人的博文時看到的一段話。他告訴人們一個道理,美是要有一定的距離的,面臨一幅油畫,逼得太近,滿眼就只剩下斑駁的醜陋了。反過來說,就是人們常說的老話“當局者迷”,因爲,關係太重,難免障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對於佛也是如此。

比如,佛,本是關懷人生的,憐憫生之苦難的,如果只是尋了個“空”的出路,厭人厭世、棄世出世,卻說“這是大因果”。於是,有人入迷,迷得深了,近乎抑鬱,急得孩子的父母(一個網友)求我:和他談談吧,或有救。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我佛慈悲,老衲只好出山了:

孩子,你說你信佛。你又說,“所以,我厭倦,我孤獨,我苦......”。

孩子,人生就是一個旅程,你卻揹負了一種信念的包袱壓在你稚嫩的肩上,厭倦的你無心無力去欣賞沿途的春花秋月,夏雨冬雪......

孩子,信念應是一隻杧杖,於我們在崎嶇中尋路,在草莽中驅蛇,在荊棘中前行,因爲一個“空”字,你卻掄起它砸碎了一切,無論醜美,或因爲醜,你不再相信任何美的存在,譬如:愛情,婚姻,家庭,正義,誠信,朋友......你是孤獨的,盲目的孤獨和孤獨的盲目。

孩子,孤獨或是一種正常人的正常的境遇,但它不屬於你,它應是春花落後蕭蕭的秋風,它應是白日喧譁之後靜靜的夜,它應是鬧市角落裏的茶舍,它應是勞頓過後的休閒,它應是高潮消失隨之而來的慵倦,它應是過來人對往生的回味,你無資格孤獨。你卻年輕,正是風華正茂,如日中天,搏擊應是你的常態,陽光應是你的心情,美麗應是你的追求......你的孤獨只是一種作繭自縛的無助。試試吧,孩子,當你對生活露出笑臉,生活就會馬上對你張開她的懷抱。

孩子,你說你苦,實際上,你並不苦,還可以說和許多的孩子比你是個幸運兒。你學業有成,事業穩定,父母康健,家庭和睦,愛情正頻頻向你招手......可你在拒絕。境由心造,你是心苦。真苦的人,卻不這樣,記得一個命運坎坷的殘疾人說過的一句話,“有人問我,怎麼總見你大笑,我說,生活是苦的',我加點糖,讓它不那麼難嚥。”他,或許並不苦,起碼在他的臉上,心中,語言裏。

孩子,聽說過嗎?“真理與謬誤只有一步之遙。”

佛勸人爲善,渡人渡己,渡到寬容、大度、憐憫、忘我,纔是人生的彼岸,不是空,不是來世,要修行現在。是的,佛講“色不異空”,但,還有一句是“空不異色”,白光的質裏是紅橙黃綠青藍紫的繽紛的繁華,不異於“空”的白光卻給人以光明和溫暖。人生天地間,頂天立地,絕不是一個“空”字打發得了的,如果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爲賦新詞強說愁”倒也罷了,可三十的人,以愁苦爲人生觀,以虛空爲世界觀,則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而立之年了,我們拿什麼來支撐這個“立”?阿彌陀佛!

佛說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這纔是正信。如果佛法離開了世法,就成了空中樓閣,那就會墮入迷信。故曰,信佛之人要破執著,一破小乘執著,二破外道執著,三破菩薩執著。首先要破我持,那是一切煩惱的根源。如果,我都鬱悶得這樣了,學法何益?禮佛何用!這就要反省,我們爲什麼去學佛?跳出佛法看佛,你就會發現它的美了,這個美就是一種超脫,不是自閉;是自善善人,不是怨天尤人;是敬重生命,絕不是自暴自棄。對任何事物的欣賞,請不要離得太近,包括對慈悲的我佛,不要迷信的鑽了牛角,那纔是自找苦吃,苦哇!

坊上流傳“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知道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不?看看他活得那個時髦、那個熱鬧,那個令我們羨慕的滋潤,據說他將要去大學做教授了。你卻去苦自己,傻不?孩子,只要“佛祖心中留”,儘管去“酒肉穿腸過”吧,誰願說誰說去,不辜負生命,活好自己纔對。白駒過隙,來世一場,容易嗎?但要做一個好人:可以入俗,且不可逐流;可以利己,且不可損人;可以不受人欺負,但,不要欺負任何人。

孩子,早上起來,拉開那厚重的幕簾,推開那扇窗戶,對着東昇的旭日來一個深呼吸,或長吟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告訴藍天和大地:我來了!

你會感覺到,這世界真美,活着真好。

有一個故事,或許可以點化你:

無相禪師在行腳時,因口渴而四處尋找水源,剛好看到不遠處,有一個青年在池塘裏踏水車,無相禪師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種羨慕的口吻說道:“禪師,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紅塵時,我一定會跟您一樣出家學道。不過我出家後,不想跟您一樣到處行腳居無定所,我會找一個隱居的地方,靜心參禪打坐,不再拋頭露面。”無相禪師含笑地問道:“哦,那你什麼時候會看破紅塵呢?”

青年答道:“我們這一帶就屬我最瞭解水車的性質了,全村的人都以此爲主要水源,若找到一個能接替我照顧水車的人,沒有了責任的牽絆,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就可以看破紅塵出家了。”

無相禪師道:“你最瞭解水車,如果水車全部浸在水裏,或完全離開水面會怎麼樣呢?”

青年說道:“水車的原理是靠下半部置於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轉的原理,如果把水車全部浸在水裏,不但無法轉動,甚至會被急流沖走;同樣,完全離開水面也不能車上水來。”

無相禪師道:“水車與水流的關係可說明人與世間的關係。如果一個人完全入世,縱身江湖,難免會被紅塵俗世的潮流沖走;假如完全出世,自命清高,不與世間來往,則人生必是漂浮無根,空轉不前的。因此,一個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袖手旁觀,也不投身淹沒,使出世與入世兩者並立,這纔是爲人處世和出家學道的正確態度。”

青年聽後,歡喜不已地說道:“禪師您這一席話,真叫我茅塞頓開啊!”

修一世佛,做一個人。 我不反對你信佛,可“如何做境中人?”卻是個大問題。

放開是福,阿彌陀佛。“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般若花”,孩子,祝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