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爛柯的時間紡錘散文

爛柯的時間紡錘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

爛柯的時間紡錘散文

樑·任昉 《述異記》

小時候看“爛柯”的故事特別好奇的是王質如何神奇地便遇上仙人靈童,到後來讀南柯太守,更是爲事主更豐富動人的故事而拍案,不過稱奇的同時心裏也些許多了一點滄桑的意思。此類關於時間的久暫之辨,世事的無常之化令人沉耽而無解,千百年來,人們的思索追到銀河系追到相對論也只是加強增益而已,謎之詩性無改。

今天我不想深究這時間之謎,卻想對這“時間”的概念之現代性倒倒苦水。回到王質的境遇裏,王質回去後在他身上會發生什麼?任昉的筆下是“無復時人”,當他拎着爛柯回到村莊,與他同代的人都不在了,他看到的都是兩代三代之後的人了,隨便一位老人聽了他的自我介紹之後都會驚異地叫他叔叔或爺爺。但除了這一點“時差”之外,王質經歷的變化並不多。回到他的村莊,他幾乎不用“倒時差”便能重新回到生活的正軌:他的物質條件並沒有由於時間的轉移而跟不上“消費升級”帶來的新狀況,他依然可以去打柴謀生,村莊裏的謀生手段也沒有發展出更高級的形式;另一方面,他要實現讀書仕途等更高遠的目標,其所需要的條件也並不會比他離開村莊時要多,在選賢舉良的品第評價體系裏,年齡並不是一個值得擔憂的因素,即便清查戶口的時候,他被確定爲百歲老人,也不會有什麼限制條件或是有人對他的追求指指點點。

但是,在現代社會裏,時間,準確地說,一個人所經歷的生命時長卻被格式化、制度化了。不是嗎?從在孃胎裏,幾月建檔幾月篩查便精確排期了;誕生到這個世界上,幾歲入托幾歲入學,多大升學多大畢業也是大差不差。成年後,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子好像屬於個人自由了,但一旦越過某一模糊而確定的時間點,你便被“剩”下了。在事業追求上也是如此,幾乎以35歲爲界,希望與困難分列兩端:過了35歲,按照現行的相關規定,求學方面與博士後無緣,求職方面,也只有與公招拜拜。幾年前,我第一次跳槽時,到一新單位,HR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你30歲了吧?”正疑惑何出此言,她卻淡淡飄一句:“見過太多了,30歲是一個坎。”是的,時間的'流逝不管如何細微而難察,但作爲現代人卻是緊繃神經的。

在經典的現代性的解釋裏,線性時間觀被認爲是現代的時間觀而與古典的時間意識相區別。以現代中國爲例,康有爲標舉公羊學,便是看中其三世之說可以將興亂與時間上的今古未來相聯繫起來,從而打破此前的今不如古,千年不易的停滯的時間觀。在愛因斯坦等人創建的現代科學裏,時間雖然可以彎曲,但在人力的範圍內基本上還是一個箭頭在前,人類跟蹤其後。忍受不了的是,在這線性的箭頭上我們還建立起了進化論——那彷彿是說,只要時間往前,什麼東西都該升級,都能升級——否則就將被拋棄於自然法則的叢林。

這厲害了,偏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偏偏我們的年歲又是如此制度化——這形成一個悖論或是困境: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說,在現代的條件下,只要我們付出時間和資源,我們所追求的東西是會升級進化的,但是從制度化或現實環境的角度來說,我們的時間是有隱形規定的,過了一定的時限,我們的目標追求就會貶值或產生意義耗損,甚至不被接受和肯定。

要是王質回到現代,他會遭遇什麼呢?首先是,他前半生選擇的砍柴的謀生方式不大適合了,他研究幾天幾夜之後最後發現,雖然他可以學習新的技能,但是年齡卻是最大的拖累。就像隔壁老王告訴他的,一般公司吃定的便是四十多歲的職員,出去不好轉型,只好隨遇而安,任勞任怨。其次,他會了解到,現代社會的時間就像發展變化的馬拉車一樣,它直接帶動世事滄桑,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已經是一箇中性的,不能體現形式的說法了。短短兩三年,兩三月,或兩三週,世界便生出天地之變,而他要獲得一種相對的穩定性,就必須減少與世界脫節的“時差”。他要是再上山打柴,不用說觀看仙童下棋,就是回來晚上一兩個鐘頭,或許回來碰到的鄰居都會有變化了:老王走了,新來一個租客叫小二。諸如此類,雖然“時”在,人卻相異,不也是一樣的感嘆嗎?

詩人說,時間是我們內在的妻子,我們總是比她更早老去。在古典時代,老是可怕的,但那老裏自有一種悠閒和自得其樂的緩慢在裏面;在現代社會,老也可以說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我們會比“老”更早地“老”去,這“老”裏暗含了我們對相異的人生涌出的心酸和那麼一絲的不服氣。

時間需要逆襲,當制度化的時間紡錘織出半個人生,我們須警醒,不再觀看,一把斧子如何腐爛……