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團圓的經典散文詩歌

團圓的經典散文詩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團圓的散文篇一:經典散文詩

團圓的經典散文詩歌

南方的夜

我們靜靜地坐在湖濱,

聽燕子給我們講講南方的靜夜。

南方的靜夜已經被它們帶來,夜的蘆葦蒸發着濃郁的熱情──我已經感到了南方的夜間的陶醉,請你也嗅一嗅吧這蘆葦叢中的濃味。

你說大熊星總像是寒帶的白熊,望去使你的全身都覺得淒冷。這時的燕子輕輕地掠過水麪,零亂了滿湖的星影──

請你看一看吧這湖中的星象,南方的星夜便是這樣的景象。

你說,你疑心那邊的白果松,總彷彿樹上的積雪還沒有消融。這時燕子飛上了一棵棕櫚,

唱出來一種熱烈的歌聲──

請你聽一聽吧燕子的歌唱,

南方的林中便是這樣的景象。

總覺得我們不像是熱帶的人,我們的胸中總是秋冬般的平寂。燕子說,南方有一種珍奇的花朵,

經過二十年的寂寞纔開一次──

這時我胸中忽覺得有一朵花兒隱藏,它要在這靜夜裏火一樣地開放!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飄着些微雲,

地上吹着些微風。

啊!

微風吹動了我頭髮,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着海洋,

海洋戀愛着月光。

啊!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魚兒慢慢遊。

啊!

燕子你說些什麼話?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裏搖,

野火在暮色中燒。

啊!

西天還有些兒殘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劉半農一九二〇年八月六日倫敦

預言

作者:何其芳

這一個心跳的日子終於來臨!你夜的嘆息似的漸近的足音

我聽得清不是林葉和夜風的私語,麋鹿馳過苔徑的細碎的蹄聲!

告訴我,用你銀鈴的歌聲告訴我,你是不是預言中的年輕的神?你一定來自那溫鬱的南方,

告訴我那兒的月色,那兒的日光,告訴我春風是怎樣吹開百花,燕子是怎樣癡戀着綠楊。

我將閤眼睡在你如夢的歌聲裏,那溫暖我似乎記得,又似乎遺忘。請停下,停下你長途的奔波,進來,這兒有虎皮的褥你坐!

團圓的散文篇二:思鄉散文

有這樣一種愁緒

有這樣一種愁緒,一個人牽着瘦馬,伴着殘陽,踏着古道,看枯藤老樹昏鴉。

有這樣一種愁緒,一個人迎着朔風,望着歸雁,聽着邊聲,看長煙落日孤城。

有這樣一種愁緒,一個人乘着小舟,喝着苦酒,藉着風雨,看櫻桃紅芭蕉樹。

那是鄉愁,是生生不息從古至今涌動在我們血脈裏的對故鄉的惦念。是一種無法拋卻的如同落葉歸根的情愫。是這樣一種淡淡的如水般的愁緒……

枯藤老樹昏鴉

那是誰,牽着瘦馬,伴着殘陽,踏着古道,一路風塵僕僕而來。

你的青衫上落了多少漫天的風塵,你的衣襟上沾了多少思鄉的淚水,我不得而知。在外那麼多年,心境早已沉澱,唯一惦念的就是親人。你可以不要達官顯貴,你可以不要金銀珠寶。你只要家鄉的一碗酒,一抔土。你只要家鄉給你最溫柔的懷抱與安慰。

乾枯的藤條在風中瑟瑟發抖,終究會迴歸自然;落盡葉子的老樹孤獨的立在茫茫風沙中,終究還是紮根與大地;黃昏的歸鴉最終消融於灰白的天空裏,終究有自己溫暖的家鄉。你終究忍不住那淚,悄然落下。

長煙落日孤城

那是誰,登臨城樓,看大雁離,聽邊聲響,朔風吹袖獵獵作響。

戰爭的沙場埋葬了多少征夫的屍體,多少家中的守望在歲月流淌中漸漸成空,我不得而知。在空曠寂靜的戰場上,聽你寂寞的心跳,看着天邊豔麗如雪的晚霞如何被夜色覆蓋。家隔得太遠,鄉愁竟過不了玉門關。那遠處的'長煙最終被夜風吹散。落日最終沉入地平線,而你所在的孤城,依舊是一座孤城,固執的守在這片荒涼的大漠。

櫻桃紅芭蕉樹

那是誰,孤舟獨客,風飄春愁,藉着風雨,飄於濛濛煙雨江上。

且看櫻桃紅,芭蕉綠,爲何你任然孤身一人流落他鄉,且聽風飄飄,雨瀟瀟,爲何那漸近的家鄉還沒有到,我不得而知。透過繾綣的

文字,看見你似箭的歸心。洗淨舊客袍,調弄銀字笙,輕點心字香,你所渴望的不過是這些溫暖的,微小的細節可惜客居在外,就是這點要求也是奢侈。

離家還有多遠呢,你忍不住焦急,卻在這闌珊春意中忍不住困倦起來,靠着船篷,沉沉進入美好的夢境。

有這樣一種愁緒叫鄉愁,是中國人骨子中,血脈裏,過了千年仍然生生不息的一種愁緒。那鄉愁便是歸來路上飲下的酒。敬獻給一顆遊子滄桑的心。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一剪梅·舟過吳江

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月色如夢,鄉愁如酒。獨飲月光,我醉意朦朧,心底籠着淡淡的惆悵。我丟失了兒時的故鄉——今年春節,我是在城裏度過,因年邁的雙親已在城裏安居。而以往春節,我幾乎都是在鄉下過的。在我記憶裏,那燈火溫馨的村莊,雞鳴狗

吠,填不滿遠山溝壑夢一般的霧靄。爆竹聲聲此起彼伏,山鳴谷應,似迎接新歲的春雨,許多心願與嚮往,在雨中拔節生長……

今夜,在無邊的冷寂與落寞中,在鋼筋水泥築成的籠子中,我思緒的風又飛向故鄉,我思念的村莊在月亮上。那黑幽幽的羣山,浮在童年的夢裏;那明晃晃的小河,在夜的胸腔汩汩流淌……面對記憶中那桃花源般的山村,我默默祈禱,正如已經信基督教的母親爲我祈禱一樣。說到母親,我心底的悵惘與她一樣。她

對那曾勞作一生的所在,有着刻骨銘心的依戀,我能讀懂她老人家心底那失去“家園”的憂鬱。我不止一次地納悶:當初,我像許許多多的兄弟姐妹一樣,懷着月光般美妙的夢想,“跳農門”衝出山野的包圍;而今當我一步步陷入城市的喧譁與躁動、滾滾紅塵,這才發覺我靈魂深處對故鄉山水的眷戀!我的眼裏瀰漫着霧一般的迷惘——回望人類文明的足跡,科技的發展使我們步入了工業社會,步入城市化方向,卻使我們漸漸遠離了自然的懷抱!可謂有得有失,福禍相依。

於是,鄉愁成爲人類心底永恆的情結,成爲詩人們筆下不盡的主題,成爲中國文化中令人矚目的篇章。唐詩宋詞中飄溢出的縷縷鄉愁,動人心魄。現代詩詞也不例外,席慕蓉深情地吟唱: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裏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會老去

鄉愁每每與月亮連在一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我彷彿看見嫦娥正面對月鏡蹙眉獨坐,那思鄉念家的心,如玉兔在懷中顫動;我彷彿聽見吳剛伐桂樹的美妙清音,我能感受到:那聲聲入耳的節奏與旋律,令嫦娥迴腸蕩氣夢繞魂牽;那故鄉八月的桂花馥郁着她的思念,那月亮邊盈盈的星淚,在她的面頰上滾動流淌……

今夜,丟失了故鄉的我,靈魂在月光裏遊蕩,我把月亮作爲了我的故鄉。有多少與我一樣的遊子,把你當作了慈母的所在,把你的國度當作了靈魂的故鄉。我能感覺到,此刻母親的目光也在月亮上。母親的目光與我的目光相聚,喜悅的淚花在月光中閃亮。月亮如眼,一路矚望着我如山鷹一般飛翔。暴風雨曾折斷我的翅膀,在夜的沼澤裏,我破碎的心流着血;月亮如耳,聆聽着我以及大地上的一切呻吟;月亮如帆,託舉起所有不幸人們受傷的信念遠行!在那些吉祥快樂的日子裏,月亮如頭戴白蓮花的女王,與她所有的孩子們一起歡歌共舞。

月亮,你這千載獨步的女王!你溫柔而纏綿,明靜而清潔,朦朧而含蓄,優雅而恬淡,神奇而消魂……你目睹過人世間無數悲歡離合,血腥殘暴,團圓幸福。你美得令人心碎,你使無數人留戀生命,你給無數人送去遐思與夢想!有多少情侶望月懷遠“情人怨幽夜,竟夕起相思”;有多少斷腸人在天涯海角,視你爲永生永世的伊甸園!高貴如唐明皇楊貴妃,平凡如市井男女漁夫村姑,莫不如此。“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多半是一句美好的祝詞。誰都知曉牛郎織女的傳說,也都知曉樑、祝化蝶的故事……有多少癡男怨女在夢中、在無邊無際的長夜裏深深嘆息:那真正的愛在天邊在月亮上!

我在月下徜徉,我在月夜裏尋找——尋找我丟失的故鄉。我用泰戈爾老人的名言安慰自己:“所謂的故鄉,不過是我們的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腳的最後一站。”我忽然頓悟:其實,我的故鄉並沒有丟失,她就在我靈魂深處,在我心空那輪美妙的月亮上。

團圓的散文篇三:過年隨筆散文

過年記得有句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年在年年過,卻歲歲感不同。到了不惑之年,不知怎麼卻覺得年的味道越來越淡了,是年紀增長的原因,還是習以爲常,還是別的什麼呢?小時候對年的嚮往,至今仍記憶猶新。因爲家再怎麼窮,母親總要把那平時抽空納的千層底布鞋從藏的櫃子裏拿出來,讓我們穿在腳上;做不了新衣,就將哥哥們的舊衣,補補改改,穿在身上,也有那種新感覺。還有打豆腐、燙豆粑、熬山薯糖等等過年事宜,從臘月二十後基本上就一直忙着,叫忙年。另外還伴隨着許多風俗,比如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四接祖宗、過小年,大年三十還年祭祖?..而我們做小孩的,家境好點的可以成天放放那種比較響的魚仔鞭炮(小手指頭那麼大,十個或二十個一紮,拆開一個一個地放),而我和哥哥們只能撿大人放完的鞭炮中沒有炸響的餘炮,那時的鞭炮質量不行,一掛鞭炮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啞的,撿到有炮引的,我們就象撿到了寶,沒引子的就將炮仗對摺,將炮藥倒出放在一處,用火點着,只聽“哧哧哧”,象電焊的弧光一樣,非常好看,我們叫“哧花”。除了放鞭炮,臨近過年的兩天我們還可以不用去撿糞,大人放我們的假(生產隊缺肥,家家戶戶有交糞的任務,而這個任務基本上落在小孩身上,所以那時到處是揹着糞框撿糞的)。過年最大的好處還不在那些,而是嘴饞了好久,多少總有些肉或魚吃;犯了什麼錯,大人也不責罰,因擔心罵或打,壞了一年的運氣和兆頭。後來責任田到戶,我也上了大學,農村條件好了,一族的老少聚在一起還年、出天方,吃肉喝酒。大人猜拳行令,小孩子們穿新衣,踢鍵子,玩“砸鱉”,放炮竹......還可以看舞龍舞獅,我們叫玩龍燈,敲鑼打鼓,家家戶戶放鞭炮迎龍燈,大人小孩,逐着龍燈看,非常熱鬧。不知怎麼,漸漸地覺得年味淡了,再也沒有那種緊張熱鬧地忙年了,再也看不到舞龍燈了,特別是今年,我和妻子上班都到年三十日,如不是岳父母兩位老人準備了年飯,要等我們下班再動手做,年飯肯定就象平時那樣簡單將就了。最大的遺憾是自己的父母在鎮上,臘月二十九中午租輛車把二老接到縣城,交給下了崗的弟弟,就沒有空去管,大年初一才接到家裏。聽說許多外地工作的,因爲年三十不放假,只有等到大年初一才能往家裏趕。除夕的全家團圓飯肯定是吃不上了。這對一年到頭期盼全家團圓的老人和孩子,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如今經濟好起來了,生活富裕了,可年味卻淡了,一家人快快樂樂忙年的景象很少見了。像今年過年,除了張貼了春聯,好象就沒怎麼忙年,缺什麼跑超市去買。麻煩和忙碌倒是沒有,可年味卻丟了,真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那年韓國要將端午節申報爲他們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人一邊着急上火,一邊大罵韓國無恥。但老祖宗留下的這些好傳統好風俗,誰叫我們自己不珍惜呢?我們繼承了,延續了,誰又能搶得去?我們的傳統佳節還得我們自己看重,因爲年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它更是一家人一年到頭辛勞和努力的總結;無論怎麼忙,工作在外地的遊子都要回歸團聚;過年了,老人望子女歸,留守的孩子盼父母回;過年了,晚輩給長輩拜年,祝長輩們健康長壽;親朋好友相互拜年,親情和友情在祝福聲中更親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